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内部控制 论文

管理员

摘要:

【优秀】内部控制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内部控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内部控制论文1  一、改进商业银行会计内……

【优秀】内部控制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内部控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部控制论文1

  一、改进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首先,强化会计内控制度的设计理念,建立一套适应业务发展的会计内控制度。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一个动态的控制体系,贯穿于银行计划、组织、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为了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落实到位,需要坚持经济性、效益性、全面性、合法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原则。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控制系统、财产保全制度、授权批准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预算控制以及内部报告控制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提高银行的全面风险管控能力。

  其次,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会计工作在银行管理和经营中起着重要作用,改进会计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银行防范能力,是银行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为了保证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到位,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约束机制。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约束机制,能有效地防范风险。创新会计管理模式,建立科学性的岗位职责;第二,建立健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第三,建立系统化的会计电算化安全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来提高内控工作效率,对会计风险进行动态监控,从而为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四,建立有效的考核校准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找出实际管理成效与管理制度规定的差距,积极进行整改,对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优化,以适应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

  再次,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在制定会计操作流程时,应该根据银行具体经济业务,仔细分析其中的风险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突出风险提示,准确列示业务操作流程,加强对各环节的控制,明确风险级别和控制目标,制定制度岗位要求,便于银行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银行各项业务风险以及岗位职责要求。根据风险类别和风险形式进行控制,形成操作流程和风险损失控制的映射关系,从而为风险管理提供有利条件;第二,优化会计业务流程。在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时,需要明确关键控制环节,制定有效的流程控制措施,同时,需要排除操作流程中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合理判断和分析操作流程中风险可能引发的后果,制定明确的控制目标;第三,建立完善的.会计分级授权体系。业务重要程度不同,其业务授权也不同,需要通过监督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账务核对等方式进行业务出来,对操作流程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会计信息及时、准确、有效。

  最后,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建良好的会计内控管理环境。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特别是优化和改善银行基层内控环境。第一,优化和改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优化组织结构,明确权利和职责,进行科学化管理,合理控制管理风险;第二,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指导银行工作人员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进行职工培训,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技能。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任何工作都是人完成的,制度的执行也是如此,所以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显得非常重要;第三,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文化环境。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优化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内部控制意识,从而保证各项会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手段,但相当一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对内部控制管理重视不足等。因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内控制度,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建良好的会计内控管理环境,为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内部控制论文2

  摘要:由于自身特点和目前所处的特殊阶段,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与基本规范和相关指引的要求相比,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铁路运输企业的特点入手,就处于市场化改革中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制约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注意事项和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当前,铁路运输企业正处于市场化经营改革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必须有内容健全、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但大多数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展缓慢,制约条件和存在问题较多,内控制度建设不如人意。进一步消除不利条件,解决存在问题,加快构建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铁路运输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铁路运输企业及其财会工作的特点

  (一)铁路运输企业的特点

  一是从产品来看,作为运输企业的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运输企业一样,其产品都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没有脱离生产过程而独立存在的销售过程,在会计期末,没有“在产品”的结存,也没有“产成品”的库存,运输过程的完成也就是销售的实现。二是从资产配置看,企业生产能力的表现形式不同。其他运输企业大都是以运送工具为生产能力的主体而形成独立企业,例如,汽车运输企业,以汽车为主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其固定资产可不包括道路等设施,航空公司以飞机为主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成立独立的企业,也不一定要求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专用机场。而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的.铁路运输企业则不同,它是以线路、通讯信号设施、车站(包括直接为运输服务的各生产站段)机车车辆互相配套形成输送能力,它们构成铁路运输企业特定的专用固定资产,全部由铁路运输企业统一管理。三是从企业管理看,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组织具有“高、大、半”的特点,即:运输调度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生产协作大联动;管理半军事化。这三个显著特点,具体表现在内部工作的安排,不仅以通知、通告等形式下发,一些重要工作更是以命令形式下达,体现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正是在这种模式下,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作不多,长期以来自成一体,相对封闭。这种状况自20xx年原铁道部政企分开后,这种局面被打破。

  (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的特点

  一是由于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收入会计和支出会计分开核算。收入方面,实行发站核算制,取得的运输进款(客运及行包收入、货运收入及其他杂项收入),逐级汇总上交铁路总公司,这一过程作为收入会计核算的内容。支出方面,以支出预算作为控制手段,根据各铁路运输企业(铁路局及专业运输公司)实际完成的生产任务工作量,按照核定的内部结算单价进行清算,作为运输支出的补偿,也作为铁路局及专业运输公司的营业收入,与其实际支出配比计算经营结果。二是由于上下级之间频繁的业务往来,在核算资金流动上设置“内部往来”科目,兼有债权和债务性质,以报告期轧差结果确定,核算时上下级同时记账,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三是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分为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运输站段三个级次。作为会计主体,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是企业法人,运输站段是非法人单位。

  二、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及目标

  20xx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原铁道部于同年8月下发《关于转发财政部等部门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将广铁(集团)公司等5家单位作为全国铁路系统试点单位,要求于20xx年7月1日期全面实施。20xx年11月份,原铁道部在5家下属单位试点的基础上,抽调部分铁路局及部机关有关部门开展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专题研究,随后形成了《关于国家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根据各下属单位反馈的意见,之后又组织了两次集中研讨,中间遇铁道部撤销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这一工作至目前暂时搁置。该意见稿从十方面对国家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行规划和要求,按照先试点再全面推开的原则,分类分步推进,从20xx年起,力争用3-5年时间,在国家铁路系统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20xx年,全面启动铁路局和专业运输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已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的,应当按本指导意见修订完善,抓好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工作,尚未建立的,抓紧制定分类分步推进方案,经局长办公会批准后,于20xx年6月30日前报铁路总公司备案。20xx年下半年,铁路局在车务、机务、工务、车辆系统各选取至少一个单位进行试点建设。20xx年,试点单位实施内部控制体系,铁路局全面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将内部控制建设成果报铁路总公司备案。20xx年,铁路局全面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并向铁道总公司报送评价报告。20xx年,铁路总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对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审计。20xx年,国家铁路系统其他大中型企业全面建成并实施内部控制体系。

  三、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行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20xx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基本规范后,虽然原铁道部也及时下发了通知和指导意见,并选取了部分单位进行试点,但在遇到原铁道部改制后,这项工作就基本陷于停滞,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推进,大部分铁路运输企业(铁路局)并没有按照基本规范和指引的要求建立成型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一样。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不尽人意

  一是内部环境方面,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存在认识误区,大多数单位的领导着将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等同看待,安排财务部门牵头这项工作,容易造成制度制定的偏差。另外,铁路运输企业长期以来的半军事化管理,使得权力过于集中,在内部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包括单位领导和其他权力部门态度暧昧,工作只推不前,形成了暗流抵制或消极应付现象。二是风险评估方面,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相对地封闭运行,形成了铁路运输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薄弱,除了安全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法律风险等经营风险管理方面意识淡薄,与铁路企业落实市场主体地位,实施市场化运作改革极不适应,风险管理基本单一和跑偏。三是控制活动方面,由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实施的控制活动,虽然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施,如岗位分离管理、授权管理、资产的日常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但由于没有统一、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各种控制活动基本上是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缺乏有机联系和协调,实施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另外,铁路企业内部虽然也十分重视应急处理机制建设,但大多数存在与生产环节,在经营管理方面,几乎没有涉及,现有的控制制度也存在缺陷。四是信息与沟通方面,铁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比较早,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了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及时沟通和获取,但还存在生产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特别是与现有的财会管理信息系统接口受限,部分生产指标不能即时取得的问题,对财务预测等前瞻性工作形成了制约。五是内部监督方面,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监督职能散布与多个职能部门,单位内设有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与收支两条线相一致而设立的收入稽查、财务监察,以及为应对社会反响而设立的路风监察等。内部的各种监督力量依据各自的制度办法独立行使职权,没有形成统一、相互衔接的内部监督体系,个别部门的监督活动不持续,不能完全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现有的内控制度也没有开展定期评估,缺乏内控制度缺陷认定标准,造成部分内控制度过时,与生产经营环境和活动不适应。

  四、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明确内控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

  一是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是一整套管理制度,它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整体规范和受控,因此,它是需要全员参与的,而不是企业内部的某个职能部门。二是随着市场化运作,单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注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在内部控制中的权力和义务,并注意结合部的衔接。三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内控制度建设,加快推进速度。

  (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

  内控制度建设中,必须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树立安全风险和经营风险并重的意识,更加重视在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并将风险的研判、分析、控制制度化和常态化,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处理突发事件做好准备,提高应对能力。

  (三)统筹考虑制度设计,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协调性

  制度不在于多,也不在于篇幅长,关键是要全面、协调、可操作。在内控制度建设中,首先,要重新审视铁路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去掉重叠的职能,补充缺失的职能,使制度跟着职能走,可有效解决结合部执行错位和管理缺位问题,增强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其次,制度设计时也要注意激励考核问题,将内控制度的执行与执行者的薪酬挂钩,与个人的升迁挂钩,促进制度的执行力。再则,企业领导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克服命令式管理,注重以制度管人、管事,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

  (四)整合优化信息系统,实现生产经营信息共享

  以解决生产信息向经营管理需要即时传输为切入点,进一步整合优化各个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分析、决策需要。同时,还要加强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管理、维护等控制,保证系统安全、平稳地运行。

  (五)强化内控制度缺陷认定,加强内部监督

  铁路运输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和相关指引,建立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构建自我诊断和评价机制,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通过制度统筹协调企业内部所有监督力量,加强日常检查监督,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主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解读.新华出版社,ISBN978-7-5011-8368-5。

  [2]蒋贤豫.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xx(9).

