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作文精华【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故居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鲁迅……
鲁迅故居作文精华【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故居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故居作文1
踏着青砖,顺着小巷,看着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我来到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跨入门槛,眼前是大厅,两边的壁上均匀地挂着画,空气中隐隐有一丝淡木的清香,多少也有几分清闲的气息。但整齐的椅子,高高在上的牌匾又让人感到严肃几分。鲁迅就是在这个封建又拘束的`家庭中出生的。
走进亭院,多多少少都会植上几棵树,现在看到平淡无常,枯燥透顶,却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伙伴。但时间一久,却也死板了!正如他在“故乡”一文中写到的:“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其中,院子中最大的就要数百草园了!记得鲁迅在矮墙那儿,捉蟋蟀给父亲做药引,当今一看,却也不怎么样,矮墙便是矮墙,石井栏便是石井栏,但整个院子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似乎有些沉重,又有些悲伤。
儿时的鲁迅开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他父亲生病,家中断了经济来源,他只能每天拿着母亲的首饰到店铺里当掉来维持生活,渐渐受到别人的歧视,遭到同伴的取笑。正是因为感受过底层人民的煎熬,也正因为他经历了一个家庭从辉煌到破落,他才写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千古名句,是他一生的写照!
当时的社会,有买人血馒头的治病的,有把妇女的脚裹小的,有但这种种事都脱离不了鲁迅先生写的几个字“吃人”。
1902年,他下定决心-出洋!在日本,他看到了自己的同类-中国人被嘲笑,中国人嘲笑中国人,他愤怒了,打算用文字改变中国人的理念。
这位中国的英雄,用笔战斗了一生,改变了中国人的信念,展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爱国爱民的精神
走出大门,前面又是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只有那青砖小道一直向前,似乎没有尽头。
鲁迅故居作文2
在国庆小长假里,我们一家去了绍兴有名的鲁迅故居玩。
刚进入故居就可以看见一间大客厅,左右两边,各有四把复古的深褐色椅子,正前面也有两把,显得很端庄。
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鲁迅先生以前住过的卧室,里面陈列着许多鲁迅先生以前用过的物品。一张床在卧室的正中央,破了洞的帘子挂在床围,几张方桌摆在床的周围,床的旁边还有一张鲁迅先生的照片。
走出卧室,穿过走廊便可以看见小厨房和储藏室。在拐弯口拐弯就到了大家熟悉的百草园了,但,这和鲁迅笔下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8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10里去了”的那个百草园对比起来相差也太大了吧?和别处一样的树,别处一样的苗,简直就没有鲁迅笔下的那种感觉。
回过头来,我们又发现了几座立在水池中的凉亭,其中一个凉亭上面还有京剧演员在亭台上表演哩!锦鲤也在如玉石般翠绿的池子里快乐地游着
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要离开了。在这次游玩中我体会到了鲁迅笔下的传神,虽然现实没有鲁迅笔下写的那么美好,但那也是鲁迅儿时的一份回忆啊!
鲁迅故居作文3
寒假里,我们一家去了绍兴,游历了鲁迅故里、周恩来故里、贺秘监祠……但我觉得还是鲁迅故居最好玩。
到了鲁迅故居。我们一路狂奔,来不及问路就迈进了那高高的门框。一走进去就到了大厅。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古色古香的木头家具,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一看就知道大文豪鲁迅小时候生活在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里。
鲁迅小时候卧室里的床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雪白的蚊帐后面是一张还存留着清朝气息的、整整齐齐的木床。床底下有一个尿壶,但怎么看都像一个地震仪。也许是上面的'四条飞龙让我产生了联想吧!爷爷说那张床设计得太精致了,就拍了许多照片。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学习天地。细心的我发现,鲁迅的课桌上刻着一个“早”字。因为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被先生骂了一顿,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早点到校。这个办法真好!回去我也在桌子上刻一个吧!
