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自查 考评 绩效 目标

管理员

摘要:

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精选7篇)  在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3  按照《关于报送20xx年度市政府目标管……

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精选7篇)

  在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3

  按照《关于报送20xx年度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进展情况的通知》要求,对照《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阜政秘〔20xx〕149号)指标体系,共梳理我委承担的`20xx年度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9项,预计各项指标任务均能完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固定资产投资:

  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增长8%。其中民间投资124.6亿元,增长4.09%。全年共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99个,完成投资188亿元,增长1.23%。

  2.服务业增加值:

  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增长35%,预计居全市第2位。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家。皖北快递产业园获评第四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爱情海、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大河城章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累计下达贸服领域奖补资金258万元。其中,5家3A级物流企业获奖补150万元,2家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获奖补8万元,2家企业获得主辅分离奖补100万元。实现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报新突破,安徽金牧饲料有限公司、阜阳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粮食配额627吨、1500吨,其中阜阳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获得再分配配额1000吨。

  3.县域经济: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增长3.9%;财政收入25.3亿元,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亿元,增长4.7%;外贸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6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8元,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以上各项指标预计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4.园区转型升级:

  预计颍东经济开发区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0亿元,增长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新增入库规模以上企业3家,累计达76家,已入驻各类企业超360家,实际入库税收达6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达32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工业产值比重达60%以上。预计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43%,完成年度任务的143%。昊源化工集团二期年产30万吨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主体完工;年产40万吨合成氨项目、年产30万吨氨醇原料路线改造项目、热电联产项目、庆洋化工一期项目竣工;昊源三期年产30万吨全生物可降塑料(PBAT)等4个项目围墙施工;中科昊海特种电子气体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杭摩科技一期项目、锐华医药和中科昊海绿色氢能项目加快建设。

  5.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区战略性新兴企业达24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预计年度增长14%、居全市第2位。昊源化工胺系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60万元奖补。1家企业获批“三重一创”新建项目类奖补2937万元。1家企业获批省人工智能专项奖补200万元。3家企业申报“三重一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类资金支持360万元。2批4家企业申报制造业贴息政策支持。

  6.社会信用:

  全年归集“双公示”信息7721条,公共信用信息20964条,落实失信联合惩戒24例。扎实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修复信用安徽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132条、“信用中国”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242条。持续开展政府机构失信专项治理,清理政府机构失信案件1例,国有企业失信案件1例。组织开展“信用颍东”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社会诚信氛围。6家企业、7名同志分别获评20xx年度阜阳市“诚信企业”“诚信之星”。区政府获评20xx年度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社会信用工作经验做法被新华丝路、安徽日报、江淮新闻、学习强国阜阳平台、信用阜阳等媒体广泛报道。

  7.节能双控:

  前三季度综合能源消费量220.26万吨标准煤,增长1.93%,净增4.16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1.53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23%。

  8.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情况:

  印发《松江区车墩镇人民政府与阜阳市颍东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任务分解方案》,梳理分解合作重点事项7项15条,明确牵头和责任单位,推动落实合作事宜;印发《颍东区贯彻〈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立颍东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制,加强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的领导。7月9日,在上海举行颍东区与车墩镇产业合作交流恳谈会。全区23家登记备案的农业企业产品销售到长三角,其中安徽省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安徽竞赛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印发《颍东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修订版)20xx年工作要点》,涵盖27个重点领域和131项重点内容,逐一确定牵头责任单位。加强调度,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

  9.产业项目建设年工作:

  截至11月底,全区35个市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1.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3.29%。印发《颍东区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xx-20xx)》《颍东区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工业重点项目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六个方案及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围绕“产业兴城、工业强区”,在全市“554”产业布局基础上,结合颍东实际,着力打造“434”产业布局。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区领导包联、驻企联络员、产业项目月调度、督查考核等机制,对35个市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明确区级包联领导,定期开展走访,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并限期整改。截至目前,累计走访企业、项目1100余次,解决问题170个。

  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4

  为加强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服务作用,调动我校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山东省教育系统绩效考核标准和《章丘市20xx年度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我校组织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绩效考核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核内容基本情况

  (一)综合指标

  登记管理方面:我校按照上级要求注册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于2015年1月及时进行了年度报告公示 ,所挂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等与事业单位法人证一致。

  业务履行情况:按时参加年度校验、于调整事项及时变更。

  信息公开方面:按规定进行各项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公开内容真实有效。

  印章管理方面:印章安排专人负责,有使用管理制度、有使用登记簿。

  (二)专项指标

  1.服务质量。

  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执行省规范40条、教学管理规范、一日常规及《章丘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处置规范等有关法规制度,上课质量、备课质量、学生作业质量、各种业务管理符合要求。

  2.执行学校管理制度。

  我校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各项工作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4.人事财务管理。

  (1)人员配备情况。人员岗位设置合理,配备到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专兼职人员26人,合格率100%;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岗位的资格。

  (2)财务管理、分配制度建立执行情况。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和会计制度,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现象。