内部控制论文3

  一、我国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在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内部,内审、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都会影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际效果。若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内控制度相关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并欠缺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导致这些执行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执行过程中遇到难题,则无法及时对相关的执行制度进行调整,严重影响制度的执行。除此以外,专业的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并没有规范、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依据,令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解决我国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要完善、强化我国的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高地产企业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这就需要从员工的.思想认识方面入手。所以说,唯有加强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思想认识,才能顺利地达到加强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其主要的措施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拥有初步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理念、态度已经相关的行动,这些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同时,企业领导还需要在提高意识方面作出表率,且制定的控制制度和政策实施到实处,为企业内部的员工做出优秀的表彰和榜样,从而达到理想的内部会计控制效果。因此,要在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内部全面地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认识,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相应的理论水平,而管理者则可以定制相关的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的考核制度,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这样才能使各位员工处于一个良好的、控制意识较为强烈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更好地促进地产企业长远发展和经营。

  (二)加强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资金控制

  地产企业在进行经营和开发的时候,往往需要在建筑设备、建筑材料、施工成本以及开发费用等多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地产企业经常需要面临较高的风险。加强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必须要合理控制企业的投资资金,才能够很好地帮助地产企业发展和经营,加强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资金的时候,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对地产企业的总体经营资金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这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总体资金进行合理的调配,实现资金利用的最大化,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地产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还可以适当增加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资金投入,令地产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三)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

  若地产企业想要实现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效果,那么就需要合理利用相关部门的关系,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对各部门进行全面的监督。在地产企业内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全面、详细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其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内部的每个业务流程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企业可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及相关制度,独立审计部门和会计部门,充分发挥部门的监督稽查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落实和成果。

  三、结言

  总的来说,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经营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少地产企业的领导层仍然未能够认清这个问题,从而导致我国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工作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地产行业的发展水平,完善地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刻不容缓。地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要得到强而有力的监督,提高会计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水平,才能够令我国的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内部控制论文4

  近几年,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下行周期,正在从中高速扩张向质量和效益调整,步入增速调整、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今年乃至未来几年,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叠加引发的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将会层出不穷。面对实体经济整体下滑,行业经济效益疲软,企业经营亏损严重,必将给银行业带来重重困难,特别是村镇银行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清贷难、收息难、压降难等的风险。信用风险不容忽视,在授信业务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内控建设方面

  1。组织结构。村镇银行是否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是否明确决策层、监督层和高级管理层以及其他所有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

  2。目标管理。村镇银行是否确定内部控制目标,以明确本行依据内部控制政策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内控政策目标是否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贯彻执行;是否保证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政策制度。村镇银行是否制定书面的内控政策,规定内部控制政策的方针和原则;内控政策是否与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相一致;是否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是否体现对不同地区、行业、产品的风险控制要求;是否传达到相关岗位的员工、指导员工实施风险控制;是否进行定期评审,确保其保持适当性和有效性。

  4。信用风险管理。村镇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和方法以及信用额度的确定是否合理;对集团客户和关联贷款的管理方式是否科学;资产质量监测制度和报告体系以及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是否合理;资产质量认定程序和标准是否科学;资产质量基本情况和分类结果是否准确。

  5。内部控制措施。村镇银行是否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各项业务政策、制度和程序,并在一级法人内保持统一的标准;是否定期对政策、制度和程序进行评价和修订;是否适时地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与修订,内部控制政策与措施覆盖各主要风险点;是否建立相应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各级的管理责任明确;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督促职能部门整改;是否制定发生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案,有关预案内容完整、措施切实可行;是否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的设施、设备和系统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二、信贷投向方面

  主要检查村镇银行信贷投向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否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授信工作,严格把握行业准入、环境评价、能耗审查等政策界限;从严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贷款审计重点是否发放异地贷款,是否向小微企业、涉农产业倾斜等等。

  三、信贷资产质量方面

  1。村镇银行董事会、高管层是否建立明确机制进行安排与职责分工,确保各级分支机构和各管理部门形成清晰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否制定并及时修订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政策、操作实施细则、授权体系或业务操作流程;制定的贷款分类制度,是否符合《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并与《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具有清晰、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

  2。村镇银行信贷资产分类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分类知识和业务素质;岗位设置、人员安排是否满足分类工作的需要。

  3。村镇银行是否开发和运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实施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其运用结果是否准确。

  4。村镇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的频率是否达到每季度至少一次的监管要求;对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贷款是否及时对分类进行调整。

  四、关联交易方面

  1。村镇银行是否按照《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有关要求制订了银行的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是否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

  2。村镇银行是否能够按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与股东或银行内部人的关联交易,是否制订了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3。村镇银行与股东或内部人的关联交易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银行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发放无担保贷款(信用贷款)、以本行股权质押发放贷款、为关联方融资行为提供担保等违规行为。

  4。村镇银行向关联方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是否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五、信贷合规性方面

  1。发放程序。村镇银行是否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贷款发放程序,包括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款发放等全部环节;是否制定了关于借款人融资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判断程序;贷款发放程序能否识别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和客户资信风险。

  2。贷前调查。村镇银行借款申请书是否完备;借款人是否符合条件;是否根据借款人的经营规模、业务特征、资金循环周期等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并合理确定贷款结构;是否对借款人信用进行评估以及评估方法和质量;是否核实保证人资信状况和抵押品状况;是否调查借款用途;调查人员是否对贷款的发放提出明确、客观的意见。

  3。贷款审查。村镇银行实行何种贷款审批制度;是否按权限审批贷款;是否批准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是否优于其他借款人;审查人员和部门是否核实贷前调查资料;贷款审查、审批人是否签署了明确的审批意见;是否存在违反审批程序的授信项目。

  4。贷款发放。村镇银行是否设立了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贷款的发放和支付审核;是否签订了完备的`贷款合同、保证合同和抵押合同;这些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贷款利率的确定是否合规;是否按合同约定及时发放贷款;确定的贷款支付方式是否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5。贷后管理。村镇银行是否按规定定期开展贷后跟踪检查,检查内容是否全面详细;是否严格监控借款用途,特别是信贷资金有无直接或变相流入股市、有无投向“两高一资”企业;贷款展期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是否及时向借款人发出还本付息通知单或催收通知书;借款档案资料是否完整齐全,专人保管。

  六、监督与评价

  村镇银行是否制定书面的内部控制绩效监测程序,通过适当的监测活动,对内部控制绩效进行持续的监测;是否制定有效的违规、险情、事故处置和纠正管理制度;发现违规、险情、事故时,是否对有关责任人追究相应的责任;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评价制度,及时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评价,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董事会是否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审,确保内控体系得到持续有效地改进。

  七、信息交流与反馈

  村镇银行信息报告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明确财务、管理、业务、重大事件等信息的报告路径;是否适当的、定期的、公开的披露信息;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文件体系,明确内控体系的要素、目标、职责和权限等。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对文件进行控制,使文件及时传递、易于查询、适时修订或废止等。

内部控制论文5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矿业实施成本费用内部财务控制的作用进行阐述,从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没有设定专业的内部成本管理机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四个方面,对矿业企业内部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矿业成本费用的内部财务控制的优化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矿业;成本费用;内部财务控制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由于矿业企业自身含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生产投放方面和普通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矿产受到地理环境以及地质因素等影响,导致生产成本大不相同。在这种外部因素不能全部处理的状况下,矿业企业为了给自身创造更好的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就要把成本管理当作核心内容,完善矿业成本费用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在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给企业创造更高效益的同时,促进矿业企业良好发展。下面,本文将重点阐述和分析矿业成本费用的内部财务控制。

  一、礦业实施成本费用内部财务控制的作用

  (一)实现运营管理的合法性

  针对矿业企业来说,在开展运营管理工作时,需要借助内部财务控制管理体系,对企业职工的工作行为加以约束,使其遵纪守法,企业结合相关法律体系签署相应的成本合同,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企业各项运营工作的合理、合法性。

