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历史典故

管理员

摘要:

关于历史典故通用15篇关于历史典故1  历史沿革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

关于历史典故通用15篇

关于历史典故1

  历史沿革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20xx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规定,在公共服务领域中,馄饨的标准英文名为Wonton或Huntun。

  特色

  馄饨以馄饨和水饺来比较的话,馄饨皮为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或顶边长约5厘米,底边长约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饺皮为直径约7厘米的圆形。

  馄饨皮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别,等量的馄饨与水饺入沸水中煮,煮熟馄饨费时较短;煮水饺过程中另需加入3次凉水,经历所谓‘三沉三浮’,方可保证煮熟。

  馄饨重汤料,而水饺重蘸料。

  关于馄饨的历史典故

  汉朝匈奴之说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道教之说

  另有一种说法: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吃馄饨我国许多地方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评的馄饨,著名的有成都市龙抄手饮食店的抄手,其品种多种,皮薄馅嫩,味美汤鲜;重庆市的过桥抄手,包捏讲究,调料多种,蘸调料食;上海市老城隍庙松运楼三鲜馄饨,馅料讲究,薄皮包馅,味色鲜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曲曲,羊肉为馅,皮薄馅嫩,汤清味鲜等等。

  西施之说

  相传春秋战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生俘越王勾践,得到许多金银财宝,特别是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问国事。这年冬至节到了,吴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宫廷内外歌舞升平。不料饮宴之中,吃腻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悦,搁箸不食。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机跑进御厨房,和面又擀皮,欲做出一种新式点心来,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一种畚箕式的点心。放入滚水里一氽,点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献给吴王。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问话,她便随口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吴越人家不但平日爱吃馄饨,而且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还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关于历史典故2

  公元1853年的阳春三月,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南京。天王洪秀全满足于半壁江山到手,开始关门当太平天子,全心投入到金碧辉煌的“小天堂”的营造中。

  洪秀全从四十一岁进南京,到1864年6月52岁时自杀,十一年中从未迈出过京城一步。只有一次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轿出宫,去探视生病的东王杨秀清。

  那时他正值壮年,却既不指挥杀敌,也不过问朝政,搞得老对头曾国藩也莫名其妙:他在干什么呢?一句话,在他的太阳城金龙殿坐享荣华,在后宫与他的“嫔妃娘娘”们饮酒作乐去了。

  乡村塾师出身的洪秀全,虽说不上有啥出众的文韬武略,却擅长“数字化”管理,尤其表现在他对后宫妃嫔的约束上。

  洪秀全是个一夫多妻主义者,而且规定多妻制是太平天国高级文武官员的特权:“大员妻不止,无职之人,只娶一妻”。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即选美纳妃十五人。一年后至广西永安,“有三十六个女人”。

  进南京后,每做生日,部下蒙得恩就要为他献上美女六人;每年春暖花开之际,蒙得恩还要在天京十三道城门口为洪秀全选美女;后来干脆明文规定:“所有少妇美女俱备天王选用。”

  公元1861年太平军进取苏浙的时候,洪秀全又从李秀成选送到京城的三千名美女中挑出一百八十人收入天王府。天王府宫中有横直均八尺的大雕花床,干什么用的,不言而喻。

  洪秀全一共拥有多少个女人,恐怕永远难以准确统计。据一本叫做《江南春梦笔记》的书说,天王府连太监也不设,妃嫔加上服役的女官,总计有二千三百多名美女,陪侍洪秀全一个男人。

  公元1864年京城沦陷,其子洪天在被俘后的口供中说:“我现年十六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八十八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我九岁时就给我娶了四个妻子。”

  天王洪秀全的八十八个后妃,已超过了历代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当时爱好声色犬马的咸丰也只有十八个妃嫔,相比之下逊色多了。

  这八十八个后妃,一律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自己连姓名都记不住,怎么传唤享用呢?洪秀全来了个古今中外后宫史无前例的创举,数字化依次编号,于是就有了第25妻、第73妻等旷古未闻的名目。

