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难忘的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难忘的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难忘的阅……
关于难忘的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难忘的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难忘的阅读答案1
难忘原文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时刻吧。
上学期,京剧《红楼十二钗》电视片摄制组到嘉定秋霞圃拍摄几组镜头,临时需要一名小演员扮演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导演到我们学校来挑选演员。真是幸运极了,我被导演选中了。当老师把这消息告诉我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是在梦里呢。
就这样,我揣着一颗又激动、又紧张的心来到了摄制组。摄制线的叔叔、阿姨见来了个小演员,都热情地围住我,并不时地勉励我,我直对自己说:别怕,别怕。但越是这样,心跳得越厉害。虽说我在学校里已经不止一次登过舞台,可面对着摄像机,同著名的电影演员在一起演戏,这毕竟是第一次啊
在导演的帮助下,我很快进入了角色,顺利地完成了导演规定的戏。
最使我难忘的是拍摄最后一组镜头的那天,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爷爷来到摄制组,接见了全体演员。俞爷爷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为了祖国的戏曲事业,他依然的辛勤工作,一种敬仰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在这难忘的时刻我多么想对俞爷爷说一句:俞爷爷,您好!多么想奔到俞爷爷跟前,向他献上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导演的陪同下,俞爷爷一边观赏着园林的景色,一边同演员们谈着话,还不时地打着手势,那神采奕奕的样子,很难使人想念他已经是八旬老人了。最后,俞爷爷同演员们合影留念,我站在人群中,紧贴着俞爷爷,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有缘结识了京昆大师俞爷爷,并摄下了那张珍贵的照片,这难忘的时刻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阅读题:
1.文中记叙的难忘的时刻,具体指什么时刻?
2.照样子,写词语
(1)AA式:默默、统统
(2)ABB式:兴冲冲、气乎乎
(3)AABB式:干干净净、勉勉强强
(4)ABAC式:载歌载舞
3.在括号里填适当字词,并体会句中人物的感情:
(1)我揣着一颗( )激动、( )紧张的心来到了摄制组。
(2)在这难忘的时刻我( )想对俞爷爷说一句:俞爷爷,您好!( )想奔到俞爷爷跟前,向他献上一条鲜艳的红领巾。
4.请你用画出与文章最后一小节相照应的句子。
参考答案:
1.俞振飞爷爷到摄制组看望全体演员。
2.(1)个个、轻轻、片片
(2)绿油油、白茫茫、晕乎乎
(3)羞羞答答、白白净净、时时刻刻
(4)漫天漫地、知根知底、忧国忧民
3.(1)既、又 (2)多么、我么
4.文章第一小节。
难忘的阅读答案2
那是一个夏日雷天的傍晚,窗外的浓浓乌云使整个天空变得黑沉沉的,真叫人害怕。我不敢独自一个人在房里呆着,便去找爸爸。
跨进爸爸的房门,只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伏案写作。我不愿打扰他,便悄悄地坐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窗外。
突然间,闪电像一条金蛇在天空飞舞,耀眼的亮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紧跟着啪啦啦、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年仅六岁的我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爸爸转过身来,把我搂到他的怀里,安慰我,叫我别怕。他慈祥地看着我,问道: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吗?
是雷公发火,要劈不孝的人啊!
是吗?!是谁告诉你的?爸爸惊奇地看着我说。
隔壁老奶奶讲的呀!我认真地告诉他。
爸爸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他摇摇头说:打雷,不是雷公发火。这是阴电和阳电相遇时放电的结果,懂吗?
我摇了摇头。
他见我不懂,便耐心地向我解释说:你看,我的左手上是阴电,右手上是阳电。两种电相互作用就像两个巴掌拍在一起一样。他边说着边啪的一声,把两个巴掌拍响了。爸爸的表演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
那电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它们会放电呀?我睁大眼睛问道。
电可以通过物体间的摩擦产生,人们常讲摩擦生电就是这个意思。夏天天热,云层飘动时与周围空气摩擦,就产生了电。有的云块带阳电,有的云块带阴电,它们相互吸引,当它们碰到一起时就发生放电,发出火光和声音。
爸爸的解释十分形象、生动,但我还是没有弄懂,随口就问道:摩擦真能生电吗?