  (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从长远角度来说,加强矿业成本费用内部财务控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所以,在构建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和企业战略标准相融合,给企业战略标准的落实营造条件。从短期角度来说,可以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短期标准的实现。例如,企业内部控制中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方式,对企业各项业务流和数据流进行整合,以此实现对企业运营活动的监管,在减少成本风险出现的基础上,还能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三)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通过落实内部控制工作,实现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探究,给矿业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的`体现提供依据。例如,财务核算工作开展的凭证在于整体效益和成本。具体而言,其中涉及了确保财务账目和真实情况的一致性;需要计提或者将当期损益情况记录到成本费用范畴中;对坏账现象进行客观评估,并开展入账处理工作;最后,确保财务数据提供的数据和原始记录数据保持一致。

  (四)保证记录真实有效

  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实现对矿业企业运营情况加以管控,确保有关生产运营工作有序落实。例如,在支付相应的款项时,需要通过领导层级以及管理层级的审核;在收入确认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标准来落实,费用要和真实出现的业务情况相一致,同时费用列支不能高于规定标准,以此保证成本记录情况的真实性、有效性。

  二、矿业企业内部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当前,大多数矿产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仍采用原始的成本管理理念,这和现代化企业管理需求相违背,这就需要矿业企业对成本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和优化,意识到成本内部控制的作用,否则将会给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规范性带来影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使得企业整体生产效率降低,限制了今后的发展。

  (二)没有设定专业的内部成本管理机构

  矿业企业由于缺少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了解,在设定管理机构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单一性,导致成本数据一般由财务部门结合会计周期来实现收集和整理,因此,无法实现事前预测和评估,而造成最终成本和预算之间差异较大,无形中出现了资源浪费,加剧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

  (三)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结合当前情况来说,部分矿业企业没有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矿业企业内部没有建立授权审批体系,诸多岗位存在分离现象,所以,有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自身职责之便,获取不当利益,给企业整体效益造成损害。第二,对于固定资产,缺少严谨的管理体系,在固定资产应用环节中,没有定期实施养护工作,诸多固定资产在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出现报废现象,从而给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最后,矿业企业内部控制预算工作没有全面落实,诸多预算数据不能将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加以体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将会给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带来影响,造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对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产生约制。

  (四)缺乏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

  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时,需要做好矿业企业相关数据采集工作,结合管理标准,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加以评估,同时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由于矿业企业自身存在风险高发特性,不但要给予事故安全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对风险的实质有所了解,一切突发事件都会对企业资金方面造成影响。而风险的处理需要得到企业充足资金的支撑,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时,需要把财务风险融入其中。

  三、矿业成本费用的内部财务控制的优化措施

  (一)提升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意识

  我国《会计法》中明确指出,企业负责人身为企业会计职责主体,有义务和职责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矿业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给予成本管理高度重视,构建完善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给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并且,企业领导人员还要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定期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升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给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矿业企业需要在内部设定独立的审计部门,对成本管理执行情况加以监管,在实现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上,保证成本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和财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提升内部审计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让矿业企业及时找出存在的不足,并且结合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降低企业经济损失的基础上,保证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工作的合理性、规范性。

  (三)优化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方式

  因为成本管理方式具备多样性的特性,不仅包含了原始性差异分析过程中的价值管理方式,同时也涉及了应用现代化技术创建的非价值管理方式。结合成本管理战略标准,合理选择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在优化矿业企业运营环境的基础上,对组织框架、企业文化以及生产模式等内容加以思考。并结合成本控制需求,对当前矿业企业运营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调整组织框架,设定新型的企業文化,同时利用现代化成本管理方式,例如作业成本法等,实现矿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完善风险评估内容

  矿业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时,需要融合战略发展标准和运营需求,这样可以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精准性。成本在矿业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贯穿于企业整体运营环节,所以,在设定财务风险评估内容时,需要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安排,同时对统筹资金需求以及投资标准加以思考,根据企业真实运营情况以及管理标准对风险点进行识别,并且借助企业财务灵活性以及临时资金统筹水平对战略标准实施修整,从而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五)疏通信息沟通渠道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矿业企业通过构建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企业所有的业务内容进行衔接,在信息化系统中实现运营管理数据的共享和传递。利用信息化平台,对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状况进行实时发布,让企业所有职工能对企业当前生产运作状况有所了解。矿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安装安全信息管理体系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来实现安全教育,提升矿业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第一时间传递安全信息和管理信息,确保企业所有职工都置身于信息体系收集范畴内,把被动数据转换成主动数据,进而提升数据的时效性,减少数据传递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市场背景下,矿业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成本费用管理作为矿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在提升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意识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矿业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促进矿业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忠棠.以战略成本视角看矿业企业成本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xx(10):42-43.

  [2]丛守延.ZJ矿业精益成本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xx.

  [3]温慧明,张凌.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J].冶金财会,20xx,32(05):22-27.

内部控制论文6

  一、金融集团内部控制的含义和目标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可以有两个层次的内部控制。一是作为一个法人实体的公司的内部控制,二是控股公司(或集团)的内部控制。

  相对于一个法人实体来说,集团的内部控制更为复杂。一是子公司的内部控制,一是控股公司对整个集团的内部控制,二者的职能应当明确界定,相互补充。

  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内控制度的框架性文件,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应当有三个目标:第一,实现集团的协同效应,实现效率目标;第二,提高集团的透明度,保证对内对外的信息是及时的、可靠的和恰当的;第三,保证整个集团的经营活动符合监管要求和法律,符合公司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二、金融控股公司架构下的主要风险

  金融控股模式只是多元化金融集团的一种组织结构。在多元化金融业务的组织模式中,金融控股模式是取其“中”,即介于全能银行模式和分业经营模式之间。在金融控股模式下,子公司仍然是“分业”的,或者说是专业化的,而集团是“全能”的,从而兼顾了安全和效率。

  应当说,金融控股模式只是部分地排除了全能银行的风险。虽然控股公司只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由于金融集团内部复杂的持股关系和资金往来,单个机构的安全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并且面临着新的风险。在金融控股架构之下,分业经营下金融机构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又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金融集团的内部交易问题。所谓内部交易(intragrouptransacitons)是指集团成员之间发生的资产和负债。这些资产和负债可以是确定的,也可能是或有的。

  金融集团的内部交易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内部交易可以为集团带来协同效应,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改进风险管理的效率,更有效地管理资本和债务。之所以有金融集团,除了概念和品牌上的意义之外,就是要有内部交易。否则各种业务以法人形式独立经营便可,不必组成集团。否定了内部交易就是否定了可以得到的、潜在的效率,从而等于否定了金融集团。另一方面,内部交易可能导致风险传递,使得经营中发生的困难更加复杂化。金融集团和监管当局都应权衡内部交易的好处和问题,区别对待不同金融业务中不同种类的内部交易。

  20xx年4月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监管的角度看,金融集团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三个:风险传播、透明度、自主权。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1、集团内部的风险传播

  风险传播是指,某一集团成员发生的经营事故可能引发另一个成员的流动性困难,或大幅度地影响后者的业务量。如果后者是一家被监管的金融子公司,就必然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当一个集团成员陷入财务困难时,可能由于已有的资金往来而使其他集团成员被迫救助,从而发生新的资金往来。风险传播的基础是集团的内部交易,这种交易可能是明显的,比如贷款和投资;也可能是隐含的,比如集团内部的担保和转移定价。

  2、公开信息是真实情况可能发生较大出入

  透明度问题既与个别集团成员的财务状况有关,也与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有关,同时也与集团的法人结构和管理结构有关。集团内部法人主体之间的交易可能会夸大一个集团成员的报告利润和资本水平,因为集团的净资本(外部资本)可能大大低于所有集团成员的资本之和。因此,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集团结构和内部交易的复杂性将使监管当局和投资人、债权人难以了解集团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授权关系和管理责任,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和区分一个集团成员所面对的真实风险。

  3、集团成员的决策自主权

  如果一个被监管的金融机构由一个控股公司控股,该机构是否能够独立地、有效地行使管理就是一个问题。监管当局和股东、债权人需要知道,该机构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是否可以按照监管和法规的要求,实施有效的管理。这样的担心来源于该机构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可能缺乏必要的自主权,他们在经营和财务决策方面受到很多限制,作出客观判断的能力将大打折扣。如果控股公司是非金融性企业,不受监管的约束,金融性子公司的自主性将更成问题。

  从实际执行中的情况看,各国监管当局对金融集团的内部交易并不是“一刀切”地禁止,而是采取了一种“迂回”的.方法。

  一是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出要求,“启发”金融集团自己关注内部交易。金融集团往往从战略角度安排不同业务之间的内部交易,以获得效率;监管当局则从资本和偿付能力的角度出发,要求它们关注集团内部法人实体之间的内部交易。监管当局尤其需要关注那些业务领域和法人结构不一致的金融集团的内部交易。

  二是要求金融集团披露自己的组织结构和重大的内部交易,特别是那些将对集团财务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内部交易,并监测这些内部交易的规模和水平。

