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 ……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记号笔、磁铁、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纸12张。
学生准备:一把剪刀、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纸盒及课本第123页上的图形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我们课前先来欣赏一首古诗好吗?出示古诗,全班齐读。
一、激趣导学
1、出示中秋节商店的图片。
师:瞧,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商店里卖什么的特别多?(月饼)王老师也想买个月饼礼盒送给家里的老人。
(出示)从数学的角度看,漂亮的包装盒是什么形体的?(长方体、正方体)
2、师:它是怎么做出来的?你知道吗?(出示各种展开的盒子)
(出示课题)。
二、探究解决
(一)初步感知正方体展开图
1、学习例题,出示正方体,依次说出相对的面。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剪。
将剪好的展开图放在实物投影上。
问:观察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左右两个面有点像你头上的哪个部位?(两只耳朵)
2、师:这两只耳朵还可以长在哪儿?
师问:想象一下这两个图形沿虚线折叠能围成正方体吗?怎么想的?(出示不对称的图形。)
出不在同一边了,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先确定下面,然后在脑海中想象,依次确定后面、上面、右面、下面、左面、前面。
师小结:今后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边想象边标注的方法。(板书:想象、标注)
(二)、深入认识展开图的规律
1、师:刚才的正方体是按规定的棱展开的,你能沿着其他棱把正方体展开吗?请你用自己动手试试。
活动提示:1、沿棱剪开,不能剪散。2、如果你的展开图黑板上没有,请贴上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展开图有没有重复?将翻转后和旋转后重复的展开图去掉。
师:请同学们数数,一共发现了多少种展开图?
2、面对这些无序的.展开图,让我们给它分分类好吗
学生汇报,板书共分四类的方法。
3、找规律记忆的方法。
4、火眼金睛试一试
5、判断(抢答)
(三)长方体展开图的学习
1、出示: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并与同学交流。
要求:展开后交流一下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
引导总结。
长方体展开图也有11种,出示。
三、拓展延伸
1、"练一练"。
学生打开书独立完成。
2、练习题
(1)出示要求:先想象,后标注,再验证。
(2)学生独立完成。
(3)介绍看互相垂直的棱的方法。
3、思考题:小壁虎的难题
4、欣赏展开的美
其实,许多的立体图形都是可以展开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四、总结升华
出示全课总结让学生说一说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2
第3单元分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37页例4及练习八的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难点: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1”。
⑴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⑵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3/5;
⑶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⑷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2/3。
2、填空
⑴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3,总只数×2/3=();
⑵男生人数的2/5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5=();
⑶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请写出它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4、请把上题改为一道除法应用题。
5、自学教材37页的内容。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说一说占体重的.4/5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根据题意判断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请结合自己画的线段图分析解答。
①4/5是哪个数量的4/5?以哪个数量为标准把它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②哪个数量占体重的4/5?换句话说,体重的4/5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数量关系式表示?
③要求这个儿童的体重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A、用方程的方法
B、还可以用算术方法
3、比较例1和自学题(小组讨论)
①这两道题在结构上的异同点,相同点:题中给出的数量(),数量间的关系也();不同点:已知条件和问题不同。
②这两道题在解法上的异同点,相同点:都要先确定单位“1”;不同点:自学题中的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算;例1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解答。
③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A、要认真审题,确定好单位“1”.
B、分析它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C、正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D、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方法并解答。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完成37页“回顾与反思”。
2、文字题
⑴56米的是多少?
⑵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
3、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钢笔的价格是多少元?
4、练习八的1-5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3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
一、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
2、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张大爷他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99页最下面的一句话:“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就是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给国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储蓄到期时,张大爷实际领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师总结利息的利息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
(1)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个人汇报
四、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9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确定单位,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找出单位。
2、(1)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
(3)学生分析教师板演线段图。
3、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动一下。分析解答。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条件?(有,都已知吃了这袋大米的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后者已知还剩的重量,求这袋米的重量。)
(3)我们把这道题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应从哪个条件入手找单位
(4)谁来分析这个条件?
