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无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李商隐《无题》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 欣赏体会本诗的朦……
李商隐《无题》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无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李商隐《无题》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 欣赏体会本诗的朦胧美。
2. 了解无题诗的基本特征。
3.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遭际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4. 思考文学的多义性问题。
二、教学要点
1. 含蓄朦胧的诗歌题旨和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
2. 无题诗体制的基本特点
3. 诗中的名句
三、文本详析
这首《无题》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唐武宗会昌末年,李商隐居母丧期满,重任秘书省正字时。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他别具一格的独创。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所以标以“无题”。另有些诗取首句头两字为题,题目和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也属无题诗。这类诗内容较为复杂。他的无题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辞藻清丽,声调和美,令人读之,荡气回肠,不能自已。
这首无题诗写的是痛苦与欢乐交织的爱情。诗的前四句是在分离时对震撼心灵的爱情的执著回忆。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第一句中的“昨夜”,是指往昔的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这个夜晚,星光灿烂,清风宜人,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诗人与所爱之人度过了一个令人销魂的夜晚。然而这个温馨旖旎之夜,有如昨夜之星辰,昨夜之清风,一去难以再返,留下的除了记忆中的幸福与欢乐外,只有今时的孤寂与伤痛。这句诗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往昔与今日,爱情的温馨与别离的伤痛调和成一杯令人心醉又令人心碎的醇酒。
第二联写诗人在他离开时品味这爱情之酒的感受。人为的间阻使诗人与所爱之人不得不分离,往日的爱情的温馨成为昨夜星辰。诗人多么渴望与所爱之人团聚,然而“身无彩凤双飞翼”,不能高飞,去冲破人为间阻,飞到所爱的人的身边。“身无彩凤双飞翼”,写出诗人对与所爱之人团聚的渴望和团聚无因相见无期的痛苦。但一想到昔日的爱情时,又因他与所爱之人心灵契合,情意相通,又使他在分离时感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幸福与欢乐。心灵的契合,情意的相通又战胜了彼此形体的分离,爱情之酒就是这样有苦有甜,苦的回味是甜。这一联将对爱情的复杂感受物化为两个美丽而贴切的比喻。使诗句的内涵复杂而深厚,表现得意深而情远,情致缠绵。故而这两句成为历代传诵的描绘受压抑的爱情的名句。
诗的最后四句,由回忆而转入现实。
“隔座送钩”两句,写在一次宴席上,诗人与所爱之人在分离后意外相见了。这两句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气势流畅:诗人在与所爱之人和朋友们在一起,于春酒送暖,烛光摇红的酒筵上,时而隔着座位做猜钩之戏,时而分组为射覆之戏。这两句诗中,诗人用绘画的手法,画出有诗人和所爱之人参加的酒宴的欢乐场面。由于前面四句诗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的描绘,读者不难在这热闹的酒宴场面中看到诗人与所爱之人含情脉脉的目光,捕捉到灵犀相通的深情交流。这两句诗形象鲜明而生动。诗意却朦胧,因而取得象外有象,言外有言的艺术效果。
“隔座”一联极力于虚处写诗人与所爱之人意外重聚的欢乐,还有一个目的是加重后面两句的反跌。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人不得不在鼓声的催促下,骑马去秘书省应卯上班。此时身不由己地和所爱之人再次分离,有如随风飘转的蓬草,使今日的重逢,又如昨夜星辰一去不可再返。这里诗人以明确的笔墨写出了这分离之苦是自己的宦身所造成的.。在这里诗人把爱情与社会联系起来,写出他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他的爱情不幸是功名利禄造成的。这里有诗人对自己的谴责,也有对功名利禄的诅咒。这杯本应是甜蜜的爱情之酒,由于自己的错误追求才注进了苦涩,所以他才刻骨铭心地难以忘怀了。
这首诗善于把心灵的波动熔铸于诗的形象之中,构成深邃的意境,极其婉曲含蓄地传达出细腻的感情。这是诗人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的体现。
四、思考题思路提示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父亲李嗣做过县令。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年十七,受到曾在宪宗朝做过宰相的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让李在门下,与他儿子令狐绹一起学习。令狐楚长于章奏,李商隐经他亲自指点,遂以四六章奏驰名。李商隐也自认为是令狐楚的传衣弟子。后被署为节度府巡官,专掌章奏。
从大和六年(832)以后,两次参加进士考试失败。文宗开成二年(837),令狐楚已死,令狐绹任左补阙。这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士第”(《新唐书·李商隐传》)。
开成三年,李商隐赴泾原节度使(治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之北)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令狐绹父子,属于“牛党”,王茂元属于“李党”。因此令狐绹认为李商隐娶王茂元之女为妻,是“背恩”,而“牛、李党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音窄,压也)之”(《新唐书·李商隐传》)。这年应博学鸿词科,落选。
