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长沙驿前南楼感旧》翻译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宗元《长沙驿前南楼感旧》翻译赏析,欢迎大……
柳宗元《长沙驿前南楼感旧》翻译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宗元《长沙驿前南楼感旧》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前言】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宗元十三岁时曾随其父到过长沙驿,并在驿前南楼与德公相见;三十年后的今天,宗元再度过此,故地重游,而今却不见故人,所以顿时有诸多感慨,潸然泪下,故发为“感旧”吟唱。诗人怀旧伤今,诗人禁不住流下数行清泪。
【注释】
⑴海鹤: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孙汝听注:“海鹤以喻德公。”
⑵存亡:指己存彼亡,自己还活着而德公已经去世。
⑶三十秋:三十年。贞元元年,柳宗元的父亲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从在这一带活动,得以结识德公。至作此诗时,整整三十年。
⑷这两句是说,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故人已经离开人世,禁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
【翻译】
与品德高尚的你相别,如今已有三十个春秋。
今天我独自登临故地,形影孤单,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再贬柳州途中所作。陈景云《柳集点勘》说:“此诗赴柳时作,年四十三。观诗中‘三十秋’语,则驿前之别甫十余龄耳。盖随父在鄂时亦尝渡湘而南。”据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知其父柳镇曾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而据此诗“三十秋”之语,由元和十年(815)上溯三十年,则为贞元元年(785),当时柳宗元十三岁。这就是说,柳宗元十三岁时曾随其父到过长沙驿,并在驿前南楼与德公相见。三十年前尚为童年的诗人曾在此地得到长辈的关爱,三十年后诗人旧地重临,德公早已作古,人去楼空,不得复见。诗人睹景怀人,不禁感慨系之,潸然泪下,故发为“感旧”吟唱此诗。
【鉴赏】
这是一首“感旧”之作。所感怀的对象为三十年前见到的“德公”,德公已如海鹤仙逝。当年一别,转眼三十载了,生死存亡真是无常啊!触发其感怀的媒介则是“长沙驿前南楼”。陈景云《柳集点勘》说:“长沙驿在潭州,此诗赴柳时作,年四十三。观诗中‘三十秋’语,则驿前之别甫十余龄耳。盖随父在鄂时亦尝渡湘而南。”据诗意,大约三十年前,宗元之父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父曾在长沙驿前南楼与“德公”话别。“海鹤”自然是指德公,但称德公为“海鹤”,却自有其独特的蕴涵。其具体所指,今日虽已不可确知,却可从中领略到一种潇洒、自由、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意味,并由此给全诗增添一种空灵的诗化的情调。
通首抒情,蔼然仁者之言。无一字不质朴,无一语不出自肺庸。今昔之感,洋溢在字里行闻,字字句句扣紧感旧的题旨,一气贯注,自然浑成。“存亡三十秋”,蕴藏着无限的伤感。既有世路的艰险,更有人生的坎坷,既有昔日的情愫,又有今朝的思慕。“数行泪”是哭德清公,也是哭自己的功业未就,谤责飞腾。着一“独”字,而身世之寂寥。前路之渺茫,概可想见。诗人怀旧伤今,所以有诸多感慨。
其实还有一层无常感他没说出来:仕宦更是无常!一月奉命北归,二月到京,三月又贬柳州,人生太难预料了!怀旧伤今,诗人禁不住流下数行清泪。这首诗与前《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诗相较而读,一喜一悲,炎凉相继,颇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贞元(唐德宗年号)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与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其诗风格清峭,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有《河东先生集》。
作者生平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 ”),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便回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