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潇湘神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刘禹锡 潇湘 赏析

管理员

摘要:

刘禹锡潇湘神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禹锡潇湘神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刘禹锡潇湘神……

刘禹锡潇湘神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禹锡潇湘神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刘禹锡潇湘神赏析 1

  潇湘神二首① 刘禹锡

  一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雾至今愁②。

  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③。

  二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④。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注释

  ①此二首当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②九疑:即九疑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相传舜葬于此。《水经·湘水注》:“九疑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疑一作嶷。

  ③零陵:古地名,在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④《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赏析其二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斑竹,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斑竹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斑竹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刘禹锡潇湘神赏析 2

  潇湘神原文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赏析

  刘禹锡《潇湘》一曲,借咏斑竹以寄怀古之幽思。“深夜月明”,潇湘泛舟。诗人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 黄山谷《山谷琴趣外》: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昔子瞻闻余咏第一,叹曰:“此奔逸绝尘,不可追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九疑怀古之作。当湘帆九转时,访英、皇遗迹,而芳草露寒,五铢珮远,既欲即而无从,则相思所寄,惟斑竹之“泪痕”;哀音所传,惟夜寒之“瑶瑟”,亦如萼绿华之来无定所也。李白诗“白云明月吊湘娥”,与此词之“深夜月明”同其幽怨。

  刘禹锡潇湘神赏析 3

  潇湘神·斑竹枝

  作者:刘禹锡

  朝代:南北朝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赏析:

  这是刘禹锡拟民歌体之作。诗中叙写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这个生离死别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因而诗人也着意渲染其忧思伤感、哀怨凄凉的情调。作者充分利用潇湘地理风物,婉转复沓,深得民歌一唱三叹之妙。全词借咏斑竹以寄怀古之幽思。“深夜月明”,潇湘泛舟。作者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