  至于上千个如花似玉的宫女,更是比妻妾还要等而下之的备用享乐工具,所以连个数字编号都摊不上。

  洪秀全不理朝政,把精力放在了管理后宫上。他制定了许多奇怪的“数字化”清规戒律,使后宫女人终日生活在非人的苛政之下,动辄得咎,比牛马都不如。

  在攻克南京前十七天,天王在芜湖江面的龙舟上突然颁发了一道严分男女界限的诏令:“女理内事,外事非宜所闻。”并且,用四个“斩不赦”限制身边妇女与外界联系。

  天王虽对朝政不发令旨,却平均三四天写一首诗管教美人。

  公元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经典官书之一《天父诗》,收选了五百首天王大作,其中四百七十六首是洪秀全进入南京初期三年中写给后妃的夫权独白,实际上就是苛刻的数字化教条,叫妻妾宫女们背诵。

  如在诗17、诗18中。他订了个数字化的“十该打”条规: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

  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

  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

  眼左望右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洪秀全还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教,要求妃嫔们从细节抓起,侍候好他这位宫中“太阳”。如诗197:“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

  诗237:“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

  诗294:“因何当睡又不睡,因何不当睡又睡。因何不顾主顾睡,因何到今还敢睡。”

  在这些“天父诗”里,哪里还有洪秀全在初创拜上帝教时所倡导的“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而且看毕天王的这些“诗歌创作”,人们就会明白他为什么四次参加科举都考不上!

  洪秀全在美女群中享受了十一年的帝王生活,终于在湘军的隆隆炮声中,不得不抛下他的后宫粉黛魂归天外。一个掌握了天朝大权的乡村塾师,所编列的数字化后宫,真实地反映了洪秀全的荒淫无耻和极端腐败。

关于历史典故3

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历来被公推为中国传统四大美人图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杨贵妃美中见醉,醉中见美,与太监宫女们演了一出好戏。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女子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选。

  却说这天傍晚,皇宫院内凉风****,皓月当空。唐玄宗与杨贵妃本来相约在百花亭品酒赏花,届时玄宗却没有赴约,而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景色撩人欲醉,杨贵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不觉沉醉,边饮边舞,嘴里念叨着“李二郎你枉为人君,说话不算数……” 万般**,此时竟难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肠,立时便醉。一时**萌动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对高力士等一干太监宫女,杨贵妃频频作出种种**猥亵状,倦极才怏怏回宫。

  《贵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戏。据说《贵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杨贵妃大醉后自赏怀春,轻解罗衣,春光乍泻。当然高力士们不解这种风情,倒也无伤大雅。后来梅兰芳同志亲自出手,以霹雳手段对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处理”,所有少儿不宜内容统统被切掉了。于是,《贵妃醉酒》也就从当初的`**变成了今日8岁以上孩童也可观赏的正剧。

关于历史典故4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

  王维的出生日期存在争议,有人说是699年,也有人说是701年,而他的离世时间是761年。所以,王维所处的朝代是可以确定的,他是唐朝的人。

  699年是圣历二年,而701年是武则天大足元年或长安元年,所以无论他的出生日期是其中的哪一年,他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而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761年是唐肃宗李亨执政时期,而唐肃宗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的继位者。所以,从王维出生,到王维死亡,他所处的年代都是唐朝时期。

  王维经历了开元盛世的景象,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元气大伤。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开始衰落,政局不稳。也正是政局的动荡,使原本壮志凌云的王维渐渐变得心灰意冷了。消沉以后的王维,开始过着半隐的生活,他将名利看得很淡,悠闲自然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在隐居期间,他写下了不少的诗作,其中不少诗句都体现了他淡薄的心态。

  王维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卒于李亨执政时期。所以,王维是唐代的人,而他的诗在唐代的诗坛中有着十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

  王维和太平公主

  王维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有传言他中状元是走了太平公主的后门。王维与贵族交好。 一天,一位王爷看到王维很烦恼,于是上前询问以示关心。在知道他是在担心科举考试的事后,便拍着胸脯告诉王维这件事他可以帮忙。

