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原文蓦山溪原文1 原文 蓦山溪梅 曹组〔宋代〕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
蓦山溪原文
蓦山溪原文1
原文
蓦山溪·梅
曹组〔宋代〕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译文一
洗却胭脂铅粉,自有天然态度。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天寒日暮独倚修竹。黄昏院落,幽芳都无人赏,风细细,雪垂垂。更冷落了江头梅树芬香。月下疏影多么清雅,梦中却禁不住心神惆怅,待到梅子欲黄时节,又该是阴雨连绵令人断肠。梅花一世孤芳自赏,让有情人愁闷悲伤,可知道为了你,我像沈约般瘦损异常?
注释一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蓦溪山》。《清真集》入“大石调”。双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韵,后片四仄韵。亦有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者,列为别格。洗妆真态:洗净脂粉,露出真实的姿容。铅花御:用脂粉化妆。铅华:脂粉。御:用。此处作涂抹、修饰讲。竹外一枝斜:用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阁,竹外一枝斜更好。”天寒日暮: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无处”句:意谓无人欣赏。“风细细”三句:意谓在风雪之中江边的梅花更没有人来挹其清香。廉纤:细微,纤细,形容连绵不绝。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问蚯蚓鸣。”供断:供尽,无尽地提供。东阳:南朝梁沈约,曾东阳守。东阳:指南朝梁曾任东阳太守的沈约。因不得志瘦损之事,此处喻作者自己。
译文二
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日。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在天寒日暮时分孤芳自赏。黄昏时的院落里,清清的幽香何人懂得。何况在村外江边的路上,寒风吹过,飞雪茫茫,景致难以言状。月光下疏真轻如梦,犹如美人在深深沉入梦境。当梅花将要结子时,又是连绵一片的烟雨。梅花孤芳自傲,只令人产生无穷的愁和情。我深情地询问梅花,你可知道,我全都是为了你,日日夜夜惟悴消瘦。
注释二
洗妆真态:洗净脂粉,露出真实的姿容。铅花御:用脂粉化妆。廉纤:细微,纤细。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供断:供尽,无尽地提供。东阳:南朝梁沈约,曾东阳守。
赏析一
这是一首咏物词,停拟人的手法描写梅的.孤咏独立,暗喻作者高风亮节的自我人格。
上片咏梅,写梅的姿态妖娆和高咏独立。还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写梅的天然本色,不停胭脂花粉来装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还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写梅的姿态,运停了拟人的方式,梅花从翠竹中斜伸出一枝来,就像一位幽独的佳人在天寒日暮时分,倚靠在修竹旁边。接下来还黄昏院落”五句承上句,写黄昏时分,无论是在院落里,还是寒风吹过白雪茫茫的江边之上,孤芳自赏的寒梅,始终发出阵阵的清香。这是对梅高洁品性的进一步赞美,也暗含了对仁人志士高尚品质的歌颂。
下片写由梅而抒情。从月下梅花做梦说起,还月边疏影”二句化停林逋咏梅的名句还疏影横斜”、还月黄昏”来写在月光下,梅影稀疏,凄清无比,如同美人正进入那叫人销魂的梦境一般。还结子欲黄时”四句是写花落结成梅子,将要变黄时,又要下连绵不绝的细雨了。尽管梅不停地遭受雪和雨的摧残,但她依然独立绽放着花朵,清高绝俗,让人产生敬佩之情。结句还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词人自比东阳,已经日渐消瘦了,还戏问花儿,尤显得超尘脱俗,潇洒飘逸。
全词以清丽委婉的笔墨,细腻的笔触,咏叹了梅花的清芳做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的梅花的赞赏之情,也带有一种期待被人赏识重停的渴望。
鉴赏二
这首咏梅词,上片写梅花品格之高洁,下片写赏梅者情怀之抑郁,是古诗词众多咏梅之作中的一篇佳作。
开头“洗妆真态,不假铅华御。”说明作者意在直接写梅,而不用铺排衬托。正如俞陛云先生所说:“此调佳处,在不用侔色揣称及譬喻衬托,而纯在空处提笔描写。”第二句,接着写梅花的:“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一连化用苏轼、杜甫诗句:“竹外一枝斜更好。”“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接着,写黄昏院落,处处“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一幅梅风雪景图,展示在读者面前。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集》中说:“白玉为骨冰为魂,耿耿独与参黄昏。其国色天香,方之佳人,幽趣何如?”
