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李商隐 教学设计 其二 马嵬

管理员

摘要:

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

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指导: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

  1.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诗意。

  2.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提问】本诗以哪一事件为背景,诗中哪几联写这一事件?请同学介绍。

  【明确】马嵬之变,颔联和颈联

  【提问】首联中用典,写方士寻仙之事,有何用意?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明确】似写玄宗思贵妃心切,其实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提问】颔联两句分别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虎旅传宵柝”写的是逃难生活的不安适。“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鸡人报晓筹”写的是宫中生活的安乐,也暗示唐玄宗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但“无复”点出了这一希望已幻灭,“无复”与“空闻”相对,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提问】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马嵬之变这一天,也是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盟誓,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同驻马”的时候,结果又如何?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七夕笑牵牛”对照“六军同驻马”,两相映衬,就表现出了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

  【提问】尾联中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宠爱的妃子,而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却有更美满的婚姻,这一对比引人沉思,发人深省。

  【提问】诗人借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所兴何感?(诗人的写作意图)

  【明确】批判唐玄宗沉湎女色、荒淫误国,也是以史为鉴,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教训。

  【提问】本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用倒叙手法,先说寻仙,后说兵变一事。颈联也是倒叙,七夕之事在前而后说,驻马之事后发而先说。

  【提问】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颇为后人称道,请同学们分析诗歌的巧对。

  【明确】对偶最整齐的是中间两联。“空闻”对“无复”,“虎旅传宵柝”对“鸡人报晓筹”;“此日”对“当时”,“六军同驻马”对“七夕笑牵牛”。最妙的是其中的“六军”对“七夕”,“驻马”对“牵牛”,这是两组借对,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子。“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借对往往富于幽默风趣。

  四、对比鉴赏:对比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和李商隐《马嵬(其二)》,总结咏史怀古诗在取材和技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艺术特征: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借古咏怀)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思想感情: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1、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2、统治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

  3、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4、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五、作业布置:背诵诗歌

  六、板书设计:

  对 比

  倒 今:寻仙为妄 —— 死别是真

  叙 昔:军中逃难 —— 宫中

  马嵬赐死 —— 长生殿盟誓

  天子不保 —— 百姓可全

  荒淫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