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语文教案 古诗 年级

管理员

摘要: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竹枝词”文学特色,了解双关修辞手法,体会本诗中谐音双关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探究本诗“谐音妙用”、“画面优美”、“乡土味浓、雅俗共赏”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双关修辞手法,体会本诗谐音双关表达的作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三峡民歌视频)刚才看到的是三峡地区的一些民歌,其实在古三峡一带还有一种民歌,这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后来有文人非常喜欢,于是就仿照这种民歌形式填写了很多词,后来就演变为一种新文学形式,叫竹枝词。

  (播竹枝词概念幻灯片)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民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唐代诗人刘禹锡将竹枝词翻作新词,发掘升华为一种著名的诗歌载体,从而将“竹枝词”推向了艺术顶峰,盛行于世。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刘禹锡写的《竹枝词》。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播刘禹锡简介幻灯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了解其基本意思

  1、师范读(播竹枝词诗歌幻灯片)

  2、生齐读

  3、生互相交流,明确诗意

  4、师具体解读诗意

  (过渡:刚才翻译过来,发现很多同学很有疑惑,这首诗既然是情诗,但后面一些句子实在让人捉摸不定,怎么又写了天气了呢?这个就涉及到本诗的一个特色,谐音双关,下面我们来详细探究)

  四、审美探究

  1、谐音妙用

  (1)关于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A、语义双关: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1)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2)。方(3)拔一根,猴不胜(4)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选自《笑林》)溥仪登基

  B、谐音双关: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

  六、七、八、九,没食(十)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结婚送梨,意离婚之意,送东西别送钟,意送终之意,意即逝世。

  (2)分析本诗双关妙处

  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就是每年的端午前后,正是江淮入梅时,接下来将是一个月左右雨不止的日子,所谓黄梅时节家家雨,这个时候应该是农历的五月)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东方女性的含蓄美,不像现在有些歌里唱的“死了都要爱,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

  拓展:刘禹锡的竹枝词,用晴的谐音暗喻“情”。大概这也是一首较早的谐音竹枝词,后人在写男女恋情上常常用这种方法表达,甚至将一些方言、歇后语也入了诗。如元人倪瓒有一首竹枝词:

  心愿嫁郎郎不归,不及江潮不失期。

  踏尽白莲根无藕,打破蜘蛛网费丝。

  婚期快要到了,然而未过门的丈夫还没回来,这位少女带有迷惘埋怨的心情,做了三个比喻。说丈夫该回来不回来,不如江潮那样如期;说踏尽白莲池也寻不到藕(偶的谐音),说打破蜘蛛网费了丝(思的谐音)。这后一句可能是当地的歇后语。

  (3)体会诗意,分批朗诵

  找4个同学(2男2女),配乐朗诵并点评

  (过渡:同学们的诗歌把老师仿佛又带到了美丽的柳叶湖边,看,春风里,如丝如梦的柳条下,一个头戴金钗,双眼含笑,手挽着竹篮在湖边洗衣服的漂亮姑娘。她突然痴情地望着湖那边……)

  2、画面优美

  放歌曲MV《竹枝词》,并在视听感受中想像美好的画面,并让学生思考五分钟,写下一个美景片断(写意境散文,绘心中梦想)

  请同学念自己写的片断,并作点评。

  师出示一个片断:

  春光融融的岸边,青青的杨柳枝儿随着春风荡漾,不时轻抚过平静的江面。悠悠的听到江上的阿哥在唱着歌儿,如痴如醉!东边是阳光万里,西边确是春雨绵绵,说不是晴天吧,可却有太阳!

  3、雅俗共赏,乡土味浓。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这首诗,就吸取了巴土民歌的精华,我们可从土家族流传已久的情歌中,找到它的原始形态。土家族情歌有一首是这样唱的:

  你看天上那朵云,又像落雨又像晴。

  你看路边那个妹,又想恋郎又怕人。

  这两者相比,形式一样,内容相近,但仔细品味起来,自有文野之分,雅俗之别。竹枝词正是以俗为特色。历代许多优秀的竹枝词恰恰是淡语中有味,浅语中有情,俗语中含雅。

  五,复习诗歌,赛诗读诗

  小结: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对竹枝词这一文学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赛诗读诗的活动。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高适《别董大》

  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友情诗句

  慈母手中线,……孟郊《游子吟》

  遥知兄弟登高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师北定中原日,……陆游《示儿》

  --亲情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诗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2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篱、疏”的识记,“追、烧”的书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草》,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草?小草在一年当中有什么变化?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草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3、看古诗课件,初步感知。

  二、自主学习

  1、按照自学方法四步骤预习古诗。

  2、检查自学情况。

  ◎个别读,正音。

  ◎个别读,比比谁读准、读通、读顺了。

  ◎齐读

  ◎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全班交流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如:“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指草长得很茂盛。

  ◎如“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随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枯、荣”是一对反义词,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尽”可用箭笔画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2、朗读指导

  3、情境背诵

  我们来做个游戏,你放学回家把这首古诗背给家人听,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师生情境表演

