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题解】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县(今山西运城县)人。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历十余年病卒。 柳宗元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题解】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县(今山西运城县)人。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历十余年病卒。
柳宗元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世称“韩柳”。散文风格遒劲雄浑,笔锋犀利,战斗性强。诗歌风格,疏淡、明快,《江雪》、《渔翁》等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其山水游记成就最高,文笔洗炼,幽邃清澄,有“精裁密致,璨若珠贝”之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其《永州八记》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历千年而传诵不息。著有《柳河东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自余为戮人[1],居是州,恒惴栗[2]。其隙也[3],则施施[4]而行,漫漫[5]而游。日与其徒[6]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7]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8]。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9]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10]。遂命仆人过湘江,缘[11]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12],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13],若垤[14]若穴。尺寸千里,攒蹙[15]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16]为类。悠悠乎与灏气[17]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18]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
[1]戮人:罪人。
[2]惴栗:忧惧貌。
[3]隙:闲暇之时。
[4]施施:缓行貌。
[5]漫漫:随意、无目的地。
[6]徒:同事。
[7]披:用手拨开。
[8]意有二句:心中所想到的地方,梦中也同样能到那里。趣,同趋。
[9]皆我有:都为我所领略、欣赏。
[10]指异:指点而称奇异。
[11]缘:沿着。
[12]箕踞而遨:随意而坐,举目远望。
[13]岈然洼然:岈然是山峰高耸貌;洼然是山谷凹陷貌。
[14]垤:蚁穴外隆起的土堆。
[15]攒蹙:景物收拢聚集在一起。
[16]培塿:小土丘。
[17]灏气:天地自然之气。
[18]向:从前。
【赏析】
柳宗元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人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文章一开始便交代“自余为戮人”的身份和惴惴不安的忧愁心绪。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毫无目的地“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他“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无拘无束地“觉而起,起而归”。一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极言平日游览之胜,反衬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接着正面描写西山。作者采取先远后近、步步紧逼法,先写坐法华西亭获得远望西山的初步印象——青异怪特。然后写“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登上西山最高点。西山顶上,作者居高临下,骋目远眺,将“岈然洼然,若垤若穴”的怪异景象尽收眼底,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浩然之气。并以生动的比喻、鲜明的色彩,勾勒出群山、天际、高远阔大的境界。写出了西山的独特和游玩的无穷趣味,以及物我合一“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举杯畅饮“颓然就醉”的放任自由的情态。全文由抑到扬,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被贬永州后的真实心态,寄托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