爸爸见我有兴趣,就请妈妈来一起做个游戏给我看。他要妈妈找来一块玻璃板,还请她剪一个小小的纸人儿。于是,他用两本书把玻璃板架在桌面上,将纸人儿放在玻璃板下。接着他就用擦眼镜的绸布,包在我平时玩的一块长方形积木块的外面,快速地在玻璃板上擦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竟然在我的眼前发生了,只见随着绸布在玻璃板上的擦动,板下的小纸人儿在桌面和玻璃板之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地跳动着。我出神地看着,不禁鼓掌叫起好来!
这个游戏叫做跳舞人形,爸爸认真地对我说,绸布和玻璃摩擦就产生了电,电吸引纸人儿向上蹦!
那天,爸爸趁兴给我讲了许多关于电的故事。他使我懂得,物体不仅和玻璃摩擦可以产生电,和干燥的毛皮、纸张等摩擦也都可以产生电,人们还用专门制造的发电机发出电来点灯、取暖,以及开动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等等。电的用处可真大呀!
爸爸的游戏,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后来在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和指引下,这一颗科学的种子,终于发芽滋长起来,使我逐步走上了科学之路。回顾过去,我深深感到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为了科教兴国,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我国的科学家、作家和教育家真应该为少儿科学文化的教育多贡献力量才是!
(作者:原北大校长、中科院院士陈佳洱)
阅读题:
1、题目是难忘的游戏,游戏的名称是:_______,做这个游戏的目的是: ____ 。(2分)
2、画曲线处爸爸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爸爸笑的是什么?(1分)
3、爸爸的游戏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阅读了上面的文章后,说说你是否欣赏爸爸的这种教育方法?(2分)
参考答案:
1、跳舞人形 向我解释(说明)摩擦生电的道理。(2分)
2.老奶奶的这种说法毫无道理。或:笑老奶奶的迷信。(2分,意近即可)
3.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2分)
4.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2分,有错别字扣1分。)
难忘的阅读答案3
《难忘的索溪峪》阅读原文:
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水是野的。索溪象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溅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砰砰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中趟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人们,全在这山水中反朴归真,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
《难忘的索溪峪》阅读题目:
1.读短文,用一个字概括下列风景名胜的特点。
2.短文紧紧围绕“野”字,写出了庐山的什么?
3.认真读短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比较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的特点。
4.补写:如果来到索溪峪,你会怎么野呢?
《难忘的索溪峪》阅读答案:
1.桂林(秀)庐山(俊)
泰山(尊)黄山(贵)
2.短文紧紧围绕“野”字,写了山野,水野,人野。
3.这两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二段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索溪峪山的特点。还用了对比,突出索溪峪的自然美、野性美。而第三自然段用了拟人手法,突出水的野性美。
4.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望着那崇山峻岭,不由惊叹,想与那美景拍个照,作个留念。嘴里吃着美味的零食,徒手攀起了山,与大伙一起嘻嘻哈哈,好不亲热。
难忘的阅读答案4
童年的往事很多很多,有些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被淡忘了,但有一件事却让我难以忘怀。现在想起来,我仍觉得很可笑。
我小时候,胆子特别小,无论是看到毛毛虫还是大青虫,都会吓得连声大叫。家里人为这事没少批评我。有一次,我趴在床上玩小汽车,一转脸,猛然看见茶几底下慢吞吞地爬出来一个黑东西。定睛一看,呀!原来是一只大蜘蛛。顿时,我大惊失色,赶忙喊爸爸、妈妈。他们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跑过去,我指着大蜘蛛对爸爸说:“爸爸,快把它抓住!”边说边躲到爸爸身后,爸爸却说:“你去抓住它,男子汉应该胆大些!”我不敢去抓,可是大蜘蛛要逃走了。爸爸急忙把大蜘蛛翻了个个儿。大蜘蛛仰面朝天,几条小腿拼命地舞动着,我感到更害怕了。
这时,妈妈拿来卫生纸,让我垫着纸把大蜘蛛抓住,我犹豫不决。爸爸、妈妈在旁边一个劲儿给我“打气”。妈妈把卫生纸塞到我手里,用她的手抓住我的手,慢慢地向大蜘蛛靠近。万般无奈,我只好硬着头皮,一狠心把大蜘蛛抓在手中。爸爸连声说:“好样的,快捏住,去把它扔到垃圾桶里,这样才像一个男子汉嘛!”我哆哆嗦嗦地捏着大蜘蛛,把胳膊伸得笔直,快速向卫生间跑去。当时,我觉得头发都一根一根地竖起来了。离卫生间就几步远,我却觉得好漫长。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把大蜘蛛扔进了垃圾桶。扔完以后,我才发现头上冒出了许多汗。但从那以后,我的胆子就渐渐大起来了。
这件事锻炼了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啊,男孩子不勇敢点儿怎么行呢?
