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民间刺绣散文 对民间刺绣的钟爱源自于小时候昏暗的灯下外婆坐在炕上,戴个老花镜一丝不苟的飞针引线的样子,当时绞尽脑汁也想出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驱动着她,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也未曾停下她手里的活计。记忆里,每逢亲戚家的孩子满月过岁,她总是颠着小脚送来她做的老虎……
难忘民间刺绣散文
对民间刺绣的钟爱源自于小时候昏暗的灯下外婆坐在炕上,戴个老花镜一丝不苟的飞针引线的样子,当时绞尽脑汁也想出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驱动着她,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也未曾停下她手里的活计。记忆里,每逢亲戚家的孩子满月过岁,她总是颠着小脚送来她做的老虎枕头、老虎帽子、老虎鞋以及花花绿绿花布上爬满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的马夹,听着邻里们钦羡的赞叹,她总是满足的笑着……外婆虽然走了好多年了,自己也几经搬迁,但她留给我们的这些珍贵念想我总不忍舍掉,陪伴着我,闲暇之余或在朋友间炫耀把玩或欣赏独思,爱不释手。
再度听闻西府刺绣,是经市群艺馆逐级申报,评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保护的消息,我也有幸和朋友去了宝鸡地区有 “民间刺绣之乡”美称的千阳县南寨镇寻找我儿时的记忆、寻找这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瑰宝的踪迹,在闫家村农家小院见到了以做老虎枕而出名的的民间老艺人李爱姐以及七八个民间刺绣家称誉的巧手媳妇,想不到这些出自于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妇女之手的小小“玩货”,竟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友人都会风尘仆仆来来到这个山区小县,追寻民间刺绣的足迹,或是在农家小院或在各地方大小不一的工艺展厅里,她神秘而深邃的民间智慧将各地的专家学者征服,随后我们还去了有地方刺绣代表性的文化馆四楼展室参观,在全封闭的约100平方米的展厅里,展柜有30多个,分别以布老虎、猪枕、蛙枕以及栩栩如生的牛、马驴形象,墙上的软雕挂件等布刺绣1000多个种类,透过厚厚窗帘漏进的几缕光线中,到处弥漫着乡土的气息,那些出自于农村妇女手中的针头线脑织就的件件作品,让我读到了民间妇女的质朴的心和传承着的悠久民间智慧,看到了曾经熟悉的陪伴我成长的马夹、老虎枕和鞋垫以及诸多叫不上名的布艺品,每一件作品厚积着逝去岁月的温情留痕和文化积淀,我似乎遇见了自己钟情已久的姑娘,贪婪的欣赏着她浑身散发的魅力,总想了解和探究她神秘的起源和发展的现状。
在西府各个县区都可以找到刺绣工艺品,在农村从婴儿出世,乡邻好友送祝福的首要礼品便是刺绣品,老虎枕、老虎帽、老虎鞋代表着上一辈人对新生孩子的美好祝福,预祝孩子生龙活虎,健康成长;在姑娘出嫁时,从头巾、衣裙直至脚下的鞋袜,可谓全身都是艺术品。唐代诗人杜甫的“刺绣五彩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这种情景,结婚新房里琳琅满目的床上绣品,更是一个个美丽的艺术天地,在决定自己终身大事之后,姑娘们便要忙着为自己准备新婚嫁妆。幅幅图案,凝结着姑娘美好的心愿,“谁家闺女好,绣工见分晓”,千针万线倾注着姑娘的全部感情,风格粗犷淳朴的绣品充分显示了姑娘的心灵手巧,代代相传,刺绣——这个陪伴了妇女一生的手艺,让黄土地上的人们随时随地都在追求美的享受。
民间刺绣作品的内容也大致取材于祖辈流传的民间故事,民间韵味十足,文化底蕴深厚,曾在一展览会上见到一幅名叫千(百)花帐的作品,据说是由全村妇女参与制做成的,将民间故事为题材的近千(百)副绣片集中一起手工缝制成的巨幅作品,诸如 “二十四孝”、白蛇传、刘海洒金钱、花亭相会、老鼠娶亲、哪宅闹海、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牛郎织女、天仙配等等故事随性串接而成,将巧手妇女们的想象力集中一起,给观者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传说,美妙的神话故事,往往也成了刺绣作品艺术创作的源泉,其中的“老鼠娶亲”是对老鼠人格化的夸张的描绘,一群憨态可掬的老鼠抬着花轿,吹吹打打的热闹情景,饱含童话般的意境,让人忍俊不住,赞叹不已。还有一些刺绣品是那些大字不识的劳动妇女按照流传的神话故事加上自己的爱好和意志,凭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而设计、制作而成,如枕顶上绣个《吉庆有鱼》、《蝶恋花》,在头巾上绣个《丹凤朝阳》、《双狮驮柱》等象征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民间艺术品之所以能激起人们去欣赏,是因为它孕育了原始意味的饱含生命力的美感,厚积着逝去岁月的温情留痕和文化积淀,再现了人类朴实的感情。
西府许多景点专售点里随处可见民间刺绣工艺品的倩影,并颇受外来游客的喜爱,民间刺绣的本质是艺术,所以它具有艺术的属性,而作为文化产品,它也具有着商品的价值,但是民间刺绣的两重性或者说是兼容性,其两者的关系又不是并列的,而是有主次之分,因此艺术性尤显得突出,让它的经济价值增色了不少,在少数景点尽管也参杂一些急功近利者制作的粗制滥造、形似神异的东西,但丝毫不能影响真正的玩家、珍藏家对它的追随。
有一首诗这样赞誉着刺绣工艺的魅力:“隶属于美与布匹,隶属于传说和民谣,如同它的祖先隶属于土地和稼穑,隶属于乡间的寻常巷陌,它的青春在布帛上耕耘,一架新犁。”我在赞叹中寻觅着,不断加深着对民间刺绣工艺的理解,的确,民间刺绣之所以有着如此巨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她是用最朴实、粗犷、真实的感情绘织而就的艺术品,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有着客观的条件,这颗艺术的奇葩种子之所以在西府这块土地上郁郁葱葱,是因为这里有适宜的土壤、气候、生产技术和园丁的精心培育,她承载着西府人勤劳善良、质朴睿智、乐观的灵魂精髓萌发、开花、结果,实现其生命的延续,
一直想对自己钟爱多年的民间刺绣说点什么,似乎不说点什么对不起逝去的外婆,对不起静静的呆在一角的那些念想,于是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着这样一幅图画:斜阳下,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劳作的妇女们,或坐在自己小院梧桐树下,或坐在炕头,五彩线在巧手中飞舞,飞舞出一对对鸳鸯戏水,一簇簇牡丹吐艳,一朵朵莲花招展,她们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绣着自己密如经纬的情思——对孩子的期盼、对父辈的怀念,对爱情的理解,绣着、不停的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