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的唱法 流行唱法是“流行歌曲唱法”的简称。流行唱法的风格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演唱风格追求自然、随意,强调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歌唱,从而体现声音的个性化与特色,感情自然流露,表演有很强的即兴性和煽动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的唱法,欢迎阅……
流行音乐的唱法
流行唱法是“流行歌曲唱法”的简称。流行唱法的风格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演唱风格追求自然、随意,强调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歌唱,从而体现声音的个性化与特色,感情自然流露,表演有很强的即兴性和煽动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的唱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低吟唱法
低吟唱法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从那时起,通俗歌手的演唱就已然离不开电声扩音了,他们的表演风格基本上都是手持话筒,嘴巴紧贴麦克风。由于话筒的运用,歌手们只需用说话般的音量轻轻哼唱,再通过电声扩大,听众就可以非常清楚地听到演唱者的音色效果。由于借助电声等技术手段,一些非常细微的变化与艺术处理就都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这种唱法在声音的听觉上较为自然,所用音量不大,音域也不宽。同时它也需要过多的声音训练,但一定要吐字清晰、乐感好,并能巧妙地运用电声音响。如果离开了这种技术手段,演唱就失去了威力,声音就显得单薄了。因此,也正是由于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才为后来通俗歌曲演唱的继承与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民谣唱法
民谣唱法在世界各国的通俗演唱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只限于民族歌手,同时还包括一些摇滚歌手。民谣唱法朴实自然,贴近人们的生活,演唱中大多使用“本嗓”,不刻意追求声音的音色效果和共鸣。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通俗歌曲及演唱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了新的阶段。许多中青年作曲家将中国民歌音调与西方现代通俗音乐的写作手法融为一体,以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为创作源泉,创作出大量的属于我们自己的通俗歌曲。它往往强调吐字的清晰与口语化。
此外,不少民谣歌手偏爱用浓重的鼻音,也常在高声部的伴唱中使用轻柔透明的假声,使声音极具抒情色彩,亲切而温馨,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变化中,日趋形成更加完美的、深受大众欢迎的歌唱风格。
三、港台唱法
港台唱法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其一度被认为“阴柔有余,阳刚不足”。至六七十年代,在香港,通俗唱法模式越来越程式化,过于强调录音棚效果,音乐商人只重视选美包装,不重视提高通俗唱法的技能技巧,使得歌手能轻不能响,能柔不能刚,能低不能高,演唱技巧不够全面,音域也有限。
台湾歌手与香港歌手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追求独特的演唱特色和歌手自身的个性魅力。如赵传、张雨生、伍思凯、“动力火车”等,在唱法技巧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唱出了富有个性的风格、韵味和特色。顺子、张惠妹等女歌手,具有较为宽广的音域,并将欧美唱法中的先进技术巧妙地融入她们的歌唱之中。台湾通俗歌坛重视研究唱法,因此其发展较快。
在通俗歌坛上,港台歌星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在唱法上采用传统民歌中的小调的唱法,加上气声、轻声、柔声、吐字等,使声音甜润、含蓄、清澈,有纯情、淡雅的风格,以表现爱情、哀怨、抒情、轻松的舞曲和歌曲尤为见长。此外,在舞台表演上注重与观众交流,善于调动观众的热情,注意从服装形体上给观众以视觉美和造型美。这些特点是这一唱风经久不败的重要原因。
四、欧美唱法
欧美唱法起源于布鲁斯音乐,二百多年来发展成为流行、爵士、摇滚或它们的综合体歌唱形式。以唱法而言,它们的发声基础始终是统一的——低声区像“叹气”、中声区像“说话”、高声区像“喊叫”。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歌坛开始向技巧化发展,具体反映在音域的扩大、力度对比的加大以及表现力的全面性,歌手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和唱功,音域宽广、变化多端。
