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中秋节 习俗 哪些

管理员

摘要:

南方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八月十五,秋已过半,故称之为中秋。每到中秋节这一天,从古到今就有着多姿多彩的节庆习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南方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1、挂灯笼。  每到中秋节临近,在南方……

南方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八月十五,秋已过半,故称之为中秋。每到中秋节这一天,从古到今就有着多姿多彩的节庆习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南方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1、挂灯笼。

  每到中秋节临近,在南方的各个地方,都挂满了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灯笼,有手工制作的,也有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的。孩子们都早早的在父母的指导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灯笼……(挂灯笼其主要作用是照明,更是幸福团圆的象征,代表着家庭一年之中平安无事。)

  2、祭拜月亮。

  中秋佳节这一天晚上,南方的每家每户都会都把餐桌搬出门外,桌子上摆放出月饼、柚子、桔子、苹果等,用来祭拜月亮。

  3、赏月吃月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这一天,南方人都会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和家人聚在一起,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有说有笑,扯扯家常,谈谈人生……

  4、包粽子。

  包粽子的习俗,很多人都会想到端午节。但是,在南方的很多地方,都会有中秋节包粽子的习俗。这个习俗的由来据说是有原由的:这些地方在有时候交通不便,当屈原的消息传来时,已是八月中秋,为纪念屈原,于是就形成了中秋包粽子的习俗。

  5、放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许愿灯。每当中秋佳节的这一天晚上,南方的天空上随处都会飘着一闪一闪的漂亮的孔明灯。孔明灯据说是三国的蜀国丞相孔明(诸葛亮)所发明,故称之为“孔明灯”。人们希望通过孔明灯把所有晦气、厄运都带到九霄云外,并在孔明灯上写下自己的愿望,让苍天知道,祈求实现。

  6、吃汤圆。

  圆月是团圆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又称之为“团圆节”。吃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祈求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潮州中秋习俗

  降神活动也是中秋夜一个神秘有趣的活动。据说,一到中秋,诸神也都出游赏月。因此,这一天,人们只要通过特殊的降神仪式或咒语,就可以使神袛显灵。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搞降神活动,主要有关戏童、请篮姑等等活动。

  关戏童即由12个少年捧着香火,到水田里拔来一株水稻带回晒谷场。大家围着唱:“关呀关,关戏神,戏神雅雅来显身……神来演老爹,神来演老爷。老爷老爹去底处,老爷老爹来显身。”这样反复唱上二十来分钟,就会有一少年像青蛙一样跳出来,手舞足蹈地唱“关蛤婆”。唱一阵后,要往此人脸上喷水,方可复原。而请篮姑是妇女们的游戏,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用一件女人穿的衣服披在竹篮四周,然后在篮子里放一个椰子壳,这就是篮姑了。降神时,两个人面对面地盘坐在地上,用手托住竹篮,前面放一张矮凳,其他人则唱“篮饭姑,篮饭神,盘山过岭去抽藤。抽藤缚篮饭,篮饭老老好诓神。”如果有神,那么这篮就能以叩头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此外,潮汕地区的中秋节,还有“游月娘”、“落阿姑”等习俗。现在,有些习俗已被淘汰,有些习俗也没旧时那么盛行,但设案赏月,把酒问月,遥祝远方亲人,共庆美好生活等习俗仍然流行。

  一、节日饮食习俗

  中秋节必吃月饼的习俗在宋代还没有开始,但宋代的中秋节也有很多相应季的节日食饮,颇具考究。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筛。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鳌蟹新出,石榴、漓勃、梨、枣、栗、李萄、弄色帐桔,皆新上市”。从文献记载看,当时宋代的节物风俗重在赏新,品尝石榴、枣、栗、桔、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习俗都具有“秋尝”的意味。这些典型的中秋食饮在中秋词里也有被提及:“已是三堪乐,更是百无忧。山朋溪友呼酒,互劝复争酬。钓水肥鲜采树甘鲜梨栗,租一齐收。”“黄橙紫蟹,映金壶激艳,新酷浮绿。共赏西楼今夜月,极目云无一粟。”(陆淞《念奴娇·和李汉老}));“水精盘,妒鱼脍,点新橙。鹅黄酒暖,纤手传杯任频斟。”(朱敦儒《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其实人们在中秋节品尝这些食饮,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重在感受节日、享受生活。

  二、赏桂、观潮习俗

  八月中秋正是丹桂飘香的季节,因此宋代中秋节还有了赏桂之俗。对月遥想月中桂,纵目欣赏人间桂。再联想吴刚伐桂,月中桂子落入人间等传说,就更易激发词人的灵感,增添节日情趣。像张元干的'《南歌子,中秋》就反映了众人赏桂的习俗:“凉月今宵满,晴空万里宽。素娥应念老夫闲。休教凝伫向更阑。飘下桂华-闻早、大家看。”;又如“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虚实结合地描写了月下赏桂的佳趣。

  中秋观潮的风俗也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并且对潮水的壮观景色极尽铺张描绘之能事。至唐宋时,中秋观潮之风更盛,尤以南宋为最。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风俗……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而全国以浙江观潮最为盛况空前,弄潮活动也更具规模。《武林旧事》卷三<观潮>云:“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初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弯常时,而徽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堆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虽然八月观潮的时日持续得很长,但人们觉得选择中秋节当日观潮,景象势必更加奇妙。因为中秋之月与江水之潮,两臻妙境,堪称双绝。