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板演线段图。
(5)上道题是已知单位1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这道题呢?谁能把条件和问题标在图上?
生在黑板上画出。
(6)对比两道题的线段图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条件和问题互相转化了。)
(7)无论谁为条件,谁为问题,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变了吗?(没变)
(8)说一说上题在解答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总重量-它
(9)现在买来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
(10)试着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①生口述:
答:买来大米40千克。
②买来的重量还剩几分之几=还剩的重量。
③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你认为这两道题实际上什么相同。
数量关系相同。
④解答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单位已知,可根据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解答;单位未知,可用x代替,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⑤出示例7。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图分析解答。
a、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
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
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为什么?
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
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
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
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a、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b、反馈提问
c、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四)巩固反馈。
(1)课本第74页1题。
(2)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5
一、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安排,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学生明确了“增产百分之几”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增产百分之几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班内交流
方法一:
7-5.6 = 1.4(吨)1.4 ÷ 5.6 = 0.25= 25%方法二:
7 ÷ 5.6 = 1.25= 125%
125%-100% = 25%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2/
9+2/
9+2/
9=6/
9=2/
3(个);
(2)2/
9×3=6/
9=2/
3(个);
(3)3×2/
9=6/
9=2/
3(个);
(4)3个2/
9就是6个1/
9就是6/
9,再约分得到2/
3(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2/
9个,3个人就是3个2/
9相加。
生2:3个2/
9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2/
9×3。
提出质疑:3个2/
9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2/
9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2/
9×3=2/
9+2/
9+2/
9=6/
9=2/
3(个)。
生2:2/
9×3=6/
9=2/
3(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1/
9。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1/
2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1/
4表示求12 L的1/
4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3/
10,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3/
10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3/
10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复习旧知导入,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分别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说出解决后两个问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再通过尝试练习和交流,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归纳的素材,最终导出此类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的环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对两种不同算式的分析比较,抽象出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异中求同,进而深化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算式3/
16+3/
16+3/
16+3/
16可以列成_________× _________,表示;或者表示_________;
也可以列成_________ ×_________,表示。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比较练习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2/
11,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2/
11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你能编写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吗?
3、拓展练习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6/
7 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谁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a/
b×c=ac/
b,其中a,b,c均为整数且a≠0。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25页“练习与应用”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来说说它们的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时要用到这些知识?下面这几道题中哪些知识的应用?
1、做练习与应用的第7题。
(1)学生读题,讨论:这两个问题分别求的什么?
(2)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集体评讲。
2、做练习与应用的第8题。
(1)学生读题,获取题中已知信息。
(2)说说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3、补充练习。
(1)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硬纸盒,棱长4.5厘米,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它的容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汽油桶,高0.5分米,底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做这个汽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如果每升油2.5元,这桶汽油价值多少元?(桶的厚度忽略不计)
(3)把一个棱长60厘米的正方体钢材,锻造成横截面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长方体钢材长多少米?
以上各题,学生读题后各自练习,集体评讲。
4、完成思考题。
先让学生思考: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三面涂色?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二面涂色?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一面涂色?
然后再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去数一数,算一算。
二、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做题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9、10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8
设计理念:
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生活中有关打折优惠措施的基础上,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情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辩证、全面地思考、对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了解生活中有关打折优惠措施的基础上,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策略。
教学难点:
1、多种方案的计算。
2、合情推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打折计算方法。
1.谈话导入。
2、为学生创设到快餐厅看菜单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合算的角度选择套餐。
出示,如下图。
A套餐
原价:12.5元
现价:10.00元
B套餐
原价:11.8元
现价:10.00元
C套餐
原价:10.80元
现价:10.00元
(1)如果你去吃快餐,你选哪一种最合算?为什么?
(2)A套餐相当于打几折?
