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孟母三迁 历史典故

管理员

摘要: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典故吧,从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典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孟子名轲,字子舆……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典故吧,从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典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能成长为一个大学问家首先得归功于孟母。

  孟轲三岁时死了父亲,养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在母亲的身上。孟母是一位勤劳善良又有见识的妇女,丈夫死后,她靠织布、帮人浆洗过活。

  孟轲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念书,当时他住的地方有一些坟墓。他常常和小朋友到坟场玩耍,看到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小朋友们学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这类游戏。孟母见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小孩子的影响不好,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里街上住,家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孟轲住在那里后,又和小朋友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孟母见了很不高兴,决定再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到了学宫旁边,学宫就是学校的校舍。学宫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读书人,文质彬彬,有时学宫里还举行祭祀,纪念那些逝去的著名学者。孟轲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也带着小朋友玩

  行礼的游戏。孟母见了,这才放下心来。从此孟家就居住在那里。可见孟母在教育儿子上是多么煞费苦心,同对又表现出孟母的远见卓识,她虽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懂得环境在小孩子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孟母还很懂得教育方法。孟轲长大一点,便就学于子思门下,但读书不用功,有一次竟逃学提前回了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早回来,诧异地问:“你已经学好了吗?”

  孟轲回答:“没有!”

  孟母拿起剪刀把织的布剪断了。孟轲紧张地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母亲说:“你中途停学,和我中途断织是一样的事。君子只有经过学和问才能有广博的知识,以后一生做的事情才能顺利,避免祸患。现在你没到放学就跑回来,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好比我们家是靠我织布生活的,现在我把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

  母亲的教育方式给孟轲很深的印象,从此,他下决心刻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

  典源出处:

  汉·刘向 《列女传》卷一:“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 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其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释义用法:

  孟母为教子成才,三次迁徙,择邻而居,终使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后用此典表现妇女育子有方,家教严明。

  启发: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