  5.校内环境与管理。

  建立健全并落实行政、后勤、进修和培训等制度并落实。校容校貌干净整洁,工作环境及学生的学习环境干净舒适,健康宣传标语、专栏醒目规范,教职工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高涨。

  (三)创新指标。

  (四)奖惩指标。

  二、存在问题

  自查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资源服务情况。

  1、资料收集完善,人员对课件制作、班班通业务尚不够熟悉。

  2、由于教师的年龄偏大,某些教学工作开展难度大。如教学课题申报管理方面。

  3、音体美教学存在人员不足,学校只有一名专业美术教师,没有专业的音乐体育教师,严重影响了相应学科的教学。

  (二)、教育教学质量情况。

  1、个别教师的备课书写不规范。

  2、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不够;

  3、教师对学校制度不熟悉,有未能很好的执行教育教学制度的情况;

  三、整改措施。

  (一)、加强培训与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整体水平;

  (二)、对教学一线加大在资金、物力、人力的'投入,要人人动员和参与。

  (三)加强薄弱学科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音体美教学的力度,加强管理力度。

  (四)加强进修与培训,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5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经济强。20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以质取胜,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省之路”的总体要求,把质量强省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磐安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社会经济发展受能源、土地、环境、交通等要素制约更多。磐安中小企业多,规模小,基础差,底子薄,且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着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十二五”期间,磐安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走质量强县之路。如何扎实推进质量强县工作?本文从分析我县质量现状入手,对开展质量强县工作提一点粗浅建议。

  一、我县“十一五”期间质量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全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较好,质量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和贡献率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质量强县工作形成了共识。近些年来,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质量强县的政策措施,成立了磐安县质量强

  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质量强镇、强企、强业实施方案并在尖山镇和2家企业开展了试点工作,设立了县政府质量奖。二是品牌战略稳步推进。目前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12件,金华名牌产品14个、金华著名商标32件,企业主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名牌产品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和贡献率明显提升。三是我县产品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全县工业产品国家、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都在93%以上。建筑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县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年年达100%。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出界断面水质常年稳定在二类以上,空气环境质量全年稳定在二级以上,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6个乡镇创建成全国优美乡镇。

  四是产品质量整治成效明显。五年来,围绕与经济建设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产品,通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十小”行业整顿规范等行动,持续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效改善了市场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质量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的质量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质量强县工作认识还不够到位。许多企业主质量意识不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乡镇、部门和企业主对质量强县工作还比较陌生,没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没有实质性地开展质量强镇、强企工作,对质量强县工作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认识到位。二是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全县规上企业中,多数企业没有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缺少质量管理人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品牌意识不强,工业名牌不多,区域名牌、服务业名牌没有,农优特产也缺少叫得响的品牌;产品无标准生产普遍,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的更少;产品很少开展检验检测,计量器具平时很少主动要求检定等。三是质量强县工作还没有形成合力。质量强县工作主要由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四部分组成,涉及发改、环保、建设等30多个部门和各个乡镇、各个企业,关系到全县的每一个人。但是目前各个部门、乡镇都不明确自己要做哪些工作,都还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都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对质量强县工作的宣传还不够到位。除了少数几个牵头部门的'具体经办人员,多数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对质量强县工作知之甚少,新闻媒体对质量强县工作宣传不多。

  二、对推进质量强县工作的几点建议。

  质量强县建设是一项全面性、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创新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部门要把质量强县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把质量强县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使质量强县工作真正成为各乡镇党委政府和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建议适时召开全县质量工作会议,对全县质量强县工作作出统一部署。加强政策激励,设立县政府质量奖,制订和完善有关标准化、质量、品牌建设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将质量强县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度考核目标进行考核,签订责任书,制定评价办法,确定评价指标,每年对各乡镇、部门完成目标任务及质量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质量强县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各乡镇、各企业,需要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必须形成合力。各牵头部门要及时与上级部门做好沟通,把上级的要求和部署落实到位,明确工作目标,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深入开展调研,尽快制定质量强县的工作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认真开展试点工作。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人,细化任务分工。要突出重点,着重提高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质量,抓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提升。

  (三)落实责任,推动创新。

  建设质量强县主体是企业。质量不可能靠管出来,而是靠建出来的。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从源头抓起,落实企业对质量的第一责任。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管理等体系认证,加强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建设一批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提高自身检验检测水平。建立完善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等基础工作,要求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要进一步重视质量创新工作,突出技术创新,推进标准创新,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创新引领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围绕我县主导产业,通过品牌培育、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积极争创中国名牌(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著名商标),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竞争力,努力在我县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同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理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质量问题,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宣传,广泛参与。

  推进质量强县工作,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切实紧扣质量强县建设这个主题,运用简报、媒体、网络、会议等载体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使质量强县工作家喻户晓,激发各行各业、各职位各工种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全民质量意识,为质量强县建设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和舆论环境。

  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6

  根据xxx省扶贫开发办公室、xxx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xx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工作的通知》(x开办发[20xx]222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扶贫、财政相关人员组成的考评小组,对20xx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进行全面考评自查,现将考评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成效总体情况

