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实训课研究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模拟实训课研究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通过本次的模拟实训主要目的是对测试学生面对犯罪行为发生时作出的反应进行统计……
模拟实训课研究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模拟实训课研究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通过本次的模拟实训主要目的是对测试学生面对犯罪行为发生时作出的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人们面对犯罪行为发生时的一般反映和做法,为犯罪预防的相关理论提供实证数据。
在实训课中我的身份是一名观众,我主要是观察夕照路至xx路路段以及公寓201B入室抢劫的情景模拟。整个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我通过仔细观察认为情境能够影响行为人心理的形成,并在行为人的动机外化为行动时起作用。另外,行为人也可以在体验、感知情境的基础上,通过主观能动性改变、创造情境,也可以理性地对情境选择。
一、设计情境
被测学生以及工作人员都是从本科07级犯罪学和二学位以及几个研究生中选出的。主要情景如下:被测学生扮演走在回家路上的行人,依次出场,被试受测之前不知道即将遇见的人和即将发生的任何事情。被试拿着一个背包,从夕照路行至xx路,选择一个楼梯口回到公寓201B自己的家中。被试在夕照路与xx路的交叉口附近,会遇到遇一个可疑路人的跟随,在进入房间的楼梯口还会碰到一个可疑人物。而犯罪人就在被试家门口徘徊,等待机会进行入室抢劫。
另外一个场景是:当被试从楼梯上来,自西向东穿过走廊回家(公寓201B),犯罪人藏匿于公寓三附近的南北走廊上,犯罪人会依据被试的反应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犯罪人与被害人遇见的情况分为三种,第一种情况为尾随进入,即,被害人开门时,犯罪人尾随入室;第二种,趁被试开门之际,强行闯入;第三种情况为欺骗入室,即,被害人已经进入公寓,单独在家,犯罪人通过各种方式骗其开门以达到入室目的。当犯罪人成功入室即为犯罪成功,模拟结束。其中一名学生出场时,其他待测学生得到组织者的控制,他们不会看到和听到即将发生的事情。
角色扮演如下:回家的人:被试学生(饰)20人,可疑路人:男学生(饰)1人,楼梯口的可疑人:女学生(饰)1人,入室抢劫犯:男学生(饰)2人,女学生(饰)1人。
二、结果
通过多次观察发现:背包和在街头行走的方式对犯罪人的目标选择和犯罪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被试在街头行走时的道路选择和背包的方式,可以研究被害人的行为习惯对犯罪人理性选择的影响。根据本次测试的场所,正确的背包方式应当是迎着机动车走在路的左边,将包斜挎在右肩,在参与测试的20名被试中,只有1/4人的方式是正确的。当被试走到夕阳路与xx路的交叉口处,会遇到一个尾随的可疑人物,通过观察被试的行走的位置和速度等,来获取被试面对街道抢夺风险的反应。经过统计发现三分之二的被试选择往靠马路的边上走,保持与可疑人物的距离,三分之一的被试依旧走在人行道的`里面。
在楼梯选择口方面,主楼梯置于楼的外部,是暴露在露天的公共空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侧楼梯置于楼的内部,楼梯口隐蔽、狭小,并且没有照明设备,属于不安全空间,但离家直线距离较近。被试走进公寓的楼道,迎面看到一个陌生人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其中较为安全的方式,等待陌生人远离在开门和开门时注意身后的陌生人并迅速关门的做法占到1/4,其它的方式都具有较大的风险。本次测试中,犯罪人根据现场条件,直接闯入成功的站1/3.在有限条件下(被试已经进门)仍要继续实施入室抢劫,成功说服被试开门的占1/3.也就是只有1/6的被试在此次情境模拟中避免成为入室抢劫的被害人。
三、结论
通过对此次模拟实训的观察并分析我得到以下结论:在抢劫、抢夺等暴力性犯罪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必然要进行面对面的接触,甚至身体的接触和较量。被害人在这样的情形中,主要会做出以下几种反映:顺从、试图逃离、消极对抗、公开反抗等,都表现出被害人在互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也都有可能推动犯罪行为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犯罪人由于采取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和主动的进攻而处于有利的地位,而被害人一开始由于毫无思想准备,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这种模式下,被害人被害的可能性最大。被害人在被害过程中要做到有勇有谋,即除了要勇敢面对犯罪、同犯罪人斗争,也要尽量同其周旋,以预防被害的扩大化。
从这次模拟实训中我们学到了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如下:提前告知民众抢劫、抢夺犯罪发生的高发人群、地点和时间等,让其具有防范意识;尽量避免暴露自身携带的财物以及独自一人出入不安全地点等,改变具有风险的行为;鼓励采用一定的预防措施如行走、背包方式、开门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