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柳永是很著名的宋代词人,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柳永(987~1053),是宋代的著名词人。 柳永介绍 柳永,崇安……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柳永是很著名的宋代词人,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
柳永(987~1053),是宋代的著名词人。
柳永介绍
柳永,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他是宋代开一代词风的大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多取材都市生活,又大量创制慢词,受到下层劳动群众的喜爱,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说。
柳永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柳宜在北宋朝廷任工部侍郎。柳永小时候与两个哥哥都很有才华,都考中了进士。在乡里有柳氏三绝的美称。但在三兄弟中,却是年幼的三变最为聪明伶俐。据说柳永是吃乳娘奶长大的。乳娘是个略通诗歌的女子。她在给柳永喂奶时,常用手指蘸着奶汁在柳永掌心上写字。小柳永虽然不会读,但识字不少,到了7岁,就成了名噪崇安的神童了。
柳永小时候,不仅才思敏捷,而且学习十分刻苦。他家门前有一条柳叶河,河边有块大青石。每天早晚,柳永总提着一杆大笔,蹲在大青石上提腕运劲在水面上练字,日子长了,他在纸上便能写出十分潇洒、飘逸而又沉稳的字了。乡邻们每逢婚丧嫁娶,多有求他写对联的,人称柳联。柳叶河边那块大青石,则被后人称为磨砺石。
柳氏三兄弟在学习上都是十分刻苦的,据说他们在赶考之前,连家乡素有风景奇秀甲天下的武夷山都没有游玩过。只是在临进京之前,三变才提出游一次家乡山水,放松一下情绪,开阔一下眼界。三兄弟流连于山水之间,乐不思归。三变更是灵感勃发,思如泉涌。他一气吟出五阙《巫山一段云》。词的第一首写道: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隐破非烟,何处按云轩?昨天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大自然的美景与美丽的神话故事,相映成趣,勾勒出武夷山水的奇幻与旖旎。至今,他家乡的群众仍为有柳永这样一支神笔而自豪。
柳永的词风解读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柳永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柳永的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柳永对宋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柳永尤以香艳的词风,对后人影响至深。
青少年时代的柳永性格放荡不羁,赴汴京预备科举考试时,流连花街柳巷,留下名句“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以至于宋仁宗在他的考卷上毫不客气的批示:且去填词,要此浮名何为。至此,柳永只好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如果说李煜奠定了宋词抒写个人情怀的格局,那么柳永在宋词音律上的个人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力,使复杂曲折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可能。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慢词长调的开拓上。柳永的《鹤冲天》原文如下:“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名篇。它与一般即景言情,融情人景的词作有所不同,但它仍能深深打动读者,原因是,它抒发了作者强烈而又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一种傲视公卿、轻蔑名利的思想。过去,有人指出这首词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同时还指出这首词反映了封建时代文人失意时的“颓废思想和堕落生活”,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当作者落第失意之后,便在“烟花巷陌”之中去寻访“意中人”。这“意中人”,其实就是作者的知己,亦即“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思想情绪既表现出作者身世的漂零之感,同时又反映出他消极反抗的情绪。柳永在《八声甘州》词中写到:“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此“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一句,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境,抒展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境表达得明白如话,这首词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柳永的《望海潮》以大开大阔、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望海潮》原文如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描写杭州的繁华,同时也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望海潮》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在写“景”和写“情”上,柳永不愧为大家。
柳永的《蝶恋花》更是写景抒情的名篇,《蝶恋花》其原文如下:“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下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动荡起伏,颇具波澜。结尾句“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不忘”之意,表现了作者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柳永的《雨霖铃》可以说是婉约和香艳的名篇,《雨霖铃》其原文如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有加,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含蕴缠绵,但却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称其“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值得研究。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是写“情”的高手,他香艳的词风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绘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他的词风,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