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李商隐 赏析 阅读

管理员

摘要: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商隐《柳》阅读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柳  ……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商隐《柳》阅读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柳

  【唐】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释】

  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译文】

  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婀娜多姿,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仿佛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既然秋色已深,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而眼前只有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唐]李商隐《柳》原文、注释、赏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1天。

  如何肯2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释:

  1、断肠:犹云销魂。

  2、肯:犹会也。如何肯:犹云如何会。

  赏析:

  这首诗是借柳表现先荣后悴的人生境遇。首两句倒装,突出柳逐东风拂舞筵的袅娜得意之态。次句交代时空背景:令人销魂的芳菲时节,加之热闹非凡的乐游苑,可谓占尽繁华。三、四句用虚字控转,写柳一入清秋,则境遇顿殊,“已带斜阳又带蝉”,枝抱寒蝉,影低斜阳,很有些“老树昏鸦”、“夕阳西下”的萧条况味。三句中“肯”字妙,春去秋来本自然之理,诗人却赋予柳主观化的色彩,“冷呼热唤,悠然弦外之音”(《玉溪生诗说》纪昀引蘅斋语)。

  诗中“柳”之形象,客观上概括了歌妓舞女一类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心理。但可含多种解读,不必拘泥。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译文

  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

  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龄女郎在蹁跹起舞。

  早就听到不少人赞美柳树风流至极,

  如今看到了,正当婀娜多姿时。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桥边,眼看柳色要被隔断,

  跨过桥向长堤延伸,我的心也紧随不舍。

  柳树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

  飘浮着,飞舞在青楼酒旗之间。

  赏析

  《赠柳》是唐代杰出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柳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诗人写对柳的赞美,对柳的离去的痛惜爱恋,在赞美柳的极盛中,意味着繁华即尽之后的凋零。全诗不着一个“柳”字,但句句写柳,仔细回味,又似乎是写人,对柳的爱恋不舍,似有对人的眷恋与思念,因此被人认为是借柳咏人之作。

  诗题《赠柳》实为“咏柳”,是诗人先咏后赠。

  首句“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囊括了从京城长安到江滨江陵的各路柳色。这柳色从南到北,无处不在,绮丽千里。“从”、“更”二字以递进式的表达,点明了春意正闹,柳树生机勃勃。“掩映”、“参差”二词便是在写柳色的明暗交接,柳条垂拂,如此繁茂动人。

  颔联“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描绘了柳枝妩媚动人。春风拂过,如同美妙少女般翩然起舞,姿态引人遐想。诗人用“见说”表现了人们自古以来对柳色的热爱有加,又用“来当”表达对此时美景的欣赏之情,

  颈联首句“桥回行欲断”意在描绘诗人寻柳的场景。诗人目光被这一春柳色深深吸引,这柳色一路牵引着他来到桥边,堤畔的柳树烟雾笼罩,朦胧动人,一眼寻去,却见这柳色快被隔断。诗人跨过桥去,转身回行,再次沿着这河堤寻着美色,乃至终于不见这柳色。“堤远意相随”则是在说诗人眼中虽已望不见柳,但仿佛还是能见那如烟似梦的柳色向远方延伸。

  尾联“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指诗人心系柳色。紧紧相随,直至柳絮如花、青楼酒旗处。“忍”透露出诗人对春柳盛极之时的痛惜之情。尽管花飞如雪甚是美丽,但到繁华尽处就只剩凋零了。这一句深切刻画出诗人的爱柳之情及对春柳的痛惜之意。

  本诗前四句从广阔背景提笔,以生动的笔调描绘出了春天柳色的秀丽可人、妩媚柔长;后四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尽,颇为耐人寻味。观摩全诗,此诗既是在写柳,也是在写人。李商隐此诗正是巧在此处,似此似彼,亦即亦离,借咏寄思,是咏物诗的化境。

  李商隐《柳》阅读赏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古诗简介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注释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全诗言少意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柳”的形象也被刻画得生动饱满、跃然纸上。产生这种效果主要是因为诗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

  拟人。咏物诗当然会涉及到对物的描绘,但如何着墨,则方法多样了。诗人在刻画“柳”这一形象时,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第三句一个“肯”字又是把柳作人写。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对比。巧妙地运用对比,是本诗的另一特色。诗的前两句着力刻画春日之柳,写春柳的万条丝绦随风舞动,写乐游苑的繁花似锦,也写到了春日乐游苑舞筵的热闹盛大。似乎让人置身其中,令人感到春光融融、舞袖飘飘。总之,呈现的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诗的后两句则极言秋日的凄清。秋是清秋,阳是斜阳,蝉是寒蝉。一系列的凄冷意象组合成凄冷的秋景。前后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给人情感上造成巨大的冲击。

  虚词的妙用。古诗词中的虚词多为衬字,而这首诗中的虚词则另有妙处。全诗二十八字,共有虚词五个:曾、如何、肯、已、又。而这五个词在诗中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没有“曾”则看不到昨日之柳、春日之柳的情状,那么秋日之柳就少了一层铺垫,少了一层对比。没有“如何”、“肯”,则柳的形象就不够生动,反诘的语气也不够强烈。“已”和“又”本身构成并列关系,这里,两者连用,似又带有递进一层的意味,把柳在秋日的凄清写得入木三分。五个虚词的使用,不仅使表情达意愈加准确,更是让人感到意味蕴藉,回味久远。

  象征。咏物诗大多是借物写人,托物言志。或是借物之形象写人之形象,或是将人之性格赋予物之特点。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写春日之柳,写秋日之柳都是有所寄托的。所谓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是也。春日之柳正是当初风华正茂、春风得意、胸怀天下的诗人的写照,而秋日之柳则是长期沉沦下僚、生活维艰、飘沦憔悴的今日的诗人。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是借柳这一形象来表达,含思宛转,藏锋不露。言近旨远,言有穷而意无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诗人在选材构思上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柳”意象的选择,对比拟人手法的运用等无不匠心独运,但是又让人感觉不到雕琢的痕迹。正所谓精雕细琢,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