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画的发展与变革 历史的发展与变革,左右着中国画的画风与形式。社会是变化和发展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潮流,也是不断变化的,当奢靡的精细与华丽到达极致之后,人们自然会觉得高远清丽的水墨画风,更让人耳目一新。 当统治阶级介入画坛审美之时,必然是奢靡的……
论文人画的发展与变革
历史的发展与变革,左右着中国画的画风与形式。社会是变化和发展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潮流,也是不断变化的,当奢靡的精细与华丽到达极致之后,人们自然会觉得高远清丽的水墨画风,更让人耳目一新。
当统治阶级介入画坛审美之时,必然是奢靡的重彩与高贵的华丽。明代早中期与清代早中期出现的帝王出巡图、狩猎图、帝王博古图,皆出此列。
由帝王参与的宫廷院体画,自然要过渡到文人或者平民化,社会的审美标准与绘画形式,更是会于历史发生同步变化。于是乎,元代的清远,明末的疾愤,清中晚期的文人与平民画风,得以登上历史舞台。
晚晴和民国时期的文人画,百家争鸣,万般缤纷,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结合。我们现今在拍卖市场上所看到的近现代画作,大量为这一时期的画作,它们统统反映了西风东渐之后的中国画风,同时也承载着半殖民地与半封建化的遗风。我们现今推崇的诸多大家,譬如:张大千、溥儒、刘海粟、吴湖帆、潘天寿等等,都是那时的佼佼者。直到如今,我们看到社会上绚丽的缤纷画卷,已经不是品列,而是每平尺的经济价值。
回顾过往,画坛纷呈,硝烟笔墨,关于中国画的探索与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都是在不断的回望中寻求寄托,寻求自家描摹的榜样。同时在摸着自家的笔墨石头,蹒珊前进,很是难得画出一番自家天地。
其实,能否画出一番自家天地并不重要,我们问问自己,读懂了多少中国画,读透了多少书,走了多少路,都做过什么职业,都有哪些经历……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古人又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学问,他们的作品传达的意趣与境界。又有谁像范宽、李成、李唐、王羲之、米芾那样,做永世的笔耕与探索。
成就,永远属于勤奋、学识、修养、阅历等等同步发展的人。当然,天赋是个例外。
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一辈子字,虽然少时习画两年,但对于中国传统的文人情怀和中国画的挚爱,使得我总是翘首回望古人,回望传统。如今,在短短的五年之内,完成《钟鼎茗香》《荣斋随笔》等九部书作,才发现自己的勤奋与笔耕只是文字的表述,抽象的传达,远不如形象上来的直观与美好。
虽然,意境与意趣是一种理念与审美,文字所表达的需要个人去再造,书画却是直接将美的形象传达给人家。于是乎,捉笔操练,做些笔墨书画,在聊以自乐之间,力图多做一些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事情,多研究一些文人与文人画的学问与境界。以求得盛世之丰神。
陋言至此,谨说自家,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