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解读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含蓄地表现老将日暮途穷的不幸遭遇。全诗情调悲怆,感人至深。 《送李中丞之襄州》 唐/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解读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含蓄地表现老将日暮途穷的不幸遭遇。全诗情调悲怆,感人至深。
《送李中丞之襄州》
唐/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这首诗的作者中唐诗人刘长卿,大约是生活在(公元726 — 公元786)之间,字文房,汉族,宣城(属于今安徽)人。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在唐朝诗人中,刘长卿擅长五言诗,自称为“五言长城”,是一位很牛的诗人。
下面,我们先来赏析一下这首诗。对于本诗,赏析的相关文章比较多,百度百科上的讲解也很详细。这首诗的诗意其实比较简明,比较容易理解。我综合了一下这些资料,先简单的来串讲一下。
首联“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第一句中,“征南将”就是指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李中丞,如今却在流落。诗以“流落”二字起句,从眼前事写起,总领全篇感情基调。第二句写这位将军曾统率 “十万之师”,写出了这位将军当年的叱咤风云。不过这些都是过去,一个“曾”字,融入了作者的那份感慨。
颔联“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这里的罢归,不是指退休了,而是指被罢免了,至于什么原因作者没有写明。“无旧业”说这位将军的老家“襄州”,已无家业,他将无处安身,读后使人伤感。第2句“老去恋明时”,戎马一生、屡立战功的将军,只能怀念过去的“明时”。反过来理解,可以看出作者在讽刺现在朝廷的“不明”。从这里,我们隐约可以看出这位将军的罢免,不是因为其没有战功,而是因为朝廷内部政治争斗、或奸佞谗言中伤等原因。
颈联“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这两句追忆将军昔日的风采。当年,将军独镇“三边”,敌寇闻风丧胆,不敢前来,边关得以安宁。第二句 中的“轻生”,不是现在轻生自杀的意思,是看轻生死、打仗时奋不顾身的意思。这些威名和战功,将军手中的那把剑是最知道的。言外之意就是,朝廷瞎了眼,没看见。
尾联两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看着那“茫茫江汉”,想到将军昔日的战功和今日罢归,因此作者发出了“欲何之”的疑问和感慨,带着一种伤感,更带着一种愤愤不平。尾句“日暮欲何之” 这一问,既照应了首联中“流落”一词,又总结升华了本诗的情感。读后也使读者情绪起伏,触动内心的关切和思考。
这首诗以将军的流落无依起,以将军的流落无依收结,中间两联着力塑造了将军的形象和遭遇,处处暗含了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感慨。语言含蓄、结构上承接严谨,首尾呼应,确实是一首很打动人的五言律诗。
那么,古人对这首诗有什么样的评价呢?我从百度上摘录几条。看看从这些前人名家的评价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些什么。比如:
陆时雍《唐诗镜》:三、四老气深衷。
乔亿《大历诗略》:清壮激昂,而意自浑浑。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章法明练,句律雄浑,中唐佳品。
1、明朝末年的“陆时雍《唐诗镜》:三、四老气深衷。”是说诗的第3、4句句法十分老练,又蕴含很深的情感。
2、清代诗人“乔亿《大历诗略》:清壮激昂,而意自浑浑”说本诗清新豪健,情感振奋激励,而意境又很深广。
3、第3条评论清代书画家“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章法明练,句律雄浑,中唐佳品。”,很显然,这条评论是侧重于章法结构的角度评论的。其中 “句律雄浑,中唐佳品”,就是说诗句雄健,格律严谨,是中唐时期的好作品。“章法明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首诗的 “章法”明练在哪里呢?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的作者周珽,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这首诗的章法是什么,怎么“明练”的。我就根据在天下精舍里学习到的,写作律诗的一些章法,来分析一下本诗的结构。
(先插一点题外话。)现在的情况是,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解读,相关文章、书籍,在市场上多如牛毛,这些文章书籍对于我们提高欣赏水平很有帮助;而对古诗词,从写作的角度进行结构章法的解读,相关的文章、书籍却又很少,即使有章法结构的解读,也是在鉴赏的过程中,提到一两句而已。所以我今天尝试一下,从章法结构的角度来解析这首诗。
为了便于同大家交流,我就简单一些。先把要探讨的内容贴出来:
双抛格(要诀):
1、首联两句,两事双抛,并行而起;
2、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分别对应首联的两句,或分应之;
3、尾联总结。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章法是不是“双抛格”。
