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说课稿1……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说课稿1
(浙教版《科学》第三册第二章第七节)
一、教材分析:
本章前面2~6节主要介绍了天气的主要要素及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天气要素特点的基础上,介绍收集气象信息、判断天气状况和天气预报的一般方法,是前面第二单元知识的总结,也是学生下面学习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的基础。同时天气变化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学会判断天气状况、掌握一些预报天气的简单方法,对学生十分有益,也会使学生感到科学与生活的接近。因此,本节内容不论在知识结构还是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看天气预报和简单的天气图;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状况,并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调查当地的天气谚语,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的天气形势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读图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以及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资料收集和课堂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气图上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通过对天气信息的收集和天气预报的介绍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重点:天气预报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天气图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图上汇集了各地某一时刻的气象信息、常见的天气系统。因此,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与天气形势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怎样利用天气图来分析天气形势是综合利用等压线、锋面等概念。由于初二学生理解能力不强、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因此,利用天气图来分析天气形势是本节的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特点,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学法主要侧重自己收集资料、互相讨论、合作学习为主。
六、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设疑,引入新课
在上课一开始,先让同学们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疑问,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仅需要知道今天的天气情况,还需要知道明天或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通过学生相互讨论、分析归纳得出想知道明天的天气常用方法,从而也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联系生活设疑来引入新课,比较符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学生合作学习,突出重点
让学生自己展示前一天收集到的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之后,教师展示书本上关于上海的天气预报(上海明天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3级,15℃~23℃)。让学生仔细阅读天气预报的内容后,相互讨论,会说出天气预报用语的含义,同时让学生知道,一般天气预报包含了五个要素:云量、降水量、降水概率、风向风速以及气温。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成果,并进行相互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3.师生互动,突破难点
学生对天气预报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教师设疑,作为气象工作者怎么能够准确预测天气情况的呢?一般气象台都有一张分析天气形势的天气图(出示天气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天气图上所出现的曲线,试着找一下这些曲线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归纳这些曲线是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叫等压线。由于等压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可以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等高线的概念来做对比。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教师引出在天气图上我们主要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来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高气压区、低气压区、冷锋、暖锋以及台风。
其中大气压的高低与天气的关系,前面已经学过,主要让学生回忆一下,高气压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干燥;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在天气图上哪些地方受高压控制,哪些地方受低压控制。
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先可以让学生明确锋面是指冷暖空气的
交界面(见插图),当冷空气团的势力
较强时,主动向暖空气团一侧移动的锋
称为冷锋。如果暖空气团的势力较强,
主动向冷空气团一侧移动的锋称为暖锋。在天气图上,锋面移动方向是指冷暖锋面的三角或半圆凸面所指的方向。然后读天气图,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当冷锋、暖锋经过前后,天气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天气图上台湾附近还有一个天气系统,即台风。对照天气图把重要的天气系统讲清楚之后,师生一起分析书上的三个讨论题:重点分析第3小题:预测北京、上海、广州未来24小时的天气。通过对书上的天气图分析之后,使学生加深对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起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学生展开联想刚才我们学会了看天气图,来分析预测天气形势。天气预报除地面观测站收集的信息以外,还可以有哪些途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做补充,并且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尖端的科技都应用到天气信息的收集和天气预报中,从而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刻苦学习。同时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人们积累了许多预测天气的谚语,教师先举例分析:“缸穿裙,大雨淋”所预示的天气变化。再可以用几分钟,让小组间比赛,哪个小组说得多,并且能够对所说的谚语进行解释。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情绪,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且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接近。
5.课内练习,巩固知识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低气压区和高气压区、冷锋和暖锋的移动方向、浙江省一带未来的天气形势。通过练习,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并且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乐于学,另一方面,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6.小结让学生汇报有哪些收获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完善知识,教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再做适当补充,再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外去查找有关新中国气象预报发展的资料,利用简单的气象观测仪器和上网站查找的天气图,制作天气预报。探究一下: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一直延续到课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课外的实践活动当作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附:板书设计
第7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怎样看天气预报
2、天气用语的含义
3、天气图
天气图:天气图是反映不同地区天气形势的地图。
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带来晴好天气
低压系统——带来阴雨天气
冷锋系统——带来降水、降温、大风天气
暖锋系统——带来降水、降温天气
台风——带来降水、降温、大风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从教材结构看,本节是后面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本节生活性、实践性都很强,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践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逐渐发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因此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知道风向的定义,并能判读天气预报的风力大小和风向;
3.能够对卫星云图进行简单的判读,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2.在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2.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了解家乡的天气状况,学生逐步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区分天气和气候,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判读风的大小和方向,会判读卫星云图,会判读重要的天气符号。
【难点】
阅读天气图。
五、说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我采用的是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讨论教学法、游戏竞赛法、探究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这种结构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析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完整。
以上是《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说课稿,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招教面试资料可查看-教师招聘面试频道。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说课稿3
一、本堂课朱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适时引导,从学生个体着眼,(学生作为个体,经验、体验、个性、潜能、创造力有差异),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建构知识,参与各种填补信息,即席的沟通和交流信息的活动。
二、紧紧抓住教材的“扩点”进行补充、扩展和延伸;抓住“异点”,进行合理联想;抓住“重点”进行概括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抓住“疑点”进行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巧妙利用教材,循循善诱。
三、在教学程序上,我想特别说明两点:
1、导入目的性明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善于以旧抓新,温故而知新,更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形成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观察、回忆、反思、比较、鉴别、评价、归纳、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实行“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激发兴趣。过程为:
①反思实践,发现问题;
②围绕问题,提出假说;
③逐步执行,实施计划。
五、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充分体现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感染人、激发人,克服了情感阻碍。
六、朱老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技能,媒体利用恰当好处,十分成功,达到使学生充分了解学习,提高能力。
总体评价:这样一堂课,有效地激励学生的思想情感,激活学生所学知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与合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潜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学习的成功与否内因起决定作用。但外因能起强大的反作用力激励学生,推动内因的发展。所以说,这一堂课,朱老师真正发挥了“导”的作用,授学生之“渔”。实在为难得一听的一堂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