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雨晴至江渡》赏析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雨晴至江渡》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雨晴至江渡》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
柳宗元《雨晴至江渡》赏析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雨晴至江渡》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雨晴至江渡》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注释】
⑴愚溪:即冉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
⑵村径:乡村小路。成:显现。
⑶撩乱:搅乱的意思。浮槎:水中漂浮的木筏。
【翻译】
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只见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鉴赏】
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二十八个字。初读起来好像很容易理解,诗的前两句,写他在雨后初晴的一天傍晚,独自到江边散步。后两句写他在愚溪渡口旁,雨停水退后所见到的景像。
河里的洪水太大,大到连村旁的小路都被淹没了。而且,水中漂浮的木筏,也被冲散了,有的高挂在岸边的树枝上。说明这场雨下得太猛,下得太久,自己在屋里憋的时间太长了。久雨初晴,才迫不及待地要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己被压抑的心情。第二句中有一个“独”字,用得非常巧妙,不仅是写实,也是写虚。写实,是指他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写虚,是指当年一起参加“永贞革新”的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被发配到偏远的州府,自己孤身一人来到永州,势单力薄,难以再成气候。第四句中有一个“在”字,用得鲜活。因为木筏所处的位置,应该漂浮“在水中”,此刻却被漫天洪水冲到岸边的树上,“在高树”三字,让人叹然思然,不胜感慨。真是几多凄凉,几许伤感。
永州,在湖南省的西南部,每年的春夏两季,雨水格外繁多。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舜庙祈晴文》,其中有几句的大意是:“浓云密布,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不仅河岸崩塌,而且冲断河堤,淹没了稻田和菜地,百姓遭灾,苦不堪言”。因此,祈盼舜帝体恤民情,赶快诛杀妖龙,驱散云雾,使阳光重新普照大地,不再让雨水危害百姓。结合这篇文章,再读《雨晴至江渡》,反复咀嚼,诗人久雨蛰居之苦、远谪漂泊之痛、同情百姓遭遇的忧患意识、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皆在不言之中,凸显出来。诗人采用了小中见大、平淡之中寓含深意的写作手法,从表面上看来,四句都是写景,其实字字皆在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柳宗元在永州,其在永州潇水上游的冉溪买地筑屋定居,并将冉溪改名为愚溪,时柳宗元宴游西山后,继而又游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等,此诗是在江雨初晴的情况下,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独自游观愚溪渡而作。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793年)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与韩愈共事。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司马。十年后,又改任柳州刺史,卒于任所时年47岁,世称“柳柳州”,亦称“柳河东”。柳宗元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世人以“韩柳”并称。他的散文写得很出色。其作品由刘禹锡编成《柳河东集》三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