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神话故事:画鬼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凌云 神话故事

管理员

摘要:

凌云神话故事:画鬼王  导语:自清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凌云县城一直在流传这么一个习俗——“画鬼王”,“画鬼王”历史悠久,是凌云县城的独具习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画鬼王  自清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凌云县城每年……

凌云神话故事:画鬼王

  导语:自清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凌云县城一直在流传这么一个习俗——“画鬼王”,“画鬼王”历史悠久,是凌云县城的独具习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画鬼王

  自清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凌云县城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晚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大门外壁边挂上几张古代英雄人物画像,摆张桌子,桌上置放香炉,烧上香,点燃蜡烛。果品碟中有贡品:龙眼、石榴、香蕉、九层皮、鸡屎果(本地一种果名)等,有猪鸡肉、鸭棒腿、花糯饭,还有节日特别风味的“褡裢粑”。这就是所谓的十四日晚的“供鬼王”。

  这天晚上整个县城都沸腾起来,各街各巷“供鬼王”灯火通亮,香烟缭绕。青少年朋友穿上板鞋,踏响旧时街道的双轨石板路,“踢踏,踢踏”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汇集到主街道上,来往穿梭,就像一曲优美的踢踏舞曲。走完大街串小巷,参观评价各户的“鬼王”谁画的最精湛,最有特色。是夜,泗城街上成了古人画像的大展览场,是人们欣赏绘画艺术的好去处。

  时进农历七月,家家户户都为“画鬼王”这习俗做好前期准备。上学的小朋友向家长要钱买纸笔、颜料。为画好鬼王,在校就向老师们求教;学友间,大家向精通绘画的同学学习;街坊中人们求绘画世家指导。家长为小孩绘画兴趣给予支持和鼓励,找来小人书给孩子参考。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把课余时间都投入“画鬼王”的事宜中。放学回家就互相串门,探讨画技,选定绘画人物(笔者年幼时也亲身经历此事)。

  其实,“画鬼王”并不是画鬼,人们都选画那些古代英雄,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赵子龙、张飞、孔明等;《水浒传》中的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各朝代英雄都有,如花木兰、岳飞、钟馗等,供奉英雄们的功绩。唯有信奉佛教之家才会挂出自家原有佛教的挂图,如佛祖、十殿阎罗王等。挂这些鬼神图案也不是什么坏事,也有其教育意义,教育方法不同而已,它是以传统的手法来表现,用民俗民风的寓言故事来劝人从善。十殿阎罗王画有过奈何桥,世上的好人死后过奈何桥即可进再生之道,让你来生再投胎人间。是坏人就给你下地狱,犯什么罪受什么刑,有的被鬼神锯解,有的被丢进油锅,有的被石磨磨成肉浆等等。使人看了会自律,不犯天条,为人忠诚,为社会多做好事,修阴功,死后到阴间不受鬼神折磨。

  “画鬼王”的来历,据老人口传,是效仿佛教活动“做道场”而来的,佛教最早传入壮乡。城中有迎晖寺、文庙、武庙、城隍庙、神农庙、白帝庙、三清庙等。各个寺庙都有庙会,时间不同,有的在五月,有的在七月。在做道场中挂有神明、鬼王的.挂图,引人注目。有一年,在逛庙会人群中,有位个性开朗,话头风趣富有美术天赋的秀才,见人们围着那些鬼神挂画,久而不离地欣赏着,他灵感一来,自言自语地说:“我来一招,给人们也欣赏我的绘画艺术,你们画鬼王,我画英雄人物。”在七月十四晚人们去逛庙会之时,他在自家门外挂上自己画的古代英雄人物画,点烛烧香地供了起来。过路的人一传十,十传百,都来欣赏他这一创举,感到很有趣。开始几家效仿,年续年,“画鬼王”全城铺开,便形成习俗。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莫将“画鬼王”这习俗简单定义为封建迷信,凌云县城名享“书画之乡”,这习俗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县城内七八十岁有文化知识的翁姑,学会绘画,都是小时候从“画鬼王”得到熏陶,爱上绘画。就新中国成立初期而言,为了普及教育,凌云县一大批知识青年,分赴山区各县乡任教,担任图画课的几乎都是凌云人。过去的一段时期,乐业、田林、西林、隆林等县电影院大幅广告宣传画都是凌云人绘制。曾有乐业干部说:“凌云人个个会画,是他们的风水好。”并非如此,没有个良好的学画平台,也不会出人才。

  “画鬼王”历史悠久,是凌云县城的独具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