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鉴赏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长卿 芙蓉山 唐诗

管理员

摘要: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鉴赏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鉴赏,供……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鉴赏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诗鉴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作于第二次迁谪的旅途中。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以寒寂清冷的暮雪山村为背景的风雪夜归图。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幅景色苍茫清寂,是静景描写。一个羁旅之人,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天黑下来了,正急于去寻找夜宿处。但是伫立四望,千山万壑在霭霭暮色的'笼罩之下,苍茫一片,远处的山腰间稀疏地横着几间茅草房。这和荒凉孤寂的景色与作者此时的长途跋涉、走投无路以及凄寂孤苦的心境融为了一体。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投宿的情况。

  在景物的描写上是由远及近,由静转动;在时间上,从白暮写到夜间。“归人”在旷野伫立四望之后,向所见“白屋”的山腰一路奔去,渐近村落时,已经是夜幕降临,风雪交加。犬听到人的脚步声,隔着柴门汪汪地吠叫,向白屋走来的是一个精疲力尽,满身披着雪花的求宿老人。一个“闻”字,既传出犬声,也表现了“归人”的惊喜之情;一个“吠”字,清脆有韵,仿佛轻轻地振动了寂静的山村,使画面由静转动,接着达到动而更静的效果。可以设想当疲惫地奔波在远乡僻壤,风雪弥漫,夜路茫茫,正急于寻村觅店之际,突然听到犬声或看到屋舍的灯光时,该是多么亲切而惊喜。一身的疲劳,只身的孤苦仿佛都被抛撒一空,急切地向前奔去。诗中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描绘了这样的意境,因此才使人如此回味无穷。

  这首诗所以感人,主要在于诗中所描绘的是诗人从他谪迁的羁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又将这种真情实感连同自己的命运一同注入画面的景色之中。使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从而将读者引入一种非凡的艺术境界,令其产生无尽的遐想。

  词句注释

  ①逢:遇上。

  ②宿:投宿;借宿。

  ③芙蓉山: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④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⑤日暮:傍晚的时候。

  ⑥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⑦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⑧柴门:篱笆门。

  ⑨犬吠:狗叫。

  ⑩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白话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创作背景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二年(777年)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刘长卿遭贬之后所作。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公元709—789年),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天宝进士。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越。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因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作品争议

  对这首诗的释义和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争论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表现在诗文的释义上,第一句“日暮苍山远”之“苍山”是特指还是泛指,“远”是尚远还是似乎更远;第二句“天寒白屋贫”之“白屋”是简陋之屋还是覆雪之屋,“贫”是稀少还是感觉贫寒;第三句“柴门闻犬吠”之“闻”是诗人闻还主人闻;第四句“风雪夜归人”之“归人”是诗人还是主人。

  其二表现在标题的理解上。以“宿”的争议为最大,多数人倾向于以“宿”为某人宿于某地解,还有人以宿为使动用法 ,作留宿或让某人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