下片抒情,写赏梅人即作者本人的抑郁心情。用月下“疏影”、“梦魂”、“细雨”,造成了一种令人抑郁的气氛。末四句,作者将自己比作南朝宋大臣沈约。沈约为文学家、史学家,曾为东阳太守,参与萧衍代机密,后为衍所嫉忌,忧郁而死。作者将自己与梅花、沈约视为一体:认为自己“孤芳一世”,唯有花知,而故以问花作结,词笔十分生动。正如沈飞际在《草堂诗余正集》中所说:“微思远致,愧黏题装饰者,结句清俊脱尘。”
曹组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
蓦山溪原文2
蓦山溪
宋代·毛滂
自吴兴刺史府与五县令舍,无得与东堂争广丽者。去年仆来,见其突兀出翳荟间,而菌生梁上,鼠走户内,东西两便室,蛛网黏尘,蒙络窗户。守舍者云:前大夫忧民劳苦,眠饭于簿书狱讼间。是堂也,盖无有大夫履声,姑以为田廪耳。又县圃有屋二十余间,倾挠于蒿艾中,鸱啸其上,狐吟其下,磨镰淬斧,以十夫日往夷之,才可入。欲以居人,则有覆压之患。取以为薪,则又可怜。试择其蝼蚁之余,加以斧斤,乃能为亭二,为庵、为斋、为楼各一,虽卑隘仅可容膝,然清泉修竹,便有远韵。又伐恶木十许根,而好山不约自至矣。乃以生远名楼、画舫名斋、潜玉名庵、寒秀、阳春名亭、花名坞、蝶名径。而叠石为渔矶,编竹为鹤巢,皆在北池上。独阳春西窗得山最多,又有酴醿一架。仆顷少时喜笔砚浅事,徒能诵古人纸上语,未尝与天下史师游,以故邑人甚愚其令,不以寄枉直。虽有疾苦,曾不以告也。庭院萧然,鸟雀相呼,仆乃得饱食晏眠,无所用心于东堂之上。戏作长短句一首,托其声于蓦山溪云。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
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醿片。
蓦山溪原文3
原文:
蓦山溪·梅
[宋代]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着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饰。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在天寒日暮时分孤芳自赏。黄昏时的院落里,清清的幽香何人懂得。何况在村外江边的路上,寒风吹过,飞雪茫茫,景致难以言状。月光下疏影轻如梦,犹如美人在深深沉入梦境。当梅花将要结子时,又是连绵一片的烟雨。梅花孤芳自傲,只令人产生无穷的愁和情。我深情地询问梅花,你可知道,我全都是为了你,日日夜夜惟悴消瘦。
注释:
洗妆真态:洗净脂粉,露出真实的姿容。
铅花御:用脂粉化妆。
廉纤:细微,纤细。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
供断:供尽,无尽地提供。
东阳:南朝梁沈约,曾东阳守。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的孤傲独立,暗喻作者高风亮节的自我人格。
上片咏梅,写梅的姿态妖娆和高傲独立。“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写梅的天然本色,不用胭脂花粉来装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写梅的姿态,运用了拟人的方式,梅花从翠竹中斜伸出一枝来,就像一位幽独的佳人在天寒日暮时分,倚靠在修竹旁边。接下来“黄昏院落”五句承上句,写黄昏时分,无论是在院落里,还是寒风吹过白雪茫茫的江边之上,孤芳自赏的寒梅,始终发出阵阵的'清香。这是对梅高洁品性的进一步赞美,也暗含了对仁人志士高尚品质的歌颂。
下片写由梅而抒情。从月下梅花做梦说起,“月边疏影”二句化用林逋咏梅的名句“疏影横斜”、 “月黄昏”来写在月光下,梅影稀疏,凄清无比,如同美人正进入那叫人销魂的梦境一般。“结子欲黄时”四句是写花落结成梅子,将要变黄时,又要下连绵不绝的细雨了。尽管梅不停地遭受雪和雨的摧残,但她依然独立绽放着花朵,清高绝俗,让人产生敬佩之情。结句“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词人自比东阳,已经日渐消瘦了,还戏问花儿,尤显得超尘脱俗,潇洒飘逸。
全词以清丽委婉的笔墨,细腻的笔触,咏叹了梅花的清芳做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的梅花的赞赏之情,也带有一种期待被人赏识重用的渴望。
蓦山溪原文4
蓦山溪·梅 宋朝
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蓦山溪·梅》译文