  20xx年,按照省、市委有关要求,我们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号工程”,坚持思想向扶贫看齐,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力量向扶贫集中,举全区之力、集各方之智向贫困发起总攻,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到20xx年底,全区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9364元,贫困村总数由12个减少到2个,贫困人口脱贫141户449人,未脱贫215户68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

  1.加强动态管理,做好脱贫攻坚基础工作。

  依据“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严把脱贫纳入退出关,对我区在全省建档立卡系统中标注为20xx-20xx年度的脱贫人口,按照家庭收入“十不算”和“三保障”方面“十不脱”核查标准,以验收办法为依据,以国家第三方评估和交叉检查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共清理核查出不达标的脱贫人口49户192人,新纳入建档立卡87户168人。在此基础上,对清查出的不达标脱贫人口和新增的贫困人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督促乡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帮助其及时制定脱贫增收计划和具体措施,既“输血”又“造血”,坚持从根子上解决贫困问题,在培育可持续发展产业上下功夫,有效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直至其稳定脱贫。

  2.注重输血造血,持续加大脱贫产业培育。

  脱贫的核心在增收,增收的根本在产业。为此,我们把培育富民产业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首位,加大扶贫产业培育力度,深入挖掘贫困村资源禀赋,通过贷款贴息、资金补助和政策引导,稳固传统特色小产业规模。利用沿山沿滩地域特点,种植各类中药材0.78万亩,种植旱地谷子1.3万亩,种植大豆、大麦、扁豆等小杂粮4.88万亩,特色种植面积达2.5万亩。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经营。把发展食用菌产业带作为实施扶贫战略、增加贫困户收入和推进贫困村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来抓,建成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4个,基地规模达665亩,带动农户零星种植面积285亩。壮大设施农业高效经济。在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钢屋架大棚150座,新建日光温室100座,使全区沿山沿滩贫困片带设施蔬菜种植总规模达到了2500亩,促进了沿山冷凉灌区传统低产产业向高效优质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提升工程试点,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投入资金760万元,在9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不断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培育壮大金花寨、银花寨、天霖、昌祺等专业合作社,吸纳更多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形成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产业扶贫新格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3.补齐基础短板,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在实施精准扶贫、实现滴灌到户的同时,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强有力引擎,坚持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问题与其他农户普遍受益相结合,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协调各有关行业部门,修编完成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配套、乡村道路、住房改造等规划,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推进贫困乡村全面发展,实现了富民政策漫灌到村、人人受益,12个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村级卫生室、乡村幼儿园、中心义务教学点、农用动力电覆盖率等指标均达到脱贫标准。在保障贫困村项目资金的基础上,今年突出加大对有贫困人口的32个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重点支持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改造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培育富民产业和改善民生环境,有效解决了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4.提升能力素质,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工程,推进全区精准扶贫“七个一批”清单式管理工作和落实贫困户退出必须“有增收渠道”等要求,按照农牧、人社、商务等部门行业标准,摸排确定全区沿祁连山浅山区贫困片带有培训愿望和培训需求的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其中:劳动技能培训20人,电子商务培训10人,设施农业食用菌培训40人),采取现场教学、基地实习、严格考核、颁发证书、后期扶持的培训方式,配合市扶贫办抓好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菜单式”产业技术培训工作,全区培训职业技能型贫困人口235人,培训种植、养殖、农机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型贫困人口4190人(次),让贫困户真正掌握了发展产业的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贫困户致富能力逐步提高,为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撑和技能保障。

  5.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

  继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63万元,其中:中央“三西”专项资金1116万元,省级配套资金309万元,市级财政资金738万元,同时,严格落实精准扶贫“五个倾斜”资金筹措方案,按照区财政增量的15%和区财政盘活存量资金50%用于扶贫开发的要求,安排区级扶贫财政资金1414万元,实施各类项目56个,重点支持支持贫困村和祁连山北坡浅山区贫困片带非贫困村建设断头路、小型水利、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产业及贫困户危房改造等群众最关切、最需解决的生产生活设施。严格落实省委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统筹整合使用其他财政涉农资金634万元,其中:水利发展资金省级配套269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和规模化畜禽养殖省级资金3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省级资金335万元,支持贫困村和祁连山北坡浅山区贫困片带非贫困村发展,促进祁连山北坡浅山贫困片带均衡发展。

  6.优化帮扶力量,促进帮扶工作取得成效。

  进一步调整优化帮扶力量和布局,对各乡镇一般贫困户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对不符合帮扶条件的一般贫困户和已有稳定脱贫的一般贫困户的帮扶干部进行调整,集中力量,推进帮扶行动和脱贫攻坚在目标任务、帮扶力量、资金项目、培训资源等四个方面的“融合联动”。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组建18个帮扶小组,分别派驻18个乡镇,切实加强帮扶工作队力量。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日常管理,10月份调整纳入驻村工作队员31名,使驻村工作队员总数增加到109人,并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认真落实“召回问责”制度,加大群众满意度考核权重,积极表彰驻村帮扶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

