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成语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成语故事 明察秋毫

管理员

摘要:

明察秋毫的成语故事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篇》。  齐桓公、晋文公,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为“五筋”之首。战国时的齐宣王也想称簕,因此他向盂子请教。  齐宣王对孟子说:“请您讲些关于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给我听听好吗?”  盂子答道:“对不起,我们……

明察秋毫的成语故事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篇》。

  齐桓公、晋文公,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为“五筋”之首。战国时的齐宣王也想称簕,因此他向盂子请教。

  齐宣王对孟子说:“请您讲些关于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给我听听好吗?”

  盂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子的门徒,不讲霸道,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能!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因为看见好好一条牛,无罪而被杀,感到不忍。……是不是有这么囬事?”

  齐宣王说:“有的,是有这么回事。”

  孟子说:“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我能看清秋天鸟兽的奄毛那样细微的东西,而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他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那当然不相信!”

  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看来,一根羽毛之所以举不起,是不肯举的缘故;一车木柴之所以看不见,是没有看的缘故;老百姓之所以得不到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您问,您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您不去做,而不是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