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作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民俗文化 作文

管理员

摘要:

民俗文化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文化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民俗文化作文1  都说民族……

民俗文化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文化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文化作文1

  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然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它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可是,正月十一下午我们小记者却有幸去繁昌观看了大型的民俗文化表演。

  走进体育场内,人山人海,大家都探头探脑,焦急地等待着精彩节目。这时候,只见几十个汉子举着一条条长龙走了过来。那些舞龙的'汉子身着黄装,在腰间束着一根红带,头戴黄帽,眼神坚定自若,身材挺拔,一条条“龙”遍布全场,有金色的金龙,绿色的青龙,蓝色的水龙……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达200多米长的巨龙,它身上装饰了各种花灯,花灯上的装饰是用剪纸做的,每面有各式各样的图案,两个灯笼之间都有一束鲜花,有郁金香、牡丹、玫瑰…….仿佛给这条巨龙穿上了最美的“龙袍”。

  “看,舞龙灯表演开始啦!”耳边传来了同学们的惊呼,伴随着敲锣声,舞龙真正开始了,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只见舞龙人举着那一条条长龙,行云流水般绕场转了一圈才慢慢加快了脚步,之后便越来越快,越来越快,那条龙似乎活了过来,在半空中不断的翻转、跳跃、冲奔、扭动,之后直冲云霄。满场观众都不约而同的直望天空,似乎那条龙真的挣脱了,飞走了,接着爆出一阵如雨点,如雷鸣,最后融成一片声海的掌声,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更有趣的是《公鸡捍河蚌》,每当公鸡想吃河蚌的时候,都会被河蚌夹住嘴,表演得如此生动,深深吸引了我,也让我不得不佩服民间表演者的聪慧。

  然后我们观看了扭秧歌,打腰鼓和划旱船,这些表演者动作优美,步伐整齐,不是有句俗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吗?我想这里面不知包含了她们多少辛苦,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舞巨龙的锣鼓喧嚣声中我们念念不舍得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路上大家兴奋地议论着刚才的民俗表演。看着大家红扑扑的面孔,我想:民俗文化一定会在我们身上继承发扬,一定会代代相传。因为,只有记住我们的“根”,才能让祖国更强大,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民俗文化作文2

  都说工艺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源泉。我今天有幸去了那里!

  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迫不及待走进展厅,顿时目不暇接,山西工艺美术馆集中反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风貌,展示了山西省工艺美术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精品民间工艺代表作,表现了山西的民情风俗艺术作品有:木雕、根雕、砖雕、面塑、泥塑、剪纸、刺绣、推光漆器、陶瓷、家具、花画工艺等1000余件工艺品。悠久的人文历史闻名遐迩的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平阳本版年画、大同铜器、上党堆锦、黑釉陶瓷、云雕漆器等等。在20xx年,传承上千年的广灵彩色点染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对于我这种不懂艺术的人来说,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感受是浅薄的。甚至不能谈欣赏,面对着眼前这一幅幅错落有致、深浅相宜的水墨画、面对着一张张精彩生动的摄影作品,我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而驻足,墨色的.深深浅浅、曝光的多少、一个眼神的抓拍……每一个细节,都凝汇着艺术家们几十年走过的足迹。

  多数艺术家是用心来创作的,他们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心灵写照。所以,每一笔,每一划,都意味深长。第一次参观这样的艺术场馆,一见钟情的几率自然概率不大,但是,在艺术场馆里,静静流淌着的静穆和遐想,是我所希冀和钟爱的,这至少说明,我与艺术,不会只是这次的擦肩而过。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建成,为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为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每一位参观者用您的热心关注本土文化,留住中华文明的古老根须,将其发扬光大。

  我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我对山西文化底蕴还了解甚少,通过参观山西工艺美术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而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将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将来为家乡做贡献。

