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故居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鲁迅故居作文1 今天,……
鲁迅故居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故居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故居作文1
今天,我们去江南水乡—绍兴。刚出门,就和阳光撞了个满怀。呀!天气真好!
路上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广阔的草地;高高的树木;一路的美景带给我们美好的心情。
经过3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这里的一切都是黑白色调,白墙黑瓦的房屋。入口处有一块大型的石板,上面刻着雕像:一个瘦得有点让人担心,整天拿着个烟筒吃烟,穿着一件大袍子长褂,嘴巴上留有一排浓密的像一个一字形的胡须的,根根头发竖起像刺猬的毛一样的人。这,就是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
上书“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打字,将革命家大义凛然的神态,彰显无疑,让我深感敬佩。
故居门口“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走进大门,我开始了解鲁迅的生活。听导游说故居分新老台门,新台门是仿照老台门建造的,规模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黑瓦白墙。鲁迅在新台门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在鲁迅屋子的院子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可亲的奶奶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一边的鲁迅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连奶奶脚边的小猫也听得津津有味,看见边上有张空凳子我也坐了上去,仿佛沉浸在奶奶的.故事里……
沿着窄窄的小路,我们走进“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书屋的东北角是鲁迅的座位,在他的桌角上有一个“早”字。“早”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为给父亲买药上课迟到了,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于是他悄悄地用小刀在桌角上刻了“早”字,用来自勉,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并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鲁迅先生还告诫我们,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学习精神,走过三味书屋,我为自己平时散漫的学习态度感到惭愧,我想,鲁迅的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中。
小路走到底是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快步走进百草园。百草园没有我想象中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碧绿的菜地”五六畦,“光滑的石井栏”仍在,“高大的皂荚树”高耸挺立,“紫红的桑椹”只见树干桑叶不见果子。听导游介绍,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翻开石头,有时会遇见蜈蚣,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麻雀……这片小天地里充满了鲁迅童年的欢声笑语。
一边走一边看,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把半边脸藏在了山后。我们依依不舍的走出故居,带着回忆,带着对鲁迅这位大革命家、文学家的敬佩之情踏上了归途。
鲁迅故居作文2
周日,我带着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心,与语文课本一起来到绍兴鲁迅故里。
还未进入大门,我便看到两个孩子的铜像,仿佛正在聊些什么。走近一看,这不就是闰土吗?跟课文中同样的银项圈、同样的小毡帽、同样的紫圆脸。那么,另一边穿着大少爷服装的,一定就是儿时的鲁迅先生吧!那他们聊的应该就是看瓜、刺猹、捕鸟……我也真想听听!
走进大门,我便进入鲁迅祖居,这院子可真大!不仅有卧室、厨房、浴室这些必要的房间,还有琴房、大客厅、小客厅、仓库……看都看不过来,他们家可真富有呀!