(3)B套餐也打8折,应付多少元?
二、分析比较,初用打折技能。
实际生活中的打折多种多样,要反复计算、比较,才能够选择出最好的购买方法。
1.创设情境。
现在许多餐厅可以自己带饮料消费,餐厅的饮料可挺贵,要想合算我们不妨去超市逛一逛,买一些饮料再去吃饭。
甲商场 买大送小
乙商场 一律九折
丙商场 满30元一律八折
2.了解超市的优惠政策。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些优惠措施的?
生:买大送小就是买一瓶大的送一瓶小的,前提是必须买大瓶的饮料。
打九折就是买100元钱的饮料现在只要付90元钱。
满30元打八折就是买饮料的总价必须达到30元才能打八折,不到30 元不打折。
3.据情购物。
谁能帮老师做购物小参谋,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计算价格并判断去哪家超市更合算。
200ml
每瓶2元
每瓶10元
1200ml
出示饮料图片 :
(1)如果我很渴,想先买1小听饮料尝尝,谁能帮我算一算到哪家商场买合算?为什么?
生:选择乙商场买合算,因为去甲必须买大才能送小,去丙不满30元,仍需按原价购买,所以到乙合算。
(2)如果我知道这种饮料很好喝,想买2小听喝,再买2大瓶回家喝呢?需要多少钱?
生:到甲商场购买合算。
(3)如果这种饮料太好喝了,我想给家人和朋友也买点儿,买4大瓶和5小听饮料呢? 1大7小呢?你需要算几次才能有答案?
生:到甲商场 10×2=20元
到乙商场 10×2+2×2=24 24×0.9=21.6元
到丙商场 10×2+2×2=24
到甲商场 10×4+2×(5-4)=42(元)
到乙商场 (10×4+2×5)×90%=45(元)
到丙商场 (10×4+2×5)×80%=40(元)
到甲商场 10+(7-1)×2=22(元)
到乙商场 10+2×7=24(元) 24×90%=21.6(元)
到丙商场 10+2×7=24(元)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讨论,你有什么学习体会?(知道了买不同数量的商品,不同的促销手段会有不同的结果,需要我们计算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把数学学活用活。)
三、 合作学习,合情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李阿姨家到三个商场的示意图
A人民商场 “满100元减30元”
B超市 购物满100元打9折 满200元打7折。
C百货大楼 全场7折
看广告,李阿姨想买一件210元的羊毛衫,应该到哪家商店去买呢?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
2、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里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争论)
生: 人民商场 210-60=150(元)
超市 210×0.7=147(元)
百货大楼 210×0.7=147(元)
合情思考:从家到购买地点的远近,也应该是考虑的因素。当价钱差不多时,节约时间,节约购买成本,是决定怎样购买的关键。)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略。
课后延伸:
在购物中还有许多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相信同学们今后更能聪明、理智的购物,也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给妈妈做个参谋。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 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x(个);(2)x(个);(3)x(个);(4)3个x就是6个x就是x,再约分得到x(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x个,3个人就是3个x相加。
生2:3个x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
提出质疑:3个x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x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的意义。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数的关系,能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生:课前了解有关商场打折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师:每到周末、节假日,我们总会看到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手段,你知道哪些促销手段?(学生结合经验自由回答,教师用课件出示打折的情境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折扣”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课件出示)
1、理解折扣的意义。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数的关系,能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2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出示)认真看课本第97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
1、什么是打折扣?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2、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3、160×(1—90℅)中1—90℅求的是什么?你还会用别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
1.填空。
(1)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出售,也就是降价()%;打七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出售,也就是降价()%。
(2)某种商品实际售价是原价的95%,也就是打()折出售;某种商品降价30%出售,也就是打()折出售。
(学生口答)
2.课本第97页做一做
(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依次进行更正)
(二)讨论
1、看百分数,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小结: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统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一般情况下,不把折扣写成十分之几的分数形式。
2、看三道算式,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3、看计算过程和结果,认为对的举手。
4、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更正错题。
5、议一议:原价、现价、折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解决求折扣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现价=原价×折数(“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关键是要先理解折扣的含义,再运用分数应用题的觖题方法来解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折扣的知识,意义是什么?该怎样计算呢?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七、当堂训练
作业
1、填一填
(1)下列折扣化成百分数各是多少?填在()里。
九五折()% 七折()%八八折()% 五折()%
(2)一种商品现在打八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
2、妈妈给小强买了一套运动服,原价120元,现在打七五折出售,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板书设计:
折扣
1、折扣的意义: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统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2、折扣的计算方法:原价×折扣=现价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的轴对称特性。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3、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用圆设计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轴对称的物体,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特点。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你能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能画多少条?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过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导入:我们可以利用圆的这一特点去设计很多漂亮图案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圆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设计美丽图案——花瓣。
(1)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最上方的图片。观察思考:4个花瓣由几个半圆组成,这几个半圆的圆心分别在哪里?半径怎么找?
