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1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背诵这首诗
(八)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附:板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2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诵读引入
1、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教师范读
5、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6、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自由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理解“千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二)后两行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描写什么呢?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组交流(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三)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五、拓展延伸
师: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看屏幕齐读古诗: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六、作业
背诵《江南春》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
寺庙多 忧国忧民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3
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②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3、情感目标:
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资料。
学习方法:
读中感知、感悟、体会。
学习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开课
老师渲染氛围:今天老师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第一首《示儿》
1、自学。
①自由轻声读几遍诗句,思考能读懂诗中哪个词语或诗句。
②再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诗,看又能读懂哪些内容。
比如:
a、可以结合文中注释,抓住重点词去读诗。
b、也可以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去读诗。
C、更可以同桌商量着去读诗。
2、汇报。
告诉老师你读懂了那些内容。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3、探究:
①引导再读诗句,质疑。
②分小组讨论,探究疑点。
③学生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小结。
板书:不见示儿九州同告知
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呵!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
②背诵诗句。
过渡:我国有许多这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唐代就有一位被称为“诗圣”的爱国诗人杜甫,他一生忧国忧民,在听到祖国重归统一时,欣喜若狂,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投影显示诗)
三、学习第二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读诗:
自由多读多体会,如果发现有不明白的词句可以问同桌、前后排同学或老师。
2、学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一步学习这首欢快的诗。
比如:
a、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练习表演读,加上适当的动作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b、爱讲故事的同学可以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与自己的体会练习描绘诗句的情景。
c、擅长表演的同学可以找伙伴合作,去练习表演。
d、如果还有更好的学习方法自然都可以试一试。
3、悟诗:
分别展示学习方法、结果、体会。
4、诵诗:
①放声自由朗读。
②带上愉快的心情背诗。
四、总结。
1、建议学生通读两首诗,去探究两首诗的异同。体会两位诗人抒发感情之同,表达方式不同,一悲一喜。
2、教师及时肯定,强调学习重、难点。
五、结课。
陆游流传至今的诗就有9千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也约1千4百多首,除了我们学过的,同学们下课后,还可以再去搜集、阅读、品味、欣赏;另外建议我们班委可以设计一次《古诗朗颂会》或《古诗书法比赛》;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诗多;
朗读的最有感情,书法最漂亮。有兴趣吗?
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竹枝词”文学特色,了解双关修辞手法,体会本诗中谐音双关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探究本诗“谐音妙用”、“画面优美”、“乡土味浓、雅俗共赏”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双关修辞手法,体会本诗谐音双关表达的作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三峡民歌视频)刚才看到的是三峡地区的一些民歌,其实在古三峡一带还有一种民歌,这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后来有文人非常喜欢,于是就仿照这种民歌形式填写了很多词,后来就演变为一种新文学形式,叫竹枝词。
(播竹枝词概念幻灯片)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民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唐代诗人刘禹锡将竹枝词翻作新词,发掘升华为一种著名的诗歌载体,从而将“竹枝词”推向了艺术顶峰,盛行于世。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刘禹锡写的《竹枝词》。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播刘禹锡简介幻灯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了解其基本意思
1、师范读(播竹枝词诗歌幻灯片)
2、生齐读
3、生互相交流,明确诗意
4、师具体解读诗意
(过渡:刚才翻译过来,发现很多同学很有疑惑,这首诗既然是情诗,但后面一些句子实在让人捉摸不定,怎么又写了天气了呢?这个就涉及到本诗的一个特色,谐音双关,下面我们来详细探究)
四、审美探究
1、谐音妙用
(1)关于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A、语义双关: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1)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2)。方(3)拔一根,猴不胜(4)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选自《笑林》)溥仪登基
B、谐音双关: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
六、七、八、九,没食(十)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结婚送梨,意离婚之意,送东西别送钟,意送终之意,意即逝世。
(2)分析本诗双关妙处
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就是每年的端午前后,正是江淮入梅时,接下来将是一个月左右雨不止的日子,所谓黄梅时节家家雨,这个时候应该是农历的五月)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东方女性的含蓄美,不像现在有些歌里唱的“死了都要爱,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
拓展:刘禹锡的竹枝词,用晴的谐音暗喻“情”。大概这也是一首较早的谐音竹枝词,后人在写男女恋情上常常用这种方法表达,甚至将一些方言、歇后语也入了诗。如元人倪瓒有一首竹枝词:
心愿嫁郎郎不归,不及江潮不失期。
踏尽白莲根无藕,打破蜘蛛网费丝。
婚期快要到了,然而未过门的丈夫还没回来,这位少女带有迷惘埋怨的心情,做了三个比喻。说丈夫该回来不回来,不如江潮那样如期;说踏尽白莲池也寻不到藕(偶的谐音),说打破蜘蛛网费了丝(思的谐音)。这后一句可能是当地的歇后语。
(3)体会诗意,分批朗诵
找4个同学(2男2女),配乐朗诵并点评
(过渡:同学们的诗歌把老师仿佛又带到了美丽的柳叶湖边,看,春风里,如丝如梦的柳条下,一个头戴金钗,双眼含笑,手挽着竹篮在湖边洗衣服的漂亮姑娘。她突然痴情地望着湖那边……)
2、画面优美
放歌曲MV《竹枝词》,并在视听感受中想像美好的画面,并让学生思考五分钟,写下一个美景片断(写意境散文,绘心中梦想)
请同学念自己写的片断,并作点评。
师出示一个片断:
春光融融的岸边,青青的杨柳枝儿随着春风荡漾,不时轻抚过平静的江面。悠悠的听到江上的阿哥在唱着歌儿,如痴如醉!东边是阳光万里,西边确是春雨绵绵,说不是晴天吧,可却有太阳!
3、雅俗共赏,乡土味浓。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这首诗,就吸取了巴土民歌的精华,我们可从土家族流传已久的情歌中,找到它的原始形态。土家族情歌有一首是这样唱的:
你看天上那朵云,又像落雨又像晴。
你看路边那个妹,又想恋郎又怕人。
这两者相比,形式一样,内容相近,但仔细品味起来,自有文野之分,雅俗之别。竹枝词正是以俗为特色。历代许多优秀的竹枝词恰恰是淡语中有味,浅语中有情,俗语中含雅。
五,复习诗歌,赛诗读诗
小结: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对竹枝词这一文学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赛诗读诗的活动。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竹枝词>
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高适《别董大》
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友情诗句
慈母手中线,……孟郊《游子吟》
遥知兄弟登高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师北定中原日,……陆游《示儿》
--亲情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