  三是通过对集团结构和集团法人的层次提出要求,增加内部交易的透明度。比如,在会计并表准则和税法方面制定规则,间接地鼓励某一种集团结构,不鼓励另外的集团结构。在批准新设企业、收购合并、所有权转让等活动中行使否决权,拒绝不适当的集团结构,要求子公司的专业化,鼓励业务活动和法人结构相一致的集团模式。

  四是大多数监管当局都设立法规,直接禁止某些金融业务中某些形式的内部交易。一经发现,这样的内部交易将被取消或中止,主要责任公司将受到处罚。

  三、金融集团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19xx年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银行业内控制度框架文件包括了一个健全的内控系统应包括的所有重要内容,既是银行机构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监管当局评估银行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的重要依据。

  1、公司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上的职责

  授权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对被授权人行为的监控同样重要。公司董事会对建立一个有效的内控系统负有最终责任。公司董事会应对如下事务负有责任:

  (1)批准和定期审查公司整体经营战略和重大政策;

  (2)了解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设立可以接受的风险上限,保证管理高层采取切实的步骤,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度量、监测和控制;

  (3)批准公司的组织结构,授权明确、职能清晰的组织结构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

  (4)保证管理高层有能力监控公司内控系统的有效性。

  另外一种方式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协助董事会工作的公司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具体职责是:定期审阅管理层、内审部门和外部审计提交的内控工作评估报告,讨论公司内控系统的有效性;定期审查管理层是否已经纠正审计部门和监管当局指出的内控缺陷;定期审议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控制上限是否适当;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提出意见。

内部控制论文7

  一、担保业务与企业内部控制

  担保是指按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为确保合同履行,保障债权人利益实现的法律措施。

  企业可能会出于多种原因对其他企业提供担保,如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对长期稳定的客户提供担保。企业对外提供担保的种类比较多,如投标担保、承包担保、履约担保、预收(付)款退款担保、工程维修担保、质量担保、付款担保、借款担保、分期付款担保、租赁担保、经企业同意的其他类型担保等。企业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如果被担保单位不能在债务到期时偿还债务,则企业需要履行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因此,债务担保有可能形成企业的一项或有负债,企业承担着履行担保责任的潜在风险。基于此,为了保护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企业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二、担保业务基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一)担保业务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目标和关键控制点

  (二)担保业务的基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适当的职责分离。适当的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不相容职务应分别由不同的职员担任,这些职员之间就形成了内部牵制。舞弊行为只有在几个职员相互勾结的前提下才可能得逞,如果职员各尽其职,舞弊的可能性将会很小。

  担保业务应适当分离的职务主要包括:

  (1)受理担保业务申请的人员不能同时是负责最后核准担保业务的人员。担保标准和条件必须同时获得业务管理部门和专门追踪和分析被担保企业信用情况的部门(如会计部门下的担保业务小组)的批准。

  (2)负责调查了解被担保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的人员必须同审批担保业务的人员分离。

  (3)拟订担保合同人员不能同时担任担保合同的复核工作。

  (4)担保责任的记账人员不能同时成为担保合同的核实人员。

  (5)担保合同的订立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履行担保责任垫付款项的支付工作。

  (6)审核履行担保责任垫付款项的人员应同付款的人员分离。

  (7)记录垫付款项的人员不能同时担任付款业务。

  (8)审核履行担保责任、支付垫付款项的人员必须同负责从被担保企业收回垫付款项的人员分离。

  2、正确的授权审批。授权审批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执行必须经过一定形式的授权或批准。有效的授权审批应明确授权的责任和建立经济业务授权审批的程序。对于担保业务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四个关键的审批要点:

  (1)在担保业务发生之前,担保业务经过审批。

  (2)非经正当审批,不得签订担保合同。

  (3)担保责任、担保标准、担保条件等必须经过审核批准。

  (4)为被担保企业履行债务支付垫付款项必项经过审批。前两项控制的目的在于防止企业因向虚构的或者无力支付货款的企业提供担保而蒙受损失,第三项控制的目的.则在于保证担保业务按照政策规定的标准、条件等进行。

  3、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等制度。为防范风险,避免和减少因担保可能发生的损失,企业应制定有关担保的原则、标准和条件等,用来规范担保业务。如被担保企业应是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较好,财务制度健全,营运资金合理等。

  4、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充分的凭证与记录是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因素,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载体,也是其他控制形式的有效保证。凭证与记录需连续编号,并检查全部有编号凭证与记录是否按规定处理,这是保证完整性的重要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和重复,并可根据完整性检查发现是否存在舞弊现象。

  例如,企业在收到担保申请之后,立即编制一份预先编号的担保业务受理书,分别用于调查了解被担保企业财务与经营状况、批准担保签订合同、记录担保责任的控制制度,这会比企业仅仅在审批担保以后才草拟、签订担保合同效果好,避免漏登担保合同的情况。企业可以通过检查预先编号的担保业务受理书检查已审批担保业务是否全部登记入账或在报表附注中揭示。

  5、定期了解被担保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这样做有助于了解企业承担的潜在风险。企业应由独立于担保合同核准、垫付担保责任款项的人员定期对被担保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经营与财务状况恶化的被担保企业及时作出说明,企业可以据此检查账簿记录、担保合同条款等进行恰当的处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6、反担保制度。在可能情况下,企业可以要求被担保企业为自己提供适当的担保——反担保。当债权人实施担保权利,企业支付垫付款造成自己的损失时,企业的损失可以从反担保中获得优先受偿。

  7、内部核查制度。由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独立人员核查担保业务的处理和记录,是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所不可缺少的一项控制措施。

  三、担保业务的主要流程及其控制

  (一)担保业务的受理。受理担保业务时,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完整的资料,如:1、被担保企业出具的担保申请书;2、被担保事项的经济合同、协议及相关文件资料;3、有关反担保的资料。

  担保业务的受理阶段,企业对担保业务材料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完整性。主要审查被担保企业提交的文件、资料的种类是否完整、齐全。2、合法性。审查被担保企业提交的文件、资料以及申请的担保事项是否真实、合法、有效。3、条件:主要审查被担保企业是否符合企业规定的担保原则、标准和条件。

  (二)调查了解被担保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可以以被担保企业经有资格机构审计过的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调查被担保企业财务部门和主要管理者,必要时向被担保企业的商业往来客户、供货商和其他债权人,询问被担保企业资信情况,核对财务报表和主要凭证,查看库存,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企业的动态情况以及走访外部管理部门,了解其对被担保企业的评价,核实有关情况等方式,获取第一手材料。

  (三)担保业务的审批。担保业务审查人员通过对调查审批报告及相关材料的审查,分析被担保企业的履约能力、反担保情况及本企业相关利益,对照本企业的担保责任、担保标准和条件等政策规定,决定是否办理该担保业务。

  (四)签订担保合同。根据调查、了解的被担保企业的财务与经营情况和企业的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经审批后,与被担保企业签订担保合同。担保合同一般一式3份,一份交受益人;一份由会计部门作表外或表内科目登记的附件;一份由经办部门存查。担保合同签订后,担保经办人员应及时登记担保业务台账。

  (五)担保检查。在担保有效期内,担保业务经办人员应对被担保企业资格、经营管理和担保等事项进行检查,并了解担保事项的进展情况,促使被担保企业按时履约,或在本企业履行担保责任垫付款项后能及时得到追偿。企业可以规定检查的时限,如担保期在1年以内或风险较大的担保业务,担保业务经办人员需每1个月进行一次跟踪检查;担保期在1年以上的担保业务,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跟踪检查。

  (六)担保合同的履行。担保合同的履行,是指担保合同签订后,企业应被担保企业和受益人要求对担保合同进行修改或应受益人要求履行担保责任,或在保证期满担保合同注销的过程。具体包括修改、展期、终止、垫款、收回垫付款项等环节。

  1、担保合同的修改。担保期间,被担保企业和受益人因主合同条款发生变更需要修改担保合同内容,应按要求办理。例如,对增加担保范围或延长担保期间或者因变更、增大担保责任的,按拟重新签订的担保合同的审批权限报有权审批部门审批。其中,经办部门应就担保合同的变更内容进行审查后,形成调查报告,同时要求被担保企业提出修改担保合同的意向文件。经批准的,经办部门再重新与被担保企业签订担保合同。

  2、担保合同的展期。对于担保合同的展期,应视同新担保业务进行审批,重新签订担保合同。3、担保合同的终止和注销。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担保业务经办部门要及时通知被担保企业,担保合同终止。

  (1)担保有效期届满;

  (2)修改担保合同;

  (3)被担保企业和受益人要求终止担保合同;

  (4)本企业替被担保企业垫付款项。企业已经承担担保责任的,在垫付款项未获全部清偿前,经办部门不得注销担保合同,并要向被担保企业和反担保企业发送催收通知书,通知被担保企业还款。

  (七)垫付款项及其催收。

  1、担保业务垫付款项的前提条件和内部批准手续。担保期间,担保业务执行部门收到受益人的书面索赔通知后,核对书面索赔通知是否有有效签字、盖章,索赔是否在担保规定的有效期内,索赔的金额、索赔证据是否与担保合同的规定一致等内容。核对无误后,经有权签字人同意后对外支付垫付款项。