在语文课本中,闰土与鲁迅先生是在厨房相识的,但并不是祖居的.厨房,而是新台门——现在的故居里的厨房。带着好奇心,我们跨进鲁迅故居的大门。故居就没有祖居那么大,但还是有一种大户人家的气派。在那儿,我找到章运水与鲁迅先生相识的厨房。可想而知,章运水其实就是鲁迅笔下的闰土。
来到后花园——百草园,在那儿,我仿佛看到儿时的鲁迅先生与章运水在一起玩耍嬉戏,一起在井沿上跳来跳去,一起坐在石头上谈那些乡村趣事。
走一个下午,我们还参观鲁迅先生与兄弟们小时候的学堂——寿镜吾先生的三味书屋,还有鲁迅纪念馆。我仿佛与鲁迅先生一起经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是真正地用他的武器——笔,战斗一生。
鲁迅故居作文3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车,出发。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一张桌子,桌上放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肚子也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他,他就在桌子刻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逛,买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鲁迅故居作文4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
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积在檐上。小水珠从中渗出来,极有声韵地“嗒叭”垂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的孩提住所就坐落在绍兴市区。第一次看见,真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永不褪色的意蕴,与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摆在那儿。还有弥漫的臭豆腐的香味飘散,似乎再次强调了绍兴的饮食特色。中间的水道上三三两两的停着乌篷船,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与老人穿插在人群中,别有特色。
在这个昔日的辉煌的大户人家里,虽是大年初二,却还是挤满了前来探寻的.游客,不乏有闻名而来的老外。鲁迅的故居已大部分被修建,只留下故屋里的木板中的裂缝去探个仔细了。最真的,还是鲁迅故居里破损不堪的椅子,还有不成样子的一触即崩的棉絮,还有鲁迅睡过的木床,反应着当年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从被从远处“搬”来的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鲁迅所用的课桌与椅子,桌子上的那个“早”已经依稀,只是那黑白拓片还在描写着这一段“轶事”。则在“百草园”中,或许上面的杂草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替更,但是那片土地还在,洁净的轻纱一样的雪把这方寸土地轻轻地盖住,令人不禁想觉三尺土追寻当年鲁迅的脚印。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从那连珠中,竟让人品味出一段江南的气息。更像是一幅水墨画,挂在故乡的记忆中。
鲁迅走了,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或许永无止尽的来凭吊的人们,绍兴的故居还在沉睡中,让游客忍不住多窥一眼,庸俗的土墙还在大话着上个世纪,如今,只能从一个个故事与猜想中,扪问当年时节。
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鲁迅故居作文5
国庆节里,我没有去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没有去有趣的罗蒙环球城,而是去了绍兴的鲁迅故居。
来到鲁迅故居门口已是人山人海,“我们不是来看鲁迅故居的,而是来看后脑勺!”妈妈在一旁风趣地说了一句。
我们首先参观了三味书屋,理由很简单,因为那里排队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刚进入我就不满地说:“我看这应该叫“一味书屋”,一股浓浓的是臭豆腐味。”就要到鲁迅学堂了,妈妈兴奋地说:“源宝,等会儿你坐到鲁迅小时候上学时的座位上给你拍张照片。”走进学堂,学堂里的物品都被栏栅围在里面,妈妈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地说:“原来只能看啊!”
听爸爸妈妈介绍鲁迅先生的位子上还 能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提醒自己上学不能迟到。可是鲁迅先生的课桌在最角落,我们不能靠近,我没有亲眼见到“早”字,有点遗憾。学堂后面有个小园子,学习枯燥乏味,当老师讲得入神时,学生可以到这里偷玩。
我们接着去了鲁迅纪念馆,知道了鲁迅是周家的',原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在纪念馆里买了一把扇子留作纪念,这把扇子不一般,后面可是用我的名字作的诗呢!
后来我们走到鲁迅祖居,里面传来阵阵感叹声“鲁迅原来是富二代呀!”古色古香的家具都是用红木做的,连窗户和门都很特别。祖居里面有主人房、闺房、少主房、琴房等等好多个房间,我差点就迷路了。
最后去了鲁迅故居和百草园。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踩在泥土上软一软松松很舒服,妈妈有趣地来了一句“好接地气啊!”看见旁边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园”的大石头,我上前与它合影留念了。
总之,我呢,对这次旅行给十颗大星。
鲁迅故居作文6
正月初三,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自驾去绍兴游玩,出发前,外公笑称这可是专门为我设计的“文化之旅”!
第一站,我们去了鲁迅故居,在这里,鲁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青瓦粉台,虽然老房子颇有些年纪,但保存得非常好。小堂沿、祖母卧室、鲁迅起居室……看过文字介绍,再看看陈列的一件件旧物件,我仿佛穿越到了鲁迅小时候,那个有长妈妈讲故事、小鲁迅嬉戏玩耍的情境。
从鲁迅故居出来,走不多远便是此行的第二站——鲁迅纪念馆。纪念馆共有二层,一进大门,看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半身雕塑,旁边赫然写着“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几个大字,妈妈说,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在纪念馆,我了解到了更多鲁迅的.生平轶事,比如家境从富裕到落魄,从被人宠爱的长子长孙到天天跑药铺当铺被人瞧不起……这些都给鲁迅的成长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啊!