  这个王爷是太平的侄子 ,他让王维准备几首诗,并带着他去了公主府。对于这位公主,王维是有所而闻的。王爷把他介绍给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赏王维的.诗才。王维明白这个公主是看上自己了。可王维毕竟是流传千古的大诗人,如果没有点节操,他也就不会被后世推崇了。王维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职 ,便想要告辞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会放过这样一块美玉。她脑子一转,要换一种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欢做诗吗,好,就用诗打动你。公主给王维讲了个故事, 一个贵族子弟抢了一个美貌的烧饼店老板娘,可她终日不开口说话,那位贵公子就把她的烧饼老公叫来,她一见到她老公,就不说话,开始哭,场面非常动人。公主让王维以这个故事为主题赋诗一首。王维不慌不忙写了五言绝句,并对太平讲诉了楚国息夫人与这个老板娘同样的遭遇。聪明的太平听出了弦外之音,问王维是否有旧情,王维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公主还是不死心,给王维看画在名贵纸张上的宫图,可王维仍然不为所动。公主对于崇高的王维渐渐开始欣赏起来,可恨自己怎么不早点遇到这样的人物。

  后来,太平见王维意志坚决,实在打动不了他,又不想逼迫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就放他离开了。

关于历史典故5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蚩尤有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

关于历史典故6

  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姬诵继位,即周成王,而此时的周成王还是个毫不懂事的少年。面对刚打下来的江山和年幼无知的侄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代行天子之事,替成王摄政。

  此举引起管叔和蔡叔(周武王的'堂兄弟)的猜忌,他们牢骚满腹,四处造谣,许多人信以为真,连年少的成王也充满了疑虑,对周公旦的行为产生怀疑。管叔和蔡叔在嫉妒和权力欲望的驱使下,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举旗反叛,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管蔡之乱”。消息传来,周王室上下十分惊恐。

  成王虽然年少,但也知道情况严重,完全依赖周公。经过大家的商议和安排,最后决定由周公亲自率领大军迎敌。经过三年苦战,赢得了胜利,武庚在战斗中被打死,管叔被诛杀,蔡叔成了俘虏,被流放到人烟稀少的蛮荒地区。

  大军回师那天,周成王亲自到城外去迎接周公,满脸歉疚地说:“予其惩,而毖后患。”“惩前毖后”从此而来。意思为:要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防止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关于历史典故7

  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冯谖的人,他因为贫穷已经快活不下去了,于是他便来到当时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的门前,说自己想当他的食客。孟尝君就问他了:你有什么爱好吗?”他说没有。孟尝君又问:“你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吗?”他还是回答没有。孟尝君一听就觉得有点好笑,一个什么才能都没的人也敢来我家?当时处于自己的仁德,他还是答应了冯谖的请求。

  来到孟尝君的家里后,因为家里的办事人员认为孟尝君并不喜欢他,于是就随便给他点剩菜剩饭打发他。冯谖就三次用弹铗唱歌的方式向孟尝君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一次比一次都要过分,皱眉的人都十分厌恶并讥笑他,但孟尝君还是满足了他所提的各种无理的要求。其实冯谖做这一系列事情都是为了测试孟尝君的胸襟和眼界,现在他眼界可以肯定孟尝君却是想做大事的人。于是他此后便尽心辅佐孟尝君成就大业。

  这个故事个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个领导人,要有宽宏的气魄和广大的胸襟,对于下属的要求应该尽量满足他们。就像孟尝君那样,对于冯谖提出的.各种要求都能及时满足他。正史因为有了这样的领导,冯谖才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来帮助自己的上级,而且是忠心耿耿,丝毫不敢有懈怠。

  当然这里的冯谖也是有非凡智慧的人物,他会考察自己应该要辅佐的人是否值得自己倾尽全力来帮助他,也就是说他懂得把自己的能力用在最恰当的人和事上,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最大价值。

关于历史典故8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关于历史典故9

  【人物简介】

  李时珍-明朝医学家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13年-明神宗万历21年,即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

  李时珍,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故事典籍

  1.一天,李时珍的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王广和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人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王广和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王广和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欢动。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于是人们都传言王广和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这就是王广和一针救两命的故事。

  2.还有传言李时珍“活人断其死”的故事。传说李时珍在以一根针救活母子两人后,许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尽信书上所说的。古书上也说过,『食黄金能成神仙』,但有谁见过有人成了神仙呢?秦始皇、汉武帝都是吃仙丹望长生,结果还不是死了吗?所谓仙丹的成分,大多是有毒的物质,吃了不但不能长寿,反而会令人中毒死。

