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讲学稿 学习目标: 1、古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
《陋室铭》讲学稿
学习目标:
1、古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给下面词语注音。
陋 馨 苔 鸿 儒 调 牍 葛 蜀
2、掌握重点词语(解释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在: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 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是: 惟: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 入:
谈笑有鸿儒。 鸿: 鸿儒:
无丝竹之乱耳 之: 乱: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劳: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云: 之:
3、查阅资料,解题并了解作者。
①本文作者 (772-842)字梦得, 代著名诗人。其诗与白居易齐名, 号 。
②陋室即简陋的房子,是作者被贬和州时住的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 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 的。
写作背景资料:《陋室铭》的由来
刘禹锡得罪了权贵庞臣,被贬到和州当通判。按规定,通判应住三间三厦的屋子,但趋炎附势的知府,只给了他一处三间小屋,想给刘禹锡来个下马威。刘禹锡却不计较屋子的大小,还写了一幅对联挂在墙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府知道后,吩咐书丞道: “再给刘禹锡搬个家,房子再缩小一半,看他还有没有劲争辩!”
刘禹锡住在一间半房子里。还是那么心平气和,并即兴又写了两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府不见刘禹锡前来赔礼道歉,便对书丞说: “派人把门前的石条抬去送他,羞羞他——顽固得象块石头!” 刘禹锡在这间小屋住了一个月,欣然命笔书写了一篇小屋陋室的赞文,正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时,恰好书丞送石来到门口。刘禹锡心里一亮: “我写的小屋陋室赞文,正愁没地方刻呢!”于是,他一改过去沉默无言的面孔,笑着说道: “请谢知府大人,刘某如今有了这块条石,也不虚此行啊!”
不久,刘禹锡把写好的文章命题为《陋室铭》,并请石匠刻在石头上,置于屋前。
这事传到京城,忠臣们在皇帝面前奏本: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可羡可敬;策知县蓄意作贱贤良,可恶可耻!
后来,皇帝听从忠臣们的话,革了策知县的职,提升刘禹锡为和州刺史。不久,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而这块《陋室铭》碑刻,一直保留在和州,供人们观赏。
课堂研讨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研讨:
(一)检查预习情况,师生共同评价。(实物投影)
1、解题并了解作者
2、写作背景。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要求:认真听读 思考问题)要求:
(1)铭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画出韵脚,指出押的是什么韵。
(2)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三)查工具书,看注释;互相讨论,翻译文章。(理解实词、虚词的意思或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阶)绿,草色入帘(帘)青。
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调 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 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翻译句子。
特殊句式:(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2)“何陋之有?”“何陋”是“有”的宾语,“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现代汉语语序应为:
译文:
(四)诵读课文。
三、作业。
1、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背诵默写全文。
☆课堂研讨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学习研讨。
1、作者住的是“陋室”,可他为何不认为“陋”呢?
2、文章是怎样引出全文的主旨句的?(提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
么作用?)
3、作者的“德馨” 从哪些语句表现出来?这几句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德馨”?
5、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意在表达什么?
6、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巩固延伸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二、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把它写在下面,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巩固·延伸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或作用。
(1)斯是陋室( ) ( )
(2)惟吾德馨 ( )( )
(3)谈笑有鸿儒( ) (4)往来无白丁( )
(5)调素琴( ) (6)调素琴( )
(7)无案牍之劳形( )
(8)何陋之有( )( )
(9)无案牍之劳形( ) 10)无丝竹之乱耳( )
2、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
4、揭示全文主旨的一句是什么?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7、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