(2)想一想,自己尝试画一画。可参考课本第59页的步骤。
(3)交流画法。在讲述过程中要重点说出:圆心的位置在哪里,是如何找到的?半径是如何找到的?学生讲述,教师在黑板上画。
小结:画图时首先要找出图中包含的各个圆或半圆,找到它们的圆心、半径。
2、设计美丽的图案——风车图。
(1)观察图案,想一想如果画这个图案,应按怎样的步骤。
(2)在小组内交流后动手完成。展示自己画出的图案,并说一说画图步骤:
①先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②分别以这4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向同一方向画半圆。
③把所画半圆涂上颜色。
3、设计美丽的图案——太极图。
指名说一说画太极图的步骤:
(1)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一条直径。
(2)分别以组成这条直径的两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画半圆。把大圆分成上、下两部分。
(3)把圆的一半涂上颜色,如图所示。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8题。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9题。
五、拓展提升
观察图案,说一说下面两个图案的画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和第10题的第1、4个图案。
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在小组内交流后再汇报。观察图案,找到各个圆、半圆的圆心和半径。观察图案,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首先要对图案进行“分解”,知道每一部分是怎么来的。难度较大,可在课下完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且体会到探索之趣,经历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体现。教学建议: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创造,以张扬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3—78页。
教材简析:
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索。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灵活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重点是将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
谈话: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根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
2.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4.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 68+4=72(公顷)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在多次交流解题步骤中,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天坛公园的面积×1/4+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并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让学生分析线段图。
[设计意图]学生是探究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这里把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你能试着用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决你们提出的“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吗?
学生独立解决。(根据学生情况,如果画图有困难,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30×7/10+30×2/15 (2)30×(7/10+2/15)
=21+4 =30×25/30
=25(处) =25(处)
6.让学生展示线段图的画法,说清解题思路。
7.点题并板书:分数应用题。
8.单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你能想到什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9.小结: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两种解题方法,将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率沟通,为后面的练习搭建了平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独立完成(第75页第2、3题。)
指生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重点说出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是针对性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数量关系要让学生反复说,目的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加以理解。
四、回归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现在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情况。
课本76页第9题。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3
第一单元 位置
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猴 山(2,2) 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3、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1~5题
第1题:
(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第2题
(1)观察棋盘,与第1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
(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
第3题
第1小题,用投影展示学生所确定的区域。
第2小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2/11 +2/11+2/11
过程要求
(1) 写出计算过程。
(2) 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 2/11+2/11+2/11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 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 2/11+2/11 = 2+2+2/11 = 6/11
2/11×3= 6/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2/11×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 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 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 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3/8×6
(1) 学生独立计算。
(2) 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 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如:
6/7×10×7==60(kg)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7/8× 7 3/4×8 1/9×3 1/2×4
5/6×5 5/18×3 27× 2/3 3/8×16
三、列式计算
1、3个5/8是多少? 2、2/3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5/6与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 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课
练习内容:练习二中的第5~10题
练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9×3/5 6/7 × 7/9 5/8 × 4/15 9/20 × 5/21
14× 3/8 15× 7/30 3/4× 2/3 1/5×5
2、计算
6/5× 5/3 1/2×4 27×5/12
过程要求:
(1) 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 集体反馈,学生评价计算过程。
(3) 着重强调约分的操作步骤。
二、专项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5~10题
1、第5题
(1) 提问各算式的意义。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分别说一说×、×、×各表示什么?结果是多少?