民俗文化作文3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星期三!今天,学校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到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旅游。虽然,这两个地方我在两年前已参观过,但是,能和同学们再一次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我心情还是很兴奋。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在嘹亮《歌唱祖国》歌声中,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锦绣中华微缩景区。一走进景区,同学们立即被眼前壮丽的画面征服了,情不自禁发出“哗”“哗”的惊叹声。我们不约而同地拿出笔记本,做好准备开始我们“一步迈进历史,一天游遍中国”的旅程。

  锦绣中华景区的景观一般按1:15的比例微缩复制而成,浓缩了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全国各地的风光名胜,是一座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古代建筑和民族风情的最丰富、最生动、最全面的实景缩微景区。一路上,我们游览了众多世界之最,包括:最大的'宫殿——故宫、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等等,当然,还有我国许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楼。在锦绣中华里我真的领略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风云和祖国大江南北河山的锦绣。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游到了民俗文化村。在这里,我了解到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还欣赏了各民族的歌舞表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金戈王朝》了。《金戈王朝》通过影视特技等多种手段营造出壮观的历史战争场面:骑马对战,令人惊心动魄;草原广阔,气势澎湃……同学们都在议论,太厉害了!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歌唱祖国》的歌声仿佛又从耳边响起,不知不觉,我们一天的旅程快将结束了,这真是愉快的一天,同学们又在议论开了: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我们长大后一定要将我们祖国建设得更美丽……

民俗文化作文4

  在去年暑假里,我去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北京人在歌剧,民俗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老北京的风俗文化吧!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国粹,也是北京人必不可少的,因在北京形成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是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剧种。1790年安徽的四大戏班------三庆班,车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到北京演出,获得空前成功。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的京剧就在北京剧院产生了。京剧里的脸谱往往代表这个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红脸代表善者;黑脸代表勇者;蓝脸代表草莽英雄;绿脸代表有智慧者;黄脸代表阴险小人;白脸代表幕后主使;金脸和银脸代表神秘,多指神妖。除颜色之外,脸谱的勾画也含有重大的意义。例如鼻子大代表为人忠厚,眼睛小代表狡诈,嘴巴大代表善良,耳朵小则代表这个人很有智慧。总之,颜色代表脸谱的性格,而勾画则是性格的细节。

  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春节就是农历新年,一般在每年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如同圣诞节之美国人,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在北京,春节的节日气氛更加浓厚。花会,庙会,灯会是必不可少的,腊月初八还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到了除夕,这一天大家是必须要守岁的,不到1点决不能睡觉。说唱表演和灯火晚会也吸引着外国的`来客。正月初一,大家都要睡到9:00后才起床,然后赶去老北京的天桥。天桥一带是北京平民文化娱乐和饮食商业的集中地区,一到节日,就会热热闹闹,特别是正月初一,天桥上座无虚席,这也是老北京所特有的。

  北京的风俗文化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北京,就是这么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大家有空一定要去哦!

民俗文化作文5

  今天,我们来到了深圳民俗文化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文化主题公园。

  文化村很大很大,里面汇集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我们先参观了各个民族的村寨,还观看了各民族的精彩的表演,我和妹妹还和新疆族的姐姐哥哥一起跳新疆舞呢。

  接着我们坐上了观光小火车,去参观祖国的名胜古迹。这里有龙门石窟、大理三塔、黄果树瀑布、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泰山、长城……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虽然这些都是缩影,但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看到这些名胜古迹,我真自豪,中国真大呀!我们的祖先真伟大呀!