鲁迅故居作文4
经过了几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鲁迅故里。
充满着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顿时,一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
走进街巷,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建筑。“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鲁迅青铜像,它比真人还高大,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左手抱右手肘,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深深的眼袋,似乎是他忧国忧民的证明;他仰望天空,好像是盼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几个潇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在馆内继续参观,我们了解到了鲁迅坎坷的一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学习医术,因深受资产阶级民工革命浪潮,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并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看到国内同胞的愚弱,毅然弃医从文,先后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以此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看到这里,我对鲁迅更加敬佩了。
接着,我们又连续参观了百草园、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但我最想参观的还是三味书屋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听身后的导游说:“三味意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下桌台上摆着一副活灵活现的《松鹿图》,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行礼的地方。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大概就是说明了生命、读书的真谛吧。东北角便是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书桌上刻有一个“早”字,我从课本上了解到:当年鲁迅父亲生了病,鲁迅为了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端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鲁迅就永远没有迟到过,并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走出三味书屋,天气炎热得很,我们便找了一个小吃店坐下,吃着金黄、香喷喷的臭豆腐,品着凉滋滋的冰绿豆汤,想着鲁迅给予我们的道理,心情无比舒畅……
鲁迅故居作文5
鲁迅是我们绍兴的一个名人,也是一个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上次暑假,大阿姨和哥哥来我们绍兴游玩,我们去了鲁迅故居。首先,我们进入了鲁迅的家,鲁迅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弯的,好像在走迷宫似的。
鲁迅家的后面有个百草园,那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里面有许多品种不一的植物,看得眼花缭乱,真想知道鲁迅以前在这里是玩得多么开心。
在鲁迅家门前有几尊铜像,一边是鲁迅的继祖母摇着扇子在讲故事,另一边鲁迅双手托着下巴,聚精会神地在听祖母讲故事,我看着看着,就感觉自己也沉静在鲁迅继祖母的故事中。
走出鲁迅的家扣,我们没走多久就到了三味书屋,那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鲁迅的桌子上还能看见一个“早”字,这是因为有一天,鲁迅给爸爸买药就迟到了,还被老师骂,鲁迅就在上面刻了一个“早”字,提醒他不要迟到。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
走累了,我们到一家店里买了两盒臭豆腐,那味道真好吃。
鲁迅的家的环境好美啊!
鲁迅故居作文6
我的老家在浙江绍兴,每年寒假爸爸妈妈都会带姐姐和我回绍兴过年。
每次回去,我们都会到咸亨酒店吃饭。酒店门口立着一尊塑像,那就是鲁迅笔下穿着长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一个穷困潦倒却自命清高的秀才。仔细看,你还会发现他的一只手护着盛茴香豆的碗。和鲁迅书中描写的一模一样。
咸亨酒店的美食极具绍兴地方特色,茴香豆,醉蟹,油焖笋,梅干菜扣肉等等……茴香豆就是用香料煮熟的蚕豆,吃起来硬硬的',但是越嚼越香;醉蟹是用绍兴黄酒生炝的,肉质细嫩鲜甜;油焖笋是我最爱的,脆嫩鲜爽,百吃不厌;梅干菜扣肉也很好吃,上面一层五花肉肥而不腻,酥烂可口,下面一层梅干菜吸足了肉汁,咸鲜油润,特别下饭。
吃饱喝足,出酒店左拐200米就是鲁迅故居。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曾留学日本,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故居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其中的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至17岁在这里求学。书房的东北角有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上学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了个“早”字以自勉。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鲁迅在他的文章中曾记载他儿时在这里品尝紫红的桑葚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天在雪地上捕鸟雀的童年趣事。
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绍兴来玩。
鲁迅故居作文7
我游览过很多景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鲁迅故居。
鲁迅先生是世界闻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如《狂人日记》《孔乙己》《呐喊》等。他用笔与敌人抗争,我非常崇拜他。