三味书屋是我们一行的第三站,据说这是当时绍兴城里比较有名的一个私塾,鲁迅小时候就在这里听寿镜吾先生上课。我看到了当时鲁迅求学时用过的一张硬木书桌,桌角上刻着一个“早”字。原来,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受到寿先生的严厉批评,他很惭愧,就在书桌上刻了“早”字用来告诫自己。可见,偶然犯了错不要紧,顶重要的是要能牢记在心,积极改正!
鲁迅故居作文7
今天,我们来到了风景秀丽的绍兴,绍兴是鲁迅的故乡,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我们乘车来到了鲁迅故居景区,景区的墙上刻了“鲁迅故居”四个大字,还有鲁迅的浮雕,他显得那么的和蔼可亲。我们首先去了他家,鲁迅的家很大很大,分为客厅、书房、饭厅、卧室……。总共有八十多间,好几个院落。屋里都是按照原样布置的,显得古色古香的。我们来到了“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看到了他所说的: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长着何首乌的泥墙……一切都没变化。我们坐在石凳上,认真地听讲解阿姨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
我们来到三味书屋,刚走进就仿佛听到了他们的朗朗书声,看到鲁迅先生小时候上学时用过的桌椅,桌上刻着一个“早”字。听导游阿姨说,因为鲁迅小时候,爸爸病了,为了给爸爸买药,他上学就迟到了,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所以他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以后不要再迟到。三味书屋门口是一条小河,绿色的河面上停着几只乌篷船,很有些江南水乡的风味。
天气太热了,毒辣辣的太阳就像下火一样照得我们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这在又热又渴又累的时候突然听到爸爸兴奋地喊:“看,咸亨酒店,孔乙己喝酒的地方。”我一看酒店前还有孔乙己的铜像呢!我们冲进酒店,点了著名的茴香豆、豆腐干等菜,爸爸还和魏叔叔喝了些绍兴黄酒,边喝边给我讲了孔乙己的故事。
绍兴多美丽啊,我爱绍兴,大家快来绍兴看看吧!
鲁迅故居作文8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妹妹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去绍兴鲁迅故里玩.路上,虽然有个大火球一直跟着我们,可我们一点也不感到热.妹妹眉飞色舞地唱起了歌,虽然五音不全,但歌声中跳跃着快乐的音符.我被她感染了,也跟着唱起了歌,打起了拍子.车子欢快地飞驰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路两旁一排排高大的 “士兵”来不及跟我们打招呼,就擦肩而过了.远远望去,重重叠叠的大山连绵起伏.山顶上一朵朵洁白的云,像小兔、像毛毛虫……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鲁迅故里.听爸爸说,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已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古城文化的历史街区,成为了绍兴的 “镇城之宝”。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听导游阿姨说,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老师寿镜吾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我们又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 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碧绿的菜畦、高大的肥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树,长着何首乌的泥墙……一切都没变化.我们坐在石凳上,认真地听讲解员阿姨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今天我不但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而且更加了解了鲁迅先生,真是有意义的一天!谢谢大家的赞同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刻下的。这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这里玩。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来到鲁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室等鲁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这是先生小时候住的地方。游好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便会展现在我的面前,这里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有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纪念馆有二层,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一下。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树,小时候的鲁迅会在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这里的事情。
