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为了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充分朗读,让他们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象,感知内容与领悟情……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为了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充分朗读,让他们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象,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充分感悟文章人文之美,山水之美,语言之美。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图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引导学生边评边品。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导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在评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本文的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我以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导入课题,直接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优美意境,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武夷山的第一印象。
第二,自主探究。武夷山到底美在哪里?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画下来,并认真地读几遍。本课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句子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自始至终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引导学生边评边品。这篇文章的作者把武夷山山峰的形态各异、美不胜收描写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更丰富地感受武夷山美的形象,我从网上找来了有关武夷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先有感性的认识,再不失时机的出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丰富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九曲溪水的文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溪水很清”和“溪水很静”。我采用了指名读、评读、齐读、想象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品味武夷山水“清、静”的特点。
第三,巧妙接读,整合全文。是写到武夷山游览观赏到的景色和游人的感受。我用师生接读的方式,让学生重新回味课文。将课文中对武夷山美、水美的段落整合到一起,让武夷山之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
最后我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结束语,提升“入诗入画”的感觉,让课文在诗歌的韵味中结束。
[评析]
本节课是一篇写景的美文,语句生动,意境优美。引导学生体会出武夷山的奇、险、清、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结合生动的'图象画面,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优美情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体味,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展现独特心理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重点段落,通过充分的阅读,反复体会,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美的环境激发美的心理感受。教师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画面、音乐、范读,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氛围,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之中,特别是画面与语句的有效融合,产生入诗入画的意境,使学生较好地体会到文章的美好意韵。
读的充分,品的细致是本节课的一个特色。范读、齐读、重点读、自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多样。读赏结合,读评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层层深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适时的点拨、进一步的发问,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化。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后,教师不是简单地评价读的效果,而是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训练学生将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再读一遍,这种基于阅读基础上的思考、表达、又回归阅读的循环往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评、互评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益于营造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具体不空泛,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能够关注个体,将扎实的训练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如在体会水静的时候,教师提出:你有何感受?一个学生回答不完整,其他学生要回答。老师说,让他自己回答。学生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下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教师的宽容信任,是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基础,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注,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通过对武夷山的自然景观的了解,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与人类生活方面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如果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写一句感想时能够有所体现,无疑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另外,对大王峰的理解,有的学生似乎与蜜蜂的蜂混淆了,教师应及时指出两个字的不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