我们在导游姐姐的带领下,参观了鲁迅祖居。这是一座老宅子,宅子很大,由于年代久远,里面的家具显得陈旧。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居住的地方,穿过一条长长的过道,便是鲁迅的房间,屋外是个亮堂的小天井,旁边有一株高大茂盛的桂花树,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桂花明堂”。鲁迅小时候经常坐在桂花树下,听祖母讲故事。
走出鲁迅祖居,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鲁迅的课桌上还有他刻的“早”字,这个字是有故事的。有一年,鲁迅的父亲生病了,他为了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教书先生寿镜吾严厉地批评了他。鲁迅默默地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勉励自己以后不要迟到。
我们又来到了“百草园”。园中是一片菜地,还有一块刻着“百草园”三个大字的石碑。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和伙伴们常来这里玩耍、嬉戏。他们在矮泥墙根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乘凉……我们认真地听着导游姐姐给我们讲鲁迅小时候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正门,就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像,墙壁上还刻着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鲁迅生前的作品,他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
这次游玩,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激励我以后要发奋学习,长大后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
鲁迅故居作文8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
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积在檐上。小水珠从中渗出来,极有声韵地“嗒叭”垂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的孩提住所就坐落在绍兴市区。第一次看见,真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永不褪色的意蕴,与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摆在那儿。还有弥漫的臭豆腐的'香味飘散,似乎再次强调了绍兴的饮食特色。中间的水道上三三两两的停着乌篷船,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与老人穿插在人群中,别有特色。
在这个昔日的辉煌的大户人家里,虽是大年初二,却还是挤满了前来探寻的游客,不乏有闻名而来的老外。鲁迅的故居已大部分被修建,只留下故屋里的木板中的裂缝去探个仔细了。最真的,还是鲁迅故居里破损不堪的椅子,还有不成样子的一触即崩的棉絮,还有鲁迅睡过的木床,反应着当年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从被从远处“搬”来的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鲁迅所用的课桌与椅子,桌子上的那个“早”已经依稀,只是那黑白拓片还在描写着这一段“轶事”。则在“百草园”中,或许上面的杂草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替更,但是那片土地还在,洁净的轻纱一样的雪把这方寸土地轻轻地盖住,令人不禁想觉三尺土追寻当年鲁迅的脚印。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从那连珠中,竟让人品味出一段江南的气息。更像是一幅水墨画,挂在故乡的记忆中。
鲁迅走了,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或许永无止尽的来凭吊的人们,绍兴的故居还在沉睡中,让游客忍不住多窥一眼,庸俗的土墙还在大话着上个世纪,如今,只能从一个个故事与猜想中,扪问当年时节。
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鲁迅故居作文9
同学们,你们去过鲁迅的故居吗?嘿嘿,这个星期,我有幸去了绍兴参观鲁迅的故里。你想知道这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别急,请听我慢慢讲来。
鲁迅故居经过部分装修后,有周家新台门,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我们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小时候学习的地方。鲁迅十分敬重塾师寿镜吾,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顺着导游指给我们的方向,我看到了当时紧挨老师座位旁边的鲁迅的书桌。据导游介绍,其实当时鲁迅的座位并不在那里,他的座位一开始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别的学生经常去后园玩耍,影响他的学习,所以就要求塾师把他的座位移到东北角。不经意间,我发现在他书桌的右下角还刻有一个“早”字。在我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在导游的口中又了解了隐含在这个“早”字背后的一段感人的故事:那是有一次,鲁迅因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而被老师训斥,之后鲁迅并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在课桌椅的右下角刻上了“早”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走出三味书屋,鲁迅那种勤奋学习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联想到平时自己的表现,我不禁有些脸红。这时,妈妈温柔地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女儿啊,你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勤奋、努力、刻苦地学习,长大了才能像他一样有所作为啊!”听了妈妈的话,我深深地点了点头。
随即,我们又去参观了百草园。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一进百草园,便看见碧绿的菜地,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粉红的草牡丹,我的脑海中不禁浮想起鲁迅在这儿度过的童年时光:在光滑的石井栏上跳上跳下;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盈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听蟋蟀们弹琴;将何首乌连根拔起,与小伙伴们摘覆盆子……鲁迅在这儿度过的童年生活一定十分精彩!