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饰。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在天寒日暮时分孤芳自赏。黄昏时的院落里,清清的幽香何人懂得。何况在村外江边的路上,寒风吹过,飞雪茫茫,景致难以言状。月光下疏影轻如梦,犹如美人在深深沉入梦境。当梅花将要结子时,又是连绵一片的烟雨。梅花孤芳自傲,只令人产生无穷的愁和情。我深情地询问梅花,你可知道,我全都是为了你,日日夜夜惟悴消瘦。
《蓦山溪·梅》译文二
洗却胭脂铅粉,自有天然态度。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天寒日暮独倚修竹。黄昏院落,幽芳都无人赏,风细细,雪垂垂。更冷落了江头梅树芬香。
月下疏影多么清雅,梦中却禁不住心神惆怅,待到梅子欲黄时节,又该是阴雨连绵令人断肠。梅花一世孤芳自赏,让有情人愁闷悲伤,可知道为了你,我像沈约般瘦损异常?
《蓦山溪·梅》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蓦溪山》。《清真集》入“大石调”。双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韵,后片四仄韵。亦有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者,列为别格。
洗妆真态:洗净脂粉,露出真实的姿容。铅花御:用脂粉化妆。铅华:脂粉。御:用。此处作涂抹、修饰讲。
竹外一枝斜:用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阁,竹外一枝斜更好。”
天寒日暮: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无处”句:意谓无人欣赏。
“风细细”三句:意谓在风雪之中江边的梅花更没有人来挹其清香。
廉纤:细微,纤细,形容连绵不绝。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问蚯蚓鸣。”
供断:供尽,无尽地提供。东阳:南朝梁沈约,曾东阳守。
东阳:指南朝梁曾任东阳太守的沈约。因不得志瘦损之事,此处喻作者自己。
《蓦山溪·梅》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的孤傲独立,暗喻作者高风亮节的自我人格。
上片咏梅,写梅的姿态妖娆和高傲独立。“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写梅的天然本色,不用胭脂花粉来装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写梅的姿态,运用了拟人的方式,梅花从翠竹中斜伸出一枝来,就像一位幽独的佳人在天寒日暮时分,倚靠在修竹旁边。接下来“黄昏院落”五句承上句,写黄昏时分,无论是在院落里,还是寒风吹过白雪茫茫的江边之上,孤芳自赏的寒梅,始终发出阵阵的清香。这是对梅高洁品性的进一步赞美,也暗含了对仁人志士高尚品质的歌颂。
下片写由梅而抒情。从月下梅花做梦说起, “月边疏影”二句化用林逋咏梅的名句“疏影横斜”、 “月黄昏”来写在月光下,梅影稀疏,凄清无比,如同美人正进入那叫人销魂的梦境一般。“结子欲黄时”四句是写花落结成梅子,将要变黄时,又要下连绵不绝的细雨了。尽管梅不停地遭受雪和雨的摧残,但她依然独立绽放着花朵,清高绝俗,让人产生敬佩之情。结句“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词人自比东阳,已经日渐消瘦了,还戏问花儿,尤显得超尘脱俗,潇洒飘逸。
全词以清丽委婉的笔墨,细腻的'笔触,咏叹了梅花的清芳做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的梅花的赞赏之情,也带有一种期待被人赏识重用的渴望。
《蓦山溪·梅》鉴赏
这首咏梅词,上片写梅花品格之高洁,下片写赏梅者情怀之抑郁,是古诗词众多咏梅之作中的一篇佳作。
开头“洗妆真态,不假铅华御。”说明作者意在直接写梅,而不用铺排衬托。正如俞陛云先生所说:“此调佳处,在不用侔色揣称及譬喻衬托,而纯在空处提笔描写。”第二句,接着写梅花的:“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一连化用苏轼、杜甫诗句:“竹外一枝斜更好。”“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接着,写黄昏院落,处处“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一幅梅风雪景图,展示在读者面前。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集》中说:“白玉为骨冰为魂,耿耿独与参黄昏。其国色天香,方之佳人,幽趣何如?”
