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评课稿集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评课稿集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六年级……
六年级语文评课稿集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评课稿集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评课稿集合1
本学期,我有幸听了傅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她富有激情的语言,巧妙的教学设计,学生精彩的发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本人就这堂课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一、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
开始傅老师出示总理图片和节选的柯岩的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配以音乐深情介绍和朗读,使学生靠近周总理,走进文本,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接着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紧抓重点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俭朴,以此来展开教学。然后紧抓重点词“俭朴”“劳苦”来体会周总理工作的认真,品德高尚。
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老师的有效引导
傅老师在课堂上,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这篇课文。傅老师紧紧抓住重点句的研读、评析、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心灵世界,触摸伟人的高尚言行,和谐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把老课文上出了新滋味。傅老师指导学生研读总理认真审阅文件的语句:“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和“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似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盏台灯如此而以。”两句。老师先让学生抓住其中感受最深的词体会后,为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老师引导学生潜心读文,看看文中怎样介绍总理办公室极其简单,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让学生思考:“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句,体会“如此而已”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这座高大的宫殿似的房子原来是谁住的?里面应该有什么?现在成为新中国总理的办公室后,却是怎样的?一国的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摆什么?但我们总理的办公室却是怎样的?这样层层紧逼,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傅老师能从品读句子“他一句一句地审阅……”中,使学生理解周总理这个人,又从“审阅和浏览”这两个关键词中使学生理解周总理这个人,感悟到了文章的中心:周总理是一个工作认真、平易近人、生活俭朴、品德高尚的的人。最后傅老师又通过引领学生反复读这个句子,给学生留下了语言的同时更深的了解了周总理这个人。
三、以读代讲,突破难点。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傅老师用过渡语:作者何其芳和我们一样,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在回来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想,会是什么心情呢?学生回答:激动、自豪、爱戴等词,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反复朗读。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对总理有了较深的了解,对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感情处理就水到渠成。
四、善于利用资料,拓展延伸
在课堂学习中,傅老师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研读时,相机进行了一些补充拓展:出示(PPT)周总理身患重病期间的工作日程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描绘的只是总理一夜的工作,但每一天,每一个夜晚总理都是这样不辞劳苦的工作的,使学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得以升华,并在“此时此刻,你想对总理说些什么”的说话练习中得到体现,在课文最后一段的朗读中得以迸发,突破了难点,使这种情感达到高潮。
以上只是我个人肤浅的看法,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向更多的老师学习。谢谢!
六年级语文评课稿集合2
因为流感,六(3)班的学生放假了,邀请南飞的雁到我们六(5)班上了一堂教研课。看得出,南飞的雁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也很有激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自然、流畅。听课以后,大家都很高兴。尤其是我们六(5)班的孩子又拥有了一堂幸福语文课的体验与记忆,想到这,我甚至有点“嫉妒”南飞的雁了。更为高兴的是,我感到“流感”没有挡住我们教研的步伐,通过教研活动,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幸福教学生活。以下文字为昨天听课后的点滴感受。
一、执着的朗读指导。
我一直非常羡慕六(3)班学生的朗读,真是入情入境、声情并茂;而我们六(5)班,虽然也有个别学生朗读水平较高,但是集体读书,总是拖拖拉拉、平平淡淡,常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虽然也曾化大力气纠正,但总感回天乏术。在学习“外洞”这一段时,南飞的雁先让学生找词句体会到外洞的“大”,然后就请学生朗读,读出外洞的“大”。一开始学生读得不够好,提醒后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她就进行了动情的范读,然后再请学生读,果然大有长进。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但是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总是半途而废,缺少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巧妙的思维点拨。
这堂课采用的是“顺藤摸瓜”的教学思路,即按照写作顺序(游览路线),体会双龙洞的特点。在教学“孔隙”这一段时,南飞的雁让学生换位思考:双龙洞的管理人员如何写“游客须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阅读感悟后写下的文字,其实就是“思维的结晶”。课堂上有一位学生的发言让人忍俊不禁:游客不得携带重物。这样的“提醒”课文中并未涉及,但又是合情合理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是入情入境的,教材在学生的眼中就有了鲜活的生命。
