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的学案 《离骚》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下面是《离骚》的学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文学常识 1、屈原,名 ,字 。战国时期 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作有《离骚》、 、 、等。其中,《离骚……
《离骚》的学案
《离骚》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下面是《离骚》的学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文学常识
1、屈原,名 ,字 。战国时期 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作有《离骚》、 、 、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 。
2、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因其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后世因将之称为“ ”。又因以《离骚》一篇最为有名,故又称“ ”。
3、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以“ ”、“骚”并称,前者指 ,后者指 。鲁迅先生认为,后者对后代文学的影响,“乃甚或在三百篇上”。
二:知识点梳理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好修姱( )( ) 鞿羁( ) 謇( ) 谇( ) 蕙 ( ) 揽茝( ) 谣诼( ) 偭( ) 忳( ) 侘傺( ) 溘死( ) 鸷鸟( ) 方圜( ) 攘诟( )( ) 延伫( )兰皋( )芰荷( ) 岌岌( ) 杂糅( ) 可惩( )
阅读第一节:
1.解释划线字: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句式特点: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謇朝谇而夕替
3翻译之前解释划横线的字: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梳理本段的思路:
第二节:
怨灵修之浩荡兮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翻译:1.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梳理本段的思路:
第三节: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解释并翻译)
固前圣之所厚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解释并翻译)
梳理本段思路:
第四节: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翻译: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句式特点及翻译)
梳理本段思路:
第五节: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句式特点及翻译)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句式特点及翻译)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解释并翻译)
梳理本段思路:
第六节: 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翻译: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句式特点及翻译)
梳理本段思路
三.文中花鸟虫鱼各有用意,找出文中的象征义。
四文言字词。
离骚(节选)》中,有12个“以”字,用法灵活、多变。而教学用书上又语焉不详,所以有必要关注这些“以”的用法和意义。
1、①、长太息以掩涕
②、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③、伏清白以死直兮
④、宁溘死以流亡兮
⑤、回朕车以复路兮
⑥、进不入以离尤兮
2、
⑦、既替余以蕙纕兮
⑧、又申之以揽茝
(2)、
⑨、众女嫉余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3)
⑩、竞周容以为度
⑾、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⑿、余独好修以为常
拓展阅读:《离骚》赏析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 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修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汤汤,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中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最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从“女媭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至“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第二部分。其中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发出向重华陈辞的情节。这是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重华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贤,故向他陈辞便显得“虚”;但诗人又设想是在其葬处苍梧之地,故又有些“实”)。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从“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为第三部分,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斗争,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读之令人悲怆!末尾一小节为礼辞。“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文字不多,但表明诗人的爱国之情是与他的美政理想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全诗到高潮之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使诗中表现的如长江大河的奔涌情感,显示出更为明确的流向。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像目前这样的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政治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届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 “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