  2、垫付款项的催收和处理。担保业务经办人员要在垫款当日或第2个工作日内,向被担保企业发出垫款通知书,向反担保企业发送《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并加强检查的力度,以便及时、全额收回垫付款项。《财务与会计》

内部控制论文8

  摘 要: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及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贯彻执行而指定的一系列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虽然内部会计控制已经在我国实行了多年,但由于实际工作中内部的控制和执行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结构的调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加值得我们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进行深思。同样,我国企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制定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以及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关键词:会计控制;管理;监督;完善

  关键词:会计控制;管理;监督;完善

  很多企业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独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管理混乱。有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甚至只是形式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第一,没有明确岗位职责,一些单位的记账人员既是保管人员,又是保管人员,一人兼多岗。第二,没有完善的监督体制,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执行权没有得到分离制约。第三,财产清查的程序不够明确。第四,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制度。第五,忽视风险的把控,导致单位存在隐患和蒙受损失。

  一、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贯彻了新的《会计法》,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保证。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客观正确的了解过去,认识和把握现在,对未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是投资人正确认识企业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将职责进行分工,使会计信息可以在相互牵制,有效地防止错误的发生。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目标是保证所有的交易和事项能够以正确的金额,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及时高效的记录适当的账户,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可以保护企业的财产物资的安全及完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以及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企业的财物损坏,失窃等问题的发生。

  (三)国家制定一系列财政政策以及法规,要求企业严格遵守,企业则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将各种制度法规与企业管理相融合,从而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执行中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依法经营,以保证国家的政策法规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充分有效地实施。除此之外,科学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管理信息,为经营和管理者合理地进行资源内部整合。各企业,各部门的员工能够明确目标,各尽其职。

  (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能够规范运行的基本措施。作为一种互为牵制的防范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的职能能够得以实现,必须在企业的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在重要的部门和环节之间要建立各种监督与制约关系,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范围,做到责有所归,权有所属,利有所享,使得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从而顺利实现经营目标。

  (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面对如此众多的国外优秀企业的激烈竞争与挑战,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到世界的竞争潮流当中,这将是我国企业即将面临的难题。为了实现这一迫切的需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提高经营管理,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保证。

  二、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才能保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开展。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使会计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企业最主要的监督和评价方法就是内部审计,为了确保内部会计制度切实可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对其实施恰当的监督。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审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地位是当务之急,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到事前,事中的逐渐转变,从而使监督具有日常性和控制性。同时将监督评价的结果及时的反馈,协助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指定。企业可以采用引入外部的监督力量,比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外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实施。

  (二)提高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

  有些企业领导简单的认为内部控制不能创造效益,因此增加人员编制的,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现代企业竞争虽然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而并非靠增加人员编制,要想提高企业的资金实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要提高管理层内部控制的意识。管理层内部控制的意识能否跟进,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业务流程控制

  业务流程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环节,其控制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控制目标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控制制度和完整的会计处理程序。例如,原始资料要先经过会计人员及内部相关部门检查和监督后再进入审批和记账等环节;对于已处理的会计信息或单位财务业务,一定要进行复核,强化财会人员的实际把关效果,防止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执行者,内部控制制度的成败取决于会计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工作的能力,减少由于技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错误,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的素质。与此同时,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对反腐倡廉,违法违纪等方面的教育。实行轮岗制,可以有效地消除一些蓄谋侵占盗用的念头。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奖罚合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小结

  总而言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内部控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企业的行为规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要想不断地发展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能使企业有效防范各种欺诈行为。使企业和员工的财产不受损害,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这才是企业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贺彩莲;张茂祥.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及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03).

  [2]王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xx(17).

内部控制论文9

  [摘要]交通行业作为我国基础性产业之一,在当今经济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也在快速地发展着。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变,交通建设投资企业应运而生,并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来自于各界对于当代交通建设投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探讨。主要就当下交通建设投资企业所存在的风险、风险的诱因及相应的内部风险控制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交通建设投资企业;内部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506.7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加强交通建设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然而,交通建设的规模相对较大、耗时较长,这便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与完工。在这一过程中,承建项目的交通建设投资企业在项目的运转、管理中必然要承担不同的风险。那么,如何在企业的内部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将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是当下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当代交通建设投资企业所存在的风险

  1.1财务风险

  1.1.1筹资风险。交通项目的实施、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而筹资是獲得资金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对于交通建设投资企业而言,负债经营所带来的筹资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其同时还影响到了企业的投资成本。而市场因素、利率等的不断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到交通建设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预期的收益。

  1.1.2资金回收风险。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其在运作、经营的任意环节上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稳定、完整的资金链是企业正常化运营的基础,其同样也保证了交通建设投资企业项目的有序化、正常化运作。而在这一过程中,资金短缺情况时有发生。然而,当用以维系企业正常化运营的资金因项目规模投资过大、运营回收较慢、信用政策等方面管理不善引发资金链断裂时,资金回收风险将凸显出来,而资金回收风险的发生将影响到交通建设投资企业相关决策制定的正确性,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1.1.3投资风险。交通建设投资企业在进行项目运作时,必然存在前期的投资行为,而投资的受益情况将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若是在前期的投资判断中出现了决策性的失误,此时企业的项目投资回款情况变数极大,很可能会发生回款无法收回的情况,进而为企业带来了投资风险,而投资风险的发生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与未来发展。

  1.2市场风险

  市场为各类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易的平台,企业的经营、运作都在市场中完成。就这一角度而言,任何企业是无法脱离市场而独立存在的。市场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各类因素汇集在此,令其产生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在其的经营、运作中,市场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具体到交通建设企业而言,如建设项目土地获得、价格等市场因素是会对其经营带来风险的。

  1.3技术风险

  交通建设投资企业所涉及的项目多为道路、桥梁类的修建工程,此类工程的建设施工对于建设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不同的地理条件给施工增加了难度,对于工程的施工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风险也相应地增加了。

  1.4管理风险

  就目前交通建设投资企业的管理情况而言,多数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这一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化、有序化经营。在混乱的管理体系下,致使一些违规事件屡屡发生。常此以往,将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诱发交通建设投资企业各类风险发生的原因

  2.1宏观大环境的复杂性

  我国市场的宏观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时,势必将对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若是因素的变化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作为市场中一员的交通建设投资企业,此时将会面临着风险危机,企业将陷入到困境中。而这一因素是必然存在的,给企业带来了市场风险。

  2.2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当代,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存在过高的情况,这表明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而引发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不当。目前,一些交通建设投资企业盲目性投资,前期并未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在未来的项目运作中是极有可能发生资金无法及时回收、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由此可见,盲目性的投资将会为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2.3施工技术落后

  由于交通建设投资企业所投资建设的项目周期较长,因此,竣工时,以当时的技术指标所完成的项目来承担当前的运输量便显得较为吃力了。就这一层面而言,其为企业带来了技术风险。

  2.4企业管理不到位

  当代,很多交通建设投资企业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未能对企业施以科学的管理,也未能在有根有据的情况下来对企业的经营做出正确的决策。单从自己的主管判断、经验来进行决策,这是极易发生偏差、失误的。这样的.一种情况、行为,无疑会为企业带来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

  3.交通建设投资企业如何来进行内部风险管控

  3.1应用财务管理知识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在企业的投资经营项目中,一些项目是独立的,一些项目是互斥的。因此,企业应根据项目的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这里以独立项目为例来进行相应的投资分析。

  例:某交通建设投资企业,现有三个项目可进行投资,企业资金充足。甲项目的投资额为10000元,期限5年;乙项目的投资额18000元,期限5年;丙项目投资额18000元,期限8年。每年的NCF分别为4000、6500、5000元。假定贴现率为10%,则甲项目、乙项目、丙项目的净现值分别为5164、6642、9675元;现值指数分别为1.52、1、37、1.6;内含报酬率分别为28.68%、23.61%、20.04%;年金净流量1362、1752、1814元。

  其中,净现值=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一原始投资额

  进而得出:甲的净现值=A(P/A,i,n)-原始投资额=5164;以此类推,乙的净现金值、丙的净现值。

  其中,现值指数=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进而得出:甲的现值指数=(10000+5164)/10000=1.52;以此类推,乙的现值指数、丙的现值指数。

  内含报酬率为按求得的年金现值系数为依据,用内插法计算后进一步求得。

  其中,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資额现值,未来每年现金净流量;以此类推,分别得出:甲、乙、丙的内含报酬率。

  年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总现值(总终值)/年金现值系数(年金终值系数)

  进而得出:甲的年金净流量=5164/3.7908=1362;以此类推,乙的年金净流量、丙的年金净流量。

  从而我们将独立投资方案的比较结果归入表1,如下表所示:首先,我们对甲项目与乙项目进行比较,两项目的投资额不同,虽然乙项目的净现值和年金净流量均大于甲项目,但是乙项目的原始投资额要大于甲项目,且其活动能力却小于甲。因此,企业应优先选择甲项目。

