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绝句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诗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绝句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
李商隐绝句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诗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绝句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任为书记,并娶他女儿为妻。唐朝中叶后期,朝政的腐败,宦官弄权,朋党斗争十分激烈。李商隐和牛李两派的人都有交往,但不因某一方得势而趋附。所以他常常遭到攻击,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只是在四川、广西、广东和徐州等地做些幕僚的工作。四十五岁时死于郑州。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绝句诗受人广泛关注,本文从立意、用典、措辞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李商隐是晚唐最富盛誉的诗人,那含蓄蕴藉、音调谐美、深情幽眇、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的艺术特征,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清初吴乔云:“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李商隐所创的无题诗更是家喻户晓,被历代文人追捧和研究。除了无题诗,他的绝句诗亦堪称一绝,极富神境,《千首唐人绝句》说道:
义山佳处,不可思议,实为唐人之冠。一唱三叹,余音袅袅,绝句之神境也。
义山七言绝句,意必极工,调必极响,语必极艳,味必极永,有美皆臻,无微不备,真晚唐之独出,即一代亦无多也。
由于后人对其绝句研究甚少,本文从立意、用典、措辞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立意
李商隐绝句内容丰富,其中比重较大的有政治诗、爱情诗和求仙诗。就政治诗而言,一类是对君王的讽谏。所讽刺的内容包括帝王的淫乱奢靡、穷兵黩武、求仙炼丹、不顾苍生等。如《歌舞》中:“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只要君流眄,君倾国自倾。”该诗是一篇典型的戒色荒之作,好歌舞而倾国者多矣,贤贤者少也。然而君王在干什么呢?“不问苍生问鬼神”。他们过着求仙炼丹的生活,“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汉宫词》)“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晞甲帐春。”(《汉宫》)“武皇精魄久仙升,帐殿凄凉烟雾凝。”(《过景陵》)君王沉溺于求仙而蒙蔽了心智,贤愚不分,他们不知一切都是虚妄的,他们拯救不了苍生。李商隐在《瑶池》中说道:“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西王母倚窗凝望,候穆王而不至。如叶嘉莹所说:“如果上天有一位女子像母亲一样关怀我们,她也会听到‘黄竹歌声动地哀’。”借黄竹歌声动地,暗示穆王已死。从长生不得求,神仙不可遇着眼,斥求仙之虚妄。所谓“可能留命待桑田”(《海上》),面对这样的君王、面对苍天,他在《人欲》《神明》《咸阳》中以朴拙晦涩之语抒写愤怨。
还有一类是对古代的贤君和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推崇。如《题汉祖庙》就表达了对汉高祖刘邦的无限敬意: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诗人用刘邦和项羽作对比。刘邦志在一统天下,虽有乡土之思而不局限于“恋池隍”,结果崛起于新丰。而项羽则相反,作为一个痴恋“池隍”的人,荣归故里而终于不能成大业。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重点突出了其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区别,不仅表现了诗人分析人物的独到眼光,而且体现了他构思上的新颖深刻。同时也给当朝者一个深刻命题:如一味贪恋池隍,胸无大志,终将会一无所有。李商隐一生中曾对黑暗社会不断地进行披露、讽刺和鞭挞,同时也对理想人物由衷地赞美,或对他们遭受的不平而感到同情。正如《旧将军》《复京》《浑河中》,分别歌咏了李德裕、李晟和浑瑊三位名将。
除了对本朝人物的歌颂外,李商隐还将美好情思寄托在古代的伟人身上,譬如贾谊、汉高祖、司马相如,文学造诣上对杜牧、谢朓、陆机等褒加赞誉。他对贾谊的才能无比敬仰:“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对杜牧、谢朓、陆机等在文学上的造诣尤其赞美。《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天下唯有至性人,方解伤春伤别。而茫茫人间,唯有杜牧。《江上忆严五广休》:“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逢著澄江不敢咏,镇西留与谢功曹。”澄江似练的美景,惟谢玄晖咏出才有韵味。李商隐都捉住最典型的细节、最突出的成就来赞美诗人们。
李商隐绝句中的爱情诗也为人们所赞誉,《夜雨寄北》一诗堪称经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沈祖棻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分析道:“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极富特色。任何文学作品,不可能不涉及时间和空间。但在七绝中,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是就一时而写空间之殊异,就一地而写时间之变迁,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刻画他们的心情。至于将空间时间的变化交织起来,以更其复杂错综的地点时间来布局,却很少见。”而《夜雨寄北》正是达到了这种时间和空间的高度统一。开句一问一答,写自己与妻子相互思念,后联想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巴山夜雨时自己的生活,写出了空间的不同,时间的阻隔,而诗人的魂早已随着想象飞回家,时间和空间也淡淡地表明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此诗实为诗中之高唱。
李商隐的爱情诗中除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还有一类是悼亡诗。和历史上的悼亡诗不同的是,李商隐把亡妻之痛和身世之感结合起来。“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万里西风,漫漫长夜,诗人孤身一人,凄凉萧瑟,丧失的辛酸还有人生的多舛便一同席卷而来,眼中也便是孤寂冷清之景。同样的诗还有《昨夜》《夜冷》《相思》《青陵台》等。