(2) 将结果写在书上。
2、第6题
(1)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 分别说明三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3) 列式计算。
3、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4、第8题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5、第9题
(1) 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2) 改正算式。
6、第10题
(1)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6/5× 5/3 7/25 × 15/14 3/11 × 1/2 14× 4/21
120× 5/6 5/6×24 5/6×18
二、列式计算
1、12/35米的7/10是多少米?
2、7、60千克的2/7是多少千克?
3、8/15吨的3倍是多少吨?
三、解答下列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2/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个长方体长1/2米,宽3/5 米,高5/6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练习三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下面各题
5×6+7×3 15×(34—29)—+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说一说运算顺序。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明确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2、举例说明
计算:(1/10+1/4)×4
(1) 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2)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3、尝试练习
3/5×1/6×5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选出两题,请学生进行板演,学生评价。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3/4—2/5)×200 (3/4+1/6)×2
二、列式计算
1、3/8与3/10的差的1/5是多少?
2、3/8减去3/4的1/5,差是多少?
3、2/3的1/5比5/6少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材第14页例5、例6,练习三的1、2、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2×1/3○1/3×1/2
① 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 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 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2)(1/4×2/3)3/5○1/4×(2/3×3/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3) (1/2+1/3)×1/5○1/2×1/5+1/3× 1/5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1、计算3/5×1/6×5
(1) 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3) 汇报计算过程。
3/5×1/6×5
=3/5× 5 ×1/6(问: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 3 × 1/6
=2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
抽生板演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5)试一试
2/3×1/4×3
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计算(1/10+1/4)×4
(1) 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
(3) 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1/10+1/4)×4
=1/10×4+1/4×4
=2/5+1
(4)试一试
(8/9+4/27)×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87× 3/86
(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3)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87× 3/86
=(86+1)× 3/86
=86× 3/86 + 3/86
=3+ 3/86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的1、2、4、5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
1、(5/12+7/8)×24 2、5/7×4/5×21
3、5/3×2/15×64、39×3/38
二、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初步学会画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12×1/2 3/5×7/8
2、口头列式
20的 4/5是多少? 6的2/3 是多少? 120的 4/5是多少?
(二)、教学实施
1、出示第17 页例1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图表表示数量关系,如:
?㎡ ?㎡
2500㎡
2500㎡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并板书:
2500㎡
?㎡
| | | | | |
提问:想一想,应重点抓住哪个已知田间分析?这条线段表示什么?