  二、主要考评指标自评情况

  根据“xxx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评分表”,按照省财政厅和省扶贫办的统一考核计算方法,逐项对照我区20xx年扶贫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评打分,自评分为87分,总体绩效优良,扶贫效果明显。各个具体量化指标的考核和计算打分情况如下。

  (一)资金投入(10分):自评得分10分。

  1.县本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20xx年,省上安排我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1587.88万元,20xx年,省上安排我区财政专项1425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10.3%;20xx年度区财政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1417万元,20xx年区财政安排我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14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0.3%;20xx年度项基本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大于审计安排扶贫资金增幅。

  2.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用于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比例

  20xx年,我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量2733万元,其中用于资金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14万元万元,占本级财政收入增量的15.01%。

  (二)项目支出进度(15分):自评得分20分。

  1.年度项目资金结转结余率:截止目前,结转结余1年内资金1188万元,结转结余率31.80%,预计12月底各项目资金支出后,结转结余率将低于8%,该项指标自评的7分;结转结余1-2年内资金134万元(包括质量保证金和项目管理费18万元、质量保证金47.5万元、项目结余资金14.697万元,),结转结余率8%,该项指标自评的2分;不存在结转结余2年以上的资金,自评的2分。

  2、上一年度资金拨付情况。截止20xx年12月15日,上一年度结转结余资金支出进度从16%,减低到8%,扣除质量保证金和项目管理费18万元、质量保证金47.5万元、项目结余资金14.697万元,实际结转结余32.8万元,结转结余率2%。自评得满分(2分)。

  (三)资金监管(自评得分20分)

  1.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建设和执行情况:我区按照省、市要求,在项目计划下达后,我区对年度资金分配及使用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内容、投资构成、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督电话等主要内容通过区政府政务网、xxx在线、省政府政务公开网、乡、村公示栏等向社会公布,年度项目资金等情况按要求公开村数占使用扶贫资金的总村数的100%;到村到户项目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开,并特别将项目所扶持贫困户名单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2.县级监管责任落实情况:20xx年以来,我区继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力度,结合全省开展的“三纠三促”专项行动,进一步靠实了监管责任,并制定下发了《xxx区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纪委、财政、扶贫等部门分别组织专项检查对扶贫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时整改。同时,及时对1213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查处。年度开展检查的乡、村数占项目安排的乡、村数比例为100%。

  3.扶贫项目资金录入情况:按照全国扶贫开发业务信息子系统要求,我们及时将20xx年扶贫项目资金录入了系统,信息数据及时准确。

  (四)资金使用成效(自评得分45分)

  1.统筹整合资金使用成效。为进一步加强整合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据《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xx〕100号)精神,我区成立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制定了《xxx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xxx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并对相关的整合资金单位及乡镇人员进行了培训。20xx年,全区计划中整合资金3095万元;已整合资金309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943万元,市级资金73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414万元,占计划整合资金3095万元的100%,共实施各类项目27个,至目前,各个项目都已经基本完成。通过整合项目的'实施,为脱贫工作注入了资金活力,完善一批基础设施、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贫困群众脱贫,极大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贫困人口减少:xxx区总人口52.3万,其中农业人口32.45万, 20xx年,省上核定我区贫困村1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87户、1321人。到20xx年底,全区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9364元,贫困村总数由12个减少到2个,贫困人口脱贫141户449人,未脱贫215户68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全面完成年初制定脱贫200人减贫计划。该项指标自评得满分(10分)。

  3.精准使用情况。为更好发挥扶贫资金效益,我区在资金和项目安排过程中,将“突出对象精准”和“突出补齐短板”作为重点原则,对照脱贫验收标准,重点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对列入当年脱贫计划的贫困户优先扶持,充分享受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住危房、患大病以及残疾人、计生户、两女户、单亲家庭,给予重点扶持。对照贫困村退出验收标准,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通过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实力,完善村内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我区共安排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3649.8万元,其中,安排到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资金为1642.4万元,占总资金量的42.66%;安排到贫困户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2207.4万元,占总扶贫资金的60.48%。20xx年安排到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资金比例为100% 。

  (五)项目管理(自评得分10分)

  1.项目论证分析情况:20xx年度,我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按照省市区扶贫部门相关要求,通过群众参与、乡村审核、行业评估、民主决策选择,经个乡镇上报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各行业部门及有关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筛选可行性较强的项目,由区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后,审批下达并安排实施,并通过乡村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公告公示等程序。批复项目可行性论证充分、前期准备工作扎实。

  2.项目库建设和定期更新:20xx年,我区严格按照《xxx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级项目库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的具体要求,对项目库进行维护和更新,及时进行立项、筛选、申报。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更新一次,项目库建设完整、规范,库内项目到村到户并定期更新。

  3、项目调项审批:20xx年度,我区严格执行《xxx省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虽不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按照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公开公示的要求进行。项目实施行政村在经村民大会讨论后上报乡镇政府,乡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后上报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决定后下达变更批复,并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

  (六)加减分指标(自评得分3分)

