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原文及翻译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柳宗元 原文

管理员

摘要:

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原文及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

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原文及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原文】

  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勃鞮,以畀赵衰。

  余谓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宜谋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虽或衰之贤足以守,国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矣。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君疏而不咨,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

  巨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进竖刁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视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兴,迹其所以败。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册也。诚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

  呜呼!得贤臣以守大邑,则问非失举也,盖失问也。然犹羞当时,陷后代若此;况于问与举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晋君之罪,以附《春秋》许世子止、赵盾之义。

  【译】

  晋文公从周天子那里受封原邑(今河南济源)之后,被此地的防守问题所困扰。于是向家奴勃鞮咨询,勃鞮推荐了赵衰。

  照我说,镇守原邑是国政中的重大事件。只有守住了原邑,才算得上顺承了天子诏命,才能树立霸主的威严,才能对诸侯们召唤、传令。对于这样的大事,不应该和服侍自己的小臣讨论,从而侮辱了天子的命令。而晋侯挑选重大的人事抉择,不在朝会上公开讨论,却在自己的寝宫里偷偷议论;不向辅政大臣们广泛征求意见,却只听信一个家奴。虽然或许赵衰的才干足以守卫原邑,国家的政事不因此而败坏,但开明的政治被破坏以至丧失的发端,却由此开始滋生蔓延了。况且当时并不缺乏可以与之探讨国事的能臣啊!狐偃这样聪明才智的人为国家出谋划策,先轸这样的名将统帅着国家的主力部队,晋侯却把他们抛在一边,不向他们询问,反过来却和身边的家奴决定国家的大事。这怎么可以作为效仿的对象呢?

  晋侯将要继承齐桓公的事业,尊奉周天子,这本是一个远大的志向。既然这样,就应该知道齐桓公因为任用管仲才得以兴旺,因为进用竖刁而招致失败。那么晋侯现在获得了原邑,开辟了疆土,正是他施展抱负的第一步,亦可以以此观察诸侯的反应。结果在这个关键时候,晋侯反而违背了齐桓公兴盛的道路,却沿着他失败的道路前进了。这么做却能当诸侯的霸主,是因为他晋国土地广阔,国力强盛,又有天子册封的大义名分。诸侯服从晋侯,实在是怕他而已,怎么可能心服呢?后世景监得以推荐商鞅为相,弘恭石显得以杀害萧望之,造成这些政治悲剧的源头,都在晋文公。

  唉嗨!

  赏析

  柳宗元的《晋文公问守原议》是一篇深刻剖析政治决策与用人之道的散文。这篇文章以晋文公选择守原人选的故事为引子,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柳宗元对于政治智慧与用人之道的独到见解。

  首先,文章开篇便直接切入主题,讲述了晋文公在选择守原人选时面临的困境。晋文公从周天子那里接受了原这个地方,但对于如何选派合适的人选来守护这个地方,他感到十分为难。这一情境不仅为后文的议论提供了具体的背景,也凸显了文章的中心议题:政治决策与用人之道。

  接着,柳宗元通过对晋文公决策过程的深入分析,展现了其政治智慧的不足。晋文公在选择守原人选时,没有公开在朝堂上讨论,而是私下与宦官商议。这种决策方式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它忽略了朝廷中其他有才能的大臣的意见,而仅仅依赖于宦官的建议。这种决策方式不仅可能导致用人不当,更可能损害朝廷的威信和形象。

  柳宗元在文章中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晋文公决策方式的错误。他提到,当时朝廷中不乏有才能的大臣,如狐偃和先轸等人。然而,晋文公却疏远了他们,没有向他们咨询意见,而是最终决定与宦官商议。这种决策方式不仅忽视了有才能的大臣的价值,也暴露了晋文公在用人之道上的短视和偏见。

  文章最后,柳宗元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深入分析,进一步强调了政治智慧与用人之道的重要性。他提到,齐桓公能够任用管仲而兴盛国家,但却因为任用竖刁而导致国家衰败。这一历史典故不仅揭示了用人之道的重要性,也提醒了人们在选择人才时要慎重考虑,避免重蹈覆辙。

  总的来说,《晋文公问守原议》是一篇深刻剖析政治决策与用人之道的散文。柳宗元通过对晋文公选择守原人选的故事的讲述和分析,展现了其对于政治智慧与用人之道的独到见解。他强调了在政治决策中要注重公开、公正和明智的原则,并呼吁人们要慎重选择人才,避免重蹈覆辙。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也对现代人在政治决策和用人之道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