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的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马尔克斯 孤独

管理员

摘要: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在《百年……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并不广为人知,日子过得非常困顿。尽管23岁就写了第一部小说,但他花了整整七年时间才找到第一个出版商。

  1954年,做记者的马尔克斯被派驻巴黎,其后长时间住在国外。

  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塞德斯说:“请给我10个月的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开始了他每天“仅与六包香烟为伴”的创作。

  “当年,面对空白稿纸,我还不知道读者会在何方。”“我压根儿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这句话从哪儿来,将到哪儿去。”若干年后,马尔克斯回忆这一段“孤独的旅程”如是说。

  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梅塞德斯说:“给你。”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梅塞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其时,梅塞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末了东赊西借,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手拉手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当他们行至某个街角,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天清晨,马尔克斯夫妇在一家咖啡馆用早餐。坐在临街的位置上,马尔克斯不经意地朝外面张望,突然,他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居然明晃晃地摆着一本《百年孤独》。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指着那人的篮子,半天说不出话来。梅塞德斯顺着他的手指,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百年孤独》。顿时,夫妻俩热泪盈眶。他们明白,《百年孤独》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视为生命。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每天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出版商,甚至还有好心的读者。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有人甚至寄给他求爱信,弄得他哭笑不得。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为某一难以推诿的事由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或者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卡了壳”,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上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对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地高度一致。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3.6-2014.4.17),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因为多出了8个月,造成梅塞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

  B.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摆着一本《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夫妻俩都很激动,他们意识到《百年孤独》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D.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他们开始的时候关注他作品的形式,后来才慢慢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精神诉求。

  E.作为被全世界认可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举世闻名,获得诺贝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显示其创作生命依旧旺盛。

  (2)马尔克斯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文章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叙述《百年孤独》诞生的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马尔克斯的“孤独”与“不孤独”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8分)

  试题答案:

  【考点】现代文阅读

  (1)(5分)B(3分)E(2分)D(1分)

  (2)(6分)①抓住灵感,埋头创作:当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创作《百年孤独》的灵感时,他把自己关了整整18个月,期间,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②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即便在成名之后,他仍然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如果当天的工作中断,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③坚守民族使命: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④家人的支持:他的妻子梅塞德斯为了不影响他的创作,变卖了家里所能变卖的.一切,咬牙坚持了18个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6分)①内容上,与马尔克斯成名之后成为“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内容上,通过描写《百年孤独》的诞生过程,更能突出传主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③结构上,叙述《百年孤独》的写作故事为下文马尔克斯成名以及喧嚣带来的烦扰做铺垫,且与标题构成呼应。(每点2分)

  (4)(8分)答案提示:①启示:谈“外在的生活状态的孤独与内心的丰富安宁”的关系;谈“孤独与成就”的关系;谈社会过度关注对人们的安宁平静生活的破坏(表面上看让人生热闹、不孤独的喧嚣往往会让人变得更加孤独)(2分)

  ②结合文本内

  容(比如:他在创作《百年孤独》时的“孤独旅程”与辉煌成就;成名之后为远离公众打扰的离群索居)(3分)③结合生活体验,合理阐述(3分)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

  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辨识选项与文本的细微差别,A项,“因为多出了8个月,造成梅塞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属强加因果。C 项,“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不当。 D项,原文

  说“他们更关注作品的形式”,少了一个“更”。故选BE。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从文本中找到能体现马尔克斯成功原因的语段,然后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出答案。例如,第2段开关部分可总结出第一点;第二段和第三段可总结出第四点;第7段“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可总结出第二点;第9段可总结出第三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