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读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持久战 读后感

管理员

摘要: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所发表的演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持久战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持久战读后感1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一篇军事著作,后在八年的抗战中证……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所发表的演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持久战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持久战读后感1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一篇军事著作,后在八年的抗战中证明了他的思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最终指引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

  当做一件事情,相对于自己一时的实力来说难度太大,但自己实力的增长快于该事情难度的增长,使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或超出自己的生命期限但己方在更远的未来某个时刻能够具备完成这件事情的实力或可能性,而且自己不在乎所付出的代价的巨大,是运用持久战策略的先决条件。只要此先决条件具备,运用此策略能干成常人所不能的大事。实际上,持久策略是所有一时实力不济的弱小实体做成大事的根本指导策略。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任何人或团体的实力都不是从来就强大的。这也是做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经历较长时光的原因。而做事情的实体正是利用长期的时光实现了实力的积蓄,使自己的实力与事情难度的比较发生了转化。

  我们从事期货行业,持久策略同样能给予我们以正确的指导。从亏损走向盈利,到持续盈利的过程,就是一个持久战的运动过程,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速胜论和亡国论。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期货交易的能人,实际上任何人的任何潜力都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每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其实是每个成功者)都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潜力成长的过程,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点而克服自己的缺点的过程中,逐步修正自己,慢慢地走向成功,而最终用坚持换得实力上的转化,取得战斗地胜利。

  我们从事期货交易的目的在于为了持续的盈利,跟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永久的和平一样,虽然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但是必须能实现的目的,只要我们在交易的过程努力增强自己的交易潜力,持之以恒。

  在一波行情中我们就应跟随行情的主流方向去做,而不能逆之而行,就像在抗战中,我们就应跟在中国人民的后面,而不是认为日本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一波行情中逆向的力量是很小的,是渐渐的缩小,并且在最后完全被消灭,就像在抗战中日本是退步的,寡助的一样。相反顺着主流而为是对的,因为它在发展,壮大。也许在一波大的行情中会有很多个小的回调或反向,但是最终大的方向是顺着主流的方向的。也许他的回调和反向是遇到敌人较为顽强的抵抗或是主力方未来更好的进攻而暂时的勇敢的牺牲,但我们得坚信血不是白流的,它是主力方的一种战术性的安排,故在做期货交易时,不要认为主要的趋势受阻或回调而错误地认为主要趋势的结束而正在反转从而慌忙的进入场。在那里,勇敢的牺牲不是说我们把在的全部资金牺牲掉,而是指损失在我们能够承担的范围内,通常指止损点以内的牺牲。

  战争的胜利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内因: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外因: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敌因:日本国内和其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同时这三因素也是战争要打多久的条件。同样我们在决定一个行情是假突破还是真的突破,何时突破,以及其突破后能走多远,也是如此。在内因上对主要力量方的力量的强弱,以及积聚的速度和趋势的思考;在外因上,LME铜、现货、汇率等因素的强弱;在敌因上,对方力量的大小,以及下降的速度和原因,只有我们对战略因素作出了客观而全面的决定,才能对行情作出在行动性的反映,对行情有客观准确的把握。

  最后,我想谈一下在对具体行动上的感悟。

  在做交易的时候,我们会应对不一样的行情如:折返、突破、折磨行情,对于不一样的行情我们就应有不一样的作战方针。对于折返、突破、折磨行情我认为应用游击战的策略为之行动。事先设好要消灭的目标,既要获得额定利益,当我们入场时并已获得了自己的目标点之后,要毫不犹豫地出场,因为我们无法抵抗价格反转之后大兵压境对自己的小资金的损失,对已突破的行情我们就应用运动战相对应。在行情快速朝在设想的方向运作时,我们应主要坚信地跟随,并运动性地设好自己的止损获利空间位置,而当行情回调时要运动性地防御,在重要的位置设好自己的止损出场点后,同时给予行情较大的发挥空间。

  在开盘的时候,是最容易出现多空双方的争夺最显著的时候,此时是我们乘敌之隙而战争入场的好机会,但是一旦敌人(行情)醒悟过来后,我们得快速地离开。并客观存在得市场上重新实现行情得走势和变化。

  在选取入出场点使跟打仗一样就应时到持续者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只有我们预先设好入出场点得位置时,才能在行情真正到达时不有准备地行动,而在做计划和行动时持续很好得主动性,把行情的主动性权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让行情牵着自己走,也许在计划与实际行动间如何做到灵活性时一个很难得事,因为计划总是与行情不一致的,这是要我们进行调整,持续之行动性的随机应变的潜力,它是对一个人合潜力在瞬间的测试。如在入场时何时不能追势,何时能够,出场时何时行与不行等。

  总之,做交易就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在盈利的目标动力的驱动性下,做好全面性和局部性的事前思考,并能够区分不一样的行情,同时应用不一样的策略做交易,而在行动中持续主动性和灵活性,并最终胜利。

  论持久战读后感2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

  (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

  (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

  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论持久战读后感3

  读了毛泽东《论持久战》后颇有感受。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最后,毛主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会输吗?答复:不会。中国会速胜吗?答复:不会。这个战争会持续很久。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国内,当时有着“中国会输、中国能速胜的错误思想。为了人民,毛主席告诉了我们正确的看法。

  毛主席还指出,这个持久的战争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读完《论持久战》,我感触很多。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经历一帆风顺的一生,也不太会有注定失败的一生,成功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受过无数困难与挫折的洗礼,不可能不废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是,只要你有毅力,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成功近在咫尺。所以“速胜论”与“亡国论”都是错误的,我们的人生同样需要持久战。在一生中,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正如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一样,人生或许有更多的时期,认清每个时期自己的任务,确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过得更加充实。论持久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那么在人生中,自己就是胜利之本,每一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前途与命运,选择怎么样的人生道路,最终会有什么样的归宿,你,都是根本。我想,我们现在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思考论持久战,去体会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它不一样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我们的使命,不断的成长与提高。

  论持久战读后感4

  今天,我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的根本原因。它对于当时国内所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走极端的论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一篇文章读来,真是觉得深有同感,为我的人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备受教育,深受启发。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5月,在当时,正是抗战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战争,在东方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伟大 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可以说,深受战争灾难,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渴望战争的早日胜利。因而,战争的过程究竟是怎么 样?如果是持久战,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战争的结局如何?这些问题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不断出现,萦绕在许多人心中。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

  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形式下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论持久战读后感5

  原来只知道《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是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情况,毛泽东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战争也作了预测和战略部署。可以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会沦为亡国奴,我们必然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由于敌强我弱,所以这场战争一定不会很快结束。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一定会胜利,只不过要经过持久战。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同时,条条阐述我们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

  随后文中阐述了我国将采取的战略,分析了战争趋势。我们的战略方针是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同时强调“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可见他把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面而非武器,也许日本在武器上比我们先进,但是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的。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也指明了中日都不会妥协以结束战争。与日本方面,他们的胃口很大,单纯几个省份的割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也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战争也是必然会进行下去的。

  最后,而对于战争的趋势,他预测将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总体趋势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一点是我最为佩服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时刚处于战争初期,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对战争的推测准的让我们吃惊。足以显示了他对战争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和他的军事才华,也难怪这篇文章会被奉为经典,成为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同时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