  1.机制创新:一是建立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完善了xxx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审批程序,加强了扶贫资金的监管使用,确保了资金安全。二是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及时规避了在项目资金监管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专门的项目招投标代理机构,要求达到公开招投标规定的项目,均由专门的项目招投标代理招标,不但规范了招投标的手续,而且方便了群众。公开招聘项目监理机构,聘请专业监理机构对所有扶贫项目进行监理,保证了扶贫项目的质量。聘请财务代理机构,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财务工作,并定期邀请专业会计对扶贫项目报账资料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三是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性扶贫方式,今年安排10个项目,直接带动贫困户150多户增收,扶贫方式进一步精准,贫困户稳定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2.违规违纪情况:20xx年项目正在实施,经多次检查审计,没有违规违纪情况。

  (七)试评价指标

  1.到县资金安排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比例:xxx区20xx年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649.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发展资金1116万元,省级发展资金382万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309万元、国有贫困林场50万元、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经费6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贴息资金17万元),市级盘活存量资金738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大满安阳)200万元、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0万元、贫困村养殖业发展专项400万元、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78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410万元,区级盘活存量资金1003.8万元。20xx年,我区分两批共下达扶贫资金3621万元,共安排各类项目56个。其中直接安排到户资金2207.4万元,占资金总量的60.48%。

  考核自评综合结论:按照《财政专项扶贫绩效评价量化指标表》考评指标体系自查后,得出xxx区20xx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量化计分为“101分”。

  三、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1、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一年来,我区认真贯彻《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xxx省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国库集中支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管理制度”。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中,严格按照省市批准下达的扶贫项目计划拨付使用资金,坚决杜绝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扣减项目资金等现象发生。

  2、坚持扶贫项目择优选定。

  在确定年度扶贫开发项目中,严格按照中央和省上有关政策,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把项目审定、申报关。在项目村确定上,通过公平、公开竞选,择优选定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开发条件相对成熟的村,杜绝人情关系“定项目”或“优亲厚友”等问题发生,确保扶贫项目符合村情民意,资金投向精准合理,有效调动了项目村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3、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

  要求项目乡镇、项目村在项目实施前后,必须将项目名称、扶持对象、资金来源、补助标准、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乡、村“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或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公开、公示。所有扶贫项目的实施及资金使用必须有群众代表参与规划、参与决策、参与管理,项目知晓率达到90%以上,确保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与决策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实现了8个精准。

  4、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认真落实扶贫项目资金“报帐制”、“审计制”和“跟踪检查”等管理制度,要求乡、村必须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必须持有正规票据,由项目乡镇严格把关审核,报区扶贫办审定签字后,再报区财政局进行支付报帐。区扶贫办和财政局,定期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邀请区审计局对全年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有效防止了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5、认真抓好资金安全教育。

  有效利用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检查、项目验收等时机,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加强扶贫资金安全使用及监管教育,明确扶贫资金用途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浪费扶贫资金,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意识,认真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金。

  我区扶贫开发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富民产业支撑贫困村增收的能力还不强。我区贫困村虽然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但贫困村富民增收产业刚刚建立,还不够稳固,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加之农产品的销路还不稳定,致使富民产业支撑力不强,需要我们在壮大规模、提升效益上持续用力。二是扶贫资金报账率低。我区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不多,每年也就1000多万元左右,但因项目调研论证、立项、设计、招投标等原因,项目实施过程较长,加之不少项目建设季节性很强,当年根本无法完成,扶贫资金无法报账,致使扶贫资金报账率低。三是扶贫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虽然我们对贫困户帮扶进行了一些如保险扶贫、资产收益型扶贫等方式的探索,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扶贫方式仍然单一,需进一步拓宽。

  针对上述问题,我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7

  按照《云南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实际,现将我区20xx年度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汇报如下:

  一、项目概况

  20xx年,在省、市党委、政府和上级扶贫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我区按照“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的总体目标(实现全村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适龄儿童能上学、有病能就医,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落实贫困村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狠抓各项具体目标:

  1、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解决温饱标准,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以上;

  2、通过土地平整等形式,人均建成1亩以上的稳产基本农田(地);

  3、贫困农户居住的茅草房和杈杈房基本得到改造;

  4、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5、户均有1—2项稳定可靠的增收特色产业项目;

  6、有条件的配套建设1口沼气池或节能灶;

  7、有条件的,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

  8、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和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

  9、基本实现村村通简易公路和村间道路基本硬化)的落实。

  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分批实施、注重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以贫困自然村为单位的整村推进93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6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900万元、市级资金960万元,涉及全区7镇1乡,42个村委会,5480户、21285人。

  二、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一)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

  20xx年,全区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93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4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780万元、市级资金920万元)。共实施各类项目470件,整村推进项目各分类项目财政投资及其占扶贫财政资金投入的比例分别为:基础设施项目851.13万元,占扶贫财政资金总投入的51.9%;经济发展项目293.76万元,占扶贫财政资金总投入的17.91%;生态建设项目425.71万元,占扶贫财政资金总投入的25.96%;社会事业项目62万元,占扶贫财政资金总投入的3.78%;其它(扶贫标志碑)7.4万元,占扶贫财政资金总投入0.45%。我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资金投入和使用符合当前扶贫资金的投向要求。