1.本文的开头结尾好吗?为什么?
2.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也想起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件事,能简要描述一下吗?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如何。
3.文中写道:“妈妈把卫生纸塞到我手里,用她的手抓住我的手,慢慢地向大蜘蛛靠近。”此时“我”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呢?
4.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我指着大蜘蛛对爸爸说:“爸爸,快把它抓住!”
(2)爸爸却说:“你去抓住它,男子汉应该胆大些!”
《一件难忘的事》答案:
1.好,因为形成照应
3.心里显得有点矛盾、紧张、慌乱
4.(1)我指着大蜘蛛对爸爸说,让他快把大蜘蛛抓住。
(2)爸爸却说,让我去抓住它,男子汉应该胆大些。
难忘的阅读答案5
难忘那棵老榆树
①故乡的村头,曾有一棵老榆树。榆树是当地的土著,荒坡野岭随处可见,但多是七扭八歪,古怪丑陋。而她却与众不同,像一柄撑天巨伞,矗立村头。树干粗而笔直,树冠分杈均匀,枝条披拂,绿叶繁茂。深黑色的树皮,刻满老榆树特有的裂纹,饱含无限沧桑和神秘。她像慈祥坚毅的老祖母,守护着小村,看着一代代小村人成长。
②老榆树在这个世界上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无人知晓,因为她比小村的年龄还大,是小村的祖宗。母亲八十岁了,说她小时候这棵树就这么大。小村的先民们在开辟小村时,要砍下多少棵树,她留下了;一百年间,小村人要烧火、做农具、修猪圈、盖房子,用了多少木头,山坡上的树砍光了,她安然无恙,但她最终还是没躲过斧锯之灾,倒在小村人的手中。
③村里有一口老井供全村人畜饮用,是小村的生命之源。老井多年使用,木板做的井壁已糟朽不堪了,必须重新更换。这六十多米多深的井壁所需木材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的生产队已处于艰难维持阶段,买木头没有钱,寻遍山野找不到合适的树,队长急得团团转,万般无奈时把希望寄托在了老树身上。
④要伐老榆树的消息刚一传出,便在小村掀起不小的波澜。当时人们虽不懂得环保的重要,但觉得小村不能没有这棵老榆树,她是小村的一部分,小村人和她的感情太深了。
⑤老树曾经是神圣的,那时谁家生了小孩,要在老树上拴一块红布条,企盼孩子像老树一样健康长寿。谁家有了病人,也要到老树下烧一柱香,磕几个头,希望得到老树的保佑。谁家老人去世,在安葬前,家人要定时到老树下送浆水,说是死人的灵魂安葬前无处可依,这老树下便是暂栖之所。老树的'神圣只是人们的愿望,她不会也从来没有表现出过任何灵异,但在那困难年月,老树确实帮助人们度过了难关。在青黄不接的春天,家家粮囤见底,人人面有菜色。老榆树好像知道人间的饥荒,早早就长出了满树硕大的榆钱。人们小心地爬上树头,一筐筐一袋袋的捋回家,搀和一点小米,煮成榆钱饭,虽不能说好吃,却也能添饱肚子。后来,不再用她的榆钱做饭解饿,但人们还在她下面躲风避雨,消暑纳凉,唠着家长里短,说着酸甜苦辣,人们的乐趣和苦恼都收进了老榆树那深深的皱纹中。在远行人不舍的回望中,最后消失的小村景物是老榆树,在远归人渴望的目光中第一个出现的小村景物也是老榆树,她成了小村的标志。
⑥ “老树不能伐!”人们纷纷向队长进言。队长说:“我就是在老榆树身边长大的,她比我爹岁数都大,要是再分有办法,我也不能造这个孽。”要留下这棵树,人们可以说出千条万条理由,但谁又能弄到修井的木料呢?对老树的感情终究抵不住人们对水的需要。
⑦那是深秋的一天,一场寒露更增了几分寒意,老树的叶子快落光了,剩下零星的几片枯叶在秋风中摇曳。小村人静静地立在老树周围,为她送行,队长点燃一挂鞭,几个老人烧了一炉香,虔诚地跪在树下,西风掠过树梢的瑟瑟声伴着人们的抽泣弥漫了整个村庄。两个壮汉拉起大锯,沙!沙!沙!粉红色的木屑从锯口喷出,一顿饭工夫,老树轰然倒下,小山一样,静静地卧在她一直守护着的小村旁。
⑧开始人们还担心这么老的树,中间会有空洞,影响出材,现在放心了,不但没有空,一点都没朽烂。从树干到树杈,能破的全都破了板,那一块块沉甸甸的榆木板,结结实实地镶到老井中。老树倒下了,老井获得了新生,这口井水更旺了,更加清冽甘甜。队长敲着井帮,高兴地说:“这口井五十年没问题!”