最后,李商隐还有一系列的求仙诗。他在学道的过程中结交了很多道士和学道之人,于是他经常把此期间的一些人和事化入诗中。其中有很多篇幅写到女道士,特别是宋氏姐妹。不但描写了女道士的容颜体态和寂寞苦闷,也揭露了她们放浪糜烂的生活,如《寄永道士》《同学彭道士参寥》《赠白道者》《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等。同样,学道对诗人也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影响,如名山胜景中流传下来的美丽神话,引起诗人的兴趣,开阔了诗境的空间,加深了构思的奇特和色彩的变换。
二、用典
李商隐诗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典故繁复,几乎篇篇用典。关于李商隐绝句的用典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用历史史实之典。诗人常用古代帝王的故事来讽刺当代帝王。如《瑶池》借周穆王求拜西王母的故事讽喻武王的迷信神仙;《齐宫词》借齐梁二代统治者的昏庸误国,希望晚唐国君不要重蹈覆辙。同时诗人还深受陈鸿《长恨歌传》和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历史事件的作品,借此典故抒发了女祸亡国论的观点,如《华清宫(二首)》《骊山有感》《龙池》《马嵬驿》《过华清内厩门》。诗人还借一些历史事件中的古迹,来抒发诗人的感慨和追思,如《陈后宫》《景阳井》《齐宫词》《南朝》《咏史》。
其次是借神话传说之典。李商隐绝句中有5处用到了“嫦娥”这个典故,而平时我们所熟识的关于嫦娥的故事无非是嫦娥奔月的优美,或是“千里共婵娟”的思念。而李商隐却独辟蹊径,他诗中的嫦娥因偷药升天这一过失,而在今后的日子都忍受着孤独寂寞。表现的最突出的是《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人表达的含义丰富,众说纷纭,无以定论,这或许正是李商隐用典之魅力所在。李商隐的诗中还经常用到麻姑和西王母这两个典故。麻姑是道教神话人物,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西王母就是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是位仙者。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而诗人又想说明什么呢?“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谒山》)“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华山题王母寺》)“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海上》)晚唐君王都沉溺于炼丹求仙,而诗人换一角度,想象仙人们根本不会眷顾人间,而希望点醒君王们这一愚昧行为。求仙是无妄的、虚空的,莫不说遇仙,遇着了又如何,更何况“王母不来”(《汉宫》),“阿姆倚窗”(《瑶池》)。此为天上,而人间则沧桑朝朝变。此外,李商隐还运用了大量神话的典故,如紫姑、青女、牛郎织女,轩辕黄帝、羲和日御等。“诗以言志”,李商隐用神话典故一定是直面现实,与现实相对照的。
最后是化先贤事迹之典。譬如《人欲》:“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乌头白用了燕丹求归的典故。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角生,乃许耳。”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如此之忠臣,为君王之未知。而诗人也早已乌头尽白,却仍被埋没。诗人是求仕如渴的,他希望效忠于朝廷而实现中兴,于是他每每用相如消渴典来抒发自己的求仕渴望,《汉宫词》中“侍臣最有相如渴”,《寄成都高苗二从事》中“命断湘南病渴人”都抒发了这一情感。诗人还用宋玉、贾谊、苏武、卞和等古人的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怀。
三、措辞
清代叶燮《原诗》云:“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李商隐的诗多呈现一种优美婉约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看到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意境都是雄浑壮丽的,他描写的对象不是“咆哮万里”的长城,就是“飞流直下”的瀑布,或者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或者是“势拔五岳掩赤城”。而这些景象在李商隐笔下是很难看到的。李商隐对身边的事物尤其具有敏锐感,他的笔下是煎茶的小鼎,是疏破的蒲葵扇,是微雨给人的细微感受,是梦中听到的细管之乐。他写的景物关于“柳”的有6首,关于“花”的有9首,而“月”则经常入诗。
李商隐是个敏感的诗人,他更喜爱从一些可人的小事物入手,却都优美而别有风情。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一个霜飞,一个雨声,从触觉和听觉细腻的感受事物。“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日射》)鹦鹉、蔷薇,诗人从小鸟和小花着手,碧红又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可见他对事物的敏感。“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微雨》)也从“霭”和“凉”字可见诗人的感受之细微。王津达说《一片》就是表达了李的创作观点:“李商隐的诗虽尚对偶、用典,他却主张以自然为基础,他是说一片完整的美玉,胜过连城玉璧,如果枉费心力去雕琢,制成支离破碎的楮叶,就破坏了玉的完美。李商隐的创作是主张抒发性灵的。”
李商隐的诗还极具奇想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斗婵娟就是由景所引发的感受和想象。又如《赠白道者》:“壶中要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意谓壶中若别有天地,则不免又在壶中伤别,天人俱在欲望中,此言又极具禅味,朱彝尊就称赞此诗奇想。
综观李商隐的绝句诗,无论在立意、用典还是措辞方面都具有独创性,在艺术风格上和艺术技巧上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作为晚唐标新立异的伟大诗人,以其含蓄隽永的诗风开拓了唐诗的新意境。
李商隐诗文成就:
1、诗歌成就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又《集》外诗16首,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录入4首,共存诗614首,但是有的诗显然为误入。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李商隐《东还》诗脍灸人口,赏读该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去寻师学仙只是一句托辞,所谓学道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心不平与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更有面对朝政种种荒淫无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皇朝的哀叹。