  (二)项目完成情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雨季及水泥紧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手抓项目进程,一手抓工程质量,通过努力已顺利实施完成以下项目:

  一是基础设施项目114件,其中:村内道路硬化82885平方米,修简易公路4.5千米;安装和维修人畜饮水管道18.41千米,建各类水池120立方米;建三面光沟渠16190米,增灌改灌土地面积2575亩,旱地水浇1124.5亩,坡改梯140亩。墙体美化528户71558平方米,危房改建364户。二是经济发展项目149件,其中:养殖乌金猪531头,PIC猪483头,牛10头,羊99只,培育养殖示范户6户、养殖合作社1个,种植经济作物285亩,经济林果2054.45亩,建菜籽油榨坊1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28期41000人(次)。三是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63件,其中:6立方米沼气池515口,节能改灶及改厨1111户(眼),新建公厕20个,卫生厕939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844套,改厩1499间,村庄四旁绿化450株。四、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活动室6个,面积575平方米,晒场4个,640平方米。五是建扶贫标志碑36座。以上项目建设任务已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

  (三)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一年来,东川区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重视、关心、指导下,在区属有关部门、乡镇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开展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举措,整合资源,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成立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区长为副组长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领导小组。

  二是区级领导挂钩联系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每个村由一名区级领导和一名乡镇主要领导挂帅组织实施。

  三是区扶贫办主管项目,区财政局主管资金,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技术,项目、资金、技术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四是乡镇、村两级成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为项目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主抓项目工程实施。五是区直挂钩部门紧紧围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开展挂钩帮扶工作。六是村委会重点抓宣传动员,组织好群众“三投”。形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的上下一致,左右协调,通力合作,确保项目落到实处。

  (四)实施项目取得成效及主要经验

  20xx年,我区的贫困人口数由20xx年的68087人减少到xxx人,贫困人口减少进度为xx%。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2374元增加为20xx年的xxxx元,增长幅度为xx%。农民人均占有粮达xxx公斤,比20xx年(302公斤)净增xx公斤。实现了粮食多增产、农业多增效、农民多增收。

  1、抓脱贫致富产业培植,切实解决好“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始终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培植摆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位置,走“产业脱贫、产业富民、产业强村”之路。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针,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扶持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扶贫开发项目村从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出发,种养结合、长短互补,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加快贫困群众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步伐。一年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经济发展项目149件,其中:养殖PIC猪和乌金猪1014头、肉牛10头、商品羊99只,种植经济林果2054.45亩、经济作物285亩。通过大力扶持以养殖合作社和猪种改良为主的养殖业和以经济林果种植为主的种植业,带动了2826户农户积极发展种养殖业,为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稳定持续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2、抓贫困农户直接受益,切实解决好“扶什么”和“怎样扶”的问题

  突出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和项目直接到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规划扶持项目,真正体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了规划项目全部落实到组、到户,实现了扶贫对象家家户户受益。

  一是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两年来,扶贫开发项目以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为重点,安装和维修人畜饮水管道18.41千米,建三面光沟渠16.19千米,解决了723人和11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3699.5亩旱地的浇灌问题得到改善。贫困村不仅使过去“扁担水”、“涩井水”“脏沟水”变成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还解放了一家一户的“挑水工”。

  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一年来,扶贫开发项目以贫困群众危房改造、墙体粉刷、改厕、建清洁能源和村内道路硬化为重点,修建村间文明路82885平方米,墙体粉面528户,71558平方米,建卫生厩14990平方米以上,建沼气池515口,节能灶821眼,卫生厕939个,公厕20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844套,危房改造364户。卫生厕、卫生厩从无到有,使贫困村农户的家庭卫生状况和生活方式明显转变,往日污水乱泼,垃圾乱倒,苍蝇、蚊子乱飞,柴禾乱堆的环境得到有效整治;使群众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艰难境地。

  三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扶贫资金的注入、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经济效益的显现,贫困村干部群众多年来想办而未办成的许多事得到解决,让他们感到振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思想观念(等、靠、要)正逐渐转变,艰苦创业,自我脱贫的意识不断增强,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如今,扶贫开发村农民“猫冬儿”的少了,建项目的.多了;溜墙跟儿的少了,跑市场的多了;穷赌博的少了,谋富路的多了。农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村容村貌、村风民习大有改观。

  四是农村和谐程度明显提高。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着力实施“素质扶贫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一年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28期、41000人次。加强村庄整治,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信友善、勤俭自强的良好道德风尚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通过政府引导、干部帮扶、党员带头,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3、抓资金整合,切实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和“投到哪里去”的问题

  为尽快解决贫困农户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区委、区政府采取集中力量,优化整合资金的措施,切实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一年来,共整合各类资金3074.29万元用于整村推进,其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4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953.31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70.98万元。

  一是区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为扶贫开发村建设安排资金。

  二是整合挂钩帮扶资金,省、市、区挂钩帮扶单位根据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新时期扶贫工作目标,以扶贫济困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加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调动一切力量,有钱出钱,有物出物。

