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简介 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讲的是陆游途径蟠龙山正巧碰上蟠龙桥落成,于是当地官员请大诗人陆游写富对联,大家都赞不绝口。可是这时一位叫英姑的女子提出了一个字用得不妥,这话传到了陆游的耳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简介,希望能够帮……
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简介
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讲的是陆游途径蟠龙山正巧碰上蟠龙桥落成,于是当地官员请大诗人陆游写富对联,大家都赞不绝口。可是这时一位叫英姑的女子提出了一个字用得不妥,这话传到了陆游的耳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
南宋乾道八年初春,夔州通判陆游应诏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经四川梁山(今重庆梁平)蟠龙山时,忽闻山顶鞭炮震耳,锣鼓喧天。循声而至,原来是当地官员和山民正在庆贺蟠龙桥落成。但见这蟠龙桥像一条蛟龙飞跨山涧,又如雨后的彩虹横亘天际,如诗如画。陆游不禁连连称赞。当地官员得知来者是大诗人陆游,立刻捧出文房四宝,恭请他给蟠龙桥写一副对联。陆游略思片刻,运腕挥毫,在桥头石壁上写下了:“桥锁蟠龙,阴雨千缕翠;林栖鸣凤,晓日一片红。”然后跨马下山到县城住宿。
陆游走后,当地一姓肖的父女走来观看。女儿肖英姑看完陆游的对联,若有所思地说:“此联不愧出自大诗人之手,只是有一字不太贴切,弱了气魄。”
原来,这肖英姑出自书香门第,早年丧母。后来家中又不幸失火,烧毁了偌大家业。父亲灰心丧气,带着女儿进了蟠龙山,父女俩在这如诗如画的山中种地打柴为生。晚上父亲常常挑灯教女,英姑天资聪颖,学习勤奋,长大成人后,诗词歌赋、地理天文,无一不晓,无所不通,深得当地人敬佩。
且说英姑这无意中一句评论,不多时竟传到了陆游的耳朵里。他听后大为纳罕,思来想去,却不知哪一字弱了气魄。
次日,陆游独自一人来到蟠龙山,直奔肖氏父女所住的蟠龙洞。连唤数声,竟无人回应。他沉吟片刻,信步走进洞中,原来英姑父女并未在洞里。陆游四下环顾,见一块大石上放着笔墨纸砚,便铺纸提笔,写道:“为龙意蟠,洞府未然,不留空下,重见英山,求深何在,女才知返,姑怅去贤。”署上姓名,然后回身走了。
陆游刚走不久,英姑父女打柴回来,知是陆游来过。父女俩看着陆游那文不成文,诗不是诗的文字,经一番琢磨,方破解出这是一首七言诗:“重返蟠龙为求贤,未见英姑意怅然,才女不知何处去,空留洞府在深山。”
陆游回到住所,当晚又是一夜没睡,仍未想出是哪个字不妥,第二天早晨,竟踏露又来到蟠龙洞。英姑父女听见招呼,忙将他请进洞中。稍事寒暄,陆游直言向英姑求教,请她指出对联中哪一字不妥。英姑含羞笑道:“大人,奴家乃山野村女,本不敢妄评大人之作。承蒙大人不弃,光临寒舍,斗胆直言,不当之处,还望大人指教。”然后侃侃说道,“大人上联‘桥锁蟠龙,阴雨千缕翠’无懈可击;下联“林栖鸣凤,晓日一片红’,若改为‘一声红’岂不更妙?凤凰叫而旭日升,有声有色。不知大人以为如何?”陆游听罢,沉吟片刻后,连声赞道:“妙,妙,妙,好个‘一声红’!真是一字师也。”
陆游心悦诚服,欣然来到蟠龙桥,将“片”字改为“声”字。
英姑成为陆游的一字师的故事,很快传开,一直流传至今。
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推敲,力求学会字斟句酌;而当别人指出你的不足之处时,你更要乐于谦虚诚恳地接受,真诚表示感谢并及时予以订正。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