关于历史典故10

  1.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2.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才得脱险。

  “白登之围 ”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3.轮台悔诏

  汉武帝晚年,求长生不老,竟被方士巫术迷惑,幻想成仙。他招进一批方士在宫中炼什么不老丹。那些方士的三寸不烂之舌,害得他终日神情恍惚。不老丹未炼出来,有一个他宠幸的“活神仙”李少君倒病死了。武帝总说人家羽化成仙了。武帝还依方士之言,在宫里铸—铜柱,高达二十丈,柱顶铸一仙人。头顶玉盘,承接天上降下的仙露。武帝天天喝饮仙露,不料病倒了。多亏太医救治才没丧命。诸如此类的蠢事,不胜枚举。北京北海公园里还有这承露盘的山寨品哩!

  武帝六十五岁那年的一天,正在宫中昏睡,梦见无数木人,手持棍杖围着他喊打。惊醒后,对宠臣江充谈及梦状。江充说,如今流行巫蛊之术,一定有人利用木刻小人诅咒陛下。武帝信以为真,即命江充查究。这江充是混进宫中的一个奸臣,有次因一偶然事件与太子刘据发生摩擦。这下,便想借机攻讦太子,在皇帝面前讨赏。江充预先指使人刻了一小木人,暗中埋在太子宫里。然后亲率人马挖出来,以陷害太子。太子不等江充去向武帝禀报,立即征调武士抢先砍了江充脑壳。武帝闻报大怒,命宰相带兵拘捕太子,闹得宫中杀声震天。太子母亲卫皇后含愤自尽,太子本人被迫出逃湖县(今河灵宝西)。后因官兵追捕甚紧,太子已无处可躲,只得自缢身亡。

  事后,武帝终于查明:是江充蓄谋制造小木人事件,迫使太子起事。太子死了,后悔已晚。武帝下诏诛灭江充九族,在太子自缢身亡的`湖县筑了一座思子宫,以表对枉死太子的哀忱。

  太子枉死后,武帝痛定思痛,幡然醒悟。看看眼前,从他曾祖父刘邦起就有了的匈奴之患,至今未能平息,不断侵扰国土,堂堂大汉王朝军队连吃败仗。将军李陵的五千人马也全军覆灭,李陵甚至投降了匈奴,派到匈奴去修和交好的使臣苏武也被匈奴扣留,杳无音信。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竟被他处以宫刑。那些年,朝政不仅毫无建树,而且日益松懈,致使政令不出皇宫,酷吏横行,贪官当道,轻济萎缩,百姓深恶痛绝,怨声四起。

  武帝常想:这样下去,天下定会大乱。他不甘心刘家几代人坐了一百多年的天下,在他这一代毁于一旦。于是,他决心痛改前非,强振精神,重整朝纲,振奋民气,让大汉王朝再展雄威。

  武帝走出深宫,举行了一次“亲耕礼”,就是吩咐左右大臣都带上农具,在一片地里亲自耕种。这虽然是象征性的行动,但足以号令全国上下发展生产,求得丰收。礼毕,他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做了不少悖理之事,使天下人愁苦,如今追悔不及。从今以后,凡伤害百姓之事,全都应当罢废。不得再行!”

  大鸿胪寺(朝廷九卿之一,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田千秋见皇上追悔往事,便乘机进谏说,多年以来,方士们称神道仙,迄今不仅未见任何成效,反而撕扰乱了了百姓思想,放弃了农耕,只是骗取钱财,腐饶蚀人心。应该一律罢遣!武帝称赞田秋说得对,立即诏令把方士们全部赶出宫去。接着,封田千秋为丞相,嘱他恢复曾祖父倡行的“与民休息”的治国方略。革除弊端,重整大汉河山。

  主管财政的搜粟都尉桑弘羊也向武帝出谋,派大批军士到轮台(今新疆轮台县西)屯田垦荒,以增加财政收入。武帝未予批准,还就此下昭说:

  “以前主管大臣奏增加百姓赋税,让每人多缴纳三十文钱作军费。今又奏请屯戌轮台,轮台在姑苏以西一千多里,从前发兵攻打姑苏,虽然得胜,但因路途遥远,沿途死了数千,何况如今要到姑苏以西更远的地方!当年军士死亡,离散悲痛,朕常常挂念在心头。今派兵到轮台筑垒垦田,岂不又要扰乱千家万户,苦害百姓吗?朕实在不忍闻!当今最要紧的是,废止残酷刑罚,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耕,让养马者得免劳役。只要国家开支不缺乏。边防守备不放松,即可。”(请查阅原文)

  这道诏书,史称“轮台悔诏”。这道“悔诏”下达之后,武帝对外不再用兵。以前的种种歪门邪道,一律戒绝。虽然健康每况愈下,还是身体力行,用各种手段推行了许多改善百姓生活的政策、措施,民心得到安抚,各地反抗朝廷的活动也有所缓和,使汉朝渡过了危险关头,经济开始再度繁荣。

关于历史典故11

  乐此不疲的意思

  [释义]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语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如此;倒也乐此不疲。”

  [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 疲;不能写作“皮”。

  [近义] 乐而忘返 专心致志 沉迷不醒

  [反义] 心猿意马 心不在焉

  乐此不疲的成语典故

  汉光武刘秀为建立东汉政权,东征西战,历尽艰辛。刘秀登基后,为巩固政权,改善黎民百姓的生活,他非常重视发展生产,提高国力。他每天很早上朝,处理国家大事,很晚散朝回宫,还要与文武公卿们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商量和处理一些问题,稍有空闲,他还要伏案读书、批文。每天很晚才能休息。他的儿子刘庄,见父亲每天如此劳累,满分作文,心中很不安。刘庄便劝刘秀说:“父王争战半生,如今临朝秉政,又如此操劳,儿臣实在放心不下,儿望父王效仿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使生活更悠闲、宁静。”

  刘秀听罢,说:“皇儿之心,为父要以理解。只因我乐此道,不为疲也。”这话的意思是:我自己乐于这样,也不觉得疲劳。

  用乐此不疲造句

  1) 再美味的菜,吃久了都会腻;再惬意的生活,过久了都会倦。但唯独“爱你”这件事,乐此不疲,始终不变!

  2) 他们又最爱自创新招,四兄弟个个三头六臂,一心几用,奏乐同时又玩杂耍,我拨你的结他弦线,你按他的笛孔仍然合拍,又乐此不疲戏弄别人,总之绝无冷场,最紧要好玩!

  3) 六一六一,祝福穿上花衣,祝你万事如意,生活无忧无虑,没事打打太极,模样更加神气,心情保持美丽,天天乐此不疲!

  4) 今天我和要好的朋友一起去上山,走了半小时的`路上了山顶我们乐此不疲,我们难以抑制自己的高兴,不约而同的大喊起来。最后,我们步履匆匆的下山了。

  5) 我们在学习上劲头十足,可谓学而不厌;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悉心辅导,可谓诲人不倦;我们和老师都可以说是乐此不疲啊!

  6) 当别的同学问题问到我时,我都会不胜其烦地说不知道,但查田君都会很乐意地教他们,乐此不疲。

  7) 不错,你现在是正当年,流连于岁的瑜伽教练和酒店服务生美眉之间,乐此不疲。但总不能永远这么下去吧。

  8) 她成天躲在家,她凡事嫌麻烦,她不爱出门,她常常不修边幅,她不恋爱,过着枯燥无味的生活她乐此不疲。

  9) 人生乐此不疲为哪般?佛曰:下班。

  10) 青春就像是切洋葱,我们都泪流满面,却还乐此不疲。

  11) 他对这件工作倍感兴趣,虽常夜以继日,但却乐此不疲。

  12) 小明很喜爱园艺,一个人在自家的后院乐此不疲地重复着掘土种花的时光。

  13) 世界各国乐此不疲的寻找着全球贸易路线并且不断派遣船只探路,这次他们看到了希望。

  14)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地玩微博。

  15) 他总是没日没夜地搞研究,每天乐此不疲。

  16) 有时,在他人看来这些事情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她却乐此不疲地追求这些微不足道的快乐。