1、首联“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先抛出两件事情(抛出两个意思),第一句说这是一位流落的将军;第二句是说他以前曾率领过十万之师。
2、来看颔联“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这两句对应的是首联1、2两句中的那一句?当然颔联是写这位将军,现在年老了被罢归,却无处安身的情景,当然对应首联第一句“流落征南将”。承接的是“流落”一词的意思。
3、颈联“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第3联对应的是首联中的哪一句?当然对应的是首联中的第二句“曾驱十万师”。将军当年率领十万之师,镇守边疆,保得一方安宁。
4、尾联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通过将军过去的战功,与今天无故被罢免的遭遇相对比,发出了深深的感慨。作为全诗的总结,同时又与本诗的首联“流落”一词相照应。
《送李中丞之襄州》
唐/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首联双抛)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颔联对应“流落征南将”)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颈联对应“曾驱十万师”)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尾联收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首诗的章法结构是不是很明练?《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的作者周珽评价本诗“章法明练”,是很有见地的。
我们初学者写作律诗时,就可以尝试着用这种章法来进行谋篇布局。说实话,我在初学写诗时,很多时候辛辛苦苦凑出来一首诗,自己感觉还可以,就拿给高手看。高手就会指出主题不清楚、结构比较乱、脉络不清晰等等诸多毛病出来。那时候就是以为,写诗只要遵守平仄对仗就行了,根本不知道写诗还需要一定的章法。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章法不是束缚我们表达内容的条条框框,而是从前人的诗词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好的写作方法,是快速提高我们诗词写作水平的好工具、好途径。)
接下来还有一些时间,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小小的练习。
在第上一讲中,我介绍了一种和“双抛法”相似的章法结构“单抛法”。我先贴出来复习一下:
单抛法:
1、首联上句一事单抛而起下句,下句承接上句。
2、中二联或事或景,对应首联单抛之事。
3、尾联顺说,亦应首联单抛之事。
下面,我就再贴一首刘长卿的五言律诗,大家可以看看,这首诗是单抛法、还是双抛法的章法结构呢。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一、“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思乡之心,自然更切。自己与亲人又相隔千里,独自一身,伤悲之泪“潸然”而下。
二、诗人有感年华“老至”,反遭贬而“居人下”。新年伊始,天下共春,而仍滞留炎南天畔,升迁无望,故有时不我待、春归我先之感。承接的是首联的第一句“乡心新岁切”。
三、远在天畔,只能同岭猿共度朝夕,与江柳共立于风烟之中。承接首联第二句“天畔独潸然”。
四、引用贾谊被贬到长沙的事,而引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而自己很可能难以返朝廷,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这种情感,是对首联归乡心切之情的进一步深化。
这首诗,又是一种“双抛法”的章法结构。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首联双抛)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颔联对应“乡心新岁切”)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颈联对应“天畔独潸然”)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尾联收结)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章法结构的解读。这个解读只是个人的理解,与大家交流。不一定正确。比如:这首《新年作》的章法用另外一种“两句立意法”,来解读,其实也是说得通的。
两句立意法:
1、首联两句两意,并列而起。
2、中二联分应之。 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分别对应首联的两句。
3、尾联总结上六句。
大家看,用两句立意法也是能解释《新年作》这首诗的章法结构的。
双抛法、两句立意法很相似:区别仅仅在于首联,一个是首联两句并列抛出两件事,一个是首联两句并列抛出两个意思。细想一下,没啥区别。我是把这两种章法结构看成是一种的。
今天通过读中唐著名诗人,有“五言长城”之称的刘长卿的两首诗作,我们熟悉了律诗写作中“双抛法”的章法结构应用,也简单介绍了“两句立意法”的章法结构。其实在今天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是相当于复习、熟悉了一次。希望这次交流,能对与我一样的初学者,以后在提高律诗欣赏水平、写作水平方面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