  其次,我们再对乙项目与丙项目进行比较,两项目的投资额相同,虽然丙项目的净现值、现值指数、年金净流量都大于乙项目,但是丙项目的年限长。乙项目在投资5年后,可将收回的利润再次进行投资。因此,应优先选择内含报酬率高的乙项目。

  最后,我们对甲项目与丙项目进行比较,此二者的投资额与年限都不相同,其中,甲项目的内含报酬率要高于丙项目,但其他三项都低于丙项目。但是,丙项目的投资额、年限都远高于甲项目。因此,从活力的程度来看,甲项目是最优方案。最终得出:企业的投资顺序应为甲、乙、丙。同时,这也表明,将财务管理知识运用到企业投资项目的分析中,可为企业提供出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将更利于企业的经营与未来发展。

  3.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交通建设投资企业而言,完善的管理制度将起到明晰内部职责、有效监管的作用,可有效地弥补现行企业管理中的不足,这对于管理风险的规避将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

  3.3及时掌握外部信息,提高自身工程技术

  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应及时地了解外部信息,把握好经济走势,结合自身情况,有效地规避风险同时,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将此类风险降到最低。

  4.结语

  对于交通建设投资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平稳地发展下去,做好自身的内部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而科学、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将起到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推动发展的作用,以帮助企业在风险中平稳度过。

内部控制论文10

  (一)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控制

  财务信息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软件质量的控制。

  财务软件是一种技术性能较高、兼容性很强的财务核算系统,它不仅要求核算准确,同时还要求各业务之间相互衔接,相关数据能够自动核对,数据备份统一等,因此,在软件的质量要求上一定保证。

  2.计算机、财务软件安全的控制。

  计算机安全控制包括:主机、财务软件等在使用和保管上的安全控制,计算机安装财务软件后,就相当于财务核算的所有帐簿,在软件运行期间要充分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盗等技术条件,对于每天发生的财务核算数据要及时备份磁盘、光盘等。对于备份的资料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损坏。

  3.网络安全与防范病毒的控制。

  采用网络板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时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控制:

  (1)系统管理的权限设置。定岗、定员、定权限,岗位管理权限由财务负责人控制,对各种数据的读、录入、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把不同岗位的职责授予不同人员的操作权限。

  (2)个人密码的设置。每一操作人员必须根据权限设置个人密码,进入系统进行工作,对密码要进行严密管理,避免使用易破的密码。对存储在网络上的重要数据进行有效加密。在网络中传播数据前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在病毒防范上要制定管理制度,无论是硬盘还是软件都要进行经常检测、杀毒,要专机专用,并安装防病毒卡和反病毒软件等。

  (二)系统开发控制

  1.旧系统转换成新系统。在原始的手工会计系统被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替换前,必须做好系统转换的`准备工作,如:到当地财政部门申请,对旧系统的会计事项进行结帐、汇总、记账等。对新系统需要初始数据的进行安全导入,手工会计系统与电算化会计系统并行运行半年,配备合适的会计人员、计算机程序员等。另外,还要考虑到企业是否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操作等等。

  2.人员培训。财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在技术和操作能力上都要求很高,因此在软件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当企业购买软件时,也应要求软件开发公司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软件的系统操作、财务软件的内部控制制度、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后新会计凭证及帐簿和报表等流转程序。

  3.必须执行国家制定的标准和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要求科学性、规范性、严密性,财政部对电算化的推广已经颁发了《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标准和规范,因此,无论是开发软件还是购买软件,必须依据和执行财政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三)电算化会计系统操作人员的控制

  电算化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严格定位,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制定和完善会计人员职能控制制度,根据需要应设置会计主管、主管会计、出纳、审计记账、软件维护、审查和数据分析、档案管理等,还必须将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不兼任,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发生。

  (四)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操作控制

  1.数据传送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传送是电算化会计的优势,为了防止数据在传送时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数据传送时要按照顺序、编码进行,特别是大批量传送,可将经济业务划分为小批量传送,接收或发出的数据部门是否准确完整、正确,一定经过严格核实确认,然后进行信息反馈,每批数据的传送要有传送单位名称、地点、时间、日期等记载。

  2.数据存储的控制。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和信息完整的储存、调用,企业必须对储存数据的各种光盘、磁盘作好标号记载、登记注册,以便业务人员和上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检查审计。

  3.业务发生的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核算前,要进行计算机的程序检查,当发生业务时,要根据所发生业务的具体内容,对照计算机程序、财务软件编辑。所设科目代码,检查其合理性、合法性、完整性、规范性。对照操作人员的口令是否准确有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财务软件所规定的范围。

  4.财务数据录入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录人数据快,处理数据能力强,一旦出现失误,将给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财务规章制度,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录入。财务人员要控制好数据录入的准确性,首先要控制对原始凭证进行有序排列,编制记账凭证时必须先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然后录入正确数据,编制出正确的记账凭证,并经过审核人员的审核后统一记账。当正确的会计凭证输出后,要严密签收手续,凭证传递时要防止丢失,保证凭证的完整性。

内部控制论文1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运转效率的提升,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维护企业资产安全,控制企业风险以及加快企业经营运转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内部财务状况,构建了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1.企业内部实物资产管理的控制。重点是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以及存货等进行的采购、验收、入库、盘点以及处置等相关管理活动的控制管理,目的在于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资产的不正常流失或者损坏问题。

  2.采购、销售管理控制。在采购管理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主要控制内容是确保采购审批、合同、验收以及付款等步骤的合法合规。销售环节主要是加强对销售合同以及应收账款的会计控制管理。

  3.货币资金管理的控制。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现金、存款、备用金以及各类票据、欠账的控制管理,确保企业货币资金的规范运作使用,特别是收支以及授权审批等符合规定,并在货币管理中落实好相应的现金管理、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制度。

  4.筹资投资管理。在筹资环节,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对筹资成本、方式、结构、渠道以及规模等进行的合理优化,最大程度的降低筹资成本,防范筹资风险。在投资环节,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以及投资处置环节的管理,重点防范投资风险。

  5.成本费用控制。在成本费用控制管理工作上,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成本费用控制系统,降低成本支出,同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问题

  1.企业对于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一些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方面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对于企业经营管理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对于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也没有准确的评估,降低了企业整体防范应对风险的能力。

  2.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素质有持提升

  从我国企业内部实际情况来看,经营者享受的权利远远大于其应该承担的义务,企业缺乏激励机制,管理者没有压力,因此也缺少自我提升的动力,最终导致企业管理层的素质普遍较低。此外,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缺乏企业约束机制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另一个方面就是企业员工的素质普遍低下,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企业的财会岗位更是内部控制的中心岗位,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同时还应该懂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又可以了解一些生产技术,这样一来,才能够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但是从我国企业基本现状观察,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最终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

  3.内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效果较差,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由于企业缺少有力的内部监督管理,尤其是内部审计不完善,影响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一些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解决。

  4.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力度不足

  虽然一些企业针对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措施,但是对于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甚至是存在着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在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活动中仍然存在着较强的随意性,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活动效果。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并不是单一的,仅凭某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全面贯彻执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思想理念,真正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我国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也制定了一些政策、制度,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有效地借鉴,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现状,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措施实现财务内部控制。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一旦完善,就要严格执行,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良好的企业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更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否则也只是纸上谈兵,对企业的发展毫无意义,以往的财务内部管理混乱,大多情况是由于执行力没有达到,因此,降低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

  2.提高财务工作人整体体素质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会计及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都有待提升。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一般是由会计等相关人员来负责的,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支撑,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一定要选择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进行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首先,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财务理论知识与基本判断能力。当前,我国在教育上重视会计方面人才的培养,各大高校开设了会计、财务等相关专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批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他们具备一定的财务预判能力与评估能力,这是财务内部控制不可缺的一种基本专业素养。另外,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财务内部控制与实施能力。包括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管理,从筹资到资金收入支出,再到投放,都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标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善于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战略,改进财务内部控制的不合理成分,并督促有关部门执行。会计人员要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以及财务制度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多关注国家的各项政策制度,以及改革的思想理念,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合理调整财务管理方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且,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将企业的长远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政策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监督与控制

  企业内部的监督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具有特殊的性质,它关乎到整个企业的有效运行,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对财务管理实行必要的监督。在我国现有的监督机制中,企业内部审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部监督手段。这不仅能够对企业财务内部形成一定的制约,而且能够随时发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起到辅助管理的作用,共同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当然,这种内部审查不仅仅是对财务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监督,而是全面地对“财务收支、运用、核算等进行充分的考证,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财务管理上的不足与漏洞,对于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财务信息进行调查、验证,企业经济活动比较频繁,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内部审查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将经济活动合理化、有效化。并且这种监督要全面贯彻财务工作的始终,在经济活动的计划阶段,就实施有效的监督,引导企业经括活动进人一个合理阶段,使其能够顺利执行,另外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更要密切关注财务变化与实行状况,将计划落实到位,并根据实际运作,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后,要将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运行情况以及财务使用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除此之外’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也可相互监督,这是企业运作的有效保障,能够促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

  4.强化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

  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中强化风险的控制管理,首先应该增强企业对风险的识别防控能力,重点是以企业信息化的内部管理系统为基础,及时全面的搜集分析外部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分类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的方式,合理的对风险等级进行认定评估,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四、结束语内部会计控制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财务管理规范有序的关键,更是实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在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工作人整体体素质、加强监督与控制以及强化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提高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水平,真正发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惠忠.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J].会计之友(下旬刊),20xx(10).