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1、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提问:想一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这样的2份。)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
板书: 2500× =1000(㎡) 或 2500÷5×2=1000(㎡)
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先把2500平均分成5份,再求这样的份是多少。也就是求2500的 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本书,看了 3/5,表示把( )看着单位“1”,平均分成( )份,看完的页数占这样的( )份,剩下的占( )份。
2、完成教材17页的“做一做”注意提示: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 ,这里把谁看成了单位“1”,把谁平均分成了几份?能用线段图表示吗?求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
3、完成练习四中的第2题,第3 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分数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会解答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各题
1/2×2= 2/5×3= 2/3× 1/2= 3/4× 5=
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着单位“1”。然后再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式乘法应用题。
母牛的头数是公牛的 1/3, 公牛头数的2/3 和母牛相等。
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头数的 3/4, 公牛的头数相当于母牛头数的 1/2。
小组完成,集体订正。
(二)、教学实施
1。板书:公牛有30头,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的1/3 ,小牛的头数相当于木牛的2/5 ,小牛有多少头?(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小牛的头数,就要知道哪个量?(母牛的量)母牛的头数又和哪个数量有关?(公牛的头数)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公牛的头数)崽化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母牛的头数)画多长?根据什么?表示小牛的头数的线段应该怎样画?板书:
公牛: | | | | | | | | | | |
30头
母牛: | |
小牛:
?头
3。分析数量关系:
求小牛有多少头,必须先求什么?(母牛的头数)求母牛的头数应该怎样做?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
4。列式解答: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板书:
30× 1/3× 2/5=
根据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同时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与分数的分之相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8页第4、5、9、10题,学生要说明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每一步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
(四)课堂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解答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不同点是分数连乘应用题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关键是要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比较熟练的画出线段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超市运来花生油和豆油共600桶,花生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 2/5。
(二)、教学实施
1。根据以上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数学问题:
花生油有多少桶?豆油有多少桶?豆油不花生油多多少桶?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可以一步解决?明确任务,重点研究第二个问题
2。能用图表示豆油的部分吗?板书:
“1”
花生油占总桶数的
| | | | | |
豆油?桶
600桶
3。分析数量关系;看图想想,豆油占总桶数的几分之几?求豆油的桶数就是在求什么?交流讨论得出:豆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 ,求豆油的桶数也就是在求600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列式: 600×(1 – 2/5 )或 600 — 600× 2/5
后者方法很容易理解,主要是从“总桶数 — 花生油的桶数 = 豆油的桶数”这个数量关系入手分析,也就是“和 — 一个量 = 另一个量”
5。出事例2: 明确题意:降低是指什么意思?(比原来少)减少了哪个量的 ?现在听到的声音分贝是原来噪音的几分之几?请个别学生尝试板演画线段图
“1”
原来:| | | | | | | |
85分贝
降低了
现在:| | | | | | | |
?分贝
根据线段图想到了什么?
3。分析数量关系: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该怎样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分贝是多少;还可以先求现在声音的分贝占原来声音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4。列式解答:
方法一:80 — 80× 1/8方法二: 80 ×(1 —1/8 )
=80—10 =80× 7/8
=70(分贝) =70(分贝)
(三)、深化练习
完成教材20 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五的第2、4、5、8、10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题需要两步完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准确地分析并计算出这类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回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周围分析方法,正确熟练的解决时间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 完成教材练习五第6 题,并把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连接起来。
2。 说出单位“1”及单位“1”比较量是”1”的几分之几。
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一瓶墨水已经用了 ,草莓酱的瓶数比沙拉酱的瓶数多 。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2,集体读题,理解题意,提问:“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5”是什么意思?
3。 指导学生画图
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着单位“1”?板书:
“1”
青少年: | | | | | |
75次比青少年多
婴儿: | | | | | | | | | |
?次
4。 列式解答:
借助线段图想想,婴儿的心跳次数相当于哪两部分?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相当于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多少?
方法一: 75 + 75 ×4/5 方法二:75 ×(1 + 4/5 )
请学生将这两题的解题思路完整的叙述出来。
5。 深化练习
完成教材21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五的第3、7、9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分析数量关系
小红读一本书,已读了这本书的 3/5,( )是单位“1”, 表示( ),没读的页数用( )表示。
面粉比大米多 表示( )。
(四)课堂小结
今年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然后列式计算。
课后反思:
3、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找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 土———干 吞———吴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 ) ——( ) ——( )
能根据分之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个名吗?揭示课题:倒数
(二)教学实施
关于倒数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习倒数的含义
1。 观察教材24 页的例1,归纳,总结倒数的含义,2。 举例验证:4和 1/4, 7和1/7 , 3和 1/3
4乘 1/4的积是1,所以4和1/4 互为倒数;7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就是1/7 ,所以7和 1/7互为倒数。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 特殊数:0和1 (引导学生辩论0有没有倒数,1有没有倒数,是多少?)