鲁迅故居作文9
暑假里,我参加了兴趣班夏令营活动。今天是出游的第一天,上午,导游带着我们来到绍兴鲁迅故居。一下车,我们就看到门口墙上画着鲁迅先生手夹着香烟,神采奕奕的肖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
导游带着我们踏上石板路,跨过高高的门槛,游览德寿堂、思仁堂。又穿过街道和一座小桥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求学的地方,在他曾经坐过的课桌上刻着“早”字。导游解说道:鲁迅为了帮父亲抓药,上课迟到被老师用尺打手板。他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用小刀在桌子右下角特地刻了这个“早”字。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迟到过。而且还做了一个书签,叫读书三到(口到、心到、眼到)。我们听得津津有味,都被鲁迅的这种热爱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游了三味书屋,我们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有一棵棵参天大树。导游叔叔说: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玩耍,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捕鸟,他非常喜欢这片乐园。
最后,我们参观了鲁迅的祖屋、厨房、贮藏室等。每到一个地方,导游都一一的解说。一件件旧物,一个个典故。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鲁迅的早年生活。
鲁迅故居作文10
这一次来到鲁迅故居,我又驻足“三味书屋”,桌子上那“早”字,虽然不是熠熠生辉,甚至有点灰暗,但是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走进“三味书屋”,我径直来到了东北角,在一张硬木书桌上,找到了鲁迅先生刻着的“早”字,这“早”字像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个小小的火把。
讲解员向我们讲解着这“早”来历: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鲁迅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五年前,我也在这里,看着“早”字,听着讲解员的`讲解,那时,我只知道读书要“早”,现在我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似乎明白了许多:这“早”字,是鲁迅先生“不找理由推脱,只下决心努力”的写照。
前几天发生的事,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在班级组织期中考试前,我刚感冒发烧,白天听课昏昏沉沉,晚上头痛得厉害,只得早早上床,期中考试结果出来了,语文只考了84分,老师在班上点名批评了我,我当场就大哭起来,老师了解情况后,向我承认了错误,挽回了我的面子。
现在,看着鲁迅的“早”字,我脸红了,偷偷地看了一眼在旁的语文老师,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考试不好,怎么能找理由推脱呢?”这问话在我脑中不断地盘旋着……我终于鼓起勇气走向老师,大声地说:“老师,我错了!”,老师拍拍我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祝贺你,你又进了一步。
我想:今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不管是在家乡,还是到天涯海角,我都不会忘记这“早”字,因它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头。
鲁迅故居作文11
今天早晨,阳光明媚,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歌唱,我们的心情也愉悦极了,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去绍兴旅游了。收拾好东西,坐上汽车,踏上了游鲁迅故居的旅途。
我们先排队进入了三味书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讲堂,讲堂中间摆着老师的桌子,鲁迅的课桌摆在墙角。他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子,这是因为他有一次迟到了,挨了一顿严厉的斥责,从此他就要求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起早。“三味”指的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味如醯醢。鲁迅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学习、人缘、课余….样样都非常好。
一出三味书屋,我就闻到了一股臭豆腐的味道,尝一尝,臭豆腐有着独特的味道。看着清澈见底的'河水和许多漂浮在水面上的“蚂蚁”我的心不禁痒痒的,拉着爸爸要求做船。爸爸答应了,我穿好救生衣,坐上了乌篷船。我看着河水和周围的风景,河水时而汩汩的奔涌,时而哗哗的流泻。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里。船不知不觉中已经靠了岸,我们上了岸,向划船的老爷爷挥手道别……
绍兴还有许多别的景色,柯岩、沈园、柯桥……都很好玩。我们依依不舍地向绍兴挥挥手,绍兴,再见了!