天快黑了,我带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绍兴,离开了先人的故居,但我的思绪却还久久地停留在那里。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去会一下鲁迅的童年!
鲁迅故居作文10
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层楼石库门房子,位于虹口公园附近——山阴路132弄9号。它与周围的房子差不多:坐北朝南,红砖墙,黑铁门。若不是铁门右边挂着“鲁迅故居”的牌子,真想象不到伟大的鲁迅曾在这里住过。
推开铁门,有一个小小的空地,就是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提到的“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走过窄而短的通道,便进人了客厅。
客厅里的东西都很陈旧了。正中是一张西式餐桌,周围有6把椅子。会见客人时,鲁迅总是坐在那把靠近门口、背朝外、面朝内的椅子上,为的是遮挡铁门外反动特务的视线。客厅里还有缝纫机、书橱、书桌等。书桌上方挂着一张我们最熟悉的鲁迅晚年的照片:瘦削、苍白的脸上显示出倔强和坚毅,深邃的眸子里透露出对敌人的毫不妥协、对革命的无比忠诚。
往北走过客厅后面一间用餐室,向左转,踏上几格楼梯,便到了二楼。再向右拐,走过一间小小的.贮藏室,就看见鲁迅的卧室了。
卧室也是鲁迅的工作室,不到20平方米,靠东墙有一张可以挂蚊帐的老式铁床、一只书橱;靠北墙有一只衣柜;靠西墙是藤椅、茶几等。朝南有一排窗子,窗下放着一张普通的写字台,上面放着老式台灯、眼镜、笔墨纸砚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支极普通的“金不换”毛笔,当年,鲁迅就是用“金不换”写下了一篇篇使反动派和“正人君子”胆战心惊的文章。靠窗的墙上还挂着一本日历,上面一张是“1936年10月19日”,靠墙桌上台钟的指针停留在“5时25分”上——这是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它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后见证。
三楼南面是鲁迅儿子海婴和他保姆的住房,隔壁北面的小房间曾是鲁迅秘密会见和保护共产党人的地方。
解放后,为了永远纪念鲁迅,鲁迅故居经过彻底整修,从1951年起对外开放。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表达他们对伟大鲁迅无比热爱、敬仰之情。
鲁迅故居作文11
暑假里,我参加了兴趣班夏令营活动。今天是出游的第一天,上午,导游带着我们来到绍兴鲁迅故居。一下车,我们就看到门口墙上画着鲁迅先生手夹着香烟,神采奕奕的肖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
导游带着我们踏上石板路,跨过高高的门槛,游览德寿堂、思仁堂。又穿过街道和一座小桥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求学的地方,在他曾经坐过的课桌上刻着“早”字。导游解说道:鲁迅为了帮父亲抓药,上课迟到被老师用尺打手板。他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用小刀在桌子右下角特地刻了这个“早”字。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迟到过。而且还做了一个书签,叫读书三到(口到、心到、眼到)。我们听得津津有味,都被鲁迅的这种热爱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游了三味书屋,我们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有一棵棵参天大树。导游叔叔说: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玩耍,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捕鸟,他非常喜欢这片乐园。
最后,我们参观了鲁迅的祖屋、厨房、贮藏室等。每到一个地方,导游都一一的解说。一件件旧物,一个个典故。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鲁迅的早年生活。
鲁迅故居作文12
这个假期,我参观了一座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院子——这就是鲁迅博物馆。这里有茂密的竹林,鲜艳的花丛,鲁迅先生的雕像矗立其中,显得伟岸而冷峻,好像依然在注视和观察着这个世界。博物馆里,都是与鲁迅先生有关的建筑和展览。