  在民俗文化村里,最让人兴奋的.就是演出了。我们看了大型马术表演《金戈王朝》,回顾了历史,欣赏了激动人心的马术;看了《印象中国年》大型演出,欣赏了抬花轿、扭秧歌、踩高翘、舞龙狮、二鬼摔跤、歌舞等民间艺术;看了《东方霓裳》,欣赏了中国各式各样的服饰;看了火龙表演和车展,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龙凤舞中华》,它从远古开始,讲述着中国的历史传奇:刚开始,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一片繁荣的景像。忽然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出现了天灾人祸,巫师出来超度亡灵。接着中国各个朝代出现了,民间杂技和民间风俗开始上演了……最后一只银色的凤凰从天而降,十二位花神出来过生日,百花皇后也来了,她们的衣服都闪闪发光,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通过这次游民俗文化村,我看到了我们中国有宠大的身躯、惊人的智慧、浪漫的风土人情。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把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

民俗文化作文6

  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秋这天,我们大家都习惯吃月饼。但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而越南的人喜欢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这么做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那里的小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但是因为那天可以有圆圆的月亮看和可以吃到月饼,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

民俗文化作文7

  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有的地方把大门洞开,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东方拜揖,祝福道:“东方大利,一年万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这一天,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几十里清楚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这天也不得杀生,猪、鸡、鸭都必须在年前几天收拾干净,以备祭奠和食用。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亲朋开始来往拜年。非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按通常观念,整个正月都属于节日。故云南文山的壮人要打一月铜鼓,跳一个月舞。另一些则在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民俗文化作文8

  盼望已久的星期五,春游日终于到了,雀跃的心情难以平复,由于早早的来到学校,以致于在教室里坐立不安,终于开始排队上车了。心里美美的……

  心情大好的我们,开始找寻自己理想的座位,因为不用像在学校那么严肃,王老师还亲切的给大家取了外号,”大胖“詹梓颢,”二胖“吴宇智,”三胖“就是我了,”四胖“严雨珊,大家亲切的围着王老师叽叽喳喳,把平时不敢说的,都大胆的和王老师聊了。一会儿功夫,就来到了目的地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各式各样的建筑,和56个民族不同风格的打扮,以及各具特色的表演,让我深深的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宏伟的布达拉宫,给人神秘,严肃的感觉,万里长城,万里长,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心血,最美的紫禁城故宫红墙绿瓦,里面还有宫女禁军把守,感觉自己就像要穿越了,呵呵….

  来到蒙古族的蒙古包前,感觉很亲切,听妈妈说,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到过蒙古的乌兰巴托呢,妈妈还给我取了个叫“齐齐格”的小名,蒙语就是小公主的意思。维吾尔族的姐姐们穿着艳丽的纱裙,带着八角帽,真的很美丽。尤其是在葡萄树下跳舞的时候,围观的游客很多。我一次比一次激动。

  不过我还是有个很想了解的向往地—–陕北窑洞,听说当年毛爷爷在延安就是住的'这样的地方。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匆匆的瞥了一眼那个地方,随着回校的队伍,依依不舍的离开这里。

  各族人民的智慧,需要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校组织这个游学结合的活动,实在太有意思了。

民俗文化作文9

  12月4日,学校隆重地举行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当天,活动丰富多彩,有挑扁担的趣味运动会;有写对联活动;有民俗特色小吃;有曲艺汇演……

  首先,开幕式时,老师让我们看了婺剧。那些婺剧的叔叔阿姨们,各个各显神通,有扮演孙悟空的,有扮演变脸大师的,有扮演娘子的,有表演喷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让同学们看得赞不绝口。

  开幕式后,我们班参加了挑扁担比赛。我是十个男生中的一个。在比赛中,欢呼声、加油声响彻云霄,最终,我们拿了小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怀着迷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做灯笼、写书签等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麻糍了。阿姨说:“做麻糍要用糯米,这样吃起来才有嚼劲。”只见她把和好的面团放入蒸笼蒸熟,再把面团放在石臼上,把木槌高高举起,将木槌重复用力地打在面团上,打一次揉一次,“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不一会儿,面团揉成了软软的状态,再放入米筛,把面团在米筛上平整铺起,接着用红糖和芝麻洒在柔软的面团上,反复和面,直到均匀了再停下,这样,香喷喷的`麻糍就做好了!刚出炉的麻糍,色、香、味俱全,金黄金黄的颜色,像一块块金条;香喷喷的气味,简直可以让人陶醉;入口即化的味道,三者融为一体,简直只有一个字来形容它——“绝”!那味道令人流连忘返,每次想到都会流口水。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天的时间过去了,但这次民俗文化节始终让我回味无穷。