  三是整合农户资源,扶贫开发项目确定后充分发动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筹备材料,谁投资、谁受益等方式参与建设,发挥农民群众作为投资主体,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作用。

  四是把整村推进、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在短期内让贫困村面貌一新,贫困户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为长期稳定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拖布卡镇格勒村,既是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又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通过整合资金,新修和改造村组道路3公里,其中硬化村内道路4156平方米,组组通了公路;修复了东曲大沟,民房亮化266户79800平方米,建沼气池80口,改灶200眼,改厨200户,改厩200间2000平方米,建成文化室和卫生室各1个,引进PIC种猪68头,种植蜜枣266亩、冬洋芋200亩、优质西瓜2000亩,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600亩。以上项目共投入资金209.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10万元,农业局项目资金25万元,水务局项目资金4万元,文化卫生项目资金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5.03万元。新修炉灯村委会公路10千米,管道安装9000余米,解决2600余人的生活用水困难,完成800亩中低产田改造,修通碑棋村委会小波多组的进村简易公路,进一步完善坝塘村委会小板何组移民安置,危房改建165户,受益人口达627人,发展花椒种植96亩,对银水箐村和法者村进行村内绿化,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成红土印象建设,进一步完善红土摄影景区基础设施,发展壮大红土旅游。以上项目共投入资金963.3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21万元,财政局资金50万元,农业局资金75.8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247.5万元,水务局项目资金153.36万元,林业资金5.85万元,社会帮扶10万元。

  4、抓宣传发动,切实解决好“谁是建设主体”和“谁是受益主体”的问题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不仅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发挥农民群众作为投资主体,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作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只有确立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才会有坚实基础和坚强保障。因此,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让群众真正成为主人;另一方面,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筹资和投工投劳,把项目工程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做,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由过去的“要我做”变成现在的“我要做”。乌龙镇坝塘村小板何组共有农户38户142人,因环境恶劣,失去生存条件,上级扶贫部门安排易地扶贫开发项目资金83万元,决定实施整村搬迁。为此,区委、区政府整合了区扶贫办、区发改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项目资金42.8万元,但资金缺口仍然较大。村上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作为投资主体的作用,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及时开展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群众自筹资金19万元,资金总投入达144.8万元。建设起了一座村内道路硬化及配套设施完善的崭新村庄。

  5、抓项目资金管理,切实解决好“如何监督”和“怎样发挥效益”的问题

  牢固树立扶贫工程质量“重于泰山”,扶贫资金是“救命钱”、“高压线”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资金管理上,设立扶贫资金专户,封闭运行,严格实行报账制。坚持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察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和督查,牢固构建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5道防线,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项目管理上,严格实施对象,建立农户档案,全面推行公示、公告制,建立后续管理办法,及时组织力量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估。按时收集工程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建立工程项目建设全程跟踪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过硬,资金使用清楚,干部自身清白。

  (五)项目评价得分情况

  对照《云南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分要求和方法,我办组织各乡镇扶贫专干对我区已实施完毕,并顺利通过实际验收的20xx年度82个整村推进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分,情况如下:

  1、我区20xx年度82个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平均得分为98分,我办自评分为98.5分,二者的权重分别为70%和30%,按照计分方法,我区20xx年区级得分为xx分。

  2、评价结果为优。(98.15≥9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离省、市扶贫部门和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整村推进的难度在加大,需求与投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整村推进资金整合的难度大。从目前整村推进实施的情况看,受各部门的项目规划条件的限制,整合资金,集中和加大对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投入,难度较大,扶贫效果不明显。

  三是贫困地区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加之龙头企业和定单农业生产少,造成贫困群众增收缓慢,扶持措施落实难度大。

  四是今年我区旱情比往年严重,已实施完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群众由于受历史、地理的原因,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返贫现象多。

  四、建议

  鉴于东川区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地理位置偏远,贫困群众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解困难度大的现状,请求省扶贫办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上给予倾斜,增加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指标,加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资金投入。

  下步,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部署,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力度,不断开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8

  为进一步改善城乡民族聚居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水平,加快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步伐,20xx年,省民委拨付回春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25万元,用于肉牛养殖基地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实施单位概况

  桐城市回春农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注册资金168万元,合作社现有社员38人,其中少数民族农民社员占80%,现有在养殖基地员工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级技术人员1人,初级技术人员2人)。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30亩,农田种植和饲料生产地500亩。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桐城、枞阳两县交界处的嬉子湖畔,环境优美,饲草和饲料资源充沛,适合于发展肉牛养殖。

  2、项目立项概况

  (1)项目实施依据、范围、主要内容、用途

  20xx年,省财行[2012]1127号批复,我社于20xx年3月启动肉牛养殖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62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扶持资金8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182万元,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30亩,饲料配套基地5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一是通过改造牛舍和基地周边的环境工作。二是建造青贮氨化池、沼气池、平整新建牛舍场地、引进架子牛、购置饲料加工机组及30吨电子地磅及平整道路工作。三是对通往肉牛养基地生产区进行地面硬化工作。