教师归纳板书:0没有倒数,1 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4。 学习例2——求倒数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集体订正,教师归纳,板书:求倒数的方法
5。 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24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3、4题
(二) 课堂练习
找一找下列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 10 1/2 1/10
填空
1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2/3 。
10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乘积是1 的来年各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
课后反思:
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2×6= 2/3×5= 2/5×8=
以上几道题都是分数乘整数,想想,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能说说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
口算
75 ×2/15 = 3/2 ×1/3 = 4×3/8 = 36×5/9 =
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看教材第26 页的第1题,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二)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第26 页第2题,练习七第1、4题,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三)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1、完成教材第26 页第3题,练习七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讲一讲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在计算中把什么数量看着单位“1”。教师要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是要把哪个数量当做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关系看作单位“1”,在两步计算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四)复习倒数的知识
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完成教材第26 页第4题及27 页第7题。
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能正确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4
教学内容
物体位置的确定以及路线图的描述和绘制。(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7、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北偏东、西偏南等方向的含义,熟练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熟练掌握简单路线图的绘制和描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绘制路线图并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方向吗?用方向可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2、师:怎样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同桌间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顾描述和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1)师:数对的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师:在方格内45°方向怎么表示?同桌间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明白正方形的对角线就把正方形的角分为两个45°的角。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7题。
(1)师:先读题,同桌间说一说这属于哪一类型的题及其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题的类型,回顾解题方法。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作图的规范)
(3)教师反馈学生仍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单位长度、角度的准确等)
(4)集体订正。
3、教学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1)解决第一问。
①师:要补充完整路线图,需要确定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需要确定从哪一段开始补充,确定图上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实际距离。
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画一画。(教师巡视)
③教师示范规范图示,学生修改。(绘制路线图)
(2)解决第二问。
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公共汽车返回时的路线。(点名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10、11题。(小组合作,先说一说,再画一画)
第10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
第11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课件依次出示下列题目)
2、如图,以学校为观测点。
(1)书店在学校的(西)偏(北)(30°)方向,距离是(800)m;
(2)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偏(南)(75°)方向,距离是(400)m。
3、小军要去学校,他从家出发,先向正东方向走200 m到达超市,再向正北方向走150 m到达图书馆,再向北偏东70°方向走400 m就到达街心花园,最后向南偏东40°方向走500 m就到达学校。根据描述,画出小军行走的路线示意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1、本单元的知识整体来说是不难掌握的,可以通过教材例题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层层推进,让学生感知要从方向和距离两方面确定物体的位置。而且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如图,在一块等边三角形草地的三个顶点处分别住着一只小动物。
(1)小羊在小马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2)小兔在小羊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3)小马在小羊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4)小羊在小兔的()偏()()方向上,距离是()m;
(5)小马在小兔的()方向上,距离是()m。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每个角是60°,可知以下数据,如图:
然后根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1)西北60° 20
(2)西南60° 20
(3)东南60° 20
(4)东北60° 20
(5)正东20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特殊的图形的特点得出图中的角度和长度信息,然后找准谁是参照物。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理与练习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解含有分数的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进一步认识比的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联系,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及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会对应的思想,培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感受分数除法、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获得探索实践的成功体验,并能对自己的学习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解答分数和比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
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整理与练习分数和比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用分数、比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运用分数与比的知识,开展相关探索实践活动,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探索实践的能力。
二、反复读关系句,找出单位"1"的数量,说出数量关系式。
1.黑兔只数的2/7是白兔的只数
2.一批水泥,用去了2/5 。
3.五年级期末跳高测验有3/4的同学及格
4.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9
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6
三、对比练习
第一组
1.常青湖小学修建一条塑胶跑道,计划造价30万元,实际造价是原计划的9/10,实际造价多少万元?