  17) 他每天都在马戏团表演小丑,真可谓是乐此不疲。

  18) 老赵天天去公园慢跑,乐此不疲。

  19) 小明总是帮助同学,乐此不疲。

  20) 我在家里乐此不疲的做着家务。

  21) 他乐此不疲地尝试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使美联储能够应对金融崩溃,即使美国的政客们已无力回天。

  22) 这个小明,管起闲事来乐此不疲。

  23) 跟facebook一样,用户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免费为它做这项工作。

  24) 有些人对麻将是乐此不疲。

  25) 虽然植树很累,但同学们都为绿化我们的家园而乐此不疲。

  26) 我十分爱看书,每当有书摆在我面前时,总能让我乐此不疲的乐在其中。

  27) 小弟弟不是玩他的遥控飞机,就是玩他的奥特曼,真是乐此不疲。

  28) 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

  29) 父亲是一个坚毅冷峻的男人,似乎永远不会屈服。但是,父亲却愿意低下头让我坐上他的肩头,而又乐此不疲。

  30) 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上天给我的恩赐,我并没多要财产的奢求。如果此生能做多点对人类、民族、国家长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乐此不疲的。

  31)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治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泰戈尔

  32) 此决定对和平年代本已紧张的太平洋地区邻邦关系报道纷至沓来;穆帅自己火上浇油;记者们也乐此不疲,决心将热闹进行到底。

  33) 亲情友情爱情情情相系,思念想念挂念念念不忘,官运财运鸿运运运亨通,短信真心诚心衷心祝愿你,赐福祈福祝福福福传到,重阳节欢乐喜乐快乐乐此不疲!

  34) 六一六一,送你一件新衣,让你心情美丽,模样更加神气,没事打打太极,生活纸醉金迷,天天乐此不疲,心底无限欢喜,开心天下无敌!老小孩们,节日快乐。

  35) 由于依靠政府救助基金才得以幸存下来,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除了欣然同意外别无选择,但是福特也同样乐此不疲。

  36) 我从小便爱上了天文星相学,每每有关此类书籍摆在我面前总能让我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

  37) 重庆是中国西南的一个著名的大城市,全城群山遍布,倩影幽幽,让人乐此不疲。

  38) 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即详且尽,并且乐此不疲。

  39) 他在这权力的两极之间左右逢源又左右为难,既是游刃有余又是如履薄冰,巨大的利益诱惑使之乐此不疲,但暗藏的杀机又不得不让他盼望早日解脱。

  40) 小猫对毛线团的喜爱众所周知,只要有机会得到,小猫就会乐此不疲的玩下去,总也不厌。

关于历史典故12

  六月初,张宪和姚政率前军与游奕军直抵光州,往东北的顺昌府方向疾进。由于顺昌府于十二日解围,张宪便挥兵折向西北,击破敌军,袭取蔡州,为岳家军此次大举北伐,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岳飞当即委派马羽镇守蔡州。

  牛皋的左军也接着出战。十三日,在京西路打败金军,兵锋直指汝州。牛皋率左军攻克他的故乡鲁山等县,又挥师东向,同大军会合。

  二十三日,统领孙显在蔡州和淮宁府之间,大破金朝裴满干夫长的部伍,实际上是对淮宁府作了一次试探性的军事侦察。

  闰六月,岳家军经过集结和准备后,又发起新的更猛烈的攻势。

  十九日,同提举一行事务、前军统制张宪指挥傅选等将,在离颍昌府四十宋里的'地方,同金朝的韩常军对阵。韩常军被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张宪麾军追奔逐北,在二十日夺取颍昌府城。

  二十五日上午,踏白军统制董先得悉金军自本府长葛县(今河南长葛市)来犯,即同游奕军统制姚政出城迎敌。在城北的七里店,金酋镇国大王、韩常和邪也孛堇率六千余骑,已经摆开军阵。显然,由于得到开封府金军的增援,韩常企图夺回颍昌府城。董先和姚政率部分头直捣敌阵,双方激战一个时辰,金兵终于败退。岳家军追杀三十几宋里路,方才收兵。张宪麾军收复开封以南地区,战果辉煌;另一支岳家军,则在提举一行事务、中军统制王贵的指挥下,又接着向开封府以西的地区进军。