鲁迅故居作文12
第一天早上,大家都是三点多就起来了,匆匆忙忙赶到旅行社前,四点半准时出发到厦门去乘飞机。
那时窗外还是黑糊糊的一片,看不清什么,只能勉强看到稀少的小点灯火。大家在车上却没有睡意,都很兴奋地与导游瞎扯,很快就打成一片。尽管不是特别的了解,但也有了大致的印象。
六点钟左右到了厦门的高琪国际机场。开始买票、办理托运、安检等等。
我们乘坐的是7:10的飞机。八点多到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又坐车到绍兴。这才真正开始了我们为期五天的旅行。
这趟华东之旅到的第一个地点给大家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绍兴市区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之类的建筑,有很多是古朴的黑瓦百墙建筑,这种房子在这带被称做“粉墙黛瓦”。
鲁迅是绍兴人,所以我们去的这个景点便是鲁迅故居,此处就是鲁迅从小生活的地方。一下车,就可以看到一个广告牌,右边是鲁迅先生夹着支烟正抽着的模样,左边是鲁迅故居从大门看进去古朴的道路,上方用连笔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进去后导游带我们参观的先是“德寿堂”。这块方形的匾额下挂的是鲁迅的祖父与其两个妻子的画像。鲁迅祖父的原配旗子在鲁迅祖父的左手边,续弦在右边。因原妻去世得早,续弦则是与祖父相伴到老的,所以在画上看起来原妻比续弦还要年轻。
在另一间屋子里,我们看到了和德寿堂里一模一样的布局。大家奇怪了,两座房子里面怎可能一样?导游不紧不慢地说了,其实在以前,这间屋子并不是这样。由于当时鲁迅的家族衰败了,无奈,只得将这间屋子卖给别人。而以前的人都是很迷信的,买下这座房子的人,认为鲁迅的家族衰败,不吉利。当地有个习俗,像这种觉得不吉利的,必须掘地三尺。于是这户人家便开始挖掘。、在这座房子的后面一间有一个很高的台阶,那便是这户人家掘地三尺的痕迹。但是,当时开始了革命,这些地并没有掘到三尺,这座房子的里面便被破坏了。到后来根本就不知道原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只好按照德寿堂的样子把里面重新修建起来。
在这里的房间分得还很仔细。有女孩子绣花的房间,书房,厨房、卧室等等等等。
据说以前的小姐们绣花必须特别厉害。男人看重的就是这点。于是少爷们在读书,小姐们就绣啊,绣啊……
记忆比较清楚的有一张小姐床和一张少爷床。两床的花纹都是镂空的,雕得很细致,足以算得上是精品。但是其中有个很大的不同,小姐床仅仅是镂空,而少爷的床还要在镂空周围镶金。导游说到这里时,队伍里嘘声四起……
在书房里有许多样子和棺材很像的的`东西,导游说那是装书的。棺材在现在人看来极其的不吉利,可是在那个年代,棺材棺材,寓意就是升官发财。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是两个极端。
厨房里有一些大缸啊坛坛罐罐啊地窑啊什么的,这些都是用来装粮食的、茶米油盐的。
接下来到的地方是重头戏了: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和风情园。
也许百草园很多人都会和我们一样误解为是有很多草的园子。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个菜园。刚进时看到的是鲁迅小时候爬上爬下的栏杆,然后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绿树如卫兵,环绕在园子四周,许多游客在树下乘凉、聊天,尽情地感受着百草园的魅力。
接下来的到的是风情园。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在左侧的塑像。这应该是铜像吧。而这个塑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和煦的世界……
后面坐的是鲁迅的祖母,正和蔼地给鲁迅讲《狗·猫·鼠》的故事。看呐,鲁迅听得多认真啊。头顶是大片大片的树叶,太阳透过缝隙淘气地钻过来。偶尔,祖母身旁的猫咪睁开睡意朦胧的一老一少,低低地呼唤几声……
在一个水面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的池塘中央,有一个古朴的亭子。亭子里有一个姑娘正唱着绍兴那里的乐剧。{到底是什么剧来着……}姑娘一身粉色的长裙,舞动长长的袖子,“咿咿呀呀”地唱着谁也听不懂的东西。
最后就是三味书屋了。虽然说我们没看到什么值得一写的东西。
我们开始是从马路走进来的,出去时做的是乌蓬船。乌蓬船真的很“乌”,通身是黑油油的。水路旁边就是我们平常走的马路,在河边种了很多柳树。在乌蓬船上有惊无险地摇晃,看着水面被我们一次又一次荡开层层涟漪,笑着诉说游完鲁迅故居的感受,下船时还恋恋不舍地说“怎么这么快啊……”
鲁迅故居作文13
