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下赠刘师命唐诗原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梨花下赠刘师命唐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梨花下赠刘师命》 作……
梨花下赠刘师命唐诗原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梨花下赠刘师命唐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梨花下赠刘师命》
作者:唐·韩愈
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注释:
①永贞元年春在阳山作。
②瘴海头:指阳山。因在岭南瘴气蒸发之地,故称。
译文:
在洛阳城的郊外,正值清明时节,众多花儿都已凋谢,只有梨花独自盛开。
今天,我们在这灞陵之上不期而遇,曾经的老朋友们都已满头白发,散落各方。
回想当年,我们曾携手并肩,共同吟咏新诗,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
如今,我再次来到这旧地重游,却已年老多病,而春天也即将过去。
满地都是凋零的梨花,它们似乎也在为这即将逝去的春光而忧愁,而我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此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与老友重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梨花满地不开愁的意象,更是将诗人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首句:“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诗人以洛阳城外的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百花凋零、梨花独放的景象。清明节本是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时节,但在这里,百花却已寥落,唯有梨花在此时盛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梨花的独特魅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与期待。
次句:“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诗人与友人刘师命在充满瘴气的南海边(阳山地区)重逢,共同惊叹于正月里梨花的烂漫盛开。这里的“瘴海头”不仅指地理位置的偏远与艰苦,也象征着诗人被贬谪后的艰难境遇。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梨花的盛开却成为了一种意外的惊喜,也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情感的珍贵与不易。
整体情感:
全诗通过梨花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梨花洁白如雪,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而它在逆境中的盛开,则寓意着坚韧与希望。诗人与友人在艰难的环境中重逢,共同欣赏梨花的美丽,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与精神上的慰藉,使得全诗充满了深情与厚谊。
艺术特色:
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将梨花的美与友情的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综上所述,《梨花下赠刘师命》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它通过梨花这一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诗歌也体现了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