下片抒情,写赏梅人即作者本人的抑郁心情。用月下“疏影”、“梦魂”、“细雨”,造成了一种令人抑郁的气氛。末四句,作者将自己比作南朝宋大臣沈约。沈约为文学家、史学家,曾为东阳太守,参与萧衍代机密,后为衍所嫉忌,忧郁而死。作者将自己与梅花、沈约视为一体:认为自己“孤芳一世”,唯有花知,而故以问花作结,词笔十分生动。正如沈飞际在《草堂诗余正集》中所说:“微思远致,愧黏题装饰者,结句清俊脱尘。”
《蓦山溪·梅》创作背景
孙惟信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此词写于词人一直无人赏识,内心愁闷悲伤恰好看到白雪茫茫中的梅花之时。
蓦山溪原文5
张表臣
原文:
楼横北固,尽日厌厌雨。欸乃数声歌,但渺漠、江山烟树。寂寥风物,三五过元宵,寻柳眼,觅花须,春色知何处。
落梅呜咽,吹彻江城暮。脉脉数飞鸿,杳归期、东风凝伫。长安不见,烽起夕阳间,魂欲断,酒初醒,独下危梯去。
译文:
北固山上高楼耸立,从早到晚都笼罩在绵绵细雨中。几声渔歌伴着橹声飞扬,远望处,只有广漠无边的江山如烟似雾的树影。过了三五元宵节,景象萧条,无处寻觅萌发的`花须柳眼,不知春色在哪里。
暮霭沉沉中,一曲呜咽凄凉的《梅花落》响彻江城。伫立春风中,深情凝望,数只飞鸿一路北往,想自己,归期遥遥,不知何往。身登高楼却看不见长安城,夕阳落处升起一柱烽烟。离魂欲断,酒醉初醒,独自走下高楼,黯然离去。
【注】〔张表臣〕北宋末单父(今山东省单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官右承议郎,通判常州军州事。绍兴中,终於司农丞。表臣著有珊瑚钩诗话三卷。蓦山溪:词牌名。横:横出。厌厌:绵长貌。欸乃:拟声词。行船摇桨或摇橹的声音。渺漠:广漠无际。寂寥:寂静空旷。冷落萧条。风物:风光景物。即风景。落梅:《梅花落》,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凝伫:伫立凝望。魂欲断:形容及其悲伤。危梯:高楼。
蓦山溪原文6
四时美景,最好惟春昼。
仙诞弥辰,况还当、中春时候。
日迟风软,是处霭晴烟,桃散锦,柳摇金,交映门庭秀。
此时称寿。
兰玉相先后。
喜色上眉峰,且休辞、频倾芳酒。
虚空看透,摆脱利名缰,云鬓绿,醉颜酡,笑挹浮丘袖。
注释
【柳摇金】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二。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四、五、五、五、四、五、四、四、四、四、六(十二句),第十一句须复唱。大都用为过曲,有时也作为小令。
蓦山溪原文7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状物,植物花卉,桂花,桂叶
【名句】
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
【出处】
宋?万俟咏《蓦山溪?桂花》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独步珠宫里。
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不见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香外无香比。
【译注】
深绿的枝叶遮掩着淡黄的花朵,好像是怕桂花被霜雪侵蚀而变得憔悴。
【说明】
万俟咏(“万俟”是复姓,读作m qí),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更多有关桂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赏析】