民俗文化作文10

  早上吃完饭,我们排着队伍,走到操场,等了几分钟后,大家开始出发了,我们兴奋极了,坐上公交车,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大约过了20多分钟 ,快到了!因为我们看到在密密麻麻的松柏掩映下,一个写着“民俗文化园”的明清风格的门楼,还有山上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樱花,火红的杜娟花……。薛老师和何老师带领我们向前走,来到了金鱼湖。

  湖里鱼儿很多,不时在水面上翻出一串串欢快的水花。湖中有几只黑白相间的野鸭子在悠闲地游着,还有一个岛,大约有60平方米,湖边的柳树将细长嫩绿的枝条半伸在水中,好像在跟鱼儿嬉戏,时而有不知名的鸟儿,一群群飞到小鸟上歇息,那鸣声清脆响亮。几只翠鸟飞到2米多高的茶树上,钻入一朵朵小碗大的粉红色的茶花丛中,亮绿的羽毛时隐时现,像牙牙学语的婴孩,兴奋地学唱着童真的儿歌,看得人如醉如痴。

  我们绕了金鱼湖一大圈,然后就去寻找野餐的`地方了。我们顺着坡走上去,再向北转就到了。在湖边有一大幢古色古香的楼房,楼房前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坝广场。遇到节日,这个广场就会表演精彩的民俗文化节目。老师喊我们把东西放下,坐下来吃东西、喝水。阳光温柔、清风习习、群山环抱、空气清新,真是一块宝地。我们没有一丝疲倦,兴奋地东张西望。几只蝴蝶沿着湖边浓密深绿的水草野花丛,悄悄地飞过来,在我们的头上和眼前不远处,翩翩起舞。他们好像在逗我们,意思是“来追我呀!”我们稍一挨近,他们就不慌不忙、洋洋得意地向湖岸飞走了。看到我们心痒难耐,又爱又恨。过了一会儿,趁我们不注意,他们又无声无息地过来了。就这样反复了多次,我们只好故作高傲,不再理他们。歇了一会儿,我们开始表演节目,又玩了游戏,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收拾东西回校了。

  我觉得今天可真好玩,要是下一次的春游还这么有趣,可真好。

民俗文化作文11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新的一年的生活的开始。在这期间里,全家老少都一起“迎新春,除旧岁”,我们家也不例外。

  除夕那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早早地把写好的春联准备好,就等着爷爷的胶水了。对于贴春联,我可是个行家,家里春联每年都是我贴的。而且不只是春联,还有那个大大的'“福”字。这“福”字必须要倒贴,寓意是“福”到了的意思,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福气满满。

  接下来的一下午,可都是大人们的活儿啦,那就是包饺子。这个活儿看起来容易,学起来可就难多了。这不,这次我也想试试。首先,把馅铺在面皮儿上,再把面皮儿捏起来,这样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照着“口诀”捏了几个饺子,造型上都挺美观的,可实际上却不怎么样。可能是没捏紧的缘故吧,我包的那几个饺子一到锅里就全露馅了,无奈的我啊,只能吃着面皮喝汤了。

  其实除夕的高潮啊是在晚上。我们早早地吃完饺子便下楼放鞭炮了。胆大点儿的毛头小子就放“炮仗”,女孩子则放烟花之类的。当鞭炮声响起来时,才发觉有了浓浓的年味,这才是春节的开始。除夕后一天就是大年初一,是晚辈给老辈拜年的时候,这一天必须说吉祥的话,寓示着这一年吉祥如意。虽然年轻人不计较什么,但是还是要给爷爷奶奶拜年。穿上新衣服,脑袋里搜罗着各种吉祥话,可无非就是那套“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只是老人们听着高兴,做晚辈的也跟着高兴。就这一句话,结束了大年初一,跑断了脚后跟,也磨破了嘴皮子。