⑨ 还不到五年,生产队解体了。又过几年,人们手头不再拮据,他们不愿意那样费劲巴力地打水、挑水,打了一眼机井,安了自来水。这口老井被封了起来,备应急之用,但直到今天也没使过一次。老榆树的根梢早已化为炊烟消散在广阔的苍穹,她的身躯也已深埋地下,不见天日,老榆树从人们的生活中永远消逝了,但在她身边长大,乘过她的阴凉,吃过她的榆钱,喝过她的井水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她的。
⑩佛家主张“以身食虎”,“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老榆树为全村生灵“舍了身”,“下了地狱”,不是功德无量的么?老榆树成了佛了吧?
(作者:王相民 选文略有删改)
13.本文写的是老榆树,简要说出全文围绕“老榆树”行文的思路。(4分)
老榆树长势旺,树龄长 ① ② ③ ④
14.阅读第⑦段,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1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哪些地方表现村民与老榆树的感情深?文章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150字左右)(7分)
答案:
13.要点: ①老榆树即将被砍救井②村人舍不得砍老榆树的原因 ③老榆树被砍伐,做成井壁(救井、救人)④老井被封,老榆树从人们的生活中消逝(共4点,每点1分)
14.要点:划线句子是景物描写秋天的寒凉、树叶的凋零、孤单的摇曳(1分),为老榆树即将被砍伐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1分),表达作者对老榆树即将被砍的同情、无奈、伤感的心情(2分)。
15.要点:老榆树陪伴着一代代小村人成长;她是村民们精神的寄托;榆钱帮助人们渡过生存难关;为人们躲风避雨消暑纳凉,诉说生活苦乐酸辛提供了场所;老榆树是小村的标志,在老榆树被砍伐时,人们不舍,村民为他送行。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村民们对老榆树的感情很深,是他们心目中的圣树。全文既表达了作者对老榆树默默奉献精神地崇敬、感激之情,也有对老榆树消逝在人们心目中的感伤、遗憾之情。(共7分。内容概括其中4个要点即得4分,感情每个要点1分,共计2分,表达1分)
难忘的阅读答案6
难忘那张圆脸
七个春夏秋冬,送走过几百个中学生,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
那张稚气的圆脸,是我曾经伤害过的。
这件事,发生在7年前的9月3日,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
靠前门的课桌后,坐着的是这个圆脸少年。一开始上课,他的两手就抄在袖筒里,平放在桌子上,头枕在上面,并且不时地抬起衣袖去抹那淌出来的鼻涕。他的举止惹恼了我。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一堂试讲课,内容是茅盾的《白杨礼赞》。为了这堂课,我足足准备了3天。更何况,教室后排还坐着那位年长的教务主任,他是在考评我的教学能力。
圆脸的表现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我的轻视。
我的心境被破坏了。努力地不去看那张“可憎”的圆脸,继续讲我的课。可是不行,接连发出的抽吸鼻涕的声音已经把课堂上一半的目光吸引过去了,间或传来低声议论,“啧啧”的嗤笑。教务主任也在盯着我,似乎在看着我怎样对付这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我暴怒了,对着圆脸大喝一声:“你,站起来!”圆脸慢慢地抬起头,迷茫的眼睛闪了闪,然后低垂下头,缓缓地站起。我有些懊悔了。说他什么呢?总不能说他流鼻涕吧。于是,我指着板书,问:“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开头为什么没去写白杨树,而写的是黄土高原的壮观景象呢?”话一出口,我被自己的机灵陶醉了。这是我刚讲过的问题,我想他应该回答出来,然后让他坐下告诫他坐端正,注意听讲,也就算解了围。“我不会。”圆脸回答,声音很低,但很干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圆脸的头垂得更低了:“你刚才讲的我没听明白。”我恼怒起来,厉声质问:“那么,你听什么了?”几十双眼睛凝视着我,其中也有教务主任。圆脸没说话,只是深深地垂着头。“你出去!”话一出口,连我也奇怪自己何以有这个念头。圆脸猛地抬起头,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双愤怒的眼睛,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哀怨。“你出去!”他终于离开了座位,拉开教室的门,跑了出去。
