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顿开的意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茅塞顿开 意思

管理员

摘要:

茅塞顿开的意思   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茅塞顿开的意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概述  (mo s dn ki)  解释:茅:茅草;塞:堵塞;顿:顿时,立刻;开:开通,通顺……

茅塞顿开的意思

  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茅塞顿开的意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概述

  (máo sè dùn kāi)

  解释:茅:茅草;塞:堵塞;顿:顿时,立刻;开:开通,通顺。原意:一下子打开了被茅草阻塞的路。

  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豁然开朗,突然理解、领悟了某种道理,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明·吴承恩《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近义词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涣然冰释

  拨云见日

  醍醐灌顶

  柳暗花明

  反义词

  冥顽不灵

  茫然不解

  三思不解

  一窍不通

  歇后语

  麻黄汤发汗——茅塞顿开。

  典故

  介然用之,茅塞顿开

  孟子谓高子(1)曰:“山径之蹊(2)间,介然(3)用之而成路;为间(4)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释

  (1)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2)径:山路。蹊:人行处。山径之蹊泛指很窄的山间小路。(3)介然:本指意志专一而不旁骛,这里是经常不断的意思。(4)为间:即“有间”,短时,为时不久。

  原文翻译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本篇赏析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话说天下大势,规划三国鼎立蓝图。刘备听完以后,离开坐位向诸葛亮拱手谢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这“顿开茅塞”作为一个相关成语,其语源正出于孟子这里,没有“茅塞”,谈何“顿开”呢?诸葛亮开刘备之茅塞,孟子开高子之茅塞,假如你我的心被茅草塞住,又请谁来“顿开”呢?

  恐怕只有靠自己了罢。

  好在,“这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心路也是一样。多走走,介然用之,“茅塞”虽然不一定会“顿开”,但总会有开启的时候吧。何况,“介然用之而成路”,不被“茅塞”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是不是心路的“介然用之”呢?

  如果是,那孔圣人是不是能够使你的“茅塞”顿开了呢?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作品出处

  《介然用之,茅塞顿开》选自《孟子·尽心章句下》。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高子的人。他人虽很聪明,并且踌躇满志,可是他天性惰性,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不能持之以恒,吃苦耐劳,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情绪忽高忽低,因此总是不成大器。于是孟子想出一个办法教育他。

  一天,孟子带高子到郊外的山上去散步。孟子故意带他走一条山间小道。孟子一边走一边问高子说:“你知道这条小路是怎么来的吗?”高子回答说:“是人走出来的。”孟子说:“对呀,如果再有人不畏山路崎岖,披荆斩棘,那么它会变成一条很宽敞的大道。”孟子又带高子走到一条杂草丛生的小道上,继续说:“如果有一条小路,很久没人去走,那么这条路就会像现在这条路一样被茅草堵塞。现在,茅草不仅堵塞了这条小路,而且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高子听后,一下子解开了心中的疑难,如同茅塞顿开。

  成语寓意

  山里的小道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走,确实就会被疯长的茅草和杂树丛所堵塞,以此来比喻人的思维被堵塞非常精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是要经常学习和修行以免心境被乱七八糟的杂念蒙蔽和堵塞。人们应该经常读书思考,就是为了保持内心的清洁,不被世俗的花花世界所迷惑。人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些都需要经常读书与思考。

  成语用法

  “茅塞顿开”原义是一下子打开了堵塞心窍的茅草;比喻突然间思路畅通,明白了事情的奥妙,解开了心中的疑难。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状语、定语;含褒义。常用于当面;多用于话语。常常跟“似”“般”一类词结合成词组。

  成语辨析

  茅塞顿开—如梦初醒

  两者都有恍然大悟的意思,区别在于:一是意义不同。“茅塞顿开”偏重在开启心窍,“如梦初醒”偏重在觉醒感悟。二是用法不同。当表示明白事理、解决疑难时,宜用“茅塞颐开”;当表示从错误迷途中有所醒悟时,宜用“如梦初醒”。“茅塞顿开”常修饰“之感”,“如梦初醒”一般不这么用。三是语体色彩不同。“茅塞颐开”多用在书面语里,“如梦初醒”在口语、书面语里都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