内经不只是一部医书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医书 内经 只是

管理员

摘要:

内经不只是一部医书  讲到《内经》,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的根本中心,是以黄老之道为主,然后散而为诸子百家。所谓黄老,即是以黄帝轩辕为综合起始的阶段,到春秋战国以后,才转而狭义的以老子等道家学说作代表。内经可不只是一部医书。下面一起来了解吧。  什么是黄帝之学……

内经不只是一部医书

  讲到《内经》,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的根本中心,是以黄老之道为主,然后散而为诸子百家。所谓黄老,即是以黄帝轩辕为综合起始的阶段,到春秋战国以后,才转而狭义的以老子等道家学说作代表。内经可不只是一部医书。下面一起来了解吧。

  什么是黄帝之学,历来在中国文化中,很难下一内涵的定义。因为它是笼统包括中国的全体文化,不分精粗世俗的一切一切。

  通常一般的观念,提到黄帝,就会想到《黄帝内经》,认为它只是中国上古传统的医药的书,而且从考据立场来看,它的记述著作年代,很难稽考。所以越来越被轻视,即使是学医的人,也一代不如一代,因对中国传统文字有差距,越读越不懂了。

  扼要来说,《黄帝内经》,它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所有心医的书。

  我们一般翻开《黄帝内经》,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有时简称《天真论》),好像是从中国的玄学、哲学讲起,读也难读懂,看也不想看了。

  其实,读中国古典的书,千万不要以十七世纪以后,大家学了一点西洋文化文字逻辑的皮毛来看它,那就牛头不对马嘴,愈读愈远愈糊涂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习惯性,以平常散说对话为主,自有它的逻辑,而不是先立前提,再加发挥、申辩,然后再做结论。如果以西洋中古文化以后的逻辑来看中国古典文化,就会完全反感。如说西洋文字的逻辑是完整的.,那也不然,你只要取印度文化佛学的因明来看,如玄奘法师等所翻译的《瑜伽师地论》等一读,便可知西洋中古文化以后的逻辑文字,还只是后辈新兴的小儿科了。

  话不要扯了,简单的回转来讲,《黄帝内经》真正的宗旨要点,多处散见于各篇的内涵中,或一二句,或多句,其中更重要的,即在《举痛论篇》中所说的三要义:

  “黄帝问曰:(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二)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三)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读此,《内经》全书的中心,它是“医(寿)世,医(寿)人,医(寿)国,医(寿)社会”为中心,不过是先从如何养生寿人来切入而已。

  譬如说,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内涵。它便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如果只说抽象的天文,或有形的天体,而对人生生命生活了不相关,那是学问上的空谈理想,不是没有用,而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了,它必须要在人事上有实际应用,及实验经历才对。

  再说“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博古必要通今,任何学问,如果只讲现在,不通古今绵延演变的因果关系,都容易落入偏见,那是不可以的。

  所以“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从政或从医,一切的一切,治理他人,医治他人,第一学问,必须先从本人自己身上实验做起。“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总之,这一段话,《黄帝内经》的中心,也是黄老之学的要点,它是通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任何一门学科的大原则。

  拓展阅读:内经与冬季养生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的三个月,太阳远离,提供能量最少,大地封冻,植物落掉叶子,动物或进入冬眠或修生养息减少活动,万物都以自己的方式减少能量消耗;人类身体的变化不显著,但五脏六腑会遵循自然规律,在冬季人的行为也要遵循自然规律才是养生之道,从生理上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减少能量消耗,从精神活动上,蛰伏以待。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冬季如果活动频繁,不注意养藏,会加剧肾脏损耗,春季到来时生发需要肾脏提供充足的能量,与肾相关的疾病会爆发。

  冬季除了要修生养息,还可适当进补肉类和坚果,为肾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