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的所在哲理故事 故事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不应该在故事中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作者始终要注意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进展。语言富于动性,不需着意刻画其中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目光的……
目光的所在哲理故事
故事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不应该在故事中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作者始终要注意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进展。语言富于动性,不需着意刻画其中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目光的所在哲理故事,希望有所帮助!
前几年,有位姓李的太太经常来天明寺进香,李施主家境不错,除了穿着考究以外,身上的首饰也比一般的女施主要多很多。有时候站在阳光下和李施主说话,都会被她身上夺目的首饰晃得眼花。
戒嗔第一次见到李施主的时候,李施主正在和智缘师父聊天,李太太当时问智缘师父:刚才佛堂里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
听到这个问题,戒嗔和智缘师父都很意外。那几天,戒尘师弟不在寺里,所以李太太所指佛堂里的小和尚应该是戒痴师弟。
只是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李太太认为戒痴师弟很可怜。
后来李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被李太太说得有点儿不好意思,其实李太太是误会了。虽然天明寺只是小地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寺,但也不至于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师弟做衣服。只是戒痴太调皮了,平日喜欢在寺里上上下下地乱跑,有时候,还跑到茅山上爬树摘果子,从树上摔下来很多次,却执意不改,更有甚者,他还当着外来施主们的面,趴在地上嬉闹。所以,不管多么新的衣服,戒痴都可以用惊人的速度把它们穿破。
寺里没有条件给戒痴经常做新衣服,有时候衣服破了,智惠师父看见了就帮他补补,没有看到,便只能任由他穿着破衣服在寺里乱跑。有的衣服甚至连袖子都少了一只,之前也有过施主形容戒痴师弟,说他很像是同时加盟了丐帮和少林两个门派的武林中人。
向李太太大概解释了一下戒痴的情况,李太太听了直笑,事后,智缘师父还是觉得戒痴的.行为有些不妥,他叮嘱戒嗔去给戒痴换身衣服,顺便再次叮嘱戒痴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动了。
给戒痴换衣服的时候,他一样很不老实,手脚兀自不老实地在新衣服上拉扯,好不容易替他穿上,戒痴忽然问:上午那位可怜的太太是谁?
戒嗔追问了几句,才发现戒痴口中的可怜太太居然说的是李太太。
戒嗔很奇怪,李太太家里的富裕程度在来往的施主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她脖子上的项链成色比佛像上的金漆还要货真价实。戒嗔实在看不出李太太有什么让戒痴师弟可怜的地方。
可后来戒痴说:你看她虽然穿得好,样子富态,但她的眉头一直皱着。
戒嗔回想起,李太太和师父聊心事的时候说过,自己的先生最近在官场仕途不顺利。
所以戒痴师弟观察得并没有错,李太太一直是心事重重的样子,眉头深锁,看不到笑容。
有时候,看一件事物的方法确实很奇怪,即使是对同一件事情做评价,又即使在同一个角度望过去,戒痴师弟的目光如果落在李太太的眉头上,就会觉得她很可怜,如果目光落在李太太的衣物或金链子上,可能反而就觉得自己可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