开成四年应书判拔萃科,及格。授秘书省校书郎,但不久调补宏农(今河南灵宝市)尉。他在开成三年曾有诗:“沈约怜何逊,延年(颜延之)毁谢庄”(《漫成三首》)。说明有爱惜他的人,也有毁损他的人。他由校书郎调任职位低下的县尉,可能也与牛李党争有关。开成五年(840),李商隐辞去县尉职。
武宗会昌元年(841),李德裕入相,“李党”得势。王茂元调任忠武军节度使(管辖今河南省许昌一带)。会昌二年,李商隐又以书判拔萃,再任秘书省正字。宣宗继位后起用“牛党”,大中元年(847)李德裕贬潮州(今广东潮州)司马,李党给事中郑亚出为桂州刺史。李商隐应郑亚聘为掌书记。大中四年卢弘正出镇徐州,奏李商隐为判官。这年,王氏夫人死。大中六年,卢弘正死,李商隐自徐州返京。求令狐绹,补太学博士。这时的“牛李”党争虽以李德裕的贬死而告结束,但令狐绹始终不能谅解李商隐的所谓“背恩”而在政治上予以援手。不久,柳仲郢为东川节度使,以商隐为节度书记检校工部郎中。大中十年(856)柳仲郢调回长安,商隐亦返京。十一年在柳仲郢手下任盐铁推官,不久还郑州。大中十二年卒,年四十六。
李商隐的一生就在牛、李党的磨擦中讨生活。虽然他不是自觉的“牛党”或“李党”,但“牛、李党人视他为“背恩”、“无行”,事实上已把他当作曾是“牛党”和后又属“李党”看待而卷入了党争漩涡。使他不得不在“牛、李党”的官僚手下讨生活,还不得不向庸俗的官僚如令狐绹辈再三陈情,请求谅解。不但青年时期欲回天地的凌云壮志尽成虚幻,而且屡遭排斥,过了一辈子寄人篱下的幕僚生活。这种创伤,使得他带有浓厚的感伤抑郁情调,从而影响了他的诗篇的风格。就他现存的近六百首诗来看,内容还是较广泛的。如《有感》,《重有感》的反对宦官专权;《韩碑》、《寿安公主出降》、《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的反对藩镇割据,《城上》、《漫成五章》(之五)的反对少数民族奴隶主的侵扰;《可叹》、《碧城》的讽刺统治集团的荒淫无耻;《瑶池》、《华岳下题西王母庙》的讽刺统治者服药求仙的愚昧:《咏史》、《览古》诸篇的对统治者游乐荒怠的警戒;《行次西郊一百韵》对社会动乱与人民苦难的反映。当时社会上的重要方面几乎都涉及了。至于抒发个人遭遇的坎坷、受压抑的悲愤心情的作品那就更多了。
这些作品,说明了李商隐的诗篇的现实意义。而且“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几时拓土成王道?从古穷兵是祸胎”、“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等诗句也反映了他具有忧世忧国的思想。当然,他究竟是个封建士大夫,他的集子中还有些如《效徐陵体赠更衣》、《又效江南曲》等轻艳怀想的作品。
李商隐的古体诗,也有写得很成功的作品,但尤长于七言律、绝。他的律诗语言精练,对偶工巧。形成深情绵邈,绮丽清新的独特风格。他的七绝善于造意,精于遣辞,含蕴深厚,形象优美。王安石称赞他的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与‘池光不受月,暮气欲沉山;‘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之类,谓虽老杜亡以过也”(见《蔡宽夫诗话》)。但忧时伤乱的篇章之多,关怀生民苦难的情感之深,与乎气魄的宏伟深健,李商隐是无法与杜甫相比的。至于格律的整严,词语的秾丽流美,以及抒情的细腻深致,那确实不亚于老杜,甚至还有比老杜更动人的句子。他的七绝也不同于李白、王昌龄,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有李、王的情韵,而不及李、王的嘹亮高朗。
李商隐的诗给人突出的感觉,是语言精美,尤其善于用典。有时他糅和几个典故而又贴切地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但也有些篇章过于追求语言的华美,堆砌僻典,不免有晦涩之感。甚至有时故意隐曲深藏,使人不得其解。所以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讥诮他:“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尤其北宋“西昆体”的作家,专门学他词句华丽的一面,形式主义倾向更为严重。其实这只是李商隐的部分缺陷,他的诗并不都是晦涩难解的,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不都是明白如话而又情韵深远吗?
问题倒在他大多数诗篇的感伤情调。诗人都是具有丰富的感情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深于情,而且也都是愤郁中积发而为诗的。但李、杜、白的多数篇章的情感,都高昂愤激雄健深厚。而李商隐的多数篇章却陷于纤巧幽深、哀郁伤感。这与他个人遭遇有关,与晚唐衰颓的时代精神也有关。
有《玉谿生诗集》传世。以冯浩的《玉谿生诗笺注》、朱鹤龄的《李义山诗注》较好。
李商隐《无题》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请大家分组讨论: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是对写法。“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李商隐《无题》教案 3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风吹离百花残。
(相聚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燃尽成灰,满腔热泪方才流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清晨对镜梳妆,担心如云般的鬓发变白;夜晚对月吟咏,总会觉得过于凄凉。)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你所在的地方离这儿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学习李商隐做事执著、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活动广角。
《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读书卡上写出自己的感想。)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五、知识延伸四步记忆法:
一看:即第一眼要看清、看准所记材料的形象;二读:读熟所要记的内容;三写:连续写三遍,边写边读;四想:眼睛离开材料,回想材料。
试一试: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