  ◎生生之间互演。

  ◎齐背古诗

  4、小结

  四、比赛背诵

  五、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自主试写“未、店、枯、荣、菜”,评价再写

  3、教师指导书写“追、烧”。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枯木逢春枯树光荣

  2、听写:未来追赶枯树烧火光荣洗菜青菜店门

  3、背诵古诗《草》

  4、我们接着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介绍杨万里。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1、个别读,正音。

  2、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疏疏、未、走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1、认读生字住宿徐徐篱笆稀疏未来

  2、赛读古诗(师读——生读——小组读)

  五、畅谈发现

  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小结: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教师指导书写“徐、宿”。

  3、学生抄写生字。

  八、迁移使用,拓展想象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教师作业布置: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3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诵读引入

  1、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教师范读

  5、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6、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自由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理解“千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二)后两行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描写什么呢?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组交流(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三)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五、拓展延伸

  师: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看屏幕齐读古诗: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六、作业

  背诵《江南春》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

  寺庙多  忧国忧民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4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诗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母爱。

  2.学习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游子吟》歌曲录音,课文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伟大而平凡的爱,这种爱无时无刻地萦绕在我们的周围。对,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你能从日常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父母是怎样关爱你的吗?(学生畅谈)

  2.解题。

  游子吟:古时歌曲的名称。这首诗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

  3.简介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成功。直到45岁才中进士,一生贫困穷寒。

  二、自读诗文,扫清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读全诗,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多种方式理解诗句意思,并找出不懂的词。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三、细读诗文,理解意思。

  1.解题。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吟:轻轻地哼唱。

  2.逐字逐句理解。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①指名读诗。

  ②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慈:和善。衣:衣服。

  ③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线:穿针引线。

  ④指名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慈祥的母亲穿针引线,儿子要出门远行,赶紧把衣服缝好。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临行:快要走的时候。

  密密:细细密密。

  归:回来。

  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诗句作出解释,说明。

  意恐:生怕,担心。

  迟:晚,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

  ④指名读诗,并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临走前,母亲还在细细密密地缝着。生怕儿子在外迟迟不能回来。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你对诗句的理解。

  寸草:小草。这里指游子。

  三春晖:这里指慈母的恩情。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晖:阳光。

  ③教师补充解释。

  言:说。寸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儿女的心意。

  报:报答。报得:报答得了。

  心:赤子的'心。

  ④指名读诗句,说出这句诗的意思。

  谁说那小小的草儿赤子的心,能报答得了阳光母亲的恩情。

  3.指名读全诗,两人互说诗句的意思。

  4.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手中线”“密密缝”)(年迈的母亲手中那一针一线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5.教师小结:这句不仅写出了慈母为将出门远行的儿子细针密线地缝制衣服的动作神情,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真挚感人。

  6.齐读最后一句,这里把阳光、小草分别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里把小草比作儿女的心意,把阳光比作母爱。比喻意味深远。)

  四、听录音,看画面,写想象文。

  1.播放《游子吟》的歌曲录音,展放课本中的插图。请学生想象一位母亲在儿子即将出门远行前,借着灯光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

  2.同学相互交流。

  五、作业

  1.背默两首古诗。

  2.搜集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记录在作业本上。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5

  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②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3、情感目标:

  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资料。

  学习方法:

  读中感知、感悟、体会。

  学习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开课

  老师渲染氛围:今天老师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第一首《示儿》

  1、自学。

  ①自由轻声读几遍诗句,思考能读懂诗中哪个词语或诗句。

  ②再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诗,看又能读懂哪些内容。

  比如:

  a、可以结合文中注释,抓住重点词去读诗。

  b、也可以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去读诗。

  C、更可以同桌商量着去读诗。

  2、汇报。

  告诉老师你读懂了那些内容。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3、探究:

  ①引导再读诗句,质疑。

  ②分小组讨论,探究疑点。

  ③学生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小结。

  板书:不见示儿九州同告知

  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呵!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

  ②背诵诗句。

  过渡:我国有许多这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唐代就有一位被称为“诗圣”的爱国诗人杜甫,他一生忧国忧民,在听到祖国重归统一时,欣喜若狂,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投影显示诗)

  三、学习第二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读诗:

  自由多读多体会,如果发现有不明白的词句可以问同桌、前后排同学或老师。

  2、学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一步学习这首欢快的诗。

  比如:

  a、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练习表演读,加上适当的动作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b、爱讲故事的同学可以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与自己的体会练习描绘诗句的情景。

  c、擅长表演的同学可以找伙伴合作,去练习表演。

  d、如果还有更好的学习方法自然都可以试一试。

  3、悟诗:

  分别展示学习方法、结果、体会。

  4、诵诗:

  ①放声自由朗读。

  ②带上愉快的心情背诗。

  四、总结。

  1、建议学生通读两首诗,去探究两首诗的异同。体会两位诗人抒发感情之同,表达方式不同,一悲一喜。

  2、教师及时肯定,强调学习重、难点。

  五、结课。

  陆游流传至今的诗就有9千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也约1千4百多首,除了我们学过的,同学们下课后,还可以再去搜集、阅读、品味、欣赏;另外建议我们班委可以设计一次《古诗朗颂会》或《古诗书法比赛》;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诗多;

  朗读的最有感情,书法最漂亮。有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