民俗文化作文12

  沧海桑田,人类已进化到如今的繁荣。在这几百年来,枯燥的地球内容渐渐丰富起来。各个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小镇遍布着多样性的姿态——民俗文化。

  在中国文化的几千年历史中,我们可以领会到民族文化特点与奇特。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存在着一种叫“年兽”的怪物,它的凶狠扰乱着平民百姓,使得大家在初一到十五那几日出行都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为了躲避年兽的伤害,大家发现年兽特别怕火而且不敢直视红色的东西,于是人们相继地在家点燃火堆来驱赶它,并用对联来象征新一年的`吉利。久而久之,鞭炮、对联出现在中国每一年的开头时日,称之为“春节”。

  面对夕阳西下,屈原站在汨罗江畔长叹世俗,感叹国家种种衰败:“举世混浊兮我独清,众人皆醉兮我独醒。”他望着祖国大好河山的支离破碎,仰面长叹便纵然跳下江去,在百姓心中的忠臣为国家而死,感人肺腑。后来人们纷纷撑着小舟向汨罗江投去米团,希望江中的鱼儿别伤害屈原的肉体,让鱼儿们吃饱米团即可。在中国就将这日称为“端午节”来纪念屈原,他被我们世世代代中国人所传唱着,由此有了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月圆之夜,代表着团团圆圆,大家都相聚在皎洁的明月下举高酒杯,一同吃着月饼,同圆月一起享受其乐融融的幸福感。古代诗人们也曾在月圆之时举杯对月,吟诗作词,向月亮寄托情意,以此希望明月能够帮助自己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听!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没有娇艳的鲜花、震耳欲聋的掌声的舞台上各显风姿;没有红地毯,没有华丽的服饰,就这样永无休止地表演下去,永远不会落下帷幕。

  民俗文化犹如偌大沙滩上的珍珠,怀着一颗爱的意念去捡拾这一颗颗珍贵而又美丽的宝藏吧,它会展现无穷美感令你心旷神怡。

民俗文化作文13

  春节过后很快就是元宵节了,在元宵节的这一天我们可以赏花灯、吃汤圆,这一天肯定是过得非常热闹的!

  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我们这里元宵节不像其他地方那样一定要吃上汤圆,但是我们这里有比吃汤圆更有趣的活动。

  在元宵节的晚上,这里都会有舞龙活动,就是有两条人造的龙,一条的.布龙,一条是草龙,龙体长是五十米。在晚上从十九点到二十四点,都会有人举着龙在大街小巷钻来钻去的奔跑,最后把龙火化掉!

  别看我们就这么一个舞龙的活动,其实这个活动内涵意义非常大。龙在我们这是吉祥物的象征,龙被举着奔跑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跟着奔跑,会在龙体下钻来钻去。龙头会有打鼓吹笛的人带队行走。当龙快到住家门前时,那户会放鞭炮和放烟花,意思是为了迎接龙的到来。

  其中布龙的周边会有专门的人在保护着龙体,因为人们在钻龙体下是会顺手的拔龙毛带在身上保平安。龙头就有更多人在保护了,因为能拔到龙丝在身上会更好,但是一般没人敢去拔那龙丝。

  因为去拔的话,保护龙头的人会跟你拼了打起来。而草龙是用稻草编制而成的,草龙的是给人们插香火的。意思就是你把点燃的香火插上草龙上,龙就会保护你一年四季平安。

  总之在元宵节这天,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的人跟着舞龙奔跑,到处是鞭炮声、锣鼓声,那场面可是非常的热闹的。到了二十四点就会在龙出的起点用火把龙烧掉,那时所有人都会围着目送龙的火化。之后大家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去了。

  元宵节就是这样热闹、开心、难忘!元宵节的民俗文化就是这样的让我们印象深刻,思绪激动不已!

