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与王安石的《贾生》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与王安石的《贾生》,欢……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贾生》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与王安石的《贾生》,欢迎大家分享。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李诗和王诗中汉文帝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分)
(2)这两首诗都咏贾谊,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不同,请简要概述。(4分)
参考答案:
(1)李诗中的汉文帝表面上求贤若渴,实则是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鬼神的昏庸之君。王诗中的汉文帝大都采纳了贾谊的治国安民之策,是一位爱惜贤才的睿智君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李诗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王诗对比强烈,褒贬分明。(每点2分,“概述”只要能总结出各诗的特点即可得分,不必结合诗句分析)
李诗赏析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