三、有效的语言训练。
学“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这项工作总体来说做得还是很不够。语文课堂上充斥着的是繁琐的分析,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课堂效率的低下由此形成。在教学“内洞”这一段时,南飞的'雁先让学生观看了令人惊叹的石钟乳、石笋图片,然后请学生以“这些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形态变化多端。”为中心句描写内洞奇观。学生的想象很丰富,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
四、适时的写法指导。
“读写结合”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教学接近尾声,南飞的雁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找出描写泉水的句子,并将溪水流淌的路线与游览路线相对照,学生终于明白本文“明暗结合、双线并行”的结构特色。然后,进行写法总结,并布置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实现写法的迁移。
六年级语文评课稿集合3
借语文组活动,我有幸看了一节王老师上的《两小儿辩日》的录像,感触颇深。我想从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王老师的教态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这节课可谓是设计精巧,丝丝入扣。课堂初始有预设地指名听写关键词:盘盂、探汤、车盖、温温凉凉。这四个词是两小儿各自论点的核心,王老师一开始就用“指名上黑板默写”这种平实却非常有意义的方式,直接从课文中精练出这几个词,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直奔重点,也为后面课堂节奏的'紧凑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课中,王老师在与学生共同分析两小儿辩论的合理性时,大量运用了朗读。其中王老师的倾情参与让我大为敬佩。为了让学生领会两小儿“辩”日,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王老师先请了两组学生上前有感情朗读,后又亲自参与到孩子们的朗读之中,用语速、声调、神态、动作这一系列的直观表现,让学生深刻而真实地认识了什么叫做“辩论”。此举引来当时听课者的热烈鼓掌,而我也在钦佩之余深深感悟到,当我们拿着语文书,一句一词一字地分析应该用这样那样的语气,用一个又一个模糊、虚幻、不易把握的形容词时,为什么不能像王老师那样主动参与其中,也倾情投入一回,而不是做秀般地范读一次呢?
在课的尾声,王老师在学生的感悟之上,提炼出一个“智”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这时学生的认知又一次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纵观全课,王老师没有用到一样现在“公开课”“展示课”上每每必现的“多媒体”“现代技术”。但这堂课却处处显示出了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然而,在这种自然之后,我体会到了一种厚重的,踏实的,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想,这对于那些整日面对着学生,已有些无奈的部分教师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来说说王老师的教态。王老师整堂课,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前倾上身,侧耳倾听的姿态。也许这种姿态看上去平常随意,但从这种姿态中,我看到了王老师的专注、认真,还有就是对学生的尊重。
想想我们这些站在讲台上的普通老师,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王老师那种姿态面对学生的。因为我认为这种姿态不只是外在的样子,更重要的应该是深藏在内心的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也让我认识到,与大师比起来,我还有哪些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我盼望着新的一次语文组活动,盼望着能多向这些大师级的老师们学习。
六年级语文评课稿集合4
一、思路清晰
整堂课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从课堂导入到课后小练笔,整个过程非常流畅,教学条理非常清楚。
二、重点难点突出
文中几次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请学生划一划,读一读,并且想一想每次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除此之外,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中的残疾青年具有怎样优秀的品质,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难点。
三、注重基础知识学习
课堂中,教师不仅示范正确的读音,让学生手写容易写错的字,有助于学生记忆和书写生字。另外,毛老师对一些成语和词语进行了释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点是非常成功的。
四、给足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体会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老师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给学生一个静思默想的空间。阅读,本来就需要一个沉思和静默的环境,毛老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将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当然,教师也做到了在一旁巡视,并给个别学生提供帮助。
五、注重辐射式概括
本文的重点人物是残疾青年,在分析完残疾青年的'品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将一个人的美好品质,延伸为一群人的品质,包括文中的父亲和碧云,他们代表了一个优秀品质的群体。
六、安排课堂小练笔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朗读的时候,正是与主人公心灵相通的时候。此时,设计一个小练笔,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即感记录下来,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和班级同学一起分享,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
不足之处:
学生的朗读语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粗糙,感悟出来的感情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没有通过朗读很好的体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课可进行范读,让学生多读多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