踏过一条条青石古路;触着一堵堵青石古墙,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绍兴。
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文笔优美的王羲之,还有伟大的革命家周恩来。但我最想了解的还是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于是,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一座既宽敞又明亮的房子,白漆刷成的墙,红木制成的瓦,青石铺成的地。爸爸带着我来到了鲁迅读书的教室,教室中间的上方挂着一块“三味书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画,画上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树下,静静地注视着远方。看到这里,一群学生跪地崇拜的场景仿佛生动的出现在了我面前。教室里有八个座位,鲁迅的座位在一个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还刻着一个“早”字呢!这见证了鲁迅勤奋好学的.精神。
游过了三味书屋,我们来到百草园,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碧绿的菜畦,还有一堵长满青苔的矮墙。园中点缀着几棵高高的大树,虽然我分辨不出它们是什么树,但是想起鲁迅爷爷笔下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就知道鲁迅儿时的百草园是多么的如诗如画!对丰衣足食的我们来说,鲁迅儿时的乐园只不过是个普通的菜园,他读书的教室,只是一座古老、破旧的房子。但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走出了一个这样伟大的文学家。
我们现在有现代化的公园和学校,有先进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那么,从这里又会走出什么样的人呢?
鲁迅故居作文14
浙江旅行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
鲁迅原名周树人,祖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周氏大家族的屋子,有宽敞气势的厅堂、诵经房、男女主人的卧室,尤其是他们那四方四正的红木大床,虽然油漆的颜色也不再光亮,但是床的每个部位都是雕刻着精美图案,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依次参观了少爷的卧室、书房,小姐的深闺、沐浴房、刺绣房和大大的厨房、储藏室。这些房子的布局合理,井井有条,足见周氏家族是一个富有的大家族啊!
接着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的家,也就是鲁迅先生父亲这一房,相比族人的房子,他们家相对要小很多,但卧室、书房、厨房杂物间也还是分明的。鲁迅先生的卧室要小很多,只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家具。出了卧室,走过一段卵石铺的小路,我们走进了鲁迅小小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园子的.正中间是一口井,井身上雕刻刻着精美的花玟。井的旁边是几畦菜地,上面种了一些蔬菜。园子的左手边种了一些奇形怪状的榆树,右手的拐角处长着一棵粗大的桂花树,看着旁边的铭牌,我才知道原来这是鲁迅先生当年留学日本带回来象征中日友谊的桂花树!
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的私塾——“三味书屋”。私塾的正中间摆放着的是先生的大桌子,两侧各摆放着四个小桌子是学生的。鲁迅先生的桌子在先生桌子右手的最后面,桌子上有一块玻璃盖住的,隐隐约约能看见上面刻着一个字。听导游介绍:鲁迅先生刚刚进私塾的时候,他的父亲也生病了,早晨起床先要去药房给父亲把药抓回来才能去上学。有一次他迟到了,被私塾的先生责备了,于是他暗自下决心,每天要更早一些,不耽误学业,他也在课桌上偷偷刻了一个含苞待放的“早”字,以此勉励自己。就这样,在自己的努力下,鲁迅终于成长为一代文学泰斗!
鲁迅先生上私塾的时候,也正是家道衰败的时候,那么小的年纪就已经撑起了家里的重担,还要完成学业真是了不起啊。鲁迅先生的这种励志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从我们的角度去看,他在课桌上刻画的这种行为我觉得不值得提倡。如果我们现在的学生也在学校里这样刻画,那场面不能想像。
鲁迅故居作文15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