我先来到鲁迅故居。这是一所简朴的小四合院。站在院中,环顾四周,北边是鲁迅母亲和妻子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则是先生会客和藏书的房间。院子中间,有一棵鲁迅亲手种下的丁香,历经了九十多年的风雨,仍旧枝繁叶茂,枝叶几乎填满了整个院子。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鲁迅先生就住在这个小院里。
走出故居,我来到鲁迅生平展览馆。从中,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先生的事迹。
鲁迅曾在日本留学学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课间观看了“日俄战争教育片”,他发现中国相对于其它国家实在太弱小了,而国人们对此麻木不仁。他深受刺激,果断决定弃医从文——因为唤醒人们的精神比治疗他们的身体更重要。他要用文字拯救这个国家。这种爱国的`精神,使我敬仰。
鲁迅从小认真学习,成绩优异,由此学校发给了他一枚金质奖章。他将奖章拿到街头卖掉,买了几本书和一串辣椒。每当晚上寒冷夜读难耐时,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辣得头顶直冒汗——他就这样驱寒坚持读书。这种不畏艰苦、发愤图强的精神,使我敬仰。
鲁迅在写作《阿Q正传》时,写到阿Q赌钱一段写不下去了,因为他从不赌钱。先生废寝忘食、冥思苦想,始终写不出满意的场景来。于是他特意请了一位工人来表演赌钱的情景。鲁迅一边看,一边记录,最后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生动的赌钱场面。这种认真仔细、追求完美的精神,使我敬仰。
在语文课上,庞老师给我们讲过鲁迅;在平时,我也读过鲁迅的《朝花夕拾》等作品,对鲁迅有一些了解。这次参观,让我更加贴近地了解了鲁迅的生平事迹,感受到了他的伟大。他不仅有伟大的作品,而且有伟大的人格、伟大的精神,——他身上展现出来的爱国、勤奋、认真、用心等精神品质,真的使我非常敬仰。
鲁迅故居作文13
鲁迅是绍兴的名人,是那个著名的文学家。
我去绍兴参观鲁迅故居经过部分装修后,有周家新台门,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我们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小时候学习的地方。鲁迅十分敬重塾师寿镜吾,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顺着导游指给我们的方向,我看到了当时紧挨老师座位旁边的鲁迅的书桌。据导游介绍,其实当时鲁迅的座位并不在那里,他的座位一开始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别的学生经常去后园玩耍,影响他的学习,所以就要求塾师把他的座位移到东北角。不禁为鲁迅先生的朴实给打动,不经意间,我发现在他书桌的右下角还刻有一个“早”字。在我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在导游的口中又了解了隐含在这个“早”字背后的一段感人的故事:那是有一次,鲁迅因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而被老师训斥,之后鲁迅并没有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在课桌椅的右下角刻上了“早”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此在没有迟到过。
走出三味书屋,鲁迅那种勤奋学习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联想到平时自己的表现,我不禁有些脸红。这时,妈妈温柔地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你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勤奋、努力、刻苦地学习,长大了才能像他一样有所作为啊!”听了妈妈的话,我深深地点了点头。
随即,我们又去参观了百草园。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一进百草园,便看见碧绿的菜地,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粉红的草牡丹,我的脑海中不禁浮想起鲁迅在这儿度过的童年时光:在光滑的石井栏上跳上跳下;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盈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听蟋蟀们弹琴;将何首乌连根拔起,与小伙伴们摘覆盆子……鲁迅在这儿度过的童年生活一定十分精彩!
天快黑了,我带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绍兴,离开了先人的故居,但我的思绪被鲁迅先生给锁住了!