《东还》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云嵩阳寻旧师。
注:郑板桥十分喜欢这首唐 李商隐《东还》诗,常用其独特的“板桥体”题写赠送亲友,故后来误把这首李商隐《东还》诗认为是郑板桥写的,在“郑板桥集 - 诗词”、《书七绝十五首长卷》等书箱中都被收录。《东还》诗作者是李商隐!
2、诗歌风格
李商隐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辞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3、诗歌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诗人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4、无题诗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偷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5首在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14])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许多人倾向于将《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诗与无题诗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常令人信服的阐明诗中的涵义。
觉得李商隐的《无题》诗等肯定是男女之情的诗句,而且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唐人对于男女之情没有太多的约束,如果李商隐是和一般的歌女什么的来往,就可以像杜牧一样大大方方地说什么“楚腰纤细掌中轻”之类的话。联系到电影《2046》上那个周慕云最后也是一腔郁闷,想说又无处说,只好无奈地挖个树洞,把话说到树洞里,猜想李商隐多半是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而且这位有夫之妇的身份很不寻常,甚至可能是皇妃之类高贵的人,因为大家一会看下《碧城三首》那几首,暗喻了女主角的身份之高,恐怕只有皇室中人才够得上。在唐代,未婚男女间的私情以及官宦才子们和风尘女子的私情都是比较能被社会容忍的,像《莺莺传》和《李娃传》什么的都是这样,但有夫之妇和人一起也是很危险的,像《非烟传》上,步飞烟和书生陆象私通,就被她老公绑在柱上活活打死了。所以李商隐这些《无题》诗作只能认为就是和那位和李商隐有情的美丽的女子来往的诗作,并非全是李商隐所写。之所以这样说,是觉得《无题》诗中有一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只有美丽的女子才会这样细致地注意到镜中鬓改的细节,唐朝还有位美丽的诗人叫做薛媛,有首诗也不错,她诗就是这样写的:“欲下丹青笔,先拮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倒和“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同一机杼。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持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李商隐传闻轶事:
与李商隐有关的传说,散见于后世的史料笔记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罢隐身而去。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说: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大儿子出世取名叫白老,这个儿子却十分蠢笨。直到小儿子出世,小儿子倒十分聪慧,大家都笑说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儿子才是。
宋·李颀《古今诗话》中记载:北宋杨亿、刘筠等人互相以诗唱和,创立“西昆体”,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著名。当时有一位职业演员扮演李商隐,穿着破烂的衣服,对别人说:杨亿他们活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声。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西昆体”诗派对李商隐的继承是生吞活剥。
李商隐骈体文:
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旧唐书·文苑传》说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词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因此被认为这是他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
李商隐曾将其骈体文作品编订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今已不存。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的记载,李商隐的文集,除了自编两集,还有另外一些。但前述这些文集,都没有流传下来。现今可以看到的李商隐的文章,是朱鹤龄、徐炯、冯浩、钱振伦、钱振常、张采田、岑仲勉、刘学锴、余恕诚等人,先后从《全唐文》、《文苑英华》、《唐文粹》等书中搜辑、考证而得到的。清朱鹤龄曾辑录《文苑英华》等书,编成《李义山文集》,但有明显的疏漏。清徐树榖、徐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两人分担了笺、注的工作,成书《李义山文集笺注》,是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注本。之后,冯浩又对《李义山文集笺注》进行考订改编,著《樊南文集详注》。钱振论、钱振常兄弟从《全唐文》中找到徐注本、冯注本均未收入的佚文两百多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最新的汇编文集《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刘学锴、余恕诚,中华书局,2002)中收入了352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骈体文,也有少量被称为“古文”的散体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对李商隐的骈体文评价很高,认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