  [2]王真.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xx(21).

内部控制论文12

  【摘 要】 本文就监控和内部监督等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 监控; 内部监督; 设计缺陷

  内部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以及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均规定监控为其构成要素。监控这一概念实际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作为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之一的内部监督的概念是一致的。

  一、《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监控

  根据《内部控制框架》使用的监控的概念,是指对内部控制在一定时期内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监控是通过持续监控活动、个别评价或两者的结合实现对内部控制运行进行监控。通过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价的结合,能够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有效性。

  (一)持续监控活动

  持续监控活动发生在经营活动过程之中,内含于企业管理活动之中,它包括日常管理和监控活动,以及员工在履行其职责时所采用的其他行动。持续监控活动嵌入企业日常的重复的经营活动之中,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实时的监控,能够动态地应对环境的变化。持续监控活动涉及内部控制各个要素的主要方面。持续监控活动通常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相对于个别评价更为有效。

  (二)个别评价

  个别评价是从某一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评,它直接关注内部控制的系统有效性。个别评价的范围和频率主要取决于风险评估和持续监控程序的有效性,对于应对优先考虑的风险的内部控制和对降低风险最为重要的内部控制,一般应当经常地进行评价。在企业主要战略或管理层发生变更、进行重大的收购或处置,或者经营或财务信息处理方法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此时应当关注企业所有重要活动有关的每一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其评价范围应当根据所需要实现的内部控制目标来确定。

  个别评价通常采用自我评价形式,即由负责某一业务或职能的人员负责对其活动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也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进行内部控制的个别评价。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将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作为其常规性的职责,或根据企业董事会等上级机构的要求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

  《内部控制框架》要求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评价者应当了解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以及所针对的内部控制的每个构成要素,掌握内部控制体系实际运行情况,并分析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测试的结果。此外,《内部控制框架》还要求对评价过程进行合理的记录,并强调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编制和保存内部控制相关记录的情况,为有效性评价提供支持。

  (三)报告缺陷

  对内部控制进行监控所发现的问题应当向上报告,其中严重的问题应当及时上报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内部控制框架》将内部控制体系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状态定义为缺陷,明确了报告缺陷的内容,要求不仅要报告特定的交易或事项,更需要报告重新评价可能发生错误的内部控制。

  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监控

  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监控概念相同,监控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之一,在企业风险管理中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价以及两者的结合,对风险管理构成要素的存在和运行进行评估。

  持续监控活动存在于企业管理活动过程之中,它实时地、动态地应对企业变化的情况,并植根于企业之中。持续监控活动一般由经营管理人员或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实施。

  个别评价是用于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而进行的评估活动。持续监控活动有效性越高,则越不需要个别评价。个别评价范围和频率,由管理当局根据本企业的情况作出决定,它取决于企业风险的重大性以及风险应对和管理风险过程中相关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当企业的主要战略或管理当局发生变更、进行收购或外置、经济或政治情况发生变化,以及经营或信息处理方法变更时,则需要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评价。进行全面评价时,应当着眼于风险管理在战略制订以及相关重大活动中的应用。企业风险管理中,个别评价有关的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和方法等内容与《内部控制框架》的内容基本相同。

  关于缺陷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缺陷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中值得注意的一种情况,它表示一个发现的、潜在的或实际的缺点,或者一个强化企业风险管理以提高企业目标实现可能性的机会。企业风险管理缺陷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风险管理本身,来源于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个别评价,此外还来源于企业外部。报告的内容包括所有已经识别的影响企业制定和执行战略,以及设定和实现其目标的企业风险管理缺陷;所识别的提高企业实现目标可能性的机会等。报告的渠道既包括向直接的上级报告,也包括越级报告。

  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内部监督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作为内部控制构成要素之一的内部监督,实际上等同于上述监控概念。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由于当时认识的局限或者考虑不周等原因,设计出的内部控制不可能完美无缺;在内部控制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或由于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理解上的差异,也可能使内部控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内部控制实际运行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需要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实施必要的监督检查,发现其不足和问题乃至于缺陷,从而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内部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和逐步完善的重要措施。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根据以下要求,结合自身经营活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

  (一)建立内部监督制度

  内部监督制度是企业指导进行内部监督的规范,也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内部监督的依据。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的要求,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在内部监督制度中,应当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等类似其他监督机构的`职责,明确内部审计机构与和其他内部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开展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等。

  (二)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根据《基本规范》,内部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它实际上就是持续监控活动。日常监督应当与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相结合,整合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之中,与日常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

  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大致与个别评价的概念相当。企业应当定期拟定内部控制专项监督计划,确定当期专项监督的内容和对象。对于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企业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对于用于控制风险评价结果确认为具有重要性的风险的内部控制以及关键业务的内部控制,应当优先对其进行专项监督。对于专项监督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并监督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

  (三)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并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和报告

  企业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监督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需要对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认定和报告。为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另外,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监督的过程中,根据确定的标准对内部监督所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企业还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所谓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内部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而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即建立的内部控制不能充分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所谓运行缺陷,是指现存设计完好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以有效实施控制而产生的内部控制缺陷,即内部控制不能按照建立阶段的意图运行,或运行中错误很多,或实施内部控制的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和目标等而产生的内部控制缺陷。某一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虽然设计得很完善,但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导致内部控制运行缺陷。内部控制的缺陷可以是单项的缺陷,也可以是多项组合的缺陷。

  按照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可能严重影响内部控制整体的有效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情形。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严重程度依然重大,须引起企业管理层关注。除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以外的其他缺陷,则为一般缺陷。

  (四)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评价活动,可以等同于个别评价。企业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前者结合各项业务活动分散进行内部监督,后者针对企业内部某一特定业务或某一特定领域或部门进行局部内部监督。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发挥作用,因此还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个系统整体进行评价,以论证其有效性。企业应当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五)做好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记录和资料保管

  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记录和保存内部控制设计和建立的资料,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也有利于未来对内部控制进一步的完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记录,反映着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情况,是对本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发表内部控制评价意见的依据,也是未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资料。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记录,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有关情况的记录,要妥善保存!

内部控制论文13

  摘要:目前我国报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报业在转型期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内部控制在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报业集团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推动报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加强报业集团;内部会计;对策探讨

  报业集团重组中整体资源的合理分配运用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在分析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措施,提升集团的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提升集团的经济效益长效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意义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目的保障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能正确执行而制定具有控制职能的会计办法。内部会计的控制有两个角度的理解:一是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基础上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通过会计信息评估企业的内部风险,并且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实现;三是,执行正确的政策和法规,工作上做到“有法可依”,工作中有效的处理一些碍于情面不能或者不好处理的事情,提升财务工作的公正性。企业会计工作最重要的步骤是控制和监督。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行和管理,是大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企业财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全国的各个报社和媒体企业实行重组、重组成集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变得日益重要。加强报业集团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保护单位的财产安全、确保账目信息完整,工作中避免舞弊的情况发生,并且在内部检查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发现无意过失。因此给高层的决策者提供了真实、可效率的财务数据,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协调、有序进行;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也能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推动增收节支、完善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报业集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报业集团在转型前是政府的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其相关的财务费用都由国家财政进行统一调度,转型后变成自负盈亏的企业,对经济效益的关注度也比以往加大很多,所以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要适应企业管理模式。

  (二)内部控制活动不当。因为事业单位转型中遗留的部分管理制度,报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沿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模式没有和报业集团的转型一起转型,但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企业化报业集团。

  (三)内部控制制度刚性要求不能发挥。报业集团内部控制高效实行的基础是要完善和执行相关的控制制度,报业集团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是高效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很多报业集团内部控制政策制定的很完善,但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所有制度的制定也变得流于形式,也成为应付行政和审计部门的审查。

  三、报业集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对策

  (一)观念转变中重视内部管控意识。现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对传统的`报业产生一定的冲击,报社集团的经营业务也不能仅限于报纸发行这一方面,这时就要求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都发生转变,集团内部可以实行参股和控股的管理模式,各子报、子公司也自主经营、采用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加大报业集团管理的灵活性,并且能够调动各个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各个分公司在把握市场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政策,适应市场竞争的发展需求,和各类性质的媒体进行统一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自己迅速的蜕变。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要集团内部的员工和管理者都要转变内控管理理念,重视内部控制的对集团发展的作用,不要把内部控制看成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要把内部控制看成是集团内部的共同事务,了解内部控制对集团整体运营的重要。第一,集团内部完善内部机构设置,责任权限做到明确细化;第二,有效加强人才部门的人才建设,对于新引进的人才注重其专业素养,培养老员工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第三,关键性岗位实行委派制、轮岗制,防止一人专权的情况发生;第四,下属子公司自报业务活动放权,各个职能部门做到相互间的牵制以及合作。

