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阅读训练】: 1.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
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阅读训练】:
1.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黑云”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分)
5.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首联写景又叙事,渲染____ 。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 李贺写诗,真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9. 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
10. 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压”“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1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摹一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1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_________ 。
13.诗中引用典故,表明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14,这首诗描写了三个时间的画面,请分别用三个短语概括:________ 。
15.诗的颔联分别从__ 和__ 角度来描写,运用_ 和__ 相结合的手法表现边关将士的威严之势。
16.“半卷红旗临易水”最易让人联想起的一句诗是“______ ”,给人以悲壮之感,可见战争的残酷。而“ ______”这一细节更加重了悲壮的气氛。
【参考答案】:
1.( 2分)C
2.(2分)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运用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3.C
4.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5.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
6. 兵临城下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7.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8.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9.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10.“压”字写敌人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应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把敌人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11.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响起来,鏖战从白天持续到夜晚,晚霞照看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4.敌兵压境、浴血奋战、夜袭敌营
15.视觉 听觉 夸张 比喻
16.风萧萧兮易水寒 半卷红旗