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名人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柳宗元 名人 故事

管理员

摘要:

柳宗元的名人故事  作为散文大家,柳宗元的文章作得相当好,他在当时就已经相当知名。所以小编收集整理了柳宗元的名人故事,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有关柳宗元的故事!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唐代的文学……

柳宗元的名人故事

  作为散文大家,柳宗元的文章作得相当好,他在当时就已经相当知名。所以小编收集整理了柳宗元的名人故事,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有关柳宗元的故事!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与韩愈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当时和后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巨大成就是他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刻苦学习的结果。父亲柳镇为官清廉,学识渊博,母亲卢氏知书达礼。天资聪颖的柳宗元在四五岁时每天吃过早饭就跟着母亲读古诗、古赋,认字,写字,抄写诗文。到了七八岁已经能背出不少诗文名篇,还能写出很不错的短小诗文了。

  柳宗元十二三岁时,父亲赴湖北、广西一带做官,他随父同行,得以游览夏口、长沙等历史名城,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目睹了社会弊政和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次旅行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从此他立下了革除弊政、振兴国家的鸿鹄大志,他决心像古代杰出人物那样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万丈高楼平地起,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首先立志于学。从此,他更加刻苦地博览群书,特别是对秦汉时期的经史著作,反复研读,批判地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渐渐地,他更显得才华出众、精深过人了。

  一天,有一位姓崔的御史中丞来拜见柳宗元,周围的人大为惊奇。原来中丞也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是想让柳宗元代他给皇上写奏章的。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这一年的8月,心怀不轨、妄图发动叛乱的李怀光被官军讨平了,御史想写表向皇帝祝贺,他听说柳宗元是一位少年才子,特地来请他来写。

  柳宗元知道写这类东西不仅需要文笔好,而且需要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只见他略作沉吟便提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出了《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文笔流畅,而且气势磅礴,鞭辟入理。此文的手抄本不胫而走,文人学士们争相传抄。童子柳宗元之名一下子轰动朝野,传遍了京城长安。只可惜这篇文章现在已经残缺不全了。

  柳宗元21岁时考中进士,26岁时又考取了“博学鸿词科。”从此,他走上了做官的道路,后来他参与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永州、柳州。从政之余,他写下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和诗。他的诗,风格清峭,散文也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柳宗元的名人故事

  柳宗元的这类人物传记,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他创新了传记文写作手法。主要体现在:

  其一,题材选择上:小人物入传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社会矛盾。

  《宋清传》中的宋清是一个乐善好施、不斤斤计较的药商,经常烧毁欠条,而被他帮助的人中后来有不少飞黄腾达的,就回报他很多,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好;《梓人传》中的杨潜是很另类的建筑工匠,他只有指挥人的本事,动手能力却很低。面对一项工程时,他全部按照自己的“专业”视角,不受别人干涉,指挥最合适的人完成各项工作,建成以后留下自己的名字做保证;

  《童区寄传》讲了一个名叫区寄的11岁孩子,被人贩子绑架以后利用心理战术和各种机智的应变能力手刃两名盗贼并报告给官府。区寄的名声因此传播开来,再也没有人贩子敢打他的主意;《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种的树总是比别人的长得好,主要因为他种树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

  柳宗元选择这样的题材,当然与他深入社会生活,较多接触人民群众的生活经历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他独特的审美观。

  柳宗元为人物作传不是有闻必录,不是面面俱到,他不是纯粹地叙写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对原始材料进行剪裁加工,提炼选取典型的三两件事例进行描写。

  柳宗元的这类传记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把人物放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作者生活的中唐时期社会矛盾交织,政治弊端百出、人民生活痛苦的现实。如《童区寄传》为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所作,表面上是赞扬11岁的区寄不畏强暴、英勇自救的斗争精神,深层次上反映了人口贩子横行街里,贪官污吏容忍包庇,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黑暗生存状况。

  其二,虚实关系的处理上:在基于现实上运用了虚构手法。

  传记具备一定的历史写作因素,因而应该具备“实录”精神的。但是我们知道,《史记》中是存在一定的虚构和想象的。传记不完全等同于历史,这主要因为传记再现的对象不是纯粹的历史,而是一个或一群活生生的人,而且还需要表现传主的个性。