  一十五日,王贵派遣的将官杨成等率兵前往郑州。金军万夫长漫独化带五千余骑出城迎战,岳家军掩杀敌人,一鼓作气,攻克郑州。二十九日,准备将刘政又率兵突入开封府中牟县(今河南中牟县),夜袭漫独化的营寨。岳家军杀死很多敌人,夺得三百五十多匹战马,一百多头骡、驴,还有大量衣物器甲,漫独化本人生死不明。

  中军副统制郝晸统领军马,直指西京,在离河南府城六十宋里外扎营。金朝河南知府李成手下有七千多“番人”,三千多“食粮军”,五千多匹战马。七月一日,李成发几千骑前来挑战。郝晸命将官张应和韩清指挥马军迎头痛击,神速地追杀到西京河南府城下,郝晸也鼓率全军为后继。李成心胆俱裂,连夜弃城狂逃。岳家军于翌日光复了西京河南府。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内,岳家军凯歌猛进,席卷京西,兵临大河,胜利地完成了扫清开封府外围的作战计划。

关于历史典故13

  运筹帷幄

  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退隐黄袍山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北宋时期诗人黄庭坚7岁随父游黄袍山,黄庭坚造访张良退隐黄袍山的“良山道观”和“伐桂书院”时,有赋诗一首:《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明清朝时期有一帝王访此山,亲书“圮直德眙”,以纪念这位汉朝时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现高挂于通城县黄袍山大埚的黄庭坚故居“鲁直第”的侧堂之上。

  暗度陈仓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烧”,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张良与道教

  据《仙传抬遗》记载,张良曾遇黄石公授书,读后便能应机权变,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张良还以此修之于身,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龙首原。赤眉军起义,有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八世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置祠,岁奉香火。又陈县(今河南开封东南)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1111—1118年)间封为“凌虚真人”。

关于历史典故14

  马革,指马皮,指在战场上死去以后,没有棺木盛殓,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英勇作战,拼死疆场。

  这句成语见于《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东汉时,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叫马援,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

  有一次,马援在外作战凯旋回京,许多人前来欢迎慰劳。在这些欢迎的人中间,有一个叫孟冀的,也随同众人向马援道贺。马援说:“我总以为你要和我说什么大事,怎么也这样随波逐流地一味夸奖我呢?”孟冀笑了笑,没说什么。

  马援说:武帝时代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郡的'地方,不过封了几百户的侯爵。我现在倒封了这样大的地盘,赏过于功,能够保住长久吗?

  现在匈奴、乌桓还不时侵扰北方边境,我想自告奋勇前去讨伐。作一个好男儿,就应当准备把生命牺牲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而归,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儿女的身旁!

  孟冀听了马援的话,不胜佩服,说:“这不愧是一个大丈夫呀!”后来,马援担任了陇西太守一职,率军击破先零羌,并一直在军中征战,直到六十三岁,病死军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诺言。

关于历史典故15

  醉刘伶

  像杨贵妃一样,西晋刘伶在酒后也经常失态,但与杨贵妃不同的是,刘伶的酒后失态不是酒后乱性,似乎是刻意而为,以示其雅致高格,与众不同。刘伶每次大醉后,喜欢在大道上裸奔,还自称以天为衣被,以地为床第。他是当时的名士,名气太大了,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时人不但不斥责他这种有违传统的做法,反而称赞他这种行为是名士风流,是“率真”,“潇洒”,“有个性”的表现。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酒量好,诗文更好。他经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可谓意气风发。他的.《酒德颂》曾说“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酒醉后浑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当时的名酒。曹操有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杜康酒在当时已是是最好的美酒。这“杜康美酒醉刘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两人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在这个故事里,刘伶慕名来到杜康的酒馆,喝了三杯杜康的家酿美酒,一醉就是三年。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刘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后,河南的汝阳杜康与伊川杜康兀自为谁是正宗杜康打个不亦乐乎,官司甚至打到了国务院周恩来那里,这里且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