欧美唱法有着更为科学发声的基础,技巧上趋于完美,形成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美学效果的发声体系。在演唱上,它用一种没有任何装饰的最为本色的、粗糙的、沙哑的、声嘶力竭的音质进行演唱,那刚劲有力、粗犷豪放的风格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在表演上,着重服装色彩,有着随便、现代、新奇、开放并独具一格的风格。
五、美国黑人歌曲
富有激情和即兴装饰是美国黑人演唱艺术的灵魂。在其演唱中经常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领唱者运用呐喊、尖叫、抽泣、呜咽、滑音、颤音、假声等富有装饰性的演唱技巧,并将一些简单的旋律片断即兴演绎发展成极为华丽并富感染力的乐段,由此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爵士乐出现后,美国黑人又创造出高度炫技的演唱方式,用一些没有具体含义的衬词,唱出多种复杂多变的节奏,或用人声模仿爵士乐队中的各种乐器的音响。如世纪90年代兴起的“饶舌乐”(Rap,以急速的节奏念出歌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些高难度人声表现方式的延续。
拓展:流行音乐唱法技巧
气声技巧
所谓气声技巧,是一种气息与声音不按常规发声状态组合的形式。在传统唱法中,最讲究气息与声音的完整结合。它要求气息冲击声带时,声带要完全闭合发声,这种声音出来响亮而结实,具有穿透力。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发声术语——“关闭”。而流行唱法中,由于歌曲感情或风格的需要,有意使气息与声音不完全的结合,造成一种“漏气’的状态。这种声音唱出来,夹杂着气息,不像正常发声状态下的声音那样具有结实的力量,反而听起来有一些像小号吹奏时的“沙沙声”,给人一种的忧郁又带些伤感的感觉。例如,在克里斯蒂娜的《The voice Within》中,歌曲的第一部分和结束部分都大量使用了气声技巧,使得演唱在体现力量的同时又展现出柔美、深情的一面,歌曲被演唱者诠释的淋漓尽致。虽然这种“漏气”的演唱在美声唱法中偶尔也会用到,但像流行唱法这样上升到一种决定歌曲情感走向的高度,还是有所区别的'。
混声的运用
说到混声,可能研究美声、民族等传统唱法的人会问,混声不是传统唱法才会使用的技巧吗?其实,流行唱法一样也需要混声技巧的应用。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了解到,人的声音存在一个换声区。在演唱自然音域以上的音时,往往会出现“唱不上去”“卡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混声技巧的帮助了。声音通过头腔的一个特定区域,使真声与假声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融合。这种声音听起来不会像撕扯声带那样难以接受,又能够达到歌曲要求的音量和音高。传统唱法的混声多调动头腔整个的共鸣腔体,声音出来位置较高,比较接近于“假声”状态,而流行唱法的混声只结合头腔较靠前的区域,声音较接近于真声,不会像传统唱法给人“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声音听起来真实、贴切。
话筒运用
流行唱法与其他唱法的一个最明确的不同,就是运用话筒进行演唱。话筒的作用有三:其一是对声音进行修饰、润色、化妆,流行唱法的许多发声技巧,例如气声唱法、柔声唱法、沙声唱法等,都必须依靠话筒才能早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话筒实际上参与了发声运动,它是歌唱者的 “第二张嘴”;其二是歌唱者持话筒演唱,边唱边做各种表演动作,话筒的倒手、转动等,成为演唱中的道具。从这个意义上说,话筒又是歌唱者的“第三只手 ”;其三是话筒作为现代化高科技的电子器件,从而使演唱者的歌声更富现代感、时尚感、新潮感,从这个意义上看,话筒又成为演唱者的 “翅膀 ”,它可以弥补流行唱法因为采用自然声而在音量、音色、咬字吐字的力度等方面明显的不足。
运用话筒有很多方法与技巧,流行唱法的歌手必须学会正确地运用话筒,要善于调整好嘴唇与话筒的距离、角度,以适应各种发声技巧与演唱技巧。例如当采用柔声唱法时,须把话筒调整到距嘴唇较近,这样可以使歌声通过扩人后更加柔润悦耳;而当采用喊声唱法时,则要把话筒调整到距嘴唇远一些,以避免产生噪音而难听;当采用直声唱法时,应灵活地把话筒随音量的强弱、音色的明日音变化,不断地调整到不同的距离和不同的角度,这样不仅可以创造歌声多变的奇迹,而且可以弥补发声技巧上的某些欠缺。
总之,话筒的运用不可小视,要在不断地演唱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规律,形成为自己所适用的一整套使用方法与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