2.常青湖小学修建一条塑胶跑道,实际造价27万元,是原计划的9/10,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单位1的量已知与未知分别怎样列式计算。
第二组
1.芳芳有卡片56张,明明的卡片张数比芳芳少2/7,明明比芳芳少多少张?
2.明明的卡片张数比芳芳少2/7,正好少了16张,芳芳有卡片多少张?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组
1.某工厂有一堆煤,重4/5吨,用去2/3,用去了多少吨?
2.某工厂有一堆煤,用去2/3,正好是4/5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3.某工厂有一堆煤,用去2/3吨,还剩4/5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只列算式不计算)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解答过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把第一题的问题改成还剩几分之几,指名口答
以上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实际问题的特点,加深对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利于知识内化,形成解题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比软、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第四组
1.甲农场在一块36公顷的土地上种植大豆和玉米,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比是4 :5,分别求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
2.乙农场大豆的种植面积是36公顷。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比是4 :5,求玉米的种植面积。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解答过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两个部分的比是4:5,但第(1)题己知大豆和玉米总面积36公顷,对应比里两部分的和,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要按每个部分的数量是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来计算;第(2)题已知数量对应的只是比的一个部分"4",求另一个部分"5"
对应的数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要根据所求的这个数量是已知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组对比练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比的两类实际问题的特点,以及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虽然都是依据比的意义来解答,但第(1)题是典型的`按比例分配一实际问题,第(2)题可以把比转化成所求数量是已知数量的几分之几再解答,也可以根据每个数一量所占的份数进行思考。
四、提高练习
少先队员收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共60件,植物标本的件数是昆虫标本的1/2 。两种标本各收集了多少件?
引导学生转化成植物标本的件数与昆虫标本的比是1:2来计算
五、综合实践
画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3
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与宽的比是1:3。
学生自由读题,并指名说出每题中的条件。
提问:根据两题中的条件,解决问题可以怎样思考?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理解:第(1)题中面积是24平方厘米,可以列举出长和宽有几种可能,根据化简后长与宽的比是3:2,确定长和宽各是多少,再画图。第(2)题中周长是16厘米,找出长和宽的和是8厘米,再按长与宽的比是5:3,计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再画图。
学生解答,得出结论:第(1)题中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4厘米;第(2)题中的长和宽分别是5厘米、3厘米。学生根据长和宽的厘米数,在方格图中分别画出两个长方形。
集体校对,让画错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并改正。
六、总结
教学反思:
(一)注重复习方法的引导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我力图通过对比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找到它们内在的联系,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我认为数学教学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学生经过自己的练习而整理归纳出来的知识,学生理解会更深刻,记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重点引导学生用代数思维解题,与初中接轨。
分数除法应用题老教材在解题方法上是以算术方法为主,侧重于让学生找单位"1",分析"1"的量是否已知,然后根据"1"的量知道与否决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在列算式的时候,注重量、率对应分析,即用公式模式:"1"的量×分率=对应的量,或部分量÷对应分率="1"的量。而新教材中的解题方法则淡化了这种用算术解题的要求。更侧重于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侧重于用代数思想解题。注重让学生分析题中的意思,用代数思维解题即让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方程,这样思路达到了统一。
新老教材的这种不同让我觉得,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变化,不能强化学生的算术方法解题思维习惯,而应及早的引导学生叩开代数思维解题的思维大门,让学生的的思维更加开阔,更灵活,让他们的想象飞的更高更远。
(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畅所欲言。复习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开放思路,充分讨论交流。展示时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都加以鼓励,因为每一位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或鼓励都特有成就感,以后做什么练习都会乐此不彼地去完成。学生发言越来越大胆,奇思妙想不断涌现。
这一节课我由于设计问题偏多,学生交流时浪费了一定时间,达标测评由于时间不够没做,对学案要进一步的整理,合理安排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