  (2)项目绩效目标及预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一是发展肉牛饲养,能够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不仅可以进行深加工,逐步创立民族品牌,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聚集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牛粪可以沤化养鱼、做有机肥料,另外肉牛饲料的种植可以带动当地种植业发展。实施肉牛饲养项目,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收入,优化经济结构。二是可以解决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社员收入。三是肉牛的饲养,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改善生态环境。

  3、项目执行情况

  该项目一期工程计划建设工期自20xx年3月至20xx年底。目前省财政到位资金25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160余万元。

  二、项目绩效及评价

  该项目的'实施,首先推动和加快少数民族及民族聚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其次,改善桐城及周边居民膳食结构,满足广大回、汉居民对瘦肉型草食性牲畜肉食的供应需求。

  三、评价发现的问题

  该项目在实施和资金使用过程中,建设程序合法,资金使用管理,项目实施速度较快,完全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未发现任何问题。

  目标绩效考评自查报告 9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利用已流转的1300余亩闲臵土地,消纳周边多家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拟投资人民币60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120万元)引进巨菌草母本构建巨菌草消纳沼液开发畜禽饲料的循环产业链及示范基地,形成“畜牧业-沼夜-畜禽饲料-畜牧业”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年处理沼液10万吨,生产畜禽饲料4.55万吨,实现畜牧业与巨菌草种植业的互惠发展;同时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可辐射周边乡镇共计7000多户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二、项目执行情况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全体成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和浙江省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了财政资金的正常合理使用。至目前为止,购买了优质苗种130万株,修建生产加工及办公用厂房1000平方米,同时搭建了临时性田间管理用房120平方米;购置了部分饲料加工设备以及1辆槽罐车用于沼液的运输;修建水渠及沼液灌溉渠道3500米,沼液贮备池10座,铺埋了1800多米配套管网,对示范区域的周边环境进行了一定的绿化美化,举办了第一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并邀请有关院校专家现场讲授和指导。经过近一年的实施,现已成功掌握了巨菌草的快速繁殖技术并加以推广利用,建立了能源草快繁种植示范基地和青贮饲料加工基地,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达到了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其中: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详见下表。

  三、项目绩效目标实际实施情况与申报绩效目标的对比

  1、原计划投入资金140万元用于购置高效种苗,实际目前为止购置了130万株,尚有近40万株种苗未购置完成,造成该项工程还有32万元人民币没有到位实施。

  2、原计划投入资金30万元购置相关设备用于青贮饲料加工,该项工程目前已购生产加工设备一套8万元,由于生产能力受限,需再购置设备二套,缺口资金20万元。尚有部分加工设备未到位,使得计划投入资金也缺口了10万元。

  3、电力设施建设已投入80KV的变压器一组,电杆20根,电线、电缆、变电箱、总开关等等已付资金20万元左右;原计划安装二台变压器,现仅安装了20KW变压器一台,造成该项工程尚有30万资金亦未到位。

  4、原计划这部分投入的资金可以由政府新农村建设方面资金来弥补,但由于项目区的新农村水利建设工程尚未安排到位,因此原来只需投入资金30万元的.该项工程,多投入了90万元。

  5、原计划修建长约5000米的沼液灌溉渠道及网管建设,由于项目实施的时间较短,目前为止仅建设了3500米,因此还有1500米的该项工程正计划建造中,故也造成50万元资金没有实施到位。

  6、原计划建造15座沼液贮备池需投入资金30万元,由于施工时间短,目前为止刚建了10座,尚有5座沼液贮备池尚在计划建设中,因此还有10万元资金没有实施到位。

  7、由于沼液贮备池未建设到位,造成了原计划购置2辆槽罐车实际上目前只买了一辆,因此槽罐车购置这项工程也未全部实施完成,10万元资金也暂时没有到位,由此产生连锁的沼液运输费用的支出也相应的减少了10万元。

  8、原计划投入资金15万元举办二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由于项目实施时间短,尚有一期农民技术培训还没来得及进行,因此有5万元资金未实施到位。

  9、由于本项目尚有水利、电力、渠道、管网等工程未完全实施到位,因此造成了项目的整体绿化与相关的配套也未能及时完成,故尚余15万元相关的资金投入也没能实施到位。

  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项目工程建设切合实际,绝大部分绩效目标均已实施到位,项目资金使用合理,无挪用占用现象发生;但由于项目实施时间较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部分尚未实施的项目工程有待进一步深化,尚有82万元项目资金未到位,占项目总投资的13.67%。

  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通过科学的管理筹划,组织形式的及时确立以及技术支持单位的通力协作,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路线、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各司其职、分头执行。做到月月互通有无,季度一次汇报,半年一次总结,及时的发现现问题并解决了问题,保证了项目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下一步计划

  接下去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和时效性,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把本项目工程的实施做为重中之中的工作任务来抓,积极筹措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尽快持续引进尚余部分的高效优质种苗,完善未实施到位的沼液灌溉渠道、沼液贮备池、示范区的绿化及相关配套等工程建设、计划于20xx年x月初举办第二期农民技术培训班,力争在20xx年x月底前把全部项目工程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