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 苏轼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苏轼 时有 明月

管理员

摘要: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所作的一首中秋感怀诗,也被录入了中学的课本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所作的一首中秋感怀诗,也被录入了中学的课本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诵读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能力;设置情境,引导想象,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为此,老师想给同学们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就在后面。对啦,今天学校领导和语文组全体教师都来到了我们班,一起见证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美好时光,也为一睹我们185班同学的风采。相信你们能用你们的妙语连珠,用你们的真知灼见,用你们热情似火让在座的老师叹为观止,有没有信心?(有!)会不会喜欢老师后面送的礼物?用掌声来给我答案,也让后面的老师感受一下你们的热情。(掌声热烈)

  二、猜谜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得学学孙悟空,变变身,我从身上扯一毛,用口呵一气,变、变、变,嗯,同学们接招,听好喽,俺要出招了。猜猜我是谁:有时我被悬挂在高空中,有时我可怜呀,被挂在树梢,有时呢,我很丰满,胖如圆盘,为了减肥,有时我饿得两眼昏花,枯瘦如镰刀,请猜我是谁?(月亮)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以月为诗,我们学过的也不少吧,谁能给大家背几首?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以月为题材的词中极品,可以说“中秋词自它一出,余词尽废”。想不想一睹为快?

  打开书191页,板书:水调歌头

  三、解题:

  1、“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什么?(词牌名)

  2、请一名学生说说他了解的苏轼。

  师小结:是啊!苏轼一生坎坷,官运不通,可以说是一个政治上非常失意的`人。

  四、学习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正音、句读。

  2、自由朗读——指名吟诗(扮苏轼,表演读,气氛热烈)——齐读。

  3、小组学习:质疑——释疑。

  4、分析:

  (1)齐读词前小序,从小序里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作词时间、当时情形及缘由。)

  (2)速读课文,小组交流,这首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望月、思圆)

  (3)望月乃写景,思圆乃抒情。齐吟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明月、青天、酒、“我”、风、清影(实写);宫阙、琼楼玉宇(虚写)。月圆中秋之时,作者把酒临风,形单影只,想到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宫阙、琼楼玉宇,虽高虽豪华,却同样是孤身一人,独怆然而涕下,此情此景与作者“我”是何等相似啊!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孤寂、苦闷,与“高处不胜寒”的嫦娥同是天涯沦落人。

  (4)整个上阙,作者没有只字片语涉及到孤寂,却时时处处让我们感觉到孤寂。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老师也想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发挥你的想象,假设你就是苏轼,面对一圆月、一清影、一孤树、一壶浊酒(老师即兴作简笔画),极写当时之孤寂、郁闷的心情。记得,要感动你我,必须得先感动自己,让感动流泻于我们笔端!

  (学生写作几分钟,后请几位同学展示成果,师生评价。)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是啊!月光如水,地上藻荇交横,乃竹柏影也,微风轻拂,树叶婆娑,沙沙作响,似情人的呢喃,如好友的窃窃私语。“我”双眸痴痴凝望孤月,把酒临风邀圆月,无奈何,月光融融影子单,长夜漫漫何由彻。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惟有歌能释怀,细心聆听,共同感受《久别的人》(播放歌曲)

  这首歌可以说是作者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他是多么渴望家人重逢、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来排遣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啊!所以呀,才有了下阙的怀人思圆。

  (5)齐读下阙,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旷达乐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没有离别的悲伤,哪来相逢的喜悦?更何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即使天各一方,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的是同一轮圆月。

  (6)此词之所以为不朽之佳作,是因为它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词中的许多句子已成了我们今天许多人失意苦闷时心灵按摩的良药。自由地朗读诗歌,说说你对词中哪句话感触最深,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生各抒已见。)

  师小结:是啊!人生是一道风景,快乐是一种心境。春看桃,夏看柳,秋观菊,冬赏雪,月圆是诗,月缺是画。风柔雨润,花好月圆,能不让我们赏心悦目吗?让我们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一起去聆听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明月几时有》,唱熟了这首歌,词你也就能背了。一举两得哦!

  四、唱“月”

  同学们,一个月的时间眨眼而过,在这里,老师有很多的不舍,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给了同学们一份如此珍贵特别的礼物,你们也应该有所表示吧!对,我们用唱的方式,唱出你的心声,不过得唱与“月”有关的歌曲,作为礼物为老师送别,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