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古诗 赏析 六月 原文 翻译

管理员

摘要:

六月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

六月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乃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馀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译文

  茅屋盖在僻巷边,远避仕途心甘愿。

  当夏长风骤然起,林园宅室烈火燃。

  房屋焚尽无住处,船内遮荫在门前。

  初秋傍晚景远阔,高高明月又将圆。

  果菜开始重新长,惊飞之鸟尚未还。

  夜半久立独沉思,一眼遍观四周天。

  年少守操即谨严,转眼已逾四十年。

  生命托付与造化,内心恬淡长安闲。

  我性坚贞且刚直,玉石虽坚逊色远。

  遥想东户季子世,余粮存放在田间。

  饱食终日无忧虑,日出而作日入眠。

  既然我未逢盛世,姑且隐居浇菜园。

  注释

  寄:寄托,依附。甘:自愿。辞:拒绝,告别,华轩:指富贵者乘坐的车子。轩:占代一种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华轩”在这里是代指仕途之功名富贵。

  当:时当,恰在。长风:大风。林室:林木和住宅。从此诗“果菜始复生”句可知,大火不仅焚毁了房屋,连同周围的林园也一并遭灾。顿:顿时,立刻。燔(fán烦):烧。

  宇:屋檐,引申为受覆庇、遮盖处。舫:船。荫门前:谓遮荫于门前。林室皆焚毁,只有门前的航舟内尚有遮荫处。

  迢迢:遥远的样子。这里形容秋夕景象的空阔辽远。新秋夕:初秋的傍晚。亭亭:高貌。

  始复生:开始重新生长。惊鸟:被火惊飞的鸟。

  中宵:半夜。伫(zhǜ往):长时间地站立。遥念:想得很远。盼:看。周:遍,遍及。九天:这里指整个天地。

  总发:即“总角”,称童年时代。古时儿童束发于头顶。孤介:谓操守谨严,不肯同流合污。奄:忽,很快地。出:超出。

  形迹:身体,指生命。凭:任凭。化:造化,自然。往:指变化。灵府:指心。

  贞刚:坚贞刚直。自:本来。质:品质、品性。乃:却。

  仰想:遥想。东户:东户季子,传说中上古太平时代的君主。宿:存放。中田:即田中。

  鼓腹:饱食。无所思:无忧无虑。

  遂:就。灌我园:浇灌我的田园。这里指隐居躬耕。

  赏析: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起头这两句是写他这几年的平静生活。“草庐”即他归田后营建的“草屋 * 间”。“穷巷”,偏僻的村巷。“华轩”,达官乘坐的漂亮的车子,这里代指仕宦生活。居陋巷而绝功名之念,这样的意思在归田后许多诗中屡见陈述。这里用一个“甘”字,见出他这种态度出于自觉自愿,也显见他心情的平静自然。可是,“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天炎风息,丛集在一起的房子顿时烧掉了。着一“顿”字,见出打击的沉重。“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他的住宅没有剩下一间房子,只好将船翻盖在门前,以遮蔽风雨。“舫舟荫门前”一般解释为寄居在船上,似非确。《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与这句结构相同,“荫”也为覆盖的意思。在陆地上以舟作棚,现时还常见着。以上可谓第一段,写“遇火”情况。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曰“新秋”,曰“月将圆”,见出是七月将半的时令,离遇火已近一个月了。“迢迢”,意同遥遥,显出秋夜给人漫长的感觉。“亭亭”,高远的样子,这是作者凝视秋月的印象。这两句既写出了节令的变化,又传出了作者耿耿不寐的心情。这是火灾予他心理的刺激。“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遭火熏烤的周围园圃中的果菜又活过来了,但受惊的鸟雀还没有飞回。从“果菜始复生”见出他生计还有指望,而后一种情况又表示创巨的痛深。在这样的秋夜里,他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半夜里他伫立遥想,顾盼之间真是“心事浩茫连广宇”了。以上是第二段,写“遇火”后心情的不平静。

  下面第三段,所写是“中宵伫遥念”的内容。作者先是自述平生操行:“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他说:我从小就有正直耿介的性格,一下子就是四十年了(作者此时四十四岁)。“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形体、行事随着时间的过去而衰老、而变化,可心灵一直是安闲的,没有染上尘俗杂念。“孤介”、“独闲”,都表示他不同于流俗。“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这两句意思说:我具备的贞刚的禀性,玉石也比不上它坚固。这六句是对自己平生的检点, * 的口吻里又显出自信。他是在遭遇灾变之时作如此回想的,这也表示了他还将这样做,不因眼下困难而动摇。接着他又想起一种理想的生活:“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东户”,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东户季子,据说那时民风淳朴,道不拾遗,余粮储放在田中也无人偷盗。“中田”即田中。“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这是说,那时候人们生活无忧无虑,人人都安居乐业。这些“仰想”,表现了作者的向往之情,他当时处于那种艰难境地作这种联想,实在也是很自然的。但是,这毕竟是空想。“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意思是说:既然已经遇不上这样的时代了,还是灌我的园、耕我的田吧。这表现了作者面对现实的态度。想起“东户时”,他的情绪不免又波动起来,但他又立即回到眼前的现实,心情又平静下来了。后两句似乎还有这样的意思:丰衣足食不能凭空想,要靠自己的劳动。这就与两年后写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所表达的思想相一致了。

  这首诗写作者“遇火”前后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真切,也很自然。比如遇火前后作者心情由平静到不平静,是几经波折,多种变化,但都显得入情入理,毫不给人以故作姿态之感。火灾的打击是沉重的,不能不带来情绪的反应,此诗若一味旷达,恐非合乎实际了。诗人的可贵,就是以平素的生活信念来化解灾变的影响,以面对现实的态度坚定躬耕的决心,他终于经受住这次考验了。

  《微雨》原文及翻译赏析

  微雨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古诗简介

  《微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雨诗。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全诗摹写入微,绘形绘声,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微雨的内在神韵,其妙处在于从虚处着笔,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显得非常灵活而新鲜。

  翻译/译文

  开始的时候,微雨像树林中浮动的雾气一样,时有时无,若隐若现;渐渐地,分掉了一点夜晚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

  夜深了,它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离窗很远也能感觉到它的冰凉;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注释

  ⑴林霭(ǎi):林中的云气。霭,雾气。

  ⑵稍:渐渐。共:与,跟。

  ⑶迥(jiǒng):远。一作“逼”。

  ⑷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当年李商隐参加进士科考初试失败,在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担任巡官,一场雨后写下此诗。

  赏析/鉴赏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

  此诗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很难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

  开头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后面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夜间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摇不定的灯火上。久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用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这首诗体物传神,刻画入微,虚处着笔,雨中有人。朦胧,迷离,似愁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诗不着一个雨字,只是借助周遭相关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观感受来表现微雨的形态,却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