鲁迅故居作文14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身为一个绍兴人,我却连鲁迅先生都不了解,所以我决定先从鲁迅故居开始了解他。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我迫不及待的冲进去,扑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
绕过石碑,向前走一小段路往右转,跨入树阴遮蔽的石库门,就是鲁迅一家的住所,楼房后有一天井,青石板铺面,天井里种植着一株高大的桂树,每到深秋,桂香扑鼻,因而又称桂花明堂。过天井有两间南北朝向的楼房,前后缕披花格门窗,东边楼下中间用板隔开,前半间称小堂前,小堂前里太师椅,方桌,茶几仍照原样摆放,鲁迅小时候常到这里看书,写字,画画,他所写的《诗中画》也就从这里诞生。
走出鲁迅故居,往前过三间平屋就是百草园。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道尽百草园里的斑谰色彩。百草占地两千多平方,那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根”至今仍保留原来的样子。百草园虽然名字好听,可却只是一个小菜园,即使是这样,这里还是成为了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的旁边就是鲁迅纪念馆,在这里我知道鲁迅一生经历的事情,由于鲁迅的祖父是大官,他死了后鲁迅家就没入贫困,家里的东西一样一样的被当掉,鲁迅从中看透了世态的卑俗。
短短一天我就游遍了这个地方,鲁迅故居虽然不大,却令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
鲁迅故居作文15
今年暑假,我游玩了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包括: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与鲁迅博物馆。我要一一告诉你们我的游玩经历吧!
首先,我去的是三味书屋。到了三味书屋,首先看到的是书屋里的一张大木桌,桌子上摆放着几本书,还有一把戒尺。桌子旁有六张小桌子。据说,这些小桌子都是学生自家的,由于需要,就从自家搬了过来当课桌。有一样特别不同:鲁迅的小桌子上有一个“早”字。据说,小时候的鲁迅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重重而又十分严厉地骂了一顿,鲁迅为了警戒自己下次不能迟到,便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可是我没能看到这个“早”字,因为字已经很模糊,看不清了。三味书屋后还有一个后院,毕竟教鲁迅的先生讲的课程枯燥无味,就有许多小同学与鲁迅十分调皮好玩,每当先生讲的入神时,鲁迅便与他的同学趁这个机会,悄悄地溜到后院去,嬉戏玩耍。
游完三味书屋,然后我就去鲁迅故居参观,鲁迅故居里有鲁迅的起居室与他的家长住的地方,而我们就到鲁迅的起居室去参观。只见起居室里有一张大木床,床上有一张竹席,与一个枕头,床旁边还有一个木头做的的床头柜。起居室可真简朴啊!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沿着一条宽大约有一米的小路继续前进。走了大约两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大约有十米,宽大约有六米的田地,田地上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浅绿色的豆角,也有深绿色的青菜,还有绿油油的韭菜。田地旁还有一口水井,大概是用来打水喝或者是用来浇灌蔬菜用的吧!水井旁还有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三个大字,而且用红色的.颜料涂着,分别是“百草园”。百草园里还有围墙,围墙的下半部分是用红砖造的,但是经过风吹日晒,已经不再那么红了,成了浅红色。我想:围墙脚下的蟋蟀也不再唱歌了。
走出百草园,来到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鲁迅的奶奶与小时候的鲁迅的塑像。他们正在大树底下乘凉,奶奶坐在木椅上,正在给坐在小凳子的小鲁迅讲故事,小鲁迅听得十分认真,目不转睛地盯着奶奶。小鲁迅的小凳子旁还趴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猫,也盯着小鲁迅的奶奶。我想:小鲁迅的奶奶讲的故事一定非常好听,也非常的有趣吧!
走出小院子,我走了一段路之后,就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准备参观一下。鲁迅博物馆可真大呀!一共分为两层,博物馆里有鲁迅先生的肖像,有鲁迅先生的照片,也有鲁迅先生写下的书籍
走出鲁迅博物馆,已经是傍晚时分,我该回家了,但是鲁迅故里让我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