“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这两句写桂叶掩护桂花的情态,写得十分生动,富有趣味。桂叶是极其浓密的,李清照说“剪成碧玉叶层层”,朱熹则说“叶密千层绿”,因此,娇小的`桂花点缀在绿叶中,就像是被桂叶保护起来似的。“深绿”、“轻黄”分别代指桂叶、桂花,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效果。一个“护”字,十分生动,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桂叶浓密、桂花细小的特点,还赋予桂叶情感,衬托出桂花的娇嫩可爱之态。“怕青女、霜侵憔悴”句以拟人手法,进一步写桂叶对桂花关爱有加。“青女”指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里借指霜雪;“怕”字是桂叶的心理活动刻画,言绿叶担心娇嫩的花朵被霜雪“欺负”而变得憔悴,才故意变得浓密,以保护桂花。
蓦山溪原文8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翻译
壶山居士,人还没有老心就懒散了。喜欢学道的人,家中里办了读写用的竹九、憩坐用的蒲团、煮茗用的茶碗。有青山可以观赏。筑有小茅屋三间,再开辟一条小径,俯视溪水,将高大茂密的竹子栽满屋子的四周。
有客来请自便,随分吃一点家常饭。如果愿意小作停留,再置薄酒,喝它两三杯。吟味诗歌、自制曲子,风和月任人招呼。身外之事。我都不关心,自会有天公去管。
注释
蓦(mò)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蓦溪山》等。
壶山居士:词人自号。
居士:犹处士,古代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蒲团:信仰佛、道的人,在打坐和跪拜时,多用蒲草编成的团形垫具,称“蒲团”。
茗碗:煮茶用茶碗。
随分:随便。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起笔自报家门,直陈心迹,态度散漫,老气横秋。“未老心先懒”,词人还未曾衰老,却看透世情,失却斗争与进击之心的消极精神。颓莫大于心懒。然这种状态不会是天生如此,而或是人生灾厄、磨难使然。词人从自号、自诉心志到下文铺陈居处条件与处世态度,均浸染了道家的简淡无为。“爱学道人家”以下统承“心懒”而来,极言日常需求的简便。先言用物,“办”字领起,只办读写用竹几、煮茗用茶碗、憩坐用蒲团。次言隐居的生活环境,买青山一角,结草屋三间,小径通幽,清溪如带,绿竹绕宅。这里没有侯门深宅的楼台广厦、高车驷马、酒绿灯红,没有烦闹的送往迎来,没有无聊的笙歌宴集,没有不测而至的风云变幻。这里的主人可以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或垂钓清溪。假如人世间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这正是南宋倾覆前二、三十年间,战云四合,血雨飘风,词人躲进青山,不免过于冷漠,过于忘情。
词的下片叙述自己待人处世的方式和态度。“客来便请”,一个“便”字,既无热情,亦不冷面拒人于千里。抽身世外而并不与世隔阻,清高中含着通达。“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仍旧是待人以不即不离。词人老实道来,始终没有斩断与尘世关联的尾巴。“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既应开篇“懒”字,又呼出下文“不关心”云云,是说随意写点文词,吟风弄月,而决不关涉邦国民生。“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风月任招呼”的进一步渲染。但说多了,似乎反出破绽,“不关心”反而像是并未忘怀。天公,天地造化;或另有人事所指。那么末句则是一种对于“管”者有所愤愤的讥诮。联系他也曾那样地想参预与投入,那么这消极里或都含着对于“管”者、统治者的无能的愤愤之音。当然字行间的这种声响极其微弱。
全词措语平白,疏于锻炼;顺序而写,无意谋篇。唯用意老实,接物通达,于世情世事并未完全忘怀,故不妨一读。
创作背景
词人大约生活在南宋倾亡前那段时期。由于对现实的悲观失望和道教无为思想的影响,词人养成了淡泊名利的性格,于是避开了热闹尘世,过起了隐居生活。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蓦山溪原文9