课堂恢复了平静,可静得让人感到压抑。
我继续上课。这堂课好长啊!
课后,教务主任找到了我。没有评论这堂课上得怎样,只是给我介绍那个被我赶出教室的学生。“他也是够可怜的了。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生活,现在奶奶病了,他很需要关怀,但从来不把苦告诉同学。他太孤独,他需要理解,尤其是来自教师的理解。”说完,教务主任长久地看着我。
我的心被刺痛了,也想起了那颗被我刺痛的心。我知道,这第一堂课是彻底失败了。我不配在学生面前自称老师,也不配让学生叫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下午,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折得正正方方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第一次登上讲台,我能理解您做的一切;我也多么希望别人能理解我呵!我的心好苦。被您从课堂赶了出去的学生。” 我被震动了。
从这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师”这个词的含义。他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人”,而要“教人”,首要的是先教自己,教自己去理解学生,这样才可能教好人,教好书。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7年了,但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即使在离开讲台的今天,仍然如此。
1. “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第一段)
(1)句中“有些”、“只有”两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有人说,第四段写“我”为这堂课足足准备了3天,再写教务长来听课,似乎与引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无关。你是否同意这样
的说法?为什么?
3. 第六段所说的“突发事件”指什么?这一“突发事件”在整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
4. 教务主任并没有议论“我”的课,“我”为什么认为“这堂课彻底失败了”?
5. 结尾处说,“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你认为他在提醒“我”什么?
6. 你认为故事中的“我”在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
答案
1. (1)好。“有些”学生名字记不住,隐含着“有些”学生的名字记住了,而唯独“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只有”
对此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反衬“这张圆脸”给自己的印象之深
2. 有关系。这两点也是引发自己“暴怒”、“恼怒”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务主任的谈话也是“我”认识变化的原因之一
3. 圆脸的抽吸鼻涕声引发的学生的议论和嗤笑,影响了教学秩序这一件事是矛盾爆发的导火线
4. 教务主任的谈话使我感到了自己的“失职”,认识到刺伤一个需要理解的孩子的心的人不配称老师,更无需说教学了
5. 提醒自己教人要先教己,要理解学生
6.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