民俗文化作文14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它反映了民族的精神和族人的性格。关注民俗,就是关注生活,也是关注文化。

  去年,正月初一,我们一家四口回家乡去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顺便去拜访亲朋好友。这是家乡的习俗。

  我们去拜访爸爸的好朋友——韩忠扬叔叔家。来到韩叔叔家的院子里,映入眼帘的是:院子的周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这使我感受到了家乡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之深。韩叔叔微笑着和爸爸握了握手,接着带领我们进入了客厅,虽然客厅不是很胸有成竹,但即充满着温馨的气氛。韩阿姨为我们倒了杯茶,就连忙回厨房赶做“美味佳肴。”

  一想到美味佳肴,就不禁想入非非了。我怀着好奇的心去厨房“一探究竟”。只见厨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材。韩阿姨似乎在忙着什么,我把头探过去看了看。只见韩阿姨把面团压成小圆片,将小葱、肉沫放在圆片中,把它包起来,用手在周围捏起一些皱动,再用刀均匀的切成小条状,然后把这些小条向外翻,一朵“菊花”绽开了。最后把做好的“菊花”放进蒸锅里蒸一会儿,再用盘子盛出来。凑过头去嗅嗅,一股夹杂着鲜葱味的肉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这可是招呼客人的必备之品,家家户户都会做,家乡人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菊花包子”。

  这时,另一种食品吸引了我的眼球。说特别也不特别,说普通也不普通,它就是——粥。不过这粥看起来很有特色。里面放了海带、小葱、花生、肉沫和白菜。闻一闻,那种清香让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股味道,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桌子上已经摆满了美味佳肴。大家一起围坐着桌子,吃着美味的食品,聊着有趣的事情。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饭。

  因为爸爸工作的地方比较远,又因为马上要开工了,所以爸爸要连夜赶回去。我们一家人一起回遵义。

  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乡。坐在爸爸的车子里,回想着在家乡的一切。这一次回家乡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热爱土地的程度之深,热情好客的性格和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民俗文化作文15

  继迎新年音乐会后,学校的活动又进入了另一个高潮。那就是在这喜气洋洋的日子里,学校一年一度的新年民俗活动开始了。下午,小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

  看,同学们幸福的笑脸。听,那欢乐的笑声。还有那么多的美食在召唤我们。

  活动项目可丰富多彩了。有做豆腐,炸麻花,拉白糖,爆米花……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手工石磨做豆腐了。

  我和同学们来到做豆腐的地方,桌子上摆着古老的手工石磨,它的上盘是圆形的,还有一个酒杯大小的放料口,用来放豆,旁边还有一个木头手柄,可以转动,下盘和上盘间有一个小口,随着手柄转起来,白白的豆浆就从这里流出来了。

  看着大人们轻松地转着手柄,豆浆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我也跃跃欲试。抓起手柄便转起来,谁知那磨盘纹丝不动。我生气极了。一鼓作气使出全身吃奶的力气,终于,白白的带着豆香的豆浆流了出来,哗哗落入桶里,那声音仿佛在说:你真棒呀。接着工作人员把桶里的豆浆倒入大锅里煮,边煮边加入石膏水,不一会儿,豆浆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细嫩白滑的豆腐脑了,一股豆腐的'清香也是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

  我正陶醉着,想等做好了就能马上尝上一口那嫩嫩的豆腐。场地那边突然传过来一场巨响,我急忙跑去看,原来是在做爆米花。只见做爆米花的大叔往一个圆鼓鼓的铁罐里加入米粒,放在火上旋转着烤,热气夹带着浓浓的米香味,不一会儿,烤好了。只见大叔熟练地将爆米花机套上袋子,随着“轰”一声巨响,好多的爆米花飞了出来,像是下了一场爆米花雨。

  整个小操场上弥漫着食物的芬芳,我和同学们品尝着各色传统手工美食,不禁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竖起了大拇指。

  一下午的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各自散去,可欢喜和激动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体验民俗活动,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期待来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