蓦山溪·湖平春水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翻译
春天的湖水平如明镜,菱荇缠绕在船尾。眼前绿意盎然,水雾迷蒙,扑入游人的衣襟,轻轻拍着桹,水里的游鱼都避让开来。傍晚潮水来临,淹没曲折绵延的岸沙。四面环绕着青山。云霞渐渐升起。飞鸟从这重叠的山峦经过。
周郎兴致闲适,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滨之地更显艳美,自由自在地划船桨,意犹未尽。与吹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这番,为什么呢?在这云烟雾气当中,独独偏爱故乡莼羹的美味。
注释
蓦(mò)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韵。
菱荇:泛指水草。
菱:一种浮水水生草本植物。
荇:荇菜,一种浮于水面的白茎紫叶的水草。
萦:缠绕。
空翠:指带露的草木的叶子又绿又亮,像是要滴下水来。
拊:拍,击。
桹:捕鱼时用以敲船的长木条。迤逦(:曲折绵延。
没:淹没。
屏风:喻重叠的山峰。
周郎:作者自称。
逸兴:清雅闲适的兴致。
黄帽:指头戴黄帽的船夫。
侵云水:指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
媚:娇媚,这里是艳美的意思。
沧洲:水滨之地。
棹:船桨。
泛一棹:指用桨划船。
夷犹:徜徉,从容不迫、自由自在的意思。
玉箫金管:管乐器的美称,也指吹箫弄笛的美人。
莼羹美:指隐居的乐趣。
赏析
周邦彦是钱塘人,钱塘的软糯甜美在他的词里面好像手工的豆沙汤圆,妥帖细腻——读来是朗朗 上口的浑然天成,探究起来又全都是工巧。这首《蓦山溪》讲一次春日郊游,读起来真的让人如同春风拂面,不饮而醉。
细究起来,大概因为词牌押了仄尾,在“避”“倚”“里”的韵脚上,单韵母且齐口韵读起来气息绵密,扁平,在听觉上就好像丝绒的皱,水上的痕,绵绵荡远。
上片描写黄昏里的船行。他说泛舟,你却不觉得水花四溅,好像每一棹都是温柔的。水藻和菱角“紫”绕着船尾,晚来的`潮水,不急不缓仪态万千,“迤逦”没过沙滩,而远处的山也如美人一.般随意地摆了一个“倚”的姿势。
所有的动词都经过仔细考量,烘托出一种似有似无的缠绵。“云渐起,鸟度屏风里”一句是转一景由远而近,情由实而虚。如同我们看电视的片头曲,空镜头摇过山水,而后由窗子里框人寻常百姓家。
整个上片是周邦彦式的对于章法结构的推敲,看上片,像是走在曲院风荷,移步换景,却又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上片与下片之间,用“鸟度屏风”一句虚实交替,由自然的天地之美,转向人文的江南。
下片写情,重用典,却因为融典故于情境之中,并不显得掉书袋。下片几乎可以说是无-字不用典,却因为精巧的安排,脱胎换骨,成为自己的博雅之句。
说江南的风流,自然少不了音乐,在周邦彦的这首词里,周瑜不再是火烧赤壁的将领,而是“曲有误,周郎顾”的音乐家,黄帽青鞋,如同一般文人士子的打扮,持双桨泛舟夕阳,是十分的风流。
有趣的是,周邦彦也可被称作“周郎”,他也曾经自比周郎--在《六幺令》里,周邦彦就写道“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所以“周郎”一句,周邦彦一语双关,既用周瑜的典,也在照应自己这次的出游。“玉箫金管”出自李白的“木兰之世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在这里却是反用一-- -边是华丽的乐器,美艳的女子,一-边却是黄帽青鞋的朴素诗人,而隔开华美世俗与清淡自我的是诗人的人生追求——“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羁旅仕宦之愁。从词中流露的不再迷恋功名,而要回归自然的情绪,以及“夷犹”一语所表现出的在用舍行藏之间的犹豫、矛盾心态来看,应是中年以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