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方法写出“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推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来自生活。对生活真诚,不要欺骗生活,因为生活本身是真实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就平时的教学实践,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种方法写出“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作……
六种方法写出“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推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来自生活。对生活真诚,不要欺骗生活,因为生活本身是真实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就平时的教学实践,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种方法写出“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写作指导:六种方法写出“真情实感”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真情实感的,是打动不了人的。特别是记叙类的,有“真情实感”是取胜的法宝之一。有无“真情实感”也是评判作文好差的一条重要标准。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总会对学生提出“要写出真情实感来”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方法一,情感体验写实法。写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写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注到行文中。如果作者自己都被感动了,能不感动别人吗?因此,笔者倡导同学们,世界那么大,不妨去看看。只要有可能,就不妨走出狭小的天地,深入实际生活的立体多彩空间,真正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理解人生的成败与苦乐,获得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再以写实的手法写出真切的体验,自然有“真情实感”。
方法二,生活积淀再现法。不可否认,学生的生活虽然单调,但是,我们每个人总还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每天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海量信息,每天都得和身边的人打交道。那么,把生活中耳闻目睹而又打动过你的人物、事件或镜头,如实地再现出来,润色成文,不同样有“真情实感”吗?
方法三,合情合理想象法。如果限时作文,比如考场上,再遇上一个陌生的文题,要写一种完全未体验的生活,怎么写出“真情实感”?这个时候,就要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蓄中或脑海的仓库中“挖掘”材料,再加以合乎情理地创造与想象,凭着“经验”,设身处地地构思,设置一种感人的情境,从而表现出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方法四,移花接木嫁接法。如果心中没有现成的好素材,也可以把熟悉的有关材料,即不同时间、空间、人物的一系列情景加以巧妙地剪辑、组合,来个“移花接木”,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使曲折有致,还能使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增加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方法五,精当用词勾勒法。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一段描写:“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这里,“抢”、“扯”、“裹”、“塞”、“抓”、“捏”六个动词,表现了一连串手的动作,无工笔细描,也不用“透析”人物心理,就把刽子手康大叔的凶残、蛮横、贪婪的性格和焦躁的性情,刻画得活灵活现。这种白描式的勾勒法,必须抓住人物关键的言行,用精当的笔墨,精炼的语言,来凸显出“实感”,凸显出“情味”。
方法六,用墨如泼重复法。读过《祝福》的人,都有一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祥林嫂不厌其烦地重复“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天……”那段近三百字悲惨的“阿毛的故事”。读之无不令人动容。这样的重复,是根据主题内容和表情达意的需要而“设置”的。这种铺张渲染的手法,不仅具有“真情实感”,而且能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文无定法,作文有法。这里归纳的也只是众多方法中的几种,同学们在练习写作的时候,不妨尝试借鉴。同时,也要善于从经典的例文中总结、归纳,并在作文实践中学习、运用,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得心应手”。
写作文时白表达真实情感的七个技巧
写作文时,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感情的倾诉要适当节制,但不要有范围的限制。表达真情实感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 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二、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三、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四、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五、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不!我不要这张苦大仇深的脸,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几句话,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六、拟相应情景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