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缕缕,粽香飘飘散文 周六、周日,照常上班上学,为给端午节一个小长假。七天的工作日,仿佛长了些,儿子也叫嚷着,“快熬出头了,还有一天”看他掐着指头算,不禁哑然失笑,现在的孩子把上学当做一种负累,恨不得上两天,放五天。 想想自己小时候,恨不得天天上学,……
麦香缕缕,粽香飘飘散文
周六、周日,照常上班上学,为给端午节一个小长假。七天的工作日,仿佛长了些,儿子也叫嚷着,“快熬出头了,还有一天”看他掐着指头算,不禁哑然失笑,现在的孩子把上学当做一种负累,恨不得上两天,放五天。
想想自己小时候,恨不得天天上学,把上学当做一种乐趣。或许是生活条件所迫吧,那时不像现在的孩子,有这么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仿佛离开了学校的乐园,假期并不能带给他们什么有意思的事儿。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在假期里都要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挖野菜,割芦草,总之是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农活的。
我自小跟随外婆长大,被娇宠惯了,习惯了疯玩不着家,根本就不想帮助大人们做一些事情,更厌倦看着小我四岁的小妹,觉得她是个跟屁虫,妨碍我跟小伙伴们玩耍。不过麦收的假期还是蛮令人期待的。就是这样的季节,六月的风把一潭麦浪梳理成金黄,沉甸甸的麦穗上淌着丰收的汗水。
天微微发亮,父母就起床,去田间割麦,那个年月没有收割机,纯手工劳动。当我们一觉醒来,明晃晃的太阳早已晒得屁股疼。父亲继续在地里劳作,而母亲却已经给我们烧好了早饭。平时我们姐妹几个都懒得起床吃,不知要被母亲嗔怪多少次,才不得不慵懒着起床。而只有割麦的`这几天,我们才会乖乖的爬起来,争相去灶膛边抢母亲用余火烧熟的麦穗。
针尖似的锋芒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了光秃秃的麦粒缱绻在麦秆上,这是那种长在地边没有熟透的麦子。母亲总是捡回家来,给我们烧成‘美味’。拿一个簸箕把烧好的麦穗放进去,找一个木板似的东西来回搓捻,再轻轻一颠,那些裹着麦粒的麦皮便乖乖的飞出去,只剩下圆滚滚,还有些青涩的麦粒静静地等着我们去享用。
抓一把,使劲吹吹,一仰头,全部放进嘴里,咀嚼起来,满嘴生香,说不出的诱人滋味。小时候的那种感觉,现在还真的很难形容出来,觉得比儿子吃麦当劳还要幸福吧。
端午节总是跟麦收混肴在一起的,麦收要抢收抢种,记忆里对端午节的印象就模糊生疏了些,好像小时候不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偶尔母亲记起来,便给我们煮几个鸡蛋聊作节日佳肴。有印象端午节是吃粽子的节日,仿佛是后来,大概三十年前吧。那年麦收连绵多雨,根本无法去田里割麦。母亲有了空闲,便去村西的鱼塘边摘了些大片的苇叶,父亲称了几斤江米,家里有老家带给的红枣和花生。一切都准备停当,母亲就坐在堂屋里包粽子,米是要提前泡好的,好像苇叶也要事先拿水弄一下。先把苇叶旋转成陀螺状,再把枣和米,花生之类的小心放进去,然后上面的叶子再折过来盖住,最后用一根线绳捆绑好,一个三角体的粽子就生成了……
经过母亲一上午的忙碌,中午时分,缕缕粽香早已绕梁。忘记第一次吃粽子是什么感觉了,只记得自己那时吃撑了肚子,想想,该是香甜粘稠,又泛着丝丝叶片的清香吧。似乎是从那年起,记忆里有了端午节的概念,有了吃粽子的欲望。再后来,母亲忙起来,也会时常忘记,不过等到麦收过后想起来,也会给我们美味一回的。
……
“妈,端午节放假我们去哪玩儿啊?”儿子打断了我的思路。
“哦,随便你了”我还沉浸在童年的麦香粽甜里,没有反应过来。
……
儿子嘴里嘟囔着,好像在做端午节的出行计划。我定定地看着他的一颦一笑,心里不觉泛起丝丝涟漪。现在的孩子对吃这个字眼已经没有太大的感觉和欲望了,仿佛假期就是用来休闲娱乐享受的。
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幸福吧。但是,六月,依然会麦香缕缕,粽香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