  (二)内部管控体系的严密建设。报业集团开展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有了明文规定,平时的业务活动开展才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而言,针对集团投资,或者对外的内部重大资金调用事项,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的逐层报告以及审批制度,推行审批以及联答制度。各个层级都要参与,不要只是部分人和几个部门参与,所做出的重大决定要保障其全面性和客观性,可以在集团内部设立预算委员会,对集团内部的各个经营和管理部门实行战略目标部署,并且编制预算统计,分析预算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数字,这样能够上下一致的协调内部预算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另外,内部审计要对预算的执行开展监督,查明预算没有完成部门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

  (三)以人为本的集团文化倡导。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具体操作是加强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对内宣传,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度,奠定内部控制施行的理论基础。其次,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个人素质,集团定期的开展培训和讲座,即有业务方面的讲座也要加入一些座谈类谈话讲座,提升内部人员的思想格局化意识,并且让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变化,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不断有着合规的工作习惯更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的执行集团内部的制度。最后,弘扬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在物质和精神上嘉奖集团内部的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和个人,对于无视集团内部的规则制度的人要严惩,在赏罚分明的情况下推行制度的实行,在全集团范围内营造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氛围,切实有效的推进报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

  四、结束语

  高度的内控制度对报业集团的长效发展意义重大,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资金,用于高投资项目中。但目前内控管理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报业集团的发展中日趋完善的管理要求内控更加规范和合理、让其内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为报业集团的稳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扎实推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防范集团内部的风险控制,让集团内部的公司利益得到增值,提升集团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余鹏.关于中央报业集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xx(18):3-5

  [2]常兴华.浅谈如何构建报业集团内部控制.[J]经济师.20xx(12):11-12.

内部控制论文1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的地位逐渐上升。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的创新来保证稳定的生源以及优质的教学质量,在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软硬件环境的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学校同样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来保证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才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基础的信息支撑,更好地辅助学校发展和成长。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内控管理的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制约因素,对职业学校的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进行思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方向以及模式上也日益朝着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以够保证稳定的生源以及优质的教学质量。然而随着学校投入的不断加大,规模不断扩展,这必然会导致学校财务工作压力的加大,出现资金使用的绩效低下、监管形同虑设等问题。职业学校要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借鉴“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后劲,借助于内控深化内部改革,为学校的战略性发展出谋划策。

  一、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财务会计操作过程缺乏规范化

  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各部分费用归属不明确、账目混乱等问题,在分类核算环节,明细不清晰,财务会计的操作过程存在着主观化、随意化的问题。另外,忽视创收性经费以及建设性经费的管理,而主抓财政性经费管理,而使得在会计操作过程中易出现一些资金流失或者滥用等问题。还有一些职业学校物资的管理也较为混乱。受到制度以及人手的限制,物资流失或者浪费等现象存在物资采购、验收与保管环节中,难以实现全面化、科学化的管理。

  (二)内部控制基础条件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基础条件还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工作举措时间尚短。首先是学校的管理层以及相关的财务工作内控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针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各项具体内容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没有充分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在执行力上较弱;其次在权责分配上,组织架构单一,存在财务管理无法促进内控工作的开展。权责分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内控管理中分工的细节化和工作的标准化如果没有完善的组织架构体系就难以实现;最后在具体的财务工作运行中与内控相关的各项制度建设也尚不完备,出现财务管理漏洞使得出现难以权衡的局面。

  (三)财务部门风险管理意识差

  在国家政策的作用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部门一直以来在风险意识方面较为薄弱。然而在当前的市场化环境下,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放开和民营经济的崛起,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也会面对各种风险,没有建立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机制,所涉及的比如融资、预算以及投资等项目相关资金运管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出现资金损失。

  二、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只有不断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资金安全的主要目标。首先,建立包括核算制度、报表制度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使每个会计工作人员都能够依照制度来熟练办公,还在会计内部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工作;其次,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化发展,学校的主要资金项目逐渐成为建设性经费以及创收性经费,对上述两项经费的管理意识会计人员需要及时建立,学校要丰富现有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内涵,做好管控工作。

  (二)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要全面改革当前财务部分的组织架构,确保职责分配科学、合理,适应当前学校多元化、拓展化的发展目标。同时,借助于现代化的组织架构,例如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实现职责的细化和明晰化,便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学校管理层以及财务部门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当前学校在抵御市场风险、制定战略性发展策略的意义,对学校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3.结合学校自身的管理经营特点,充分参照市场中成熟企业的模式,来尽快制定出完备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漏洞的产生,有条不紊、有理有据的展开。

  (三)多角度全面建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体系

  从多个角度来建立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在内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体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全面提高管理层及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其次,对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财务风险管控相关的各项培训。再者,进行预警机制的模型化开发和构建,要充分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技术、软件技术等来从而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整个预警机制的建立。

  三、结语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内部控制体系势在必行,受到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通过内控管理,学校才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当前的发展中实现资金安全和战略目标准确。

  参考文献:

  [1]温牡姿.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J].财经界(学术版),20xx(08).

  [2]黄继梅.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现状与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xx(22).

内部控制论文15

  1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1企业的内部环境对财务风险所具有的影响作用

  企业的内部的相关的管理控制制度,能够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并且,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直接会对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和控制的策略的实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而当前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分为企业内员工的业务水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企业的组织以及结构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董事会以及审计委员会的管理水平等。我们应当认识到企业的内部环境对与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产生很直接影响。

  1.2企业风险评估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影响

  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有各种不同的因素组成,其中风险评估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将风险评估划分为个部分,即目标设定部分、事件识别部分、风险应对部分。在进行风险评估值钱我们应当首先对各种风险进行分辨,从而发现可能会存在的一些风险,在这之后就应当针对不同风险可能形成的不同影响,来制定相应措施,从而降低风险甚至做到规避风险;除此之外还应做到对风险进行控制,并且制定预算,同时进项相应措施的实施,从而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在实践中得到的结果告诉我们,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控制之间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1.3控制活动对于财务风险所产生的影响

  企业的控制活动分为授权、绩效的评估工作、信息处理以及职权分离等相关活动,是内部控制具体方案的实施。内部控制通过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实现了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控制。实证结果表明,控制活动和财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二者之间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1.4信息以及沟通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

  信息以及沟通的内容包括采集原始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帮助信息进行传递以及沟通,以此来保证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除此之外,企业的信息化以及沟通工作应当与企业内部的控制情况之间进项相互配合,以此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以及及时性。企业管理工作中,信息处理也要靠管理信息系统的帮助完成。企业的沟通工作的方式不仅包括从上到下的沟通,也应当包含着从下到上的沟通,除此之外还包括不同部门,或是同级之间的沟通工作,正因为如此,企业的员工首先应当对整个沟通发生的位置进行明确,以确保自身通信的有效性,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的信息以及沟通以及财务的风险之间也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1.5企业内部监督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影响

  为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家以保证,通过内部控制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计、制造、实施、控制、监督和考核,以确保内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并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补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规定中提到,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并且还对监督职责的划分、监督程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通过制定一定的标准,来不断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时发现,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监督工作也是与财务风险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的。

  2不断随内部管理控制进行完善,预防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财务风险管理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成功与否;内部控制制度又需要工作人员监督实施。因此,为实现企业的长效机制,要将两者结合运用。

  2.1要对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落实,并且建立相应的风险责任机制

  首先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机构,并且不断完善组织以及控制工作。企业的管理者应全面负责单位的`风险管理,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督,以加强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从而实现管理岗位的风险责任的落实,并与企业发展协同一致;二是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应当对各部门的责任以及不同部门人员的责任、处理权限等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还要加强风险培训的工作,来帮助把风险的责任落实在每个不同部门、每个员工,让全体员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责任,确保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2.2应当对财产清查制度加以完善,并且提高财务的内部控制能力

  首先应当对货币资金进行清查工作。检查实际的账面余额与会计现金、支票的对应关系,以确保账目相符,在分析和清查的基础上,将现金进行实地的盘点,同时还应当出据库存现金的盘点报告。在同一时间内,应当逐一检查银行对账单以及银行的存款日记账目,以此来保证账证之间相符合;其次还应当对存货进行清查;三是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四是进行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清点。

  2.3加强监控力度

  企业应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流程,只有把风险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才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企业不具备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能力,那么应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3结语

  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主要方面在于如何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蓝图。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控制,与防范财务风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互相关联,因此应当采用内部的管理控制的方式,以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最终目标。因此,内部管理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两者密切结合起来,会让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更加完善,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