  也就是说,除事实的真实外,传记还需要另一种真实,即虚构的真实。柳宗元的这类传记,虽然多数是基于真人真事的现实,但也可以看出有不少虚构成分。

  如《捕蛇者说》中的蛇之毒与奇:“(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当然还有,这个故事、人物、事件都充满了奇异之处,但是读到最后,当柳宗元引用孔子所说“苛政猛于虎”的时候,你又会觉得似乎确有其人其事。

  而这种重情节、重虚构的描写手法,可以看作受当时新兴的传奇小说的影响。清代学者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说:“柳文如《宋清传》《蝜蝂传》等篇,未免小说气……所谓小说气,不专在字句。有字句古雅,而用意太纤太刻,则亦近小说。”

  其三,叙述主体干预。

  司马迁在《史记》中经常在末尾加论赞,表现为:“太史公赞曰:……”,柳宗元把这种结尾方式移用,他在文末经常用“柳先生曰”表明自己的评论、态度,如《河间传》的结尾:

  柳先生曰:天下之士为修洁者,有如河间之始为妻妇者乎;天下之言朋友相慕望有如河间与其夫之密切者乎……则凡以情爱相恋结者,得不有邪利之猜其中耶,亦足知恩之难恃矣。朋友固如此,况君臣之际。尤可畏哉,余故私自列云。

  可见,“柳先生曰”是一段作者本人的议论:由河间与其丈夫关系的变化,想到朋友间的不信任,想到节操高洁的士人的变节,表明了对一些士大夫为个人利益而变节的愤怒和谴责。

  当然,“柳先生”的话也会出现在文章开头,如《童区寄传》开头就说:“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开篇即点出柳州人缺少骨肉亲情的事实,既是叙述真相,同时也暗含着对区寄的同情。

  除此之外,有些时候“柳先生”也会隐去,借别人之口道出他的看法,如《种树郭橐驼传》中有一个采访郭橐驼的“问者”,结尾是这样写的: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种树的秘诀在于顺应“木之性”,这个道理同样适应于为官治民。这同样是柳宗元本人的思考与看法。

  当然,柳宗元写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并不仅仅是记录有趣的故事。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柳宗元认为写作的目的是“文以明道”。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在上一篇详细讲过,详情见文末拓展阅读)的领军人物,柳宗元对于作文的目的有很清楚的认识,他的观点和韩愈类似,认为文是要承担“道”的——“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

  柳宗元认为“文以明道”,这里的“道”,是“辅时及物之道”,即对时政有用,与客观事物联系;他要求“文有二道”,即有“辞令褒贬”和“导扬讽谕”的作用。

  《种树郭橐驼传》和《梓人传》是柳宗元在长安任职期间所作,《种树郭橐驼传》写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就在于“顺木之天以得性”,由此引到官吏对于百姓过度“关心”、过度干涉的话题;《梓人传》通过一个善于分配任务的匠人“统领”的故事,与宰相治国的道理通连。

  贬官永州之后,柳宗元依旧关注社会现实,针对当时纳税的种种弊端,他写下《捕蛇者说》,(这篇“说”,可以视为广泛意义上的“传”。)通过蒋氏的叙述,引出“赋税比毒蛇可怕”的结论,期待观民风者读到后会有所反思;作为“罪人”,贬官之后许多“同僚”逐渐与柳宗元疏远,所以这时期创作的《宋清传》可以看作通过宋清这样一个不计小利的药商形象对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的官员以讽刺。

  贬到柳州时,当地拐卖奴婢之风盛行,而且因为有利可图官员会包庇这样的罪行。他写下《童区寄传》,用勇敢的区寄的故事揭露不合理的买卖行为。他不仅写,而且有实际行动。柳宗元对此规定:凡是沦为奴婢者,可以用劳动力抵债,劳动期限足够以后,就可以脱身为自由的农民。可见,区寄的故事广泛传播,就为柳宗元的政策制造了不小的声势。

  柳宗元的文学作品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二)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三)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他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诗词骚赋:独具特色(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渔翁》《溪居》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七)国学大书院:唐宋八大家散文(经典珍藏版)、《论秦始皇》、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柳河东集、柳宗元集校注。

  柳宗元的文学特点

  诗歌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辞赋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散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寓言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