  三、拜月、燃灯习俗

  拜月与赏月不同,赏月是娱乐,而拜月是信仰。中华民族自上古便有敬天礼地的习俗,对月神的崇拜古己有之。早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仪式。到了宋朝,民间对月神的崇拜仍然在缓慢发展,中秋月圆时,人们都会对其虔诚祭拜,以求愿望达成。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里记载了京城拜月的习俗:“京师赏月之会,异放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放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 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刘辰翁的《虞美人·壬午中秋雨后不见月》词里就谈到了拜月之事:“眼前儿女意堪怜……便似佳期误。笑他拜月不曾圆。”除了拜月之外,南方还有燃灯的习俗。中秋夜,高悬的明月与地上的灯火交相辉映,高贵之家灯高达数丈,家人聚在灯下欢饮为乐,一般百姓家则树以竹竿,挂两颗灯笼自取其乐。各地街市也多悬灯,以助月色,其盛仅次于元宵节。

  正如侯真词中所说“况楚风、连陌竞张灯,如元夕。”(((满江红·中秋上刘恭甫舍人》)。而浙江的中秋夜还有放水灯的习俗。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这一风俗在宋词中也可窥见:“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澈艳堆瑶盏。”(毛傍《踏莎行·中秋玩月》)。中秋夜于江面上布满灯盏,着实引人注目。但据说放水灯更多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

  四、赏月、玩月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它将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待到宋时,方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且他们赏月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富者多搭彩楼,贫者多寄好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文人赋诗,俗士讲古,通宵达旦。

  正因为“不比寻常三五夜,万家齐望清辉”(郑无党《临江仙))),故而中秋之夜咏月也成了宋代文人必做的节日功课。宋代文人赏月玩月的词作极多,从宫廷到家宴、从都城到乡下,词作中随处可见对中秋夜人们赏月玩月盛况的反映。如朱敦儒《念奴娇·约友中秋游长桥,魏悴邦式不预,作念奴娇,和其韵》描写了众文士泛舟赏月,文雅风流的情景:“旋整兰舟,多携芳酝,笑里轻帆举。松江缆月,望云飞掉延伫。别乘文雅风流,新词光万丈,珠连锦聚。”;中秋时节登山

  以赏月也是别具风情的:“准拟中秋快客情。新亭雨后喜登临。彩蟾特地中宵出,吹散层云十日阴。”(曹勋《鹤鸽天》);至于登楼赏月更是文人墨客必不可少的节日项目,因为大家认为“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高观国《菩萨蛮》)。故而当夜色降临人们往往“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京撞《满江红·中秋邀茶嘈二使者,不见月》),“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张干元《水调歌头·和萝林居士中秋》)。朱敦儒的《柳梢青》还反映了中秋文人们集会玩月的风气:“八月桂影连灯影,人间秋夕祭月夕.”

  宋代中秋词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两宋中秋节的风土民俗,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视角,为后人探视宋人的民俗心理和文化性格开启了一扇别样的窗口。

  中秋玩月习俗

  中秋玩月,今人称之为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唐代欧阳詹《玩月》诗序说,“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序中所述大概代表了古之人玩月的普遍心理。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楼,贫者多寄于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秋》中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这是贵族和民间玩月的情况。

  此外,古人还有赏游型的玩月。唐代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诗:“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月当天。”这是登山玩月的佐证。明《江南志书》记载:常熟县八月望日“游人操舟集湖桥望月。”这是泛舟玩月的佐证。

  当然,古人玩月,并不仅仅是只玩赏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连带在一起观赏,比如著名的景观——卢沟晓月、三潭印月等,无疑都是人们中秋玩月的绝好所在。

  《直隶志书》说,平谷县“八月十五日,夕设瓜果于庭院,坐待月华,祭毕,群饮为乐,谓之赏月。”衡水县“中秋,亲友于尊长,佃田、赁房者于主家,各馈送月饼瓜果酒肴,谓之玩月。”

  《山西志书》说,襄垣县“八月十五日邀亲友夜饮玩月,谓之团圆会。”《陕西志书》说,西乡县“中秋夜,置酒玩月赏桂,男泛舟,登江崖,妇女亦设佳筵,即贫者亦无不食西瓜,庆节气。”

  《江南志书》说,松江府“中秋,食月饼,登楼台赏月。”又记通州“中秋,以瓜饼馈节,折桂赏月,候月华恒至天晓。”《湖广志书》说,云梦县“八月十五日为月夕,亲友以月饼相馈贻,中宵集候赏月华。”《福建志书》说,建宁府“八月中秋夜,置酒玩月,食月饼。近有挂幡灯乞嗣月宫者。”

  《四川志书》说,涪州“中秋夜,士民设香烛、供月饼、鸣金鼓以达旦,曰赏中秋。”《广东志书》说,“新兴县中秋,作月饼,煮芋魁,具肴酒饮会,谓之赏月。”由以上古